大秦始皇時空。
「內閣?六部?沒了丞相?」
秦始皇微微蹙眉。
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大明,竟然被朱元璋廢了丞相?
怪不得之前沒聽到丞相兩個字呢,合著早在朱元璋時期就廢黜了啊?
嗯……
秦始皇微微眯眼,對於朱元璋為何廢黜丞相,他也能理解一二。
丞相一旦有權了,那可就沒有王上、皇帝什麼事了。
當年的呂不韋就是這樣。
當時的他,更像是秦國的一個吉祥物一樣,什麼事情都要丞相去管,什麼事情都由丞相去處理。
搞得好像這大秦不姓嬴,而姓呂一樣!
大秦的丞相有三個,分別是相邦,右丞相與左丞相。
呂不韋就是相邦,而左右丞相,就是輔助相邦的。
呂不韋一事之後,大秦雖然還有相邦的職位,但卻沒有人當上相邦,只有左右丞相被設立。
秦始皇也是為了避免呂不韋的事情再次發生,所以沒有設立相邦。
卻不想,他還沒想到合適的制度去制衡,就聽到朱元璋廢黜了丞相制度!
沒了丞相,一切政務的確就由皇帝來承擔。
對此,秦始皇也很有發言權,他也是早早就起來,很晚才睡下……
他不相信任何人,大小事務,都需要由他過問。
但現在看來,這內閣制度很好啊!
這樣,可以減少他的工作量,同時,也能起到選拔官員的辦法。
只要做得好,就外放去當官,當一陣子,又可以重新入朝擔任要職……
就是……
這翰林院又是什麼東西?
秦始皇感覺有些頭疼……
大秦與大明相差的時間太過久遠了。
很多東西,他聽都沒聽過。
他又偏頭,忽道:「李斯,這翰林院,你覺得是什麼?」
「翰林院……」
李斯麻了,想了想,也只能硬著頭皮道:「依臣之見,翰林院,應該就是國家儲備人才的地方!各地選拔過來的人才,都入翰林院,一開始做一點小事,皇帝要是看重,再帶來身邊,若是能力不行,就讓他回去重新任職,若是可以,再帶在身邊繼續做事!」
「哦?」
秦始皇微微點頭,忽然又問:「那你對內閣制度如何看待?」
這話一出,李斯腿都軟了……
他可就是左丞相。
這要是內閣制度被皇帝頒布了,他們的權利,豈不是就直接收回了?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李斯趕忙道。
「哦?怎麼個不可法?」
秦始皇眼眸一眯,淡淡道:「既是未來的制度,那自然是比當今的制度要好的!皇帝至朕而起,無法借鑑古人,就不能借鑑未來了?你說不可?那你且說說,有何不可?」
「這個……」
李斯頭皮發麻,剛剛嘴瓢了,說快了,他現在都恨不得抽自己幾個嘴巴子。
是啊,人家是未來的制度。
你說丞相古今往來都有,那人家就偏偏廢黜了丞相制,設立了內閣制,人家那一套,玩的可六了!
憑什麼到了大秦就不行?
不過,李斯腦子轉的還是很快的,他趕忙道:「陛下,如今大秦剛立,後世很多東西,也語焉不詳,只知道一知半解,若是不清楚制度的情況下就照學,恐怕,畫虎不成反類犬!」
「嗯,到也有道理!」
秦始皇點頭:「所以,這大明的制度,你有頭緒了嗎?」
「有,一點了……」
李斯也只能硬著頭皮說。
他現在,大概知道個,明朝時期,丞相沒了,皇帝直接統領六部。
後來才設立了內閣,這內閣,相當於皇帝身邊的謀士,參謀,顧問這些……
而六部……
現在,李斯大概清楚一個兵部,其他的,還不是很清楚。
但從兵部這個簡單明了的官職來判斷,六部應該是包含了三公九卿的一些權柄。
「行了,你好好看,好好學!」
秦始皇淡淡開口,繼而,又去琢磨北平在秦朝的什麼地方。
……
同一時間,大漢武帝時空……
「哦?廢了丞相?設立內閣?」
漢武帝眼神閃爍,這麼做的原因,他自然清楚。
當然,他感興趣的並不是這個……
而是……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賠款,不納貢,不稱臣!」漢武帝眼神閃爍……
要說和親……
他漢朝,好像的確和過……
高祖時期,嫁宗室女與冒頓單于。
惠帝時期,嫁宗室女還是給冒頓單于。
文帝時期,又嫁宗室女給老上單于。
景帝時期,也嫁宗室女給軍臣單于。
漢朝和親!
而且還和的不少。
說實話,漢武帝覺得這種和親政策不好。
堂堂大漢,竟還要用女人換來和平?
之前他還覺得沒什麼……
嫁一個宗室女而已,就能換來幾十年的和平,這可比打仗划算多了。
可當他得知大明不和親,不賠款,不稱臣,不納貢之時,他又開始動搖了!
聽聽,這名聲……
大漢雖強,可和親啊!
光是這一點,漢武帝就覺得,大漢有些比不上大明。
鐵血大明啊!
軍事實力排世界第一的存在!
以鐵血鑄起了漢人的脊樑,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
漢武帝目光閃爍……
……
而此時,大唐,貞觀時空。
「不和親,不賠款,不稱臣,不納貢!好個鐵血大明!」李世民眼神閃爍。
和親什麼的,其實他也反感,但他也知道,和親不過是政治手段罷了。
但他忽然發現……
好像不用和親,王朝也能延續下去?
「沒有丞相,皇帝直接統領六部,增設內閣,幫忙處理政務……」李世民眼神閃爍。
他不知道唐朝時期的六部與明朝時期的六部有什麼區別。
但他大抵是能明白的。
「有趣,還真有意思,大明王朝,連丞相都沒了……」李世民嘴角勾起笑容。
「陛下,你不會也要廢黜丞相制度吧?」長孫皇后一驚。
丞相,宰相也。
反正這麼多年,跳來跳去,名字大抵是相同的。
當然,為了避免宰相坐大,在唐朝,多宰相制度就出來了。
唉,這個當一兩年,那個當一兩年,反正輪換著來。
「呵呵,皇后放心,宰相不會廢,朕只是感覺有趣罷了!」李世民淡笑道。
「那就好!」
長孫皇后鬆了口氣……
至於李世民如何想的,那她就不知道了……
只是看李世民那嘴角帶笑的樣子就知道,肯定沒那麼簡單!
……
而此時,大明洪武時空!
朱元璋眯起眼……
繼而冷笑一聲:「妹子,看到沒,後世人都在誇讚呢!」
是的,此時,胡惟庸已經被砍了,中書省也被撤了,從此以後,也就沒了丞相。
胡惟庸一案,牽扯人數太多了。
當時馬皇后還有些不理解,認為胡惟庸可以殺,但丞相不能廢。
可惜,朱元璋不聽。
而現在看來……
「那哪是在誇你?」
馬皇后白了一眼老朱:「那不是在夸四兒嗎?」
「哼,那個小兔崽子,有什麼值得夸的?」朱元璋撇嘴。
「人家施行了內閣制度,這還不好?」馬皇后又笑道。
「那是他偷懶!」朱元璋冷哼一聲。
「那還說,咱大明不和親,不賠款,不稱臣,不納貢!遷都北平,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呢?還說,咱的大明,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呢?!」馬皇后又道。
「嘿……」
朱元璋一仰頭,傲然道:「不和親,不賠款,不稱臣,不納貢!這不是咱打下來的江山,他哪能做到那一點?咱大明的骨氣,也是咱打出來的!至於遷都北平,呵,笑話,老四就只是想要去自己的地盤而已!北平他熟,不遷都北平遷都去哪?咱遷都西安,遷都洛陽,不是一樣的?至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呵,你覺得,這是一句好話嗎?」
嗯,這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確算得上是一句好話!
特別是崇禎!
想想歷朝的末代皇帝,再看看崇禎帝,差距一下就拉出來了!
其實,總體來說,老朱還是挺滿意朱老四的。
但嘴上絕對不承認!
最關鍵的是……
朱元璋冷笑一聲,陰陽怪氣道:「就是咱們的明成祖弄出了東廠,讓宦官得權!呵呵,他簡直是把咱的話當放屁!咱就說嘛,太監怎麼敢幹政的?源頭這不就找到了?」
馬皇后默然……
老朱這是認定了,宦官不能干政,宦官不可得權?
可事實證明,宦官,才是皇上的心腹……
的確,開國之初,不需要用宦官。
但王朝中期呢?
如何制衡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就成了問題。
皇帝用宦官,不是理所當然的事麼!?
可惜,也不知道是不是對於【明成祖】的偏見,老朱就是各種不爽!
而此時……
距離應天府十里處……
「最有骨氣的王朝?」
小朱棣不由慢慢的停下了,臉上的笑容,總算又露出來了:「嘿嘿……大明至我而始!世界第一!老子天下無敵!」
他到底還是年輕……
這一刻,竟忽略了接下來自己要面對的東西……
……
同一時間,大明永樂時空……
「哦?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有點意思!」
朱棣笑了。
雖然這話有些名不副實。
他也從來沒想過守國門,他向來都是打出去的。
但至他以後,讓天子守國門,也的確顯得硬氣。
「想不到啊,後世對我大明評價如此之高?」朱棣微微揚起眉……
他本來還想著,自己得位不正,後世多有不齒。
卻不想,自己的評價,竟如此正面?
後世子孫,不僅對他有三分敬意,似乎……
朱棣感慨……
「也不知道老爺子看到這一幕,會如何……可能原諒我造反?」朱棣喃喃道。
不管怎麼說,造反是他的不對!
他也怕下去見到老爺子。
所以他拼命的卷,拼命的卷,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功績得到老爺子的認可……
現在……
鐵血大明,最有骨氣的朝代……
這些評價,夠嗎?
朱棣茫然……
他也不知道,現在的自己,在老爺子心中又會是什麼樣的?
「真想見一見老爺子啊……」朱棣喃喃道。
……
而此時,問答空間之中……
秦鎮頓了頓,繼而繼續開口道:「永樂帝在位期間,也注重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一項項制度下來,不僅防止了農民破產,還保證了賦役征派。」
「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同時,疏通漕運,不僅保證了邊疆的糧食與各項物資的需求,也順道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最為關鍵的一點,朱棣在永樂元年,命人編撰了《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廣采天下書籍,分類編輯成書,不厭浩繁,編成後,又讓道衍和尚姚廣孝等人重修!」
「自有書契以來,凡經、史、子、集、百家、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各書無不包羅。」
「全書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其中僅目錄就有十六卷,共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總計約三億七千萬字。」
「至先秦到明初,引用的文獻多達七八千種,保存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極為珍貴!」
「永樂大典是近代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甚至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
「比國外的各種百科全書,還早了三百年!」
「有人說永樂大典是古今第一奇書,也完全算不上誇大!」
「可惜,如此古今第一奇書,卻因為刊印量少,流傳少,又因為朝代更替,內憂外患,偷盜,搶掠,焚燒等各種戰亂的情況下,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四百餘冊!」
「越到後面,缺失的就更少了。」
「總之,永樂大典,成了中華歷史上的遺憾。」
「同時,朱棣還派遣鄭和下西洋!」
「從永樂三年開始,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一共七次!」
「也被稱為鄭和七下西洋!」
「三寶太監鄭和,遠航太明洋和印度洋,拜訪了沿途各個國家,古有張騫出使西域通絲綢之路,今有鄭和七下西洋通海上絲綢之路!」
「鄭和下西洋,是中華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海員最多,時間最長的海上航行!」
「下西洋不僅宣揚了大明的國威,還開通了經濟,貿易,與各國建交,堪稱萬國來朝!」
「九州四海,皆知大明!」
「作為一個帝王,在歷史上能幹成一件大事就可以聲名顯赫,例如,修長城,通西域,開鑿大運河等……」
「以這類公認的重大事業來衡量的話,明成祖幾乎不比歷史上任何一個帝王差。」
「僅從設立奴兒干都司、營建北京、浚通大運河、鄭和下西洋、修《永樂大典》幾件事來看,干成其中的任何一件都足可為他豎立一座豐碑。」
「而朱棣,全都做出來了!」
「是非功過後人評。」
「永樂一朝,當為盛世!」
「而朱棣,也無愧於永樂大帝!」
「同時,朱棣也是歷史上,最後一個可被評價為大帝的君主!」
「永樂之後再無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