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諸天問答通歷史,古人全破防了!> 第108章 金軍南下如同逛後花園,宋徽宗被奪門!

第108章 金軍南下如同逛後花園,宋徽宗被奪門!

2024-10-11 06:07:52 作者: 何以生
  大秦,始皇時空。

  「歷史上,真實的靖康之變?」秦始皇眯起眼。

  他腦海中,大概過了一下靖康之變的始末。

  先是宋徽宗聯合金國,滅了遼國,然後金國做大,開始反攻宋朝。

  而金人的戰鬥力很強,直接圍了兩次開封城,第二次,直接導致北宋滅亡,這就是所謂的靖康之變,靖康之恥?

  之前,秦鎮沒有說這宋徽宗具體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理所當然的就認為,這靖康之變不過就是個正常的王朝滅亡。

  北宋的滅亡,肯定是因為皇帝昏庸無能嘛!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皇帝敗家,國家不亡才怪了。

  可是,自從秦鎮說了宋徽宗趙佶是個什麼樣的人之後,他怎麼看,也感覺這宋徽宗就不像昏庸無能的樣子。

  昏庸無能的皇帝,至少也是個不務正業吧。

  整天都知道花天酒地,政務政務不管,全國上下,所有事情,都沒有他吃一口水果,吻一口美人來的重要。

  而這宋徽宗。

  你說他不務正業吧,他啟用變法,你說他昏庸無能吧,他還知道先拉攏舊黨,進行一系列政治鬥爭。

  這樣的人,怎麼看也不像個昏庸無能的皇帝。

  而且,在軍事上,又重新設立了隴右都護府。

  幾次對夏戰爭,幾乎打的西夏國抬不起頭來,打的西夏皇帝乞和,宋朝還難得的硬氣一回,不接受投降。

  這所有的事情加起來,放在任何一個皇帝身上,都覺得很正常。

  甚至,還得稱讚一聲陛下英明!

  但放在宋徽宗身上,就感覺,好像有那麼點不正常。

  就感覺,很違和。

  就感覺,這些事情,不是宋徽宗應該干出來的一樣。

  或者說……

  宋朝,其實也是被文官賣了國?

  一時間,秦始皇想了很多。

  從宋仁宗開始,一直到宋徽宗。

  宋仁宗變法,絕後。

  宋英宗與後宮鬧翻,剛拿下權利,鞏固皇權,就死了。

  宋神宗變法,英年早逝。

  宋哲宗變法,絕後的同時,又英年早逝。

  直到現在的宋徽宗……

  當王爺時,宋徽宗是別人眼中的天之驕子,當皇帝時,比哲宗神宗更激進,不僅變法,還重新收回失地,並且,開始對西夏用兵,後來還說什麼滅了遼國……

  而那些文官,在這一時期內做出來的事情……

  秦始皇腦海中又閃過了司馬光,蘇軾,文彥博,韓琦等人……

  宋朝的歷史,當真是,一言難盡……

  ……

  同一時間,大唐貞觀時空。

  「靖康之變……」李世民敲擊著桌面,眼中露出些許沉思。

  真實的靖康之變麼?

  文官賣國?

  如同明朝朱祁鎮的土木堡之變?

  一個,把皇帝賣給金國,一個把皇帝賣給瓦剌。

  李世民沉吟半晌,忽然想到了自己身上……

  所以說,後人又該如何看待玄武門之變?

  又如何看待楊廣政變?

  嗯,楊廣政變他不關心……

  他更關心的還是玄武門之變。

  所以,後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弒兄囚父這種事?

  就在他思索之時,忽然看到角落處有一人,在那奮筆疾書的寫著什麼……

  「嗯?」

  李世民一愣,繼而揚起眉,開口道:「褚遂良,你在記什麼?」

  「身為陛下的起居郎,自然是履行自己的職責!」那邊,褚遂良開口,然後,又開始奮筆疾書的寫起來。

  「哦?寫的怎麼樣?能給朕看看嗎?」李世民來了興趣。

  「這個,恐怕不行!」

  褚遂良笑著搖頭:「起居錄的內容,是記載君王的一言一行,還沒有聽說過君王可以看的!」

  「哎呀,朕不是要看,朕只是在考察你們的工作!要不然,朕怎麼知道你們有沒有夾帶私貨,如同宋明兩朝的史官一樣,憑藉自己的喜惡描述?」李世民反問。

  「呵呵,這個陛下放心!」

  褚遂良笑道:「陛下也知道,起居郎,有兩個,一個是臣,一個是他……」

  說著,褚遂良看向另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坐著的人。

  那人,也是起居郎。

  也是負責記載皇帝一言一行的。

  「而且,宮中也有記事的女官與太監!」

  說著,褚遂良又看向站在不起眼各處的宮女太監們。

  最後才向李世民笑道:「陛下,這麼多人共同記載,就算有一人寫的不對,也會被後人發現!宋明兩朝,臣不知,但臣絕對不會因為個人喜惡來記事!」

  「你們……」

  李世民看看褚遂良,又看看另一位起居郎,再看向著宮中的太監宮女們,忽然感覺一陣陣的不寒而慄。

  好傢夥……

  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就被記的清清楚楚?

  那種如芒在背的監視感,讓他渾身都不自在。

  儘管這些都是傳統了。

  但是,現在忽然細想,忽然想到了,就感覺不是那麼回事了……

  「嗯,那朕要是非要看呢?」李世民忽然問。

  「那臣等會一五一十的記載下來!」褚遂良道。

  嗯,他這般說,另一邊的起居郎已經開始記載了……

  【夏四月辛亥,帝觀天幕,言之靖康之變,帝欲觀起居注,被拒。】

  「等等,你又在些什麼?」李世民忽然轉頭,看向那人。

  那人的筆一頓,繼續開寫……

  李世民額頭出現些許青筋,繼而又看向褚遂良,不滿道:「褚遂良,你拿著朝廷給的俸祿,吃著皇家的糧!朕想視察一下工作,都不行嗎?怎麼的?朕讓你當起居郎,你就是這麼回饋朕的?」

  褚遂良還是搖頭:「起居錄不行!」

  李世民沉聲道:「也就是說,誰都沒辦法看起居錄了?」

  「到也不是!」

  褚遂良搖頭:「修國史的史官可看!後世史官也可看!當然,當朝門下省,給事中也可以看!」

  門下省,門下給事中,就是起居郎的直屬上級。

  這些,自然可以看,這些起居郎匯報工作等,也是給直屬上級匯報,而不是給李世民匯報。

  反正,誰都可以看,就李世民不能看。

  「哦?這樣啊……」

  李世民沉吟,旋即道:「去,把玄齡叫來!」

  嗯,房玄齡,如今時期的他,正擔任門下省,正是這兩位起居郎的直屬上級。

  褚遂良與另一人對視一眼,然後,刷刷的開始寫……

  「嘁……」

  李世民暗自撇嘴。

  ……

  同一時間,大宋徽宗時空。

  宋徽宗眯起眼,嘴角,逐漸勾起一抹弧度……

  靖康之變,這不就來了麼?

  名單,應該也準備好了吧?

  他已經準備好,隨時舉起屠刀,對那些傢伙動手了。

  大宋的皇帝不殺人?

  呵呵……

  今天,就讓你們見識見識,什麼叫斬草除根!

  這一刻,他忽然理解了朱元璋,理解朱元璋為什麼誅九族了。

  這些傢伙,一旦懷恨在心,是可以恨很久的。

  以前,只知道貶官貶官了!

  媽的,皇帝對你們這些文官這麼好。

  結果,懷恨在心,反過來賣國?

  賣國是吧?

  等死吧你們!

  朕要開創大宋的先河,誅九族!


  還有那東林書院……

  好傢夥……

  大宋也有東林黨了?

  狗東西……

  亡了大宋又亡明!

  這些東林黨當真該死啊!

  ……

  而此刻,問答空間之中……

  秦鎮再次開口了……

  「靖康之變,前面連著的就是滅遼這件事。」

  「而整個事件,參與的勢力分別有,夏,遼,金,宋!」

  「金與宋結盟,攻伐遼國。」

  「而西夏,自然是幫著遼國的。」

  「之前,大宋打西夏,遼國過來幫忙了,如今,大宋與金,攻打遼國,西夏自然也會幫忙!」

  「1122年,三月,在得知金國建立,並且,反抗滅遼之後,西夏皇帝李乾順立馬派出五千兵馬支援。」

  「可惜,打不過,西京失守!」

  「五月,在得知遼天祚帝逃入陰山之後,就趕忙派遣大將李良輔領兵三萬救援,可惜,還是大敗。」

  「七月,李乾順派遣大臣,向遼天祚帝恭問起居,並且贈送糧草。」

  「1123年,正月,李乾順再次出兵救遼,卻被阻攔。」

  「五月,遼天祚帝詐降,逃遁雲內州,李乾順趕忙派遣使者,去邊境迎駕,把遼天祚帝接入西夏境內。」

  「六月,遼天祚帝冊封李乾順為夏國皇帝,並且以詔令的形式,發兵救遼。」

  「這時候,金國的使臣進入了夏國,跟李乾順說,把遼天祚帝送給金,金可以把遼西北一代割讓給夏,然後,李乾順同意了。」

  「以上,就是西夏書中記載的東西。」

  「西夏與遼,一直都是盟友的關係。」

  「李乾順的皇后,就是遼國的宗室女。」

  「所以,西夏救援遼,是理所當然的。」

  「只是,最後,實在是沒辦法力挽狂瀾,更別說什麼扶大廈之將傾了,遼在金與宋的沉重打擊下,根本翻不起風浪。」

  「翻盤是不可能的了。」

  「這一戰,就是滅國之戰。」

  「所以,李乾順沒辦法,也只能交出遼天祚帝!」

  「而這一戰,在遼國那邊的記載,就要詳細一些……」

  「先是從1117年開始。」

  「金軍攻打春州,遼軍不戰而降。」

  「1120年,金軍攻克上京,留守的全都投降。」

  「1121年,遼國內部打算廢了遼天祚帝,擁立遼天祚帝的次子當皇帝,但事情敗露,一部分降臨不肯再為了遼天祚帝盡心竭力,甚至,遼國宗室,也是遼國的大將,耶律余睹,也帶著人,直接帶著上千騎兵叛逃投奔女真。」

  「伴隨著遼國大片土地丟失,遼天祚帝也趕緊逃。」

  「甚至,伴隨著遼天祚帝處死了次子,周圍那些人也跟著有了叛變的心思。」

  「而後,耶律余睹更是帶兵,直逼遼天祚帝的行帳,沒辦法,只能又逃。」

  「而伴隨著逃跑,遼天祚帝周圍的人也越來越少。」

  「最後,王公大臣沒有了,只剩下五千衛兵!」

  「甚至,就連國璽都丟了。」

  「而此時,遼國內部,也開始出現思變者,遼天祚帝還在外面逃亡,遼國南方地區,已經有人擁立另一位遼國宗室為皇帝。」

  「此時的遼國,是真的亂。」

  「有人投降金國,有人投降宋朝。」

  「這個皇帝死了,又擁立那個……」

  「總之,亂成了一團。」

  「而遼天祚帝,還在逃。」

  「他先是去了西夏。」

  「但之前也說了,那李乾順答應了金的要求,但李乾順並沒有獻出遼天祚帝。」

  「1124年,正月,遼天祚帝抵達了都統馬哥的軍中。」

  「很明顯,這就是李乾順送出去的,畢竟,遼天祚帝還親自冊封了李乾順為夏國皇帝,遼天祚帝在夏國,肯定也是皇帝的待遇,住也肯定是住在京城。」


  「遼天祚帝能夠在1124年正月抵達馬哥的軍中,這裡面也絕對少不了李乾順的幫助。」

  「在得知遼天祚帝的行蹤後,敵軍再次攻來,遼天祚帝也只能棄營北逃。」

  「1124年七月,重整旗鼓的遼天祚帝,率領著大軍出夾山,攻下漁陽嶺,取天德、東勝、寧邊、雲內等州,可惜,遇到金軍,再次潰敗。」

  「然後,遼天祚帝,又逃到了山陰。」

  「1125年,遼天祚帝一路向西北逃竄,已經過了沙漠,一路上,水糧斷絕,只能吞冰咽雪,以解飢止渴。」

  「二月,好不容易逃到應州城,終於還是被金將給俘虜了!」

  「八月,被送到上京,不就後也就死了!」

  「這就是遼天祚帝亡國身死的全過程。」

  「從1121年開始逃,一直到1125年,才徹底落幕。」

  「幾乎把求生的本能體現的淋漓盡致。」

  「但也同時可以看得出來,遼國的滅亡,也是因為內亂。」

  「如果不是內部叛亂,也不至於滅亡的這麼快。」

  「如果不是內部翻盤,金國也不會崛起的那麼快。」

  「當然,不管如何,遼國的滅亡,與遼天祚帝的逃亡,是很符合滅國的情況的。」

  「之所以說遼天祚帝,主要也是」

  「而在此期間,宋與金,都得到了巨大的好處。」

  「首先就是地盤的問題,一大片西北地區,以及燕雲地區,落入到了宋朝的掌控之中。」

  「但這些地區經過了戰亂,流民很多,同樣的,城也殘破不堪。」

  「宣和六年,1125年,也就是遼國徹底滅國,此時,距離靖康之變還有兩年。」

  「因為收復了大片西北,以及北方地區,地區因為戰亂,需要重建,同時,也有大量的流民需要安置。」

  「這就是又要錢了!」

  「於是乎,在宣和六年六月,下詔,向南方的各省,開徵免夫錢。」

  「原文是:六月壬子,詔以收復燕、雲以來,京東、兩河之民困於調度,令京西、淮、浙、江、湖、四川、閩、廣並納免夫錢,期以兩月納足,違者從軍法。」

  「這就很明顯,就是想要支援北方,逐漸的將北方徹底納入大宋的版圖。」

  「而且很嚴厲,期限,兩個月,違抗者以軍法論處。」

  「關鍵是,這還沒完,到了七月二十七,估摸著是錢不夠,或者,給錢的太少了,宋徽宗又下了一條詔令。」

  「原文:秋七月壬寅,詔宗室、后妃戚里、宰執之家概敷免夫錢。」

  「宋徽宗的意思是,管你是誰,甭管你是我媳婦兒,還是我弟弟,還是我什麼兄弟,亦或者外戚,王公大臣,宰相,樞密使等等,都得給我交錢,全國上下,只要是富庶的地方,全都要交錢!」

  「而除了皇室出錢以外,宋徽宗要求的徵收免夫錢的地區,包括,江蘇,浙江,江西,兩湖,四川,福建,廣東。」

  「而這些地方,在宋朝剛建立的時候,江蘇浙江江西地區,分別是吳越與南唐,兩湖地區是楚國,四川地區是後蜀,福建地區是閩,廣東地區是南漢。」

  「宋徽宗就沒說收山東地區的免夫錢,因為山東地區原本就是宋朝的地盤。」

  「而以上那些徵收免夫錢的地區,都不是宋朝的領土,而是宋朝建立之後打下來的。」

  「而在這些地方政權眼裡,你趙宋,就是個外來戶!」

  「我的國家被你亡了,沒辦法,才寄人籬下。」

  「其中,有很多是武力征服的,如後蜀,南漢,南唐,北漢。」

  「而還有一些,是投降的,就比如,吳越!」

  「吳越王在北宋統一南方的大勢所趨下,主動歸降,將吳越的領土和軍隊交給了北宋。」

  「而吳越地區,也因為投降,完整的保留了吳越地區的士卒。」

  「吳越地區,主要就是浙江一代,加上一半江蘇,一半福建,大概就是,浙江、福建、一半江蘇。」

  「而吳越這個地方,因為有水運與海運的便利,各地方的士紳,幾乎是富可敵國,」


  「所以,這地方,必須得出錢。」

  「之前你這地方出過方臘,想要事情,不出錢是不行的!」

  「而其他地方,同樣的富庶。」

  「四川,是因為鹽。」

  「江西是因為瓷器,兩湖是因為銅器。」

  「其實與明朝差不多。」

  「就是因為這些東西,賺得盆滿缽滿,不出錢,可能麼?」

  「要是不出錢,那就得軍法處置了。」

  「眼看著皇帝如此武德充沛,沒辦法,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出唄!不出錢等死麼?」

  「關鍵是,宋徽宗的操作還不止如此!」

  「看看六年六月之後,宋徽宗都下了哪些詔就知道了!」

  「冬十月二十七日,詔:有收藏習用蘇、黃之文者,並令焚毀,犯者以大不恭論。」

  「十月三十日,詔:內外官一律以三年為任期,治績著聞者再任,永遠作為標準。」

  「十一月十九日,詔:監司選擇有治績的縣令保舉薦奏,召赴都堂審察錄用,不得超過三人。」

  「十二月初一,詔:詔百官遵行元豐法制。(元豐法制,就是王安石變法)」

  「宣和七年春正月二十一,詔:罷除各路提舉常平官屬,有罪應當罷除者把名字報到朝廷;並且命令三省修治已廢之法。」

  「二月初二,詔:御史核察贓吏。」

  「夏四月十九,恢復州縣免行錢。」

  「四月二十七,詔:實行元豐官制。恢復尚書令的名稱,虛而不授;三公只作為階官,不統領三省事務。」

  「五月十六,詔:詔各路帥臣推舉有才略的將校,監司推舉有政績的守令,每年各三人。 」

  「六月初六,封童貫為廣陽郡王。」

  「六月初八,詔:臣僚擅自與宦官來往者,以罪論處。」

  「十一月初三,詔:無出身待制官以上,年齡到三十歲連續任職滿十年,才允許任子。」

  「以上,就是宋徽宗下達的詔令。」

  「這下達的詔令有問題嗎?完全沒有問題。」

  「禁止收藏學習蘇軾、黃庭堅的文章,主要是,蘇軾與黃庭堅,都是舊黨。」

  「同時,也改了內官任期的制度,防止一家做大,最終再次導致趙匡胤死後,某太監聯合趙光義篡位的事。」

  「只要重要職位的太監經常換,那太監的權利,可就不大了。」

  「讓百官遵從王安石變法,這也沒毛病,當然,這一條,還是給那些舊黨看的。」

  「第二年,還是變法,改制,然後查貪官,查污吏,有罪的論罪!」

  「甚至,還限制了三公的權利,此後,三公就不在統領事物。」

  「所謂的三公,就是太師太傅太保。」

  「而北宋時期,比較出名的太師太傅太保,分別有:趙普、韓琦、文彥博、司馬光、王安石、范仲淹。」

  「而宋徽宗時期的太師、太傅、太保,分別是:蔡京、王黼、童貫。」

  「由此可見,宋徽宗不僅用蔡京,也在防止蔡京真正的做大,說白了,此時的宋徽宗,早就是一個精於帝王心術的皇帝。」

  「用蔡京的同時,也會在一些方面制衡。」

  「當然,不管是太師、太傅還是太保,都是加銜,沒有實權後,會有一定的限制,但問題也不大。」

  「而之後,也算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十一月初三那一條,無出身待制以上、年及三十通曆任滿十歲,乃許任子。」

  「這就得說『恩蔭法』了。」

  「以前的『恩蔭法』,只要是上輩有功,就可以給後輩入學任官的待遇。」

  「之前也說過,『恩蔭法』就是宋朝冗官冗員的源頭。」

  「但是,到了宋徽宗這,直接給改了。」

  「變成,有品級的官,必須得年滿三十歲,還得干滿十年以上,才允許後輩有這個權利。」

  「至於那些沒有品級的?抱歉,這個權利被剝奪了。」

  「說白了,就是要解決冗官冗員的問題。」


  「在宋徽宗的立場上,這肯定是沒錯的。」

  「一,收錢,我去安撫北方新的來地區的流民,重建城鎮,妥妥的利國利民好事,甚至,我皇家,宗室,都帶頭捐錢,你能不給麼?」

  「二,限制恩蔭,減少冗官冗員,官多了,對國家來說本來就是一種負擔,這一條,也沒錯!」

  「但對那些江南地區的士大夫們,就不友好了!」

  「你又問我要錢,你還把我子孫後代的福利給斷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你宋徽宗不是喜歡北伐嗎?不是這麼喜歡北面嗎?」

  「那好,那咱們就給你送去!」

  「於是乎,在宋徽宗下詔的一個月後……」

  「宣和七年,十二月十二,燕山府守將郭藥師就叛變了!」

  「這個郭藥師啊,原本是遼國的大將,在被擁立的皇帝耶律淳死後,他就獻涿、易二州,投降了宋。」

  「宋徽宗對郭藥師,算得上是比較好了,投降後,繼續委以重任,之後更是拜武泰軍節度使,加檢校少保,同知燕山府!」

  「手握大權,還有重兵在手,妥妥的封疆大吏!」

  「而且,宋徽宗召他入朝之後,還賞賜宅邸,賞賜姬妾。」

  「等郭藥師一番表忠心後,宋徽宗給他兩個金盆,一件御珠袍,並加官檢校太傅。」

  「就這,郭藥師還反叛了。」

  「而且,還是沒有什麼明顯傷亡的情況下反叛的!」

  「《金史》中是這樣記載的:宗望至三河,破郭藥師兵四萬五千於白河,蒲莧敗宋兵三千於古北口,郭藥師降。遂取燕山府,盡收其軍實,馬萬匹、甲冑五萬、兵七萬,州縣悉平。宋中山戍將王彥、劉璧率兵二千來降。」

  「馬萬匹、甲冑五萬、兵七萬!這就是郭藥師投降後,帶給完顏宗望的東西。」

  「比特麼金軍整體還多!」

  「什麼破郭藥師兵四萬五千於白河?這特麼的就跟在玩一樣!」

  「後面的,演都不演了,王彥、劉璧直接率二千兵過來投降了。」

  「而郭藥師等投降之後,完顏宗望就直接南下了。」

  「也不管後面的七萬大軍,帶著人,就直搗黃龍,南下擒龍。」

  「速度很快啊!」

  「十二月九日,郭藥師投降。(注《金史》與《宋史》記載的不一樣,《金史》記載是九日,《宋史》記載是十二日,總的來說是正常的,奏報需要時間,郭藥師反叛的消息傳回去也需要時間。)」

  「郭藥師反叛後,燕山各州縣全部平定。」

  「十一日,宗翰攻克代州。」

  「十八日,中山投降。」

  「十九日,宗望在真定打敗五千宋兵。」

  「二十一日,宗翰包圍太原。」

  「二十七日,宗望攻克信德府。」

  「次年,正月初二,宗弼攻取湯陰,大白大攻下濬州,迪古補攻取黎陽。」

  「初三,各路軍隊渡過黃河。」

  「四日,攻取滑州,宗望派吳孝民等人進入汴京,向宋國索要首謀平山的童貫、譚稹、詹度以及張覺等人,宋太上皇帝出奔逃亡。」

  「七日,各路大軍圍攻汴京。

  「滿打滿算,還不到一個月時間。」

  「完顏宗望就從燕山,抵達了開封汴京!」

  「一共一千四百里地!」

  「一個月,一千四百里,這還是作戰的情況下,跑的,簡直快的沒邊了,輜重部隊都不帶,直接跑到開封了!好傢夥,直搗黃龍!」

  「而且,完顏宗望南下的數字也是個迷。」

  「宋史,金史中都沒有記載。」

  「倒是人物傳記《宋史·李綱傳》記載,到達開封的金軍號稱六萬!」

  「既然是號稱,那肯定沒有六萬,而且,還是完顏宗望帶一隊,完顏宗翰帶一隊,也就是說,一人可能也就帶了一兩萬人。」

  「就你這種情況,直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打完仗後,休息都不怎麼休息的,直接南下抵達開封擒龍?」


  「打仗你得講究一個休養生息,上一個打完仗立馬又打仗的,屁股上已經中了好幾箭了,對,說的就是趙光義。」

  「關鍵是,趙光義還休整了半個月。」

  「而完顏宗望手下的兵,一個個的簡直都是鐵人。」

  「一邊打仗,一邊行軍一千四百里。」

  「這特麼就不像打仗!」

  「這就像是人家把完顏宗望接到開封的!」

  「而此時,宋軍在幹什麼?」

  「首先,童貫率領的最精銳的西軍,全都在西北,太原府,準備滅西夏。(太原府就在西夏的邊境,距離夏州很近,夏州就在陝西境內。)」

  「十二月初八,童貫在得知金軍南下,隻身一人,從太遠先行回京護駕。」

  「宋史說童貫害怕,是逃回來的,就理了個大譜!」

  「然後西北的名將,种師道,帶著一部分西北軍,星夜往回趕,回京勤王。」

  「种師道是在終南山隱居,得到消息後就往回趕。」

  「然而,誰也沒想到,金軍南下的速度太快了。」

  「不管是童貫,還是种師道,他們所在的位置,距離開封都比燕京到開封近。」

  「童貫在太原,太原距離開封就八百里。」

  「种師道在終南山,終南山距離開封就一千里。」

  「童貫記載就比較少了。」

  「而种師道,有記載稱,他才剛抵達洛陽,完顏宗望就已經圍了開封城。」

  「這速度,簡直逆天了!」

  「實在是很難想像,完顏宗望到底是如何做到,一邊打仗,一邊南下,還比种師道更快的抵達開封城,圍了開封城!」

  「這還不是提前一天兩天那麼簡單。」

  「要知道,种師道也是全速前進,還不需要打仗的情況下才到洛陽,洛陽距離開封還有四百里呢!」

  「這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完顏宗望十二月初九在燕京,十二月十九到了真定府。」

  「十天時間,走了四百里。」

  「十二月二十七,也就是八天後,他又跑到了信德府(邢台),走了三百里。」

  「正月初三,又過了七天,直接度過黃河,初四,攻破滑州。而滑州距離信德府,也有四百里。」

  「其實到這,已經基本上快到開封城了,因為滑州距離開封,就只有兩百里。」

  「正月初七,也就是三天後,抵達了開封。」

  「就給他算三十天。」

  「三十天,行軍一千四百里,平均每天行軍四十六里。」

  「是,這的確符合正常的行軍速度。」

  「但是,這只是正常的行軍速度,是不記打仗的情況下的正常行軍速度。」

  「而一般打仗的話,只會更慢,甚至,修整,整備,等待輜重,休息等,也都需要時間。」

  「就這一千四百里路,一邊打,一邊南下的情況下,沒個三五個月的功夫根本做不到。」

  「看到這種情況,种師道能不懵麼?」

  「我不打仗,你還要打仗,結果你我行軍速度一樣?不,你還比我更先抵達開封?踏馬的,坐火車啊?」

  「這完顏宗望南下的情況,就不像打過仗的。」

  「就像是正常的行軍,別人直接開門讓他過去一樣。」

  「最最詭異的是宋徽宗這邊的情況。」

  「二十一日,宗翰包圍太原的時候,宋徽宗立皇太子趙桓為開封牧。」

  「二十二日,宋徽宗下罪己詔。」

  「二十三日,下詔禪位於趙桓。」

  「史書上說,是他怕死,怕成為亡國之君,所以趕忙傳位給趙桓。」

  「然而,事實上就是,宋徽宗,與朱祁鎮一樣,被奪門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