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諸天問答通歷史,古人全破防了!> 第145章 隋朝滅亡的原因!步子邁得太大,扯到蛋了!

第145章 隋朝滅亡的原因!步子邁得太大,扯到蛋了!

2024-11-17 01:42:33 作者: 何以生
  「隋朝開國即滅亡的根本原因?」

  秦鎮看著這所謂的第二題,微微蹙起眉。

  開國與滅國。

  這不就是讓他說楊堅與楊廣嗎?

  當然,還要說宇文化及,李淵,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這些人。

  甚至,還要說道北周,楊堅當權臣那些年,篡位那些年。

  別看隋朝國祚只有三十八年。

  可還要從楊堅他爹,楊忠打下偌大家業開始算。

  就好像,說晉朝,那是怎麼也繞不開司馬懿的。

  司馬懿雖然沒有篡位當皇帝。

  但司馬懿對晉朝的貢獻,功不可沒。

  這就是為什麼追封了司馬懿,卻沒追封司馬懿他爹的原因。

  同樣,楊堅也追封了他爹楊忠,卻沒有追封他爺爺的原因。

  追封,可不是亂追封的。

  當然,朝代越往後,越亂。

  最離譜的是朱元璋,追封他爹也就罷了,好歹是親爹,說明他孝。

  可連著更往上,什麼朱百六,朱四九、朱初一什麼的都來了……

  很讓人不懷疑,這就是朱元璋在自己編的。

  不管是朱百六,還是朱世珍,對大明王朝,都沒有任何貢獻。

  可能,唯一的貢獻,就是,後人是朱元璋了。

  扯的有些遠。

  話又說回來……

  秦鎮沉思片刻,許久後,才開口道:「既如此,那就先說說隋朝如何建立。」

  「隋朝開國皇帝,名叫楊堅,是為隋文帝。」

  「楊堅,為楊忠之子。」

  「楊忠,乃是北魏與北周時期的名將,一生征戰,敗東魏,南梁,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受封陳留郡公。」

  「滅亡梁朝之後,北周建立,拜小宗伯,多次打敗齊軍,敗大司空,柱國大將軍,冊封隨國公。」

  「也正是因為楊忠打下了一個偌大的家業,後面,才有了楊堅建立隋朝。」

  「楊忠死後,楊堅承襲爵位。」

  「這時候,天下三分。」

  「分別是北周,北齊,南陳。」

  「北周,主要疆域為隴西,巴蜀,雲南地區。」

  「北齊,主要是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區。」

  「南陳,便是江南地區,兩廣兩浙。」

  「楊堅,就在北周。」

  「576年,北周建德五年,楊堅跟隨北周武帝宇文邕,起兵伐齊。」

  「577年正月,齊國被滅,周一統北方。」

  「然而,宇文邕剛滅了齊國,還不等他一統天下,他就死了,由皇太子宇文贇即皇帝位。」

  「當初,楊堅承襲隨國公爵位後,宇文邕就與楊堅聯姻,讓楊堅的長女,成為皇太子宇文贇的太子妃。」

  「如今,宇文贇即皇帝位,楊堅的長女楊麗華,也被冊封為皇后,楊堅就這麼,成為了外戚。」


  「同時,也因為國丈的身份,晉身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

  「對於楊堅這個外戚,而且,還是擁有很大權力的外戚,宇文贇這個當皇帝的,自然要制衡。」

  「要麼將其殺掉,要麼將其調離京城。」

  「殺肯定沒那麼容易殺掉。」

  「於是乎,就調離京城。」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任命楊堅為揚州總管,去籌備伐陳事宜。」

  「《北史·隋本紀》記載:大象二年五月己丑,以帝為揚州總管,將發,暴足疾而止。乙未,周宣不悆。」

  「意思是,本來讓楊堅去揚州當總管,結果,楊堅忽然突發足疾,就是走不動路了。」

  「短短六天後,皇帝就死了。」

  「很難說宇文贇之死與楊堅到底有沒有關係。」

  「主要是太巧了。」

  「皇帝讓他去揚州,準備伐陳,結果,他突發足疾。」

  「他一發足疾,那就沒辦法去揚州了。」

  「然後後腳,宇文贇就生病了,短短六天,就駕崩了。」

  「周宣帝宇文贇死後,其子宇文闡即位,是為周靜帝。」

  「宇文闡時年七歲,不說什麼都不懂吧,反正也懂得不多。」

  「此時的朝廷,可以說基本上已經被楊堅掌控了,妥妥的權臣。」

  「宇文闡也只能拜楊堅為左大丞相,並且,還賜假黃鉞。」

  「黃鉞,黃金飾品,為帝王所用,代表帝王。」

  「把黃鉞借給大臣,就是代表這個大臣可以代替皇帝行使征伐之權。」

  「這就是假黃鉞。」

  「就相當於代理皇帝了。」

  「假黃鉞,可以調兵。」

  「左大丞相,號令百官。」

  「此時的楊堅,可以說軍權政權兩手抓。」

  「放到宋朝,就相當於宰相兼樞密使。」

  「放到明朝,就相當於內閣兼五軍都護府。」

  「皇帝已經被架空了,那麼下一步,就是掃除威脅,造反登基了。」

  「而楊堅,也的確是這麼做的。」

  「他把北周宗室有實力的諸王,全都召回京城。」

  「同時,又出兵,滅了那些不滿他的政敵。」

  「等將這些有威脅的政敵消滅之後,又以謀反罪滅殺了北周那些有實力的宗室。」

  「至此,楊堅那改朝換代的計劃,終於不再受到任何阻礙。」

  「581年,二月,楊堅由隨國公,獲封隨王,同年三月,宇文闡禪位於楊堅,至此,楊堅登基,成為皇帝,並改國號為『隋』,改元,開皇,大赦天下!」

  「這就是典型的權臣篡國了。」

  「歷史上,這種事情發生的也不是少。」

  「甚至,可以說是司空見慣了。」

  「當權臣到達了一定的地位,他不篡位誰篡位?」

  「甚至可以說,楊堅這種操作,在那個時期,真的很普遍。」


  「至於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嘛……」

  秦鎮頓了頓,目光好似透過了歷史長河,看到了隋朝時期,那睥睨天下的隋煬帝楊廣。

  「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一切,還得落在楊廣頭上。」

  「說真的,楊廣在後世的評價,逆天的兩極分化。」

  「有人毫不客氣的罵他是個暴君,是個昏君。」

  「但也有人吹他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千古一帝,甚至,說唐朝吃隋朝的糧食,吃了幾十年,簡直誇張。」

  「但甭管如何,甭管是吹還是黑,對於隋朝的滅亡,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一個,大興土木。」

  「隋煬帝楊廣,最讓人熟知的,就是興修大運河了。」

  「大運河,是江浙到洛陽,洛陽到北京。」

  「隋朝大運河,完全做到了貫穿南北。」

  「而這一點,也是後世無數人的爭議點。」

  「修大運河的確勞民傷財,但是,修建的大運河,也的確貫穿了南北。」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楊廣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了。」

  「第二個,就是對外戰爭。」

  「當隋朝一統天下,一統華夏之後,楊廣自然而然,就將目光放在了高句麗,以及周邊國家身上。」

  「而光攻打高句麗,他就打了三次!」

  「這就是所謂的三征高句麗。」

  「關鍵是,打下來也就罷了,偏偏,三次都沒打下來。」

  「以至於,這三次征伐,嚴重消耗了國力,加劇了社會矛盾,對經濟造成了很嚴重的負擔。」

  「當然,也不僅僅是高句麗,楊廣也向周邊很多國家進行了軍事行動,諸如突厥,契丹,吐谷渾,琉球,西域等等。」

  「第三個,就是遷都的問題。」

  「之前其實也說過一嘴。」

  「遷都,影響很大。」

  「對那些世家大族而言,自家老家就在這附近,自家產業也都在京城附近,你說遷都就遷都?當然,楊廣還是能壓下來,遷都也算是成功了!」

  「至於遷都過程中,有沒有發生什麼事,那就不重要了。」

  「群臣再如何阻止,最後都沒成功就是了。」

  「但就這麼一個遷都的問題,也足夠挑起那些世家大族的矛盾了。」

  「第四個,自然而然就是土地兼併的問題了。」

  「土地兼併,基本上都是老生常談的事了。」

  「就這麼四點,基本上在隋末體現的淋漓盡致。」

  「首先,這大興土木,對百姓而言,就是沉重的徭役。」

  「那可是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啊。」

  「根據記載,楊廣下令徵調河南,淮北,上百萬民眾通濟渠。」

  「徭役沉重,自然就怨聲載道。」

  「關鍵是,修大運河也就罷了,在同時期,楊廣還要徵兵,去攻打周邊國家,不管是打高句麗,還是打突厥,契丹,吐谷渾,琉球,西域,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兵力。」


  「這樣一來,兵役就變得沉重了。」

  「本來,徭役就足夠沉重了,百姓已經開始怨聲載道了,如今,還有沉重的兵役。」

  「又要挖運河,又要打仗,可以說,整個天下都生活在高壓下。」

  「楊廣就給了天下百姓兩條路,要麼挖河,要麼打仗,你自己選唄!」

  「至於種地?」

  「抱歉,這不在楊廣的選項當中。」

  「至少,挖河的,是不能種地的,也就是,淮北與河南地區,在很長一段時間,至少有上百萬的百姓都無法種地。」

  「當然,百萬人口,對當時至少五千萬人口的大隋還不算什麼。」

  「淮北河南無法種地,不代表別的地區無法種地。」

  「不過,當地百姓,的確怨聲載道就是了。」

  「而且,其他地區的百姓,還要服兵役,也就是說,現在就是,全天下的百姓,都開始怨聲載道了。」

  「而且,打仗就要徵稅吧?」

  「這徵稅,不僅僅是從老百姓頭上征,同樣也要向世家大族頭上徵稅。」

  「之前說宋朝的時候就說過了。」

  「世家大族到底願不願意將口袋裡的錢,交給皇帝,拿去打仗?」

  「當然,在隋朝,你不願意也得願意。」

  「楊廣是皇帝,你不給錢,這不就是公然對抗皇帝麼?」

  「你公然對抗皇帝,那你是想幹什麼?造反嗎?」

  「所以,這錢,給也得給,不給也得給。」

  「但這樣,也同樣代表著,世家大族也開始對皇帝不爽了。」

  「這樣,全天下的百姓,加上很多世家大族,全都對皇帝不爽,皇帝的下場可想而知。」

  「最神奇的就是遷都了。」

  「楊廣遷都,是為了降低世家大族在朝中的影響。」

  「之前都說了,所有遷都,都是政治原因。」

  「不管是朱棣遷都北京,還是楊廣遷都洛陽,都是政治原因。」

  「別說楊廣遷都洛陽了,就連宇文贇,也想遷都洛陽,結果,還不等他遷都完成,就嗝屁了!」

  「哦,甚至可以說,洛陽都還沒完成重建,他的計劃都還沒完善,人就沒了。」

  「他前腳高調的宣布遷都洛陽,後腳直接打出GG!」

  「遷都影響的太廣了。」

  「如果你是官員,你跟著去,那就離家遠了,離家遠了,就代表著勢力被削弱了。」

  「畢竟,這些貴族官員,所有勢力,都是依附於家族,以家族為單位,向周圍擴散的。」

  「跟著去,會被削弱。」

  「那要是留守呢?」

  「留守也慘,都不在政治中心了,哪天給你一擼到底都不知道。」

  「當然,有反對遷都的,同樣有贊成遷都的。」

  「畢竟,這朝中官員,可不只是周邊的,既然有長安本地人,那肯定也有洛陽外地人。」

  「楊廣遷都到洛陽,那老家是洛陽的官員,可就狂喜了。」

  「這是什麼?」

  「這是變相的在扶持他們。」

  「說白了,遷都,就是一場政治行動。」

  「以政治層面來看,楊廣做的沒錯,還很對。」

  「但以百姓的角度來看,楊廣簡直就是那黑心老闆,生了蛆的資本家,簡直就是個暴君。」

  「而放在歷史層面來看,楊廣做的這一切,談不上對錯。」

  「隋朝之所以滅亡,並不是楊廣做了這些。」

  「而是,楊廣將這些,全都匯聚到同一時間去做。」

  「正所謂,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遷都就遷都,這畢竟是一場政治行動,有人反對,自然有人贊同。」

  「一旦遷都,給那些世家大族的信號就是,我不打算重用你們了,我要重用那邊的官員。」

  「那些官員世家大族能幹什麼?」

  「楊廣成功了,他們安然退場,楊廣失敗了,他們繼續坐在那個位置上。」

  「這一時期,也稱政治動盪時期。」

  「而修大運河,也不是問題。」

  「修大運河是為了貫穿南北,是與國有利之事。」

  「開疆擴土,對周圍國家動兵,也不能說有問題,哪個皇帝不想開疆擴土?哪個皇帝不打仗?」

  「但楊廣錯就錯在,他把這三件事,放在同一時期做了。」

  「這下,天下百姓抱怨勞役沉重,世家大族抱怨楊廣遷都。」

  「當所有人都對你不滿的時候,這國,難道不亡嗎?」

  「所以,農民起義開始了。」

  「所以,有人冒著風險,去幹掉了楊廣。」

  「所以,這天下,又重新進入到了群雄割據的時代。」

  (不是,誰給我把142舉報了?還是我涉及到一些那啥了?不會吧?)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