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我還有別的選擇嗎?」
徐階笑著問了一句。
王時中則嘆了一口氣說:「可這裡已是國朝直統區,真要是欣欣向榮起來,給朝廷帶來大量收益,會讓天下士人在陛下面前更加無骨力的!」
「是啊,我本以為,這倭國只是銀子多、賊寇多,沒想到,他們可墾為良田的肥土也不少。」
「現在看來,天子的確是聖明的,知道開邊比守成好處大。」
「可守成則士人更受敬重,開邊則天子威福更重。」
童瑞跟著說了起來,且說著就看向徐階:
「順帶著,士人中,清流夙儒也將不復以往之貴,而出將入相,或才會成為人臣之望,而使天下重現漢唐之追求也!」
王時中跟著頷首:「沒錯,要不然,如今徐僉憲這樣的探花郎,也不會好好翰林養望之地不待,主動跑到這裡來做一方封疆,還要為朝廷主動奪江南大戶之利,逼迫江南的大戶改桑棉之田為稻田。」
徐階不由得再次笑了笑:「兩位也別打趣晚輩了!但兩位說的也沒錯,如今局勢,是天子在掌控,非縉紳也!晚輩若不這樣做,只怕就真要被笑話成腐儒了。」
徐階剛說完,就見前方有掛著大明國旗「北斗旗」數艘大帆船路過日出町。
彼時。
更是有隨行開浪小船在臨時搭建的碼頭靠了過來。
接著,小船上就有明軍士兵背著信筒跑到了徐階面前:「我們千戶來問,可是徐僉憲等到了這裡?」
徐階回道:「正是,你們這是做什麼去?」
「回僉憲,我們這是運第二批白銀回朝。」
這明軍士兵回道。
徐階聽後點了點頭。
這明軍士兵接下來則將信筒從身上取下來,遞給了徐階說:「我們霍僉憲有公文給徐僉憲,說是請如果日出町安置不了太多倭人,可都送去石見,現在石見依舊很缺礦工。」
徐階接過信筒來,拆開信筒,取出了信,且一邊看一邊說:「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這明軍士兵便坐船離開了。
而在這明軍士兵坐船離開後,王時中就喃喃自語道:「又運白銀回國了!陛下這是真有可能靠開邊成千古第一仁聖之君啊!」
「沒錯,陛下愛民如子,一有銀子就會造福萬民!而現在,海外又真的有這麼多銀子,只怕是真能成為堯舜之君。」
童瑞跟著說道。
王時中說到這裡就苦笑起來:「雖然士人為官後都立志說欲致君父為堯舜,可真看見君父有望成堯舜之君,卻難免有葉公好龍之狀。」
「那就只能真好龍,不能假好龍。」
「像徐僉憲一樣,不再追求做清流,讓天子禮待自己,使之配得上自己稱其一句可為堯舜,而當順勢主動為循吏,為其驅使,真讓天下成堯舜之世。」
童瑞說到這裡,就嘆道:「只可惜彭澤、馬錄等輩太卑鄙,竟害得我們如今受其牽連而流落於此,不然若是在朝中,我們只會比張孚敬輩更忠心!」
王時中點了點頭,凝神看著海面說:「袁石首把天子教的這樣厲害,天下人的確沒想到,只是,不知道楊新都到現在會有多後悔他當初的決定!」
在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的時候,徐階則已回了之前明軍組織倭人在這裡給他臨時搭建的日出城和撫院衙門。
而徐階剛到衙門,就見一群倭人中的地侍跪在這裡。
徐階頗為驚愕,忙問留守僉院的千總郜科:
「這是這麼回事?」
郜科回答說:「他們是受募倭人中的地侍,他們來向我們表達感謝之意,感謝僉憲來後就給他們設立醫館、還分田地、甚至還教他們耕種桑棉,讓他們擺脫戰亂之苦。」
徐階聽後微微擰眉沉思,接著又笑著問:「恐怕不只這些吧?」
「他們還想為僉院效力,獲得為僉院苗字帶刀的資格。」
郜科回道。
徐階在來倭國之前,就惡補過倭國的情況。
所以,他知道倭國的地侍就是倭寇鄉間農民中有名望的人,相當於大明的鄉賢,而苗字帶刀就是有姓氏有佩刀權力的意思。
但倭國等級比大明還森嚴,所以非武士貴族是不能苗字帶刀的。
而地侍要想苗字帶刀,成為武士貴族,就要依附領主,獲得領主的賜官賜姓。
徐階也就知道這些人來肯定也是因為想進步,要官要地位來的。
「讓他們都進大堂來吧。」
為此。
徐階就吩咐了這麼一句,而先進了僉院大堂。
不多時,這些倭人地侍也就陸續進了大堂,跪在了徐階面前。
「僉院用糧食賑濟我們,讓我們擺脫戰亂之苦,還讓我們有田可耕,我們感激涕零!願為僉院國人眾!」
國人眾就同於大明國內的家丁。
這些地侍一來就含淚向徐階表達了感激之意,也表示想為徐階的家丁走狗。
但徐階可不敢在倭國做大名,也不想在倭國做大名。
一是他的權力是來自於大明天子。
他要真敢割據,天子會討伐他,國內統治階層也不會容他。
畢竟大明與倭國國情是不同的,數千年的歷史經驗,讓國內從上到下的人都不喜歡分裂,都害怕割據政權出現。
二來在倭國做大名,尤其是做這種只有一町的小大名,還不如在國內做縉紳的收益大,尤其是不如將來成為公卿所帶來的權力快感大。
畢竟,在大明要是成為了閣臣公卿,是可以參與決策百兆子民命運的。
所以,徐階在這時就對通譯吩咐道:「告訴他們,要感謝就感謝當今的大明皇上,是當今的皇上隆恩浩蕩,才讓本官來這裡任宣撫使,宣撫他們,讓他們可以安身立命。」
徐階的話在通過通譯的嘴傳達到這些地侍耳中後,這些地侍就都驚呆地張大了嘴。
主要是禮樂崩壞的倭國,已經很久沒有出現把皇帝真放在眼裡的地方實權大臣。
所以,這些地侍會非常驚訝。
「至於他們要想獲得苗字帶刀的資格,那就得接受教化!」
「首先,忠孝仁義之操守要有,忠是要忠於大明天子,孝是要孝順父母,仁當仁愛弱幼,義乃無害他人之心,只有相助他人之德。」
「其次,要說華夏之言,書華夏之文,不得再做蠻夷!」
「最後,要易風改俗,摒棄夷道,小到衣冠要改,大到禮儀要改。」
「只要能接受者,本官自會請聖旨為其賜姓,且先准其佩刀,而使之能為天子教化夷民。」
徐階說著就又對通譯說:「讓他們想想,如果同意遵從教化、效忠當今大明皇上,就跪到左邊,如果不同意就跪到右邊。」
這些地侍在聽後皆跪到了左邊。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這主要是因為現在倭國禮崩樂壞。
上層倭人都不把天皇、幕府放在眼裡,在各令制國,以下克上的情況更是比比皆是,朝叛夕降更是司空見慣。
下層倭人更是誰給碗飯吃就會給誰賣命,有的甚至還會去給中國海寇、西夷當僱傭兵,為他們賣命。
所以,這些地侍也就沒有在接受大明對他們進行大一統時有任何心理負擔。
徐階便在接下來給他們發了腰刀,允許他們在日出城下居住聽命。
這些地侍非常高興,因為在倭國其他令制國,只有武士才有資格居住在城下町。
同時。
這些地侍在這之後也非常感慨大明貴族與自己倭國貴族的不同。
有曾經因為家境不錯而跟著一些鄉士也就是在鄉間的武士讀過一些書的地侍,如地侍田中丸就不由得嘆息說:「明國到底是更有禮教有素養的上等之國啊,派來這裡的守護官,居然這麼忠誠,不肯自養私兵,而只讓我們效忠他們的天子!」
「難怪我們倭人會在耕織、造船、製藥上不如他們,他們是真的更知禮守禮,這就是上國之民具備的高尚修養!」
這田中丸說後,一叫阿寶丸的地侍也跟著附和道:
「是啊,或許他們普遍已比我們有智慧,知道忠孝仁愛才是根本,知道尊崇主權才會令天下長治久安,而不是向我們這裡的大名們一樣,為自己的私慾到處討伐,所以哪怕這位徐僉院來這裡做守護,也沒有要我們只忠於他,而是讓我們忠於大明天子!」
「沒錯,這也是為什麼人家一直堅持大一統的原因,為什麼克制用兵的根由,即便是我們倭人中落魄者有去他們明國劫掠,他們也不是大舉來征討,而是巡視止戈,意在教化我們,使我們能安身立命,這是多麼高尚啊!」
田中丸繼續感慨起來。
飽經戰亂與權力分散之苦的倭國中下層人士,對大一統和集權的思想很容易接納,甚至也很渴望,渴望自己這裡也能夠靠這個讓一切有序。
所以,田中丸和阿寶丸才會有這麼多感嘆。
而這個時代的民族理念倒還很薄弱,甚至倭國,這方面的意識,還不如大明的漢人。
因為大明好歹經歷過五胡亂華、蒙元入侵,真做過兩腳羊與四等人。
而大明大多數人在歷史上為此也還是接受了滿清的統治。
所以,何況是這個時代還處於戰亂時期的倭人呢。
「我們守護稟宣撫使,大內氏違背守約,悍然入侵我安芸,請大明皇帝陛下做主!」
而徐階這裡則在見了來大明直統區的地侍後,就收到了倭地安芸國大名尼子經久派人傳來的信件。
原來,大內氏眼下正在進攻尼子氏,大明能拿到石見銀山,就是因為巡視大臣霍韜和張鏜等介入了這場戰爭,通過協助尼子氏擊退了大內氏,又逼迫大內氏獻出石見,同時同意其規復安藝,才調停了大內氏和尼子氏。
可現在,大內氏現在又來進攻尼子氏,明顯是消滅尼子氏、統一倭國的賊心不死。
而徐階的主要責任就是代表大明維護倭國的和平。
所以,他立即派出了五百人規模的鳥銃手與一支兩百人規模的炮兵,去協助尼子經久,並通過大友氏給大內氏帶去自己的一封信,言如果他執意要繼續入侵尼子氏,塗炭生靈,他將代表皇帝陛下討伐他們大內氏。
倭國出現火器要等到十多年後,也就是倭人自己所謂的鐵炮,所以,尼子經久在大明五百人規模的鳥銃手和兩百人規模的炮隊加入後,就在嘉靖七年的年初挫敗了大內氏的進攻鋒芒,大內氏的重臣陶興房甚至因為明軍車載機炮與大鳥銃的突然出現而陣亡。
大內氏家督大內義興與其子大內義隆只得退兵。
「我們倭人的事,他明國插什麼手!幕府將軍都不管我們興兵討伐,他卻要管!」
大內義興也因此直接氣得不行,對大內義隆抱怨起來。
大內義隆對此也很鬱悶,只跟著說:「他們自然是不想我們統一,所以才不准我們塗炭生靈,只是明國勢大,他要介入,我們也沒辦法,不聽其言反而可能被他聯合其他大名把我們滅掉!」
「可惡!」
「著實可惡!」
有著一番雄心卻因為大明介入而無法實現的大內義興只得無奈狂吼,最後因此提前病倒,而不是在歷史上嘉靖七年年底才病倒。
且隨後不久,悶悶不樂的大內義興就因此去世,而大內義隆成了新的家督。
大內義隆因為大明的介入,也主動放棄了對政治的野心,開始沉迷於玩樂與文化事業,且因此開始重用文治派的家臣相良武任。
而尼子經久這邊則在第二次見識到大明火器的厲害後,就向徐階再次提出購買火器的想法,且理由是大內氏亡他之心不死,很可能會再次入侵他,儘管大內義隆已經沒有了政治上的野心。
徐階則把這件事和直統區選侍請苗字帶刀的事奏於了嘉靖皇帝。
嘉靖為此召開了廷議。
「陛下,臣反對出售火器給尼子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能輸火器於外夷,否則難免有後患!而且,這尼子氏說是為了自保,保不定是為了實現他更大的野心!」
內閣大學士林俊這時先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