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以和為貴
「宗羅睺,為我效力,如何?」
李乾向宗羅睺拋來橄欖枝。
宗羅睺和翟長孫都是隋末西秦宿將,與西秦霸王薛舉擊敗過唐軍八大總管。
宗羅睺頭側向一旁:「毋寧死,也不降。」
「……」
李乾頭疼,歷史上諸如吳三桂、安祿山等叛將很多,但關羽、典韋、史敬思等忠臣也不少。
宗羅睺對西秦霸王還算忠誠。
李乾試試強制招募令。
「叮,你使用了三流強制招募令……使用失敗,宗羅睺是二流武將,該道具無效。」
宗羅睺身為薛舉麾下大將,被系統評為二流武將,一點也不為過。
這下有些棘手了。
李乾可沒有二流強制招募令啊。
於是李乾只好暫且扣押宗羅睺,等得到二流強制招募令,才能強行招募宗羅睺。或者等到宗羅睺回心轉意,棄暗投明。
「修築城牆,準備迎戰千古一帝。」
李乾攻陷西秦城,西秦霸王將這座城池修的固若金湯,哪怕在李乾、李靖攻城時損壞,只要及時修復,依然堅不可摧。
在幾萬大軍的忙碌下,很快在破損的城牆上修建了臨時的柵欄,堵住了缺口,而在城門後面還擺放著刀車,隨時可以堵門。
就算千古一帝帶兵十萬來攻,李乾也有把握用這座城池耗死對方。
李乾還沒徹底消化剛剛吞併的兩個縣,決定選擇守勢。畢竟千古一帝、鄭王、大良造三個領主玩家合兵一處,兵力也有十七八萬左右,其中不乏高級兵種。
距離西秦城八十里的地方,千古一帝、鄭王、大良造、及時雨,終於與西秦霸王匯合,南陽郡與李乾為敵的力量達到了頂峰。
然而,及時雨、西秦霸王兩個勢力名存實亡,兩人手頭只剩下幾千兵馬,已經不能算是領主,最多算是千古一帝的附庸。
不僅如此,千古一帝派出接應西秦霸王的兩員大將韓擒虎、賀若弼,他們率領的一萬騎兵,為了救出西秦霸王,損失將近五千騎兵。
這可是五千騎兵,不是五千顆大白菜啊。
任何一個勢力損失五千騎兵,都要心疼好一會。
對於前中期的玩家而言,五千騎兵更加珍貴。
西秦霸王臉色陰沉。
在翟長孫之後,他好不容易招募的武將宗羅睺也被李乾活捉了。
宗羅睺好歹也是一名二流武將,他被俘虜,西秦霸王手下幾乎無可用之將,只剩下一個羌人將領鍾利俗。
鍾利俗是隋末岷山羌人首領,薛舉起兵,擊敗隋將皇甫綰,攻陷枹罕城,鍾利俗率二萬人歸降,薛舉兵勢大振。
西秦霸王前前後後也就招募了三名武將,結果擁有專屬兵種「玄甲軍」的翟長孫和專屬兵種「西涼鐵騎」的宗羅睺都被活捉,只剩下有勇無謀的鐘利俗。
西秦霸王失去領地和武將,只好與及時雨一樣依附千古一帝:「書生雖然吞併兩縣,但還來不及將這兩縣人口和錢糧轉化為戰力,應當立即出兵,攻殺書生。」
「沒錯,這是打敗書生最好的機會!」
及時雨與西秦霸王一樣被李乾擊敗,於是和西秦霸王一起催促千古一帝儘快出兵與李乾決戰。
「南下。」
千古一帝稍一思索,也認可兩人的看法,率領十萬大軍南下。
鄭王、大良造兩人各率三、四萬兵馬,與千古一帝一起南下攻打穰縣。
三方兵馬加在一起,有將近二十萬人,聲勢浩大,旌旗蔽空。
李乾全力修建城防,整軍備戰。
他先後擊敗及時雨和西秦霸王,已經消滅了大量敵軍,讓形勢對己方儘可能有利。
勝負未可知也。
「報,隋軍距離城池還有七十里!」
「六十里!」
「五十里!」
「三十里!」
「隋軍安營紮寨,應該是為了小心為上,等明日天亮再行軍。」
……
「隋軍拔營,距離城池還有二十里!」
「十五里!」
「報!還有一支大軍出現,人數不下二十萬!」
前方的探馬絡繹不絕地將千古一帝的隋軍的進展飛報李乾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故,那就是又有一股勢力加入了戰局,而是人數比千古一帝還多!
「難不成……」
李乾想到,整個南陽郡唯一一個擁有超過二十萬大軍的勢力只有南陽太守秦頡了。
秦頡身為南陽太守,多半又來調停了。
李乾與千古一帝的衝突越來越激烈,戰爭規模超過了二三十萬,在南陽郡,已經是黃巾之亂以後規模最大的衝突。李乾身為新野令,卻攻占了穰縣、安眾縣,而千古一帝率領十萬大軍南下,也逾越了規矩。
南陽太守秦頡終於坐不住,親自下場。
現在漢靈帝還活著,朝廷依然有威嚴,各地刺史、太守還是很聽話的,玩家之間的衝突多多少少會受到限制。
對於李乾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
李乾需要時間消化吞併的穰縣和安眾縣。
三縣人口可達千萬,李乾可以爆兵二、三十萬,到時候與千古一帝決戰,更有把握。
而且,連戰及時雨、西秦霸王兩大勢力,眾將士也已有些疲倦,需要休整。
南陽太守秦頡來的倒是時候。
李乾的猜測沒錯,到來的還真是南陽太守秦頡。
秦頡率領三十萬兵馬從宛城到來,再次調解南陽郡領主之間的衝突,邀請李乾、千古一帝等人到營中和解。
李乾帶上李秀寧、黃忠、秦瓊、尉遲敬德、北宮純、穆桂英、李嗣業等猛將赴會,留李靖統帥大軍,一旦爆發衝突,李靖立即帶兵壓上。
千古一帝毫不示弱,帶上楊林、韓擒虎、賀若弼、吳三桂等猛將,與西秦霸王、及時雨、大良造、鄭王等領主玩家進入南陽漢軍營中。
西秦霸王帶著五大三粗的羌人武將鍾利俗,及時雨帶著雙槍將董平和赤發鬼劉唐,鄭王帶著單雄信等武將,凶神惡煞地跟著千古一帝進來。
南陽太守秦頡令雙方各自就座,舉起酒樽:「禮之用,和為貴,還請諸位看在本太守的面子上,以和為貴,化干戈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