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聖眷濃厚
東華劍仙搖了搖頭:「劫雷之中所蘊含的鴻蒙紫氣終究是有限的,並不足以完全拔除我體內的黃道之氣。」
「不過……終究是讓我多活了四年。」
他看向趙祈安,拱手一拜,鄭重其事道:「這份恩情,東華銘記於心,將來必有報答。」
這個承諾,雖然看似空泛,但對方若是東華劍仙,這個承諾便已是極重。
一位陽劍仙的報答,或許會在不久之後的將來,給予趙祈安極大的幫助。
不過現在來說,這還只是一句空話,趙祈安獻上法門的好處,遠遠不止於此。
「此次你獻法有功,讓朕想想,該給你什麼獎勵才好……」
天武皇手拄著下巴,似在沉吟。
至於之前他說過若是趙祈安有辦法解決黃道之氣,就將龍椅寶座讓給他坐坐這件事……
天武皇暫時選擇了遺忘。
殿上其他人,包括趙祈安在內,也只當做這話從未被說過。
天武皇思索了片刻,說道:「你如今已是子爵之位,朕便封你為海青縣伯,食邑千戶,世襲罔替,三世降一等……」
聽上去,趙祈安的爵位僅僅只是提升了一等,從原本的「縣子」提升到了「縣伯」的程度。
在這京都城的上流社會中,縣伯也僅僅只能算是剛剛跨越了權貴的門檻,依舊屬於最為底層的一類貴族。
大乾朝的爵位,並不是很值錢,畢竟朝廷開國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尤其是趙祈安所在的宗正寺裡頭,就很難找出幾個爵位比趙祈安低的,就連趙祈安手底下的幾名主簿,都有好幾位比他爵位還高的。
但大乾國的貴族,卻是分為兩種,一種是「名譽」勛貴,空有爵位名頭,卻沒有該有的待遇,且不可世襲罔替。
而另一種,便是擁有實權的「實權」勛貴,擁有食邑,爵位也能傳給子嗣。
趙祈安原本的子爵之位,就是第一種。
而如今天武皇封賞的伯爵之位,卻是第二種。
最為重要的是,按照如今的大乾律令,爵位世襲罔替,一世降一等。
但天武皇為趙祈安開了特例,特許他爵位世襲罔替,三世降一等。
也就是說,趙祈安的兒子依舊是海青伯,孫子也是,唯有到了重孫才會降為海青子爵。
食邑千戶,這本該是郡侯的待遇,但這一次直接封給了趙祈安,足可見皇恩深厚。
可天武皇的獎賞並不僅僅於此。
「另賜萬金,賜緋袍、銀魚袋……」
他說到這兒,停頓片刻,看向趙祈安問道:「你如今是何官職來著?」
一旁的五侯千歲替趙祈安答了:「陛下,駙馬爺乃是宗正寺正六品寺丞官身。」
天武皇沉吟了起來。
他有心想給趙祈安升官,但這官也不是那麼好升的。
趙祈安畢竟不是科舉出身,若是強行安排進六部五府這些要職之中,恐怕滿朝文武皆會強烈反對……
天武皇光是想想,都覺得麻煩,更何況他既然已經許給了趙祈安一個須彌山的位置,也不希望他被世俗職務所牽累。
思索片刻後,他開口道:「國師既然看重你,你身邊那位『劍鬼』亦是王旗供奉……朕許你兼巡天監兵曹參軍一職,官升一品,為五品正職,如何?」
所謂兼職,其實只是虛職,並無什麼實權。
巡天監的兵曹參軍,也只是從六品的文職,趙祈安就算頂著這官銜去巡天監,估計都沒人搭理他。
不過兼著其他部堂的職務,從而提升官品,這也是大乾朝朝堂上常有的操作。
趙祈安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作揖下拜:「臣無意見,全憑陛下作主。」
也就在這時,一直沒開口說話的東華劍仙卻是突然插了一句道:「陛下此番封賞,是不是小氣了一些?」
他這一句話,分明便是為趙祈安討功!
趙祈安心中不由感慨,東華前輩是個講究人,也不枉費他主動進獻法門。
其實天武皇這番封賞,若是旁人眼中,那是天大的封賞。
即便是天子,如此封賞寵臣,也勢必要頂著朝堂諸公不小的壓力。
可在殿中眾人眼中,天武皇這點封賞和趙祈安立下的功勞相比,確實是不值一提。
這一道法門……意味著數位至強者的性命得到了延續!
這份功勞,不會比大皇子平定南境要小!
天武皇聞言有些好笑,看向趙祈安道:「你莫覺得朕小氣,朕給你的這些封賞,其實不值一提,真正的好處……還得等你到了須彌山,朕只能保證絕不會讓你失望。」
趙祈安躬身道:「陛下恩賜已是豐厚,臣感激涕零,不敢多求。」
「不老實……」
天武皇輕嘖了幾聲,嘟囔般的低語了一句,,隨後想了想道:「那朕再賜你一物,算作補償……」
下一刻,他神色一肅,喝聲道:「趙祈安接旨!」
趙祈安撩袍跪下:「臣在。」
……
與此同時,京郊皇陵,太廟之內。
廟內正中央,立著一尊雕像。
身披帝王鎧、手持天子劍,頭戴一頂包裹著半張臉的銀白頭盔,腰間掛著鎮國大印。
這雕像,乃是大乾朝開國皇帝歸元皇之雕像。
在歸元皇的雕像後頭,左右立著兩排常年不滅的紅燭,正當中一個香案上擺放著一個個靈位,上頭無不書寫天子廟號。
而在殿中,百官列在兩排,大宗伯姬禮元立於雕像之前之下,大皇子姬武昌單膝跪地,低頭受命。
「……幸得天命,今有皇子武昌,平西南異族之禍,功在千秋,福澤萬民。朕念其勳勞,為彰殊績,特封姬武昌為一品王爵『平南王』,賜食邑三千戶,荊州離陽郡至中交郡一帶皆為藩國。可依制設立王府,內置長史一員、司馬一員……等等若干,以佐王事,整飭府務。」
「賜金璽、紫服、玉帶……」
「望吾兒武昌受封之後,不忘初心,拱衛社稷,率麾下將士,守土安民,為朕分憂,為蒼生謀福。切勿恃寵而驕,當恆懷敬畏,修身立德,永保國恩。」
「欽此~」
當姬禮元誦念完畢,又從身旁人手中接過一個盤子,遞給了姬武昌,賀喜道:「平南王,恭喜了。」
姬武昌面色冷峻,俯首拜下,朗聲道:「兒臣必不負陛下所望!」
他叩首三拜,這才站起身來,從姬禮元手中接過了屬於他的王璽金印!
……
養心殿內,同樣有一封旨意宣讀。
「趙祈安聽旨。」
「臣在。」
趙祈安撩袍跪地,低眉持禮。
天武皇坐在龍椅之上,沉聲道:「你獻法有功,朕今日賜你金書鐵卷一冊,將來只要你不謀逆、不叛國,朕保你一命!」
同樣是兩封聖旨,相比於太廟之中的隆重,這封天武皇親口宣讀的旨意卻是那麼樸實無華,只有簡短的這麼一句話。
甚至於金書鐵卷這東西……其實也是雞肋。
大乾朝不是沒有賞賜給外臣的金書鐵卷,但真犯了事,該殺頭還是殺得人頭滾滾落地,甚至於金書鐵卷的持有者都沒幾個能善終的。
唯一的用處,也就是犯事之後各部不得私加刑罰,可以直接面聖請聖裁。
趙祈安不明白天武皇此舉何意,但有的賞自然是好事,俯首道:「臣謝陛下恩典。」
「平身吧。」
趙祈安站起身來。
可等了許久,也沒有等來金書鐵卷。
「陛下,這鐵卷……」
趙祈安委婉得提了一句,提醒著天武皇是不是忘了什麼東西。
天武皇哈哈一笑道:「到底是年輕,這鐵卷若是私底下給你,頂個屁用?等過兩日,朕差禮部官員,帶著那金書鐵卷在這京都城內外遊街一圈,敲鑼打鼓得送到你府上去,你且回去等著就是。」
趙祈安眼神微微閃過詫異,很快便明白了天武皇此舉的目的。
這份獎賞,重要的不是金書鐵卷本身,而是要彰顯天武皇要讓整個京都城都知曉,他趙祈安的聖眷有多濃厚。
從此往後,趙祈安身上的標籤,不會再是哪個皇子的人,而是當今陛下的人!
這是……天武皇要將他視為「自己人」了麼?
趙祈安若有所思。
天武皇打斷了他的思緒,道:「賞也賞過,賜也賜過,朕有一件事,要與你商量。」
趙祈安恭敬道:「商量不敢當,陛下吩咐便是。」
天武皇說道:「你所獻『大玉手』之法門,雖是有些功效,但卻也有不足之處,朕想借你手中初代國師所遺留的所有手札一觀,功法正篇也好,隨筆閒談也好,朕都要過目一遍。」
「作為交換,朕許你入天書閣上三層一日,可觀陽仙百法,借其中一門三月時間!」
趙祈安在獻上大玉手之時,心中便有了準備,如今聽到天武皇果然提出了類似的要求。
不過天武皇倒也寬厚,並沒有強硬得要求趙祈安上繳,而是以天書閣上三層的資格作為交換,甚至允許趙祈安借其中一門陽仙法借閱三月。
這可是正中趙祈安下懷了。
他沒有猶豫,立刻答應了下來:「陛下放心,臣回去之後整理一番,便送入宮來。」
「哈哈哈,好,那便一言為定。」
……
「趙大人,還請留步。」
當趙祈安離開皇宮之時,未曾想東華劍仙跟了出來。
趙祈安停下腳步,回過身來,朝他作揖道:「東華前輩可是有事?」
東華劍仙點點頭,說道:「我聽聞國師提及,你殺了定波候的弟子,此番又奪了定波候須彌山之席位,他必是恨你入骨,你若有需要,我可赴黃海靈螢島,替你斬殺定波候。」
聞言,趙祈安心中不由再度感慨。
東華前輩……真是個實在人。
如今他受了自己恩惠,自是不願欠下這番恩情,恰好知曉了趙祈安的一個潛在仇家,便主動提出要為趙祈安解決此事。
定波候雖已離開朝堂多年,可門生故吏依舊遍布九州,東華劍仙如今尚未冊封「鎮國」,即便是真成了新晉的「鎮國國柱」,殺定波候也勢必是要惹得一身腥。
可他還是毅然決然得準備動手,只等趙祈安一聲令下。
但對於趙祈安哪會這般浪費一位陽仙的「大人請」?
定波候對他的威脅是有,但是一個風燭殘年的退休老幹部,為了保命恐怕靈螢島都出不了,威脅還不足以讓趙祈安浪費一個陽仙的人情。
也正因此,趙祈安明知道後院起火,也不著急回去處理,只是讓趙臨遠帶著阮玉的人頭回了海青城,威懾一下自己的那位父親。
相比之下他覺得還是京都城這邊的儲君之爭更為重要。
「不勞東華前輩費心,我與定波候之間雖有些矛盾,但也不至於到了生死相向的地步。」趙祈安微笑著道。
東華劍仙對此也沒多說什麼,點點頭道:「原本我準備隨大皇子去一趟南境,如今卻是不必。將來一個月內,我會在京都城中小住,你若遇到麻煩,想要尋我,可來巡天監派人給我傳信。」
「晚輩記下了。」
趙祈安答過之後,東華劍仙也不再久留,拱手抱拳便離開在了他的面前。
他目送著東華劍仙的離去,隨後莞爾著搖搖頭,朝著自己的馬車那邊走了過去。
……
幾日之後,天武皇對趙祈安的封賞下來了。
一時間,朝野內外無不驚容,整個京都城都沸騰了。
誰都不知曉趙祈安做了什麼,竟是能夠得到如此豐厚的賞賜,加官進爵不說,更是被賜下了金書鐵卷。
要知曉即便是大皇子姬武昌立下不世武功,亦是沒被賞賜這金書鐵卷。
最重要的是,這一系列的封賞,竟是沒有經過朝議,就連左相吳庸連知曉都不知曉,對趙祈安的封賞就突然下來了。
對此,天武皇甚至連個解釋都沒有。
隨著金書鐵卷在禮部官員遊街之下,被送進了公主府中,整個京都城都知曉了一件事——駙馬爺趙祈安這一次是真得了聖眷了!
此事迅速發酵,成了京都城茶餘飯後的談資。
而另一邊,朝廷上不少人也都開始留意起了原本不起眼的趙祈安,玉真公主府這幾日門檻都快被踏破了,往來皆是朝中大員。
趙祈安一時成了整個京都城的紅人,從早起到日落,一直都在府上待客,這幾日連門都沒出過。
直到廿一日,一位預料外的客人登門拜訪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