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選擇登基!> 第265章 管他誰,這都是天大的功勞!

第265章 管他誰,這都是天大的功勞!

2024-12-07 01:01:18 作者: 生椰拿鐵yyds
  劉三吾如今也已七十有餘,是從元末時期一路經歷過來的,當然從心底里不願意大明再亂起來。

  可是如今高坐在奉天殿之上的那個少帝,像什麼樣子?

  隔三差五就是么蛾子。

  日日早朝往龍椅上一坐,乍一看倒是人模人樣的,可他只是坐在那那張椅子上,也不怎麼多說,朝臣議論朝政這麼聽著,朝臣參奏、建議也這麼聽著,激烈之時自有那群莽夫論出來各種歪理,歪理論不過就要掄拳頭……

  簡直就跟滾刀肉一樣。

  多少忠貞之士看不過眼去?卻是一個也拿他沒辦法。

  這樣的大明。

  真的能有未來?

  想到這些,劉三吾心中總會隱隱產生這種「不破不立」的念頭——至少別讓大明徹底爛了吧?

  「劉先生啊,這可使不得哇。」詹徽和傅友文二人均是臉色微微一變,勸道,這老頭子可是個不要命的狠人。

  可現在外有北境殘元、倭寇、高麗、雲南、吐蕃等不穩定因素在,大明這邊再打生打死,藩王無心鎮邊只盯著皇位……

  說不得中原又要落入異族之手都不一定。

  這才是他們忌憚的。

  否則又怎會入了當今陛下這陽謀之局?

  「詹大人、傅大人,你們倒是也不必緊張,老夫我也就是一時心中憤懣,輕重緩急還是拎得清的。」

  「眼下這才剛剛入冬,若是掀起戰亂,必定會有大量百姓流離失所,本就難熬過冬天的百姓自是要雪上加霜,這些……老夫都是明白的。」

  想是一回事,可現實總讓人有心無力。

  就算是剛直如劉三吾也總得在自己在意的地方掣肘。

  說罷,劉三吾長嘆了一口氣,面上瀰漫著濃厚的無可奈何,從心底里有種無力感。

  聽到劉三吾的話,詹徽似是想起來什麼一般,問道:「劉先生說起此事,我倒是突然想起,不知你們是否聽聞了北方那邊傳來的一些消息?」

  「消息?什麼消息?」劉三吾問道。

  他是大儒。

  平日裡最多的時間都在看經論典、註疏教學等方面,而北方布料售賣也就是這一旬之內發生的事情,在這種交通極不發達的時代,居於南方的應天府很難這麼快得到消息。

  要知道,就算是手裡握著錦衣衛這樣的情報機構的朱允熥,都是今天才差不多得到了比較全面的消息,他這還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始作俑者」。

  別說心思全泡在樹里的劉三吾了。

  就是詹徽、傅友文這種情報來源豐富的朝廷要員,也都是這兩天才有所耳聞,並不知全貌。

  詹徽提起北方。

  傅友文當即目光閃爍了一下,道:「詹大人是說,北方多處省、府、州、縣,出現了什麼所謂的大善人那事?」

  劉三吾則是一頭霧水:「什麼大善人?」

  傅友文解釋道:「就是北方有不少地方傳來消息,說是有什麼大善人在大肆售賣廉價布料,那些布料的材質倒是極其粗糙,卻也因為太過粗糙,導致稍微有些條件的人便看不上眼,竟是全部能實實在在落到那些貧苦百姓手裡去。」


  「光是我聽到的消息里,都已經有近十處不同的地方出現這樣的大善人了,想來或許還不止。」

  「也不知是什麼人在做這樣的事。有一顆善心,聰明卻也是真的十分聰明。」說到後面,傅友文目光微微發亮,不由得一拍大腿嘆道。

  他作為戶部一把手。

  沒少安排賑災、撥款、撥糧的事情,可這其中的道道……只能說是一言難盡,好處哪兒有十成十落到真正需要的人手裡的?難!太難了!

  現在確實有人幾乎做到了,他當然忍不住要拍手稱讚。

  詹徽挑了挑眉道:「的確不止,因為我打聽到的消息里,已經出現了十幾處不同地方了,顯然都是出自一人之手,或許我們尚未探聽到的地方,還不止這個數目。」

  聽到傅友文和詹徽二人的討論。

  劉三吾雖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情況,卻是立刻雙目發亮,一張滿是褶皺的臉上卻夾雜著欣慰與感慨:

  「大善人?廉價布料?全部落到貧苦百姓手裡……」

  「若真是如此,不管此事是誰做的、誰安排的,可都是天大的功勞一件!老夫歷經元末、群雄割據的亂世,不知見過多少凍斃於荒郊野外、冰霜雪地之中的屍體……唉……」

  「對於那些人來說,但凡有個遮蔽之所,或是一件蔽體之衣,或許都不致如此。」

  說到這裡,他的目光又變得有些悠遠起來,腦海中仿佛出現了當年看到過的一幕幕慘澹場面,下眼瞼微微顫動,神色不忍。

  讀書的文人,在沒有被諸多世事污染之前,哪個不是心懷救國之仁、不是心懷社稷抱負的?只是在仕途一路上浸染久了便太容易失去本心罷了,就像能寫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最終卻成了禍害百姓的貪官。

  而在這些有氣節、有抱負的文人之中,少數像劉三吾這樣依舊能堅守本心者,這種情懷便日久彌堅。

  此時聽到這個消息。

  心中自然是無比的寬慰、高興,也嘆然慨然……

  一旁的傅友文也是目光複雜地緩緩點頭,嘆道:「是啊……咱們都是從那個時候走過來的!這是好事!」

  詹徽的感觸倒是沒有這麼深刻,畢竟年紀在三人之中是最小的——洪武十五年的秀才,被老朱提拔一路坐火箭上來的而已。

  所以看待這種事情會更偏於理性一些:「的確是好事,於那些真正的貧苦百姓來說,這是救命的稻草。而站在咱們這個年輕的大明皇朝的角度來說……此事則可令大明人口繁盛、讓中原的元氣恢復得更快一些。」

  他能被朱元璋一路瘋狂提拔上來,自然不缺真才實幹。

  立刻就看到了這件事情里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朱允熥從根源上去考慮的一點——人口、勞動者。

  傅友文點了點頭,同時也十分好奇道:「就是不知道誰這麼財大氣粗。僅是我們當前探聽到的消息就已經有十幾處地方在進行這種廉價布料的售賣,沒探聽到的地方或許還有不少,這可不知道得掏出多少銀子來花的呀!此人實乃是令人無比欽佩的義士!」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