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紅樓:香火神道,從神京城隍開始> 第276章 神機妙算,講武堂!

第276章 神機妙算,講武堂!

2024-11-30 09:04:46 作者: 曲寄心中意
  第276章 神機妙算,講武堂!

  「陛下,這……」

  眼看著順德帝借題發揮,眾人心裡「咯噔」一下。

  一般武勛出征,哪怕是兵敗。

  只要當場戰死,朝廷都不會深究其過錯,權當是功過相抵。

  如今順德帝卻將定國公的爵位一擼到底,足以見其心中憤怒。

  還有忠順親王。

  看似改封暹羅親王,命其子孫後代永鎮暹羅,有著世襲罔替的意思。

  可問題是現在暹羅尚未平定。

  敗軍能否安全回來還是兩說呢,更別說是永鎮暹羅了。

  若是回來那也是抗旨不尊的大罪。

  可以說直接將忠順親王趕上了絕路。

  ……

  「報!」

  「烽火台狼煙升起!」

  「瓦剌、韃靼合兵四十萬犯邊,大同鎮告急!」

  有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這時,有紅翎信使飛奔趕到內閣。

  「瓦剌韃靼犯邊?」

  這下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這半年來,大乾的精力都放在南方。

  大量糧草、軍械,還有各種物資都在向著南方調集。

  早有預期北境勢必會不太平。

  但誰也沒想到動靜會這麼大,瓦剌和韃靼竟然會摒棄矛盾。

  共同湊出四十萬大軍南下大同。

  「陛下,大同吞兵十餘萬,就算敵軍勢大,堅壁清野也能堅守一段時日。」

  「給咱們爭取調兵時間。」

  「如今當務之急,是查清楚韃靼和瓦剌聯軍之中有多少高手,好派人前去應對。」

  林如海冷靜開口分析,讓內閣眾人也跟著冷靜了下來。

  紛紛開口應和。

  「林大人所言極是。」

  「這才是老成謀國之言。」

  「大同鎮守將乃是靖邊侯陳道安,太宗年間就參加過北伐,韃靼和瓦剌想要攻破,也不是件容易事。」

  卻唯有夏守忠臉色一變。

  「陛下,皇城司今早才送來情報。」

  「張遠南征之前,從大同暗中抽調了不少武官還有武道高手……」

  「這麼大的事為何不及早稟報?」

  順德帝神色也猛地一變。

  「奴才該死,奴才該死!」

  夏守忠不敢為自己辯駁,趕緊跪地請罪。

  如此一來,反倒是讓順德帝從憤怒中清醒過來。

  這事真論起來還真怪不得夏守忠。

  皇城司發展日短,更多的是將精力放在神京城還有大乾腹地。

  在九邊中的勢力薄弱。

  真正監察九邊的是九邊重鎮裡的監軍太監還有錦衣衛。

  大同鎮的守將陳道安就是開元一脈出身。

  這麼大的事能夠瞞到現在,不用想也知道是太上皇開元帝看到自己扶持起來的開元勛貴日益沒落後念及舊情默許的。

  不然張遠縱然有天大膽子也不敢從九邊抽調高手。

  「砰!」

  順德帝重重的一拳砸在桌子上。

  「張遠誤國!」

  「夏守忠,傳朕旨意,命山西各地衛所即刻增援大同,不得有誤!」

  「神武大營指揮使張廷俊帶兵前往增援!」

  「務必守住大同一線!」

  神武大營新立不過半年時間,不過現在順德帝也顧不上許多了。

  建成之初就有兩萬精銳,這半年間糧餉都是足量發放,每日一訓,半月一次肉食補給。

  多少也形成了一些戰力了。

  九邊其他重鎮的兵馬肯定不能調動。

  以免中了韃靼和瓦剌的聲東擊西之計。

  「調保定三衛、天津三衛進京,兵部在京畿之地招收五萬良家子,整訓備戰!」

  想了想,順德帝再度開口說道。

  此時大乾軍制上的缺陷徹底凸顯。

  除了九邊重鎮和京營算得上精銳以外,各省大營都只能算是二流軍隊。

  至於各地的衛所,連二流都算不上,只能說是三流。

  裡面貪腐橫行,不知道多少吃空餉存在。

  偏偏朝廷每年還要調撥大量糧餉養著這些人。

  軍制改革,已經刻不容緩了!

  「陛下,臣以為我大乾的軍制弊端,已經快到刻不容緩地步了。」

  順德帝剛剛下完旨意,便見林如海出列說道。

  「如海,朕也知道軍制弊端太過嚴重,只是這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解決的,當務之急還是先要把大同之危解決。」

  順德帝嘆息一聲。

  只是從對林如海的稱呼上,也不難看出與其他大臣態度的不同。

  畢竟這可是賈琮的岳父。

  「臣以為軍制弊端,糾其根本,一為貪腐,各地衛所將領吃空餉成風。二為國朝百年來,軍戶制度陳舊,父業子承各地大軍都難有新鮮血液補充。」

  「各種關係盤根錯雜,牽一髮而動全身。」

  「哦?愛卿可有什麼諫言?」

  順德帝一聽,一下子來了興趣。

  尤其是最後一句各種關係盤根錯雜,正是順德帝對軍制改革最大的顧慮。

  弄不好就會被有心人煽動起大規模譁變。

  「臣有兩策!」

  「其一,應重啟武舉制度,從武秀才到武舉人再到武進士,凡中舉之人,皆可授予武職。」

  「其二,為臣以為,自古文武並立,各省皆有書院,學政,培養學子。」

  「為何不能建立講武堂,培養武將!」

  「可挑選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入學,傳授武道兵法!」


  「兩策並行,不出十年,這些講武堂學子通過武舉參軍,軍中有新鮮血液補充,各種盤根錯雜關係便會瓦解。」

  「同時也能極大增加軍中武道高手數量。」

  「好,好一個武舉,好一個講武堂!」

  「都是治國良策!」

  林如海說完,順德帝連連讚嘆。

  武舉最早始於唐朝,只是自宋以後,重文輕武,這武舉就算是名存實亡了。

  大乾也有武舉,不過百年來也不過舉辦了九次,平均十餘年才一次。

  即便中舉,也不過是每年多發個兩三石錢糧,或者到軍中任個低級軍官就打發了。

  遠遠不如科舉地位來得高。

  這兩策並行,不用大刀闊斧,就能逐漸改變大乾軍制上的弊端。

  不由得對林如海更為看重。

  殊不知林如海此刻心裡也滿是感慨。

  這講武堂和武舉之事,也是賈琮臨行之前交代給林如海的。

  早在大半年前尚未離京,就已經推算到今日情景了。

  這是何等恐怖的心智?

  說是神機妙算都不為過了。

  玄門修煉體系天賦勝過一切,無法大範圍普及。

  除此之外,儒道和武道。

  既然建立了東籬書院,推行文化教育。

  賈琮又怎麼會放過培養民間潛藏的武道天才。

  畢竟武道的修煉門檻比儒道還低呢!

  正好借著韃靼瓦剌犯邊帶來的壓力,迫使朝廷推廣武道教育!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