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岱山製造
朱寅的船剛靠岸,立刻受到島上常備軍的列隊恭迎,
當然,列隊恭迎的常備軍只有岱山營和牙衛,僅僅六百披甲。
因為衢山營駐紮衡山島,秀山營駐紮秀山島,都不在岱山島。
但除了常備軍,島上的民兵、百姓也聞訊趕來歡迎,很快聚集了數千人,歡聲雷動。
可直到現在,島上軍民除了將領,都不知道朱寅的真實姓名,一直以為朱寅姓智,寧採薇姓蔡。
朱寅和寧採薇的姓名,在島上是個秘密。
朱寅等人一上岸,數百披甲一起下拜,雷鳴般的喝道:「參見節帥!」
朱寅虛扶道:「免禮!起!」
聲音清稚,卻揮斥方道。
作為節帥親衛的牙衛立刻圍攏,簇擁著朱寅等人進島。
這一百牙衛是靖海軍最精銳的戰士,但也是輪番替換,三月一輪。
「末將見過節帥!」丁火根、張等將領、旗長,一起前來見禮。
「諸位將軍免禮!」朱寅也拱手還禮,又對戚繼光下拜道:「孩兒拜見大人,大人金安。」
「老夫很好。」身材魁梧的戚繼光扶起矮小的朱寅,呵呵笑道:「俺想著你也該到了。嗯,數月不見,你倒是更結實了啊,也高了一點。」
寧採薇也盈盈下拜道:「孩兒拜見義父。」
寧清塵也裝模作樣的下拜。
戚繼光對寧清塵道:「你怎麼也來了?不好好在南京待著,這麼黏人啊。」
寧清塵奶聲奶氣的說道:「多日不見大人,孩兒甚是想念。」
戚繼光等人聞言,一起放聲大笑。
朱寅來到岱山島的第一件事,就是巡查三大廠。這是一年來的重要成果,他今天要驗收了。
煉鐵、造船、火器、望遠鏡、六分儀、顆粒火藥、鐘錶--這些東西的技術機密他都整理出來交給了工匠。
快一年了,總要搞出一些東西了。
三大廠中的工匠加學徒,已經超過了三千人,都是乾的如火如荼。
朱寅最先去的是船廠,因為他第一時間就被那巨大的戰船吸引了。
船廠建造的風帆戰列艦,已經完工了一艘,正開始建造第二艘了。
朱寅看著巨無霸般的風帆戰列艦,心中豪氣萬丈。
在穿越者的作弊下,岱山島的工匠造出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風帆戰艦。三層甲板,長十三丈,寬四丈。
以朱寅的標準看,這艘排水量高達一千噸,可承載水兵五百人、火炮六十門。可其實只是一艘三級風帆戰列艦。
按照後世對風帆戰列艦的劃分標準,一千噸只是三級戰艦,一千八百噸才能算二級。一級戰列艦兩千五百噸起步。
但是,這艘船的確已經是當今整個世界上最先進的戰船了,提前西方五十年搞出來。
無論是內部結構、帆梳設計、船身形狀,都有了很大改進。不但運用了最巔峰的飛剪式帆,就是導航系統也用了新發明的六分儀。
這艘戰艦,補給一次食物清水之後,可以在大海上續航三月。
朱寅登上最高層的甲板,俯視著島嶼,意氣風發。
「節帥。」丁火根說道,「一千多人整整忙碌了半年,才造出這第一艘新戰艦啊,若是折算所有工料銀,一艘造價一萬二千兩銀子。」
朱寅點點頭。這個成本,和他預估的差不多。
明初的鄭和寶船,噸位比這艘船更大,每艘耗銀只有五六千兩。
但那是明初,白銀還很值錢。如今是萬曆朝,白銀貶值大半,這種大戰艦造價一萬多兩不足為奇。
可也的確是燒錢啊。一支五千人的中小型海軍艦隊,裝備十艘這種戰艦,光是造船就需要十幾萬兩銀子。
「造價雖貴,卻也真是好艦。」朱寅笑道,「這還不是最大的船。等造完幾艘之後,工匠們熟悉了,再建造大一倍的巨艦。」
丁火根等人也很是期待,難以想像更大的巨艦會是什麼樣子。
張合說道:「等用完了洋人的木料,咱們有銀子都很難買到木料了。」
「怕什麼?」朱寅無所謂的說道,「呂宋、大員(寶島)有的是大木料,到時上島讓土著去伐木就是了。」
朱寅已經決定,呂宋、大員、舟山、濟州這四大島,幾年內靖海軍要全部拿下來。
從北洋到南洋,整條島鏈都要控制在手裡,西鎖朝廷,東鎖倭國,北鎖朝鮮,南鎖南洋。
控制這條島鏈的力量,就是寓兵於民的海上八旗。
只要器械精良、組織嚴密,只有數萬人口的海上八旗,也能牢牢掌控這條絞索,橫絕海疆!
朱寅道:「大軍很快就要再征呂宋,這條戰船就請義父賜名。」
戚繼光笑道:「罷了,你才是靖海軍節度使,這船也是按照你的法子造的,還是你來命名吧。」
「是!」朱寅也不客氣,想了想說道:「我靖海軍雖縱橫滄海,卻非海盜,為的是護衛華夏海疆。」
「以孩兒所見,可用諸夏國都命名之。如咸陽、大梁、邯鄲、姑蘇、會稽、薊城、郢都、臨淄、新鄭為號。」
「我們距離浙江最近,我軍將士也多是越人。那就取越國之都,命名為『會稽號』!」
「好!」丁火根忍不住擊節叫好,「咱們距離紹興很近,舟山本就屬于越國,以會稽為號,甚美!」
戚繼光也點頭道:「會稽號的確很適合。「
朱寅繼續說道:「再造出同樣大小的船,就用臨淄號、咸陽號—-以此類推。」
「幾年後造出更大的船,就各以九州命名。將來造出最大的戰船,就以長安、洛陽、南京、北京命名。」
眾人聞言,都對朱寅的設想大為贊同。
於是,這艘剛剛造好的第一艘風帆戰列艦,就成了會稽號。
朱寅剛剛下船,就看到神清氣朗的徐文長。
數月不見,徐渭看上去氣色更好,不但精神翼,似乎還年輕了一些。
「主公。」徐渭笑容可掬的拱手,「徐渭等候主公多時。」
「文長先生何須如此客套。」朱寅拱手笑道,「先生在島上數月,可還習慣麼?」
徐渭笑道:「某雖然暈船,卻吃得慣海鮮魚獲。數月以來也算如魚得水了。每日海鮮加黃酒,
不亦樂乎。」
「這真要論起來,為我下酒的還真不是海鮮,而是——」
他指著大船,指著不遠處煉鐵廠煙囪,「真正為我下酒的,是造船廠的刨花,是鐵廠的煙囪,
是軍械廠的叮鐺聲啊。」
戚繼光皺眉道:「好了。文長兄,俺不信你真靠這些下酒,今晚就不給你菜餚,看你能不能下酒。」
這幾個月,他發現徐渭對三大廠的關注比自己還要強烈,甚至有點狂熱。
他甚至懷疑徐渭想造反。
「走!去鐵廠、軍械廠看看!」朱寅看到徐渭的表情,就知道鐵廠和軍械廠也有很大進展。
岱山鐵廠如今有八百工匠、學徒。朱寅等人一到,廠長等大匠立刻恭敬的迎出。
但見幾根四五丈高的大煙囪,冒著灰濛濛的爐氣,廠坊外的木炭堆積如山,主要是舊船料燒的木炭。
不遠處還有一個個的炭窯,一群群的燒炭人正在出炭。
沒錯,朱寅否決了在大陸買煤煉鐵的老辦法,而是直接走回了唐人的路子,用木炭煉鐵。
一開始,老工匠們很不理解。如今很少用木炭煉鐵啊,用木炭太費了,煤就便宜太多。
可是用了木炭煉鐵後,雖然成本增加很多,練出的鐵的確不一樣了。
眾人一進入鐵廠,溫度都高了不少。數以百計的工匠和學徒,穿著同樣的灰袍,圍著一組組巨大的煉鐵爐。
整個廠房內,充滿著鐵水的金鏽味、木炭的松煙味混雜在一起,吆喝聲、號子聲、鐵水的刺啦聲、鼓風機的喘息聲響成一片,噪雜喧鬧。
搖著鼓風機的學徒滿臉油汗,搬運鐵料的學徒喊著號子,老師傅們看著流出來的鐵水,發出一個個指令。
「刺啦一一」鐵水流進冷卻池,水汽翻騰,白霧蒸騰。
「還不行!」擔任爐長的老師傅喝道,「這一鍋不行,再回一次爐!」
也有擔任爐長的老師傅說道:「好了!這一爐是好鐵!軋!」
大明的煉鐵早有成熟體系,雖然理論落後,可技術上仍然很先進。朱寅只不過是改進了一些關鍵技術,並非推到重來。
所以這些工匠改進技術也能很快上手。
朱寅看到,合格的鐵都是軋成百斤一塊,整整齊齊的堆放在一邊。
每一塊鐵,上面都烙上了爐長的名字。
這些合格的成品,正被軍械廠的學徒裝運,拉到軍械廠去製造火器、刀槍、箭頭、盔甲。
每拉一批鐵,軍械廠的人就會給煉鐵廠的帳房開一張收據。
朱寅走近看著一塊剛出爐的鐵,伸手摸摸,兀自有些燙手。但是能看出來,是好鐵。
鐵雖然不是鋼,可質量還是能用肉眼判斷出來的。
色澤如何、有沒有起泡、聲音脆度,都能看出端倪。
眼前這些鐵,色澤十分均勻細緻,表面氧化層是灰黑色,沒有起泡,表面光滑。
如果是不好的鐵,就沒有這種光澤度,要麼灰白灰白,要麼烏黑黯淡。
「好鐵!差不多等於五火熟鐵了吧?」朱寅點頭笑道,「這鐵用來造大炮、火槍,質量夠了,
不易炸膛。」
戚繼光道:「一出爐就抵得上五火,的確沒的說!當然是好鐵!」
朱寅知道,這種質量的鐵,是西方十八世紀以前能造出來的最好的鐵了。
他等於是提前了一百年。
至於鋼---華夏早就能造,明朝也能煉鋼。但如今整個世界範圍內煉鋼的成本很高,高到無法普及。
不誇張的說,用鋼製造火器比用銅更貴。朝廷怎麼用的起?
明朝可憐的財政,根本無法用鋼這種材料來製造軍器。
朱寅搞出來的鐵,不是最好的東西,卻是成本上最有性價比的東西,可以普及使用。
明朝的好鐵,需要生鐵出爐之後,經過長達五次的反覆鍛打,十斤生鐵打到只剩下三斤才算好鐵,稱為「五火熟鐵」。
在這個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人工、時間、鐵料、燃料,價格是剛出爐的生鐵的二十倍!每斤成本高達0.17兩白銀!
可是這種五次淬鍊的「五火熟鐵」只算合格的軍用鐵,還不能用來做盔甲。
如果要做盔甲,需要再鍛打兩次,達到「七火」,成本升到每斤鐵0.2兩白銀。
要能做合格的火槍槍管,就需要十次鍛打,這就是所謂的十煉鋼了。成本飆升到每斤0.27兩。
所以朝廷造炮,寧願用銅也不願意用「十煉鋼」,因為這種十次回爐鍛打的鐵,比銅更貴!
可是朱寅造出來的鐵,不需要鍛打,一出爐就相當於「五火熟鐵」,能省多少成本和人工?
成本節省了七八倍!
這就是厲害之處了。
戚繼光撫須笑道:「比西域鑌鐵還是要差些,可比佛郎機人的鐵好。咱們造炮,就不需要用銅了。」
西域鑌鐵之所以好,倒不是煉鐵技術有多強大,而是鐵的原料天生就好,出爐的鐵不需要鍛打就是好鐵,鍛打幾次就是鋼了。
丁火根提醒道:「大帥,節帥,我們的鐵礦不夠了,接下來如果在呂宋開礦,需要花費很多時日。若是要省時,那就只能在大陸去買了。『
「買吧。」朱寅毫不猶豫的說道,「去佛山直接買生鐵,省工省事,就是比買礦石貴。」
他知道呂宋是缺鐵礦的,而且鐵礦質量也不好。
菲國的銅礦和金礦儲量倒是很豐富,世界排名都很靠前。可惜都是深礦帶,古代開採難度太大。
對朱寅而言,呂宋最多的價值還是農林資源、人口資源、戰略位置。
離開了煉鐵廠,朱寅又去了軍械廠。
有了合格的好鐵,軍械廠根據朱寅的改進之法,終於造出了當今最先進的加農炮。
如今已經鑄造了四門,每門重達四千多斤,發射四十斤的彈丸。上面還有早期的瞄準裝置。
大炮的造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紅衣大炮,而且還是成熟期的紅衣大炮。
張說道:「炮都試過了,能打三里遠,威力之大比洋夷的大炮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刻鐘的工夫,熟練的炮手能打六炮。」
朱寅一算,大概兩分半鐘發射一炮。這個速度對於前裝大炮而言,已經很快了。
這種大炮太過沉重,陸地野戰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裝在戰船上,就是大殺器了。
接著,朱寅終於看到了新造的燧髮式火,和他之前畫的圖紙幾乎一模一樣,上面還能裝刺刀。
槍管是朱寅改進的鑽孔機鑽出來的。鐵本來就是好鐵,又是用的鑽孔槍管,可見質量如何。
用了鑽孔機,每個熟練工匠每月能鑽出三根槍管,效率比之前提升了三倍。
燧發裝置的彈簧片,也用鎖匠的辦法造出來了。
如今,軍械廠每個月可以製造兩百支燧發槍,眼下總共造出了上千支。
用的彈藥,也是朱寅設計的定裝彈藥。
燧發槍其實早就發明了。只是因為燧發裝置不成熟,可靠性差,所以沒有取代火繩槍。
直到五十年後,燧發裝置成熟了,西方才普遍換裝燧發槍。
朱寅使用了後世成熟的燧發裝置,也就提前五十年造出了可靠性高的燧發槍。
朱寅拿起一支嶄新的燧發火槍,一種踏實無比的安全感湧上心頭。
因為優待工匠,又不惜成本,岱山造的發槍十分精良。雖然成本肯定不便宜,但非常值得。
丁火根一臉敬服的說道:「節帥真是天縱奇才啊,這燧發槍可比之前的火強多了。「
「以前的火,明軍用的動輒炸膛,火手都不敢用。能用十次八次不炸膛,都是運氣了。』
「就是洋夷造的火槍,雖然很難炸膛,但雨天就不能用,一刻鐘最多打六槍,瞄準也難。」
「可是這燧發槍更難炸膛,雨不大也勉強能用,一刻鐘能打九次,瞄的也更准,插上短刀,還能當予用。」
『造價嘛,也就四兩多銀子,比明軍火貴不了太多。」
戚繼光說道:「好是好,但仍然不能替代刀槍弓箭。一刻鐘發射九次,可是九分之一刻的工夫,甲兵能衝鋒百丈遠,騎兵能衝鋒兩里。」
「可是火槍二十丈外就不能破甲,五十丈外就無法傷敵。更別說百丈、兩里了。」
「而且,一旦雨天就難以使用。對火藥彈丸的消耗也很大,需要很多騾馬運輸彈藥。」
朱寅聞言,頓時沉默不語。
義父說的對啊。即便他造出了燧發槍,可取得的優勢也很有限。
火槍手發射一次的時間,最少需要一分鐘,甚至兩分鐘。
而且五十米外就很難破甲。百米外殺傷力也很小了。
這是什麼概念?就是你只有打一槍的機會。你一槍打完,敵人也衝到眼前了。
更別說對後勤的依賴有多大。
所謂的三段射擊,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丁火根也點頭道:「的確如此,但火槍手比弓箭手好訓練的多啊。火槍手一個月就是熟手,補充也容易,弓箭手呢?起碼三年。善於白刃搏殺的精銳,三年都難以訓練出來。」
「就算一個拼一個,火槍手也能拼的起。一個農夫訓練十天半月也能幹掉一個精銳。或許,這才是火槍最大的優勢?」
朱寅嘆息一聲。丁火根說的對,這的確是黑火藥火槍的最大優勢了。
至於可靠性,殺傷力和火力持續,並不能壓制弓箭。
淘汰騎兵的是現代槍炮,不是燧發槍啊。
PS:我對技術、火器這些東西不太感興趣,也缺乏太多了解,所以這一章寫的很累,寫的也很辛苦,但又不能省略,總要交代一下,抱歉,蟹蟹指正。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