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第168章 李明:滅國為什麼要打仗?

第168章 李明:滅國為什麼要打仗?

2024-09-28 19:57:09 作者: 吃不起肉肉
  第168章 李明:滅國為什麼要打仗?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工部尚書、右衛將軍、駙馬都尉薛萬徹,與李明的小姑姑,丹陽公主的婚禮當晚。

  公主與新郎官對坐床頭,眼波含媚地念出這句事故高發的先秦詩歌。

  坐等文成武就的郎君念出下一句「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然後「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

  然後,然後……!

  「好!」

  不料,薛萬徹突然站了起來,在新娘子疑惑的目光中,衝出了臥室。

  再回來時,他手裡拿著一塊用茅草包著的鹿肉。

  「白茅家裡沒有,就用茅草湊合一下吧。」

  薛萬徹滿臉憨厚的笑容,一雙銅鈴大眼閃爍著得意的光芒。

  我居然知道麕是鹿,我真是太有文化啦……薛萬徹覺得自己簡直機智。

  丹陽公主就這麼看著面前這張將來得看一輩子的蠢臉,小嘴微張。

  當夜,薛萬徹第一次發現,原來家裡的柴房門板漏風。

  …………

  「昨晚全是肉,吃得我消化不良,屙屎都屙不出來……」

  李明抱怨著昨天薛萬徹喜酒的菜餚,坐在西市的空店鋪里,從尉遲循毓手裡接過遼東的一季度報告。

  房玄齡和侯君集這幾天抽不開身,不是在宮裡商議、就是在三省的衙門裡辦公。

  似乎朝廷在醞釀著什麼大事。

  李明假裝不知道大唐準備北伐薛延陀,與尉遲循毓一起研究著一張張報表。

  這店鋪是李明當初倒賣絲綢時盤下來的,是他最早的秘密基地。

  現在已是物是人非。

  小夥伴們現在都集中到了西市旁邊的長安報社,而店鋪旁的施粥攤也已經拆除了。

  倒不是因為「人亡政息」,在李明殿下的注意力轉移以後,就不給流民施粥,讓他們自身自滅了。

  貞觀的官員們也是會學習的,也是要臉的。

  他們也汲取了李明在遼東的某些經驗,組織這些流民做工、修路、開墾荒地。

  以工代賑,兩難自解。

  雖然長安城裡仍不乏流民,但數量明顯較以往減少了,而且也不會在一處地方扎堆,形成一般市民止步的「貧民窟」。

  「嗯……嘖嘖。」

  李明坐在窗邊,吹著冷清的風,閱讀著遼東的一季度財報,不甚滿意地搖搖頭:

  「差強人意吧,還可以再努力努力。」

  唐朝已經產生了會計制度的雛形,基層吏員對記帳並不陌生。

  「差強人意,也就是說勉強還行咯?」

  尉遲循毓對李明的評價感到不太理解。

  「糧食、布匹、鹽鐵、家畜等產出都翻幾番地增長,從外地遷徙而來的人口也成倍增加。

  「礦井還在持續勘探中,發現了大量高品質的煤礦和鐵礦,對外貿易也收穫了大量利潤。

  「明哥,我簡直想像不出一份更好的報告了。你為什麼仍然覺得一般呢?

  「難道你還嫌這發展的速度還不夠快?」

  他覺得李明委員長疑似有點太激進了。

  不能「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要遵循客觀規律,循序漸進。

  「不,是這對外貿易的利潤有問題。」李明指著總表的最後一行。

  「你是懷疑會計在做假帳?」

  在基層歷練久了,尉遲循毓當然也知道下面操弄數字、糊弄上面的各種伎倆。

  他立刻翻開總表附錄里的「對外貿易明細」,試圖從各科目數字的勾稽關係之間尋找錯漏。

  「不是這個問題。」李明的手排在明細科目表上:

  「而是經發會,他們的思路有問題。」

  經發會,是經濟發展委員會的簡稱。

  下轄「商社司」,統管遼東軍鎮所有的「國有企業」——在這裡稱為商社。

  在「士農工商」商人墊底的唐朝,公家下海親自經商多少有點抽象了。


  不過在遼東,委員長的權力是無限的。

  更沒有既得利益集團跳將出來說什麼「與民爭利」。

  於是,「大唐集團公司」就這麼愉快地成立了。

  主營從金屬勘探採掘、到鐵器製成品、糧食布匹貿易等,無所不包。

  在遼東的對外貿易中,有相當一大塊就是這些公營商社貢獻的。

  「思路有問題?」

  尉遲循毓疑惑地看著這些商社的合併報表。

  開業才幾個月,就有了不俗的收入。

  不但能完全覆蓋營運成本,還產生了不菲的利潤,運營非常健康。

  如果這財報的數據可靠性本身沒有問題,就一筆生意來說,尉遲循毓完全看不出哪裡還能有問題。

  「利潤太高了,這就是問題。」李明點著報表:

  「尤其是對高句麗的貿易,結餘了太多的資金,這並不好。」

  「不好嗎?!」尉遲循毓完全聽懵了。

  這世上還有嫌賺錢不好的?

  尤其還是賺敵國高句麗的錢!

  這不是喜上加喜嗎?

  這不是說明我們遼東的生產力很強嗎?物美價廉嗎?吊打高句麗那些粗糙野蠻的手工作坊嗎?

  若是其他人,以小黑炭頭的這小暴脾氣,一定噴得對方媽都不認識。

  但明哥這麼說,一定有他的理由。

  「這是為什麼呢?」尉遲循毓真心求教。

  李明輕嘆一口氣:

  「因為這些公營商社成立的初衷,不僅是賺錢補充財政。

  「還要承擔社會責任。」

  尉遲循毓還是沒明白:

  「把賺到的錢分給大家改善民生,不就是社會責任了嗎?」

  「如果把從高句麗和外地州縣賺到的錢,全部投入到遼東的市場中,只會對社會造成災難。」李明嚴肅地說。

  這個災難,叫做通貨膨脹。

  遼東的底色仍然是生產力捉急的農業社會,而且因為地理阻隔的原因,遼東實際上是一個較為封閉的市場。

  當外界突然輸入大量資金,而本地的生產力和外界輸入的商品無法匹配的時候。

  就會造成物價飛漲,貨幣幣值崩潰。

  當然,在餓不死人就算成功的小農經濟社會,通貨膨脹不算什麼。

  反正大家都能種地,大不了不用錢,以物易物。

  在大唐,米和布也是硬通貨。

  但李明顯然不想開歷史倒車,因為經濟過熱而把貨幣體系干崩。

  更何況,遼東已經養了一大批工匠、「記者」等第二、三產業從業者。

  如果貨幣崩了,他們買不起米,就得造反了。

  「那該怎麼辦?」

  在聽了李明的推演後,尉遲循毓不由得大汗淋漓。

  沒想到,賺錢太多居然還會誘發這麼嚴重的後果!

  治國真是一門馬虎不得的學問啊!

  「對策也簡單,就是讓商社把錢留在高句麗當地,這筆熱錢不能隨便進遼東。」

  李明一邊說,一邊思索著,手指彈著桌子。

  尉遲循毓覺得自己懂了:

  「在高句麗採購當地的人參、鹿茸、皮毛等特產,再轉手賣到中原,採購米麵等物資再運回遼東?」

  不得不說,尉遲循毓的進步也是明顯的。

  已經能設計一條三角貿易線路,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了。

  但,李明還是搖頭。

  「從單純做生意的角度來講,這樣確實可行,利潤也挺豐厚。

  「但別忘了我說的,我的商社還需要承擔社會責任。」

  尉遲循毓被說糊塗了:

  「明哥,你說的社會責任是什麼呀?」

  李明的手指停止敲擊,目光望向窗外的遠方:

  「滅亡高句麗。」

  滅亡高句麗?

  就靠這些商社?

  怎麼滅亡,用錢砸?

  把高句麗的錢砸原地砸回高句麗,也不會讓他們物價暴漲啊。

  還不如用嘴吹來得靠譜呢!

  尉遲循毓越聽越蒙圈,連他也覺得明哥疑似有點太魔怔了。

  「錢要花在正確的地方。」李明收回目光,看向尉遲循毓:

  「這裡面還需要你的幫助。」

  「我的?」

  「是的。」李明點頭道:

  「高句麗國內山林沼澤密布,道路不通,各地官員和部落酋長有很大的自主權。而淵蓋蘇文新君上任,也擺平不了這些地頭蛇。

  「我們可以用這燙手的錢,買通這些地頭蛇……」

  「讓他們造淵蓋蘇文的反?」尉遲循毓一下子速敗轉速勝。

  「……那倒也沒有那麼方便。」

  「那買通他們做什麼?」

  「獲得他們的默認,使我們的商社可以在他們的地盤上兼併土地、開山採礦。」

  這一套企業出海的「潛規則」,時至今日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也仍然適用——

  要在當地搞建設做生意,搞定當地政府沒用,得搞定地頭蛇。

  尉遲循毓還是沒明白:

  「然後?」

  李明:「然後資源往遼東運回來,資金收益作為分紅,大頭留給那些酋長地頭蛇。」

  尉遲循毓:「然後呢?」

  李明:「剩下的小頭則分給僱傭的當地人,以低於我們遼東、而略高於當地的水平發放。」

  尉遲循毓:「再然後呢?這樣就能滅亡高句麗了?」

  李明:「地頭蛇在嘗到甜頭以後,必然會巧取豪奪當地人的土地,將資源交給我們的商社開發,他們分得一杯羹。

  「而失去農田的當地人,肯定擠破頭地往我們的農場和礦山鑽。」

  尉遲循毓:「然後我們可以大量僱傭廉價的當地人了?」

  李明:「不,我們維持工人的待遇不變,只僱傭一小部分人,時刻保持我們在做善事的形象。」

  尉遲循毓:「就像我們當初在這裡施粥一樣?」

  李明:「就像施粥一樣。我們只管做善事,讓酋長和高句麗王庭只管做惡事。

  「然後我們實話告訴那些工人,錢都被酋長官員們拿走了,不然大家還能分得更多。

  「兩相對比,一正一邪的襯托之下,廣大失地的高句麗人會怎麼看我們赤巾軍?又會怎麼看他們自己的統治者?」

  尉遲循毓這才豁然開朗:

  「收買人心!」

  要一勞永逸地滅亡高句麗國,非收買人心莫屬啊!

  不,不僅是人心!

  明哥這一手,還把廣大高句麗的勞動力,吸收進了遼東的生產體系之中!

  同時攥住了高句麗人的心和胃!

  這樣的滅國策略,不比打仗簡單多了?

  否則以平、營兩州羸弱的自然稟賦,要想鯨吞高句麗得到猴年馬月了?

  「我懂了!」

  尉遲循毓騰地站了起來:

  「我這就讓《平壤日報》開足馬力宣傳!」

  他得幫幫不明真相的高句麗群眾獲得「真相」,接觸遼東的先進思想,認清當地統治者的反動本質。

  而之前吸收培養的高句麗潤人,也已經走上輿論戰線了。

  沒有人比他們更懂高句麗,所寫的內容很接地氣,足以打動高句麗讀者。

  李明讚許地看著成長起來的小夥伴:

  「這是你的任務之一,其二是指揮吳大娘繼續滲透高句麗,幫助商社打通環節,讓他們能順利接觸到土司酋長。」

  以公營礦山、農場團結底層,以《平壤日報》等宣傳材料吸引知識分子。

  雙管齊下,沒有哪個前現代農業國家頂得住。

  何況高句麗這種剛從部落過渡到農業社會、國內剛經歷大動盪、領導人不做人、各種debuff迭滿的大漏勺。


  一場「平壤之春」很快就能席捲東北全境。

  讓他李明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吞併高句麗國。

  連土地帶人心的、完完整整的高句麗。

  在他的構想中,高句麗也是華夏的核心領土。

  打仗不但成本高昂、破壞社會,更會破壞人心。

  增加了未來將其整合入華夏的難度和時間。

  而唐朝氣候濕潤、東北適合農耕的時間窗口,也就這麼一兩百年。

  不一定等得起。

  如果能用有毒的熱錢來「買」下整個國家,那簡直是無本萬利!

  不過這套手法也只適用於步入農業社會、產生階級分化的高句麗。

  換到西北的薛延陀、西突厥這種鬆散的遊牧文明。

  這套階級敘事、連同「商社」這種生產形式,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在工業文明萌芽以前,沙漠草原那塊地方還是只能靠「打」。

  「好的明哥,沒問題明哥。」尉遲循毓幹勁滿滿:

  「我什麼時候回遼東?」

  李明也緩緩起身:

  「先跟我把長安報社那攤子事理清楚吧。」

  …………

  目前,李明在大唐南北各有一個特務機構。

  一個是長安報社,另一個也是長安報社。

  只是兩者名字相同,但內含完全不同。

  在遼東的那個分社,是情報委員會的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直屬李明委員長。

  尉遲循毓和吳大娘這兩位負責人,雖然未必有多精明能幹,但最大的優點就是忠誠。

  而長安這邊的總社,情況就有點複雜了。

  「明爺,嘿嘿,您今兒有空?」

  來俊臣還是一如既往的猥瑣模樣,搓著雙手。

  這傢伙除了在大理寺獄提審犯人時,會短暫血脈覺醒,像個人樣。

  其他時候,都像只賊溜溜的老鼠。

  在他身邊,狄仁傑陪同一旁,兩人貌合神離。

  李明還沒到,他們倆就已經提前站在報社門口候著了。

  呵,眼線布設得還挺多……李明心裡輕輕一呵,對來俊臣應和一聲:

  「嗯,我和尉遲循毓過來坐坐。」

  接著又向一旁的狄仁傑點點頭。

  狄仁傑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走進報社,裡面一如既往地繁忙。

  如今的長安報社,除了李明的「小學黨黨徒」外,還吸收了一大批年輕的文人雅士。

  從遼東回來以後,李世民便默許了李明也開設文學館,像李泰那樣培養自己的文客。

  有了這塊金字招牌,大批文士趨之若鶩,以探討文學之名攀附朝廷新貴。

  若能助力主君成龍,也不失為一樁美談。

  沒想到,李明的風格與熱衷空談的李泰截然不同。

  在這兒真的得幹活啊!

  一人領一塊工牌,在工位上吭哧吭哧寫新聞。

  大家雖有怨言,但工資還不錯。

  況且還能學到別處沒有的真才實學。

  所以大家也就這麼幹下來了。

  只需個把月,他們就寫出了諸如《駙馬都尉的新婚夜,公主直呼太粗了》、《岑侍郎不愛光顧平康坊,獨愛宮裡的這個殿》等優秀新聞報導。

  這極大緩解了主編裴行儉的負擔。

  加上印刷廠廠長張衡進一步改良了活字印刷,發明了木盤轉台,方便分門別類地選取活字。

  內容與平台一齊發力,《長安快報》已經做到了一日一更,進一步加強了洗腦……宣傳能力。

  李明隨手抄起一份今日份的報紙。

  除了各種標題聳人聽聞的「常規」報導外,還多了幾則啟事:

  長安東城某員外,與人合股行商被騙,騙子捲款跑路,重金懇求線索云云。

  一連幾條,都是不同人被「電詐」、尋求追回財產的啟事。


  這些受害者之中,有商人、有士族子弟,也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親屬。

  都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最次也是個中產。

  這也不奇怪。

  在農業社會,普通人能吃飽飯、支付得起在京城的房租,就燒高香了。

  哪來的閒錢被人詐騙?

  李明鼻子輕哼一聲,放下報紙,與狄仁傑、來俊臣和尉遲循毓一道,走進了獨屬於自己的書房。

  剛才所見的一切,都只是表面的長安報社。

  關起門來,裡面的畫風截然不同。

  「明爺,按您的吩咐,已經將我們的人都安插進了朝廷要員的府上,或作為下人,或作為賣菜賣炭翁等。」

  來俊臣流暢地匯報導,神情中不無得意,還不忘拍個馬匹:

  「小的們工作順利,離不開明爺的號召力。」

  這倒不全是馬屁。

  李明在長安民間,和在遼東一樣,也已經沾上了點神性了。

  因為他崛起的速度太快了。

  從慷慨施粥拉一波關注開始,勇救皇帝、白手起家、打退蠻夷、廣分田地、建設遼東……

  每一件都是不得了的壯舉。

  而這些事,不但李明一個人幹了,而且僅用了短短一年!

  配合上《長安快報》的宣傳,李明在長安民間的口碑幾乎成了小菩薩。

  而原本的不毛之地遼東,也快變成大家心中的地上天國了。

  這給李明在長安民間吸了一大波死忠粉,紛紛過來投奔。

  這就相當於白送了一個巨大的人力池,而且個個都忠心耿耿。

  而忠誠,是諜報人員最重要的品質。

  來俊臣就可以從這個人力池中精挑細選,擇優錄取為密探。

  經過訓練後,撒入各大要員的家中,組成了一張巨大的諜報網絡。

  大大增強了李明的情報力量。

  不得不說,來俊臣足夠精明能幹,在辦事能力上遠超尉遲循毓。

  但……

  李明視線移向一旁。

  狄仁傑點了點頭,悶聲說道:

  「確實如此,收穫頗豐。」

  從遼東回來以後,李明只要一有空就來報社坐坐。

  他發現,儘管安排了狄仁傑牽制來俊臣,讓這對老冤家繼續相愛相殺。

  然而從實際成效來看,狄仁傑在鬥爭中明顯落於下風。

  雖說來俊臣不一定是壞人。

  但也不能讓情報機構變成他的一言堂……

  「有什麼收穫?」李明暫時擱置思考,問道。

  來俊臣搶先一步回答道:

  「我手下的一位流民姑娘,在李君羨家當傭人。」

  買流民為奴,在長安蔚為風尚,價格便宜又聽話。

  李明問:

  「李君羨是誰?他有什麼特別嗎?」

  「是看守玄武門的屯衛將軍,潛伏在其他官員府中的眼線們,最近突然常聽見這個名字。」

  來俊臣流利地對答:

  「所以我安插了一個探子進去,沒想到,還真有收穫。」

  來俊臣嘴角得意洋洋地勾起,神秘兮兮地壓低了聲音。

  李明眉頭微皺:

  「別賣關子。」

  「咳咳。」來俊臣尷尬地乾咳一聲:

  「李君羨暗地裡似乎接手了張亮的盤子。」

  「張亮?」李明覺得這名字很耳熟。

  來俊臣的笑容擴大,十分得意地挺起胸膛:

  「李君羨接手了張亮的『義子』們,成了皇帝的密探頭子!」

  「哦?」李明眉頭一挑。

  居然在我老爹的密探里打進了密探,釘子裡釘進了釘子?!

  我去,情報富礦啊!

  那確實值得你洋洋得意地賣關子的。

  你小子可以啊……

  來俊臣的可靠性雖然成疑,但本事是真的大。

  「探子發現,李君羨最近主要在調查兩起案子。」來俊臣繼續匯報導。

  居然還有後續?

  李明艱難地忍住驚訝的表情,淡然地問:

  「哪兩起?」

  千萬別告訴我,我爹正在暗中用密探調查我……

  「一起是九成宮事變,陛下似乎懷疑幕後主謀另有其人,這倒沒什麼好說的。

  「至於另一起案子……」

  來俊臣舔了舔嘴唇,小心翼翼地抬起眼睛,觀察著李明的表情:

  「明爺,與您有關。」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