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從西漢勛貴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104章 劉驁繼位,宦官失勢

第104章 劉驁繼位,宦官失勢

2024-11-04 06:24:14 作者: 快淹死的鯉魚
  第104章 劉驁繼位,宦官失勢

  劉奭駕崩對天下的影響巨大,畢竟是在位二十幾年的實權皇帝,期間通過任用宦官誅殺異己,掌握了最高權力。

  正式開創了宦官專政的先河,也不知是好是壞,當然,或許也是看後世君主怎麼用。

  大多數時間,除了唐朝宦官外,閹人就只是一把工具而已,一切權力都來源於皇帝,可以隨意收回權力。

  此時大權也進入了更迭期,其中最悲痛的當然就是大宦官石顯,但他還是不擔心的。

  石顯當年沒少為太子說話,他自認為最多就是免官,不至於死。

  劉奭死前,定下了四個託孤大臣,徐氏子占兩人,就是之前許諾的徐寧徐博兩人,將大漢完全託付給徐氏。

  他臨死前最不放心的就是太子,成功體驗到了宣帝當年的感覺,懼怕天子傾覆,懼怕繼承人壓不住朝臣,什麼都怕,但卻沒有了辦法,人死如燈滅。

  這是鐵律,陰陽相隔你縱使有通天的本領也影響不到現實。

  劉驁在將父皇入葬後,正式繼位,也就是日後漢成帝。

  如果說劉奭是將大漢帶入下坡路的話,那麼成帝就是將帝國拖入深淵的掘墓人!他在位時期,王氏外戚正式做大,開始把持朝政,也是大名鼎鼎的新朝皇帝,王莽的家族!

  劉奭雖然不喜歡處理朝政,但政治能力還是有一些的,用宦官這個選擇相當明知,極大程度都打擊了儒臣,令其首腦王嗣鬱鬱而終,政權放了出去,可兵權時刻抓在手裡。

  這就是劉奭能保證權威的原因!宦官永遠不會篡位,即使是唐朝掌握神策軍的宦官最多也就是廢立皇帝而已。

  改朝換代他們做不到,畢竟無根之人,拿了天下又有什麼意義,而且誰會信服呢?

  劉驁登基之後第一時間就是清算宦官勢力,由此坐穩了皇位,得到了天下儒臣的大力支持,而他選擇的繼任者是外戚……

  這是最大的問題了,宦官可以拉仇恨,他們天然與朝臣對立,可外戚就沒那個必要了,可以擁有足夠的名望。

  只要給點籌碼足夠多,臣子們也會毫不猶豫的捨棄劉氏,改頭他家,這天下哪有什麼絕對的忠臣。

  就算是徐氏也是為了家族傳承,圖謀更廣,要不然早就篡權自立了。

  劉驁有著不自在的跪坐在上首,看著下方山呼「萬歲」的群臣,一時間有些慌亂。

  但他顯然有些裝樣子的天賦,即使心裡慌的一匹,但現實表現的還是穩如老狗。

  他的姿態頗有些端莊威嚴的感覺。

  「新帝駕崩,諸位可有商議好的諡號可用。」

  劉驁沉聲道,臉上掛著難以置信的冷靜,連朝臣都不由得高看了這位陛下一眼。

  說不定是一位不次於宣帝康帝的中興之主呢!

  儒臣的心思活絡了起來,他們被石顯的外戚勢力死死壓制,早就受不了了,先帝親近宦官,可新君就說不準了!

  用宦官主政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他們根本不會治國。

  徐寧出列,說出了早就商量好的諡號:「先帝一生端莊威儀,素來勤政,諡號可為「元」,亦為漢元帝。」

  現在一般還不會上惡諡,所以只能睜著眼睛說瞎話了,「元」其實算是美諡了,連平諡都不算。


  「嗯。」劉驁輕輕點頭,很是滿意,然後又道:「那大將軍以為,諡號當為何?」

  為了保證自己大孝子的人設,他打算給自己父親上廟號!畢竟大漢以忠孝治天下。

  在這個時代,廟號還沒有爛大街,含金量非常高,看看有的都是誰,高帝文帝武帝康帝宣帝!連景帝這等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沒有廟號的。

  足以見得其對父親的重視了。

  「陛下臣以為,先帝不足以上廟號。」

  徐寧斟酌片刻,還是說了出來。

  劉驁皺眉,在他看來這是對自己的挑釁!他想給父親上廟號,本是無關緊要的事,可大將軍非要唱反調,這不是示威是什麼?

  自己要是慫了,今後可不就是要淪為傀儡了嗎。

  徐寧沒有想到,區區一個廟號問題,居然會讓皇帝就此疏遠徐氏!後期清河徐氏一支逐漸被打壓的退出朝堂。

  若不是河南徐氏還在,徐貞可就真的前功盡棄了!

  「大將軍說先帝不足以上廟號,敢問何處此言?」劉驁壓著怒火,儘量保持平靜,他今後還要仰仗大將軍。

  「原因很簡單,先帝在時,大漢一無出眾之武力,二無繁榮之經濟,三無開創之功德,如此如何能加廟號呢?」

  「高文武康宣,此五帝,先帝皆不如,故而不應加廟號。臣能理解陛下的孝心,可這畢竟不合禮法,還是儘量避免的好。」

  徐寧為其解釋道,他還真不是為了立威,也不是為了和皇帝對著幹,他沒那麼吃飽了撐的,就是單純憤憤不平,感覺先帝不配而已。

  連景帝都沒有廟號,先帝就更不應該有了。

  只是他沒想到,皇帝心裡想的那麼多。

  劉驁沉默片刻,然後說道:「大將軍所言太過片面,先帝之功亦是足夠,朕以為足以加廟號。」

  他已經無言以對了,因為確實是事實,十個先帝綁一塊都比不了宣帝,所以加廟號確實不應該。

  但是他不能認慫啊!必須硬剛到底。

  「這…也罷,陛下一片孝心,臣等身為臣子也不該阻攔。」徐寧也回過味來了,怎麼這位陛下對父親的廟號那麼看重?

  算了,自己還是別一直和皇帝唱反調的好。

  最終,在劉驁的堅持下,徐寧選擇讓步,漢元帝劉奭的廟號為德宗,全稱漢德宗元皇帝。

  皇后王政君為太后,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在徐寧的幫助下,他很快就熟悉了朝政事物。

  劉驁當權的第一步就是立威!他要殺雞儆猴,而這個人選毋庸置疑,只能是權傾朝野,但名聲爛大街的中書令石顯!

  這傢伙簡直就是元帝留給他的新手大禮包,不僅位高權重能夠憑此立威,同時還不會背罵名,正好相反,朝臣們會拍手叫好,更加崇敬這位皇帝。

  簡直就是一舉多得!

  未央宮中,劉驁看著跪在地上的大宦官石顯,心中有些感觸,這位幫助自己父親背黑鍋多年的權臣就要被除掉了啊。「石顯你入宮多少年了。」

  「臣…臣自小便受宮刑,現在已經記不清多少時日了。」石顯心中雖不解,但他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作為將整個天下都玩弄於股掌的權臣,他的政治嗅覺相當敏銳,自然隱隱察覺到了先帝留著他的用意,就是不敢相信罷了。


  自己幫他當了幾十年白手套,就算沒功勞苦勞總是有吧?不至於新君剛繼位就迫不及待拿他開刀。

  那真的就是卸磨殺驢,而且沒有自己你怎麼制衡滿朝的外戚儒臣呢?

  石顯一直抱著僥倖心理想多掌幾年權,也是這種貪婪害了他,如果他懂得激流勇退,自己放棄權力的話,說不定還能活著。

  現在刀子都已經架到脖子上了。

  「三十年應該有了吧,這麼多年還讓你做中書令有些可惜啊,所有人都升了官,只有你原地踏步,你不會埋怨朕吧。」

  劉驁淡淡說道,臉色平靜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什麼?

  石顯懵了,自己現在不就是位極人臣嗎?對於宦官來說,典領中書事就是巔峰中的巔峰,相當於明朝的掌印太監,再進一步是什麼?皇帝嗎?

  他的不詳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朕打算升你為長信宮中太僕,去侍奉太后,如此才能彰顯你的功績啊。」

  劉驁嘴角湧現出笑容,看的石顯脊背發涼。

  長信宮中太僕……這就是典型的明升暗降!明面上要比中書令職位高,可實際上權力幾乎為零,根本無法插手中書事物。

  果然最不想面對的來了,陛下想要拿自己開刀!

  石顯有些絕望了,但又沒有辦法,他的一切都是皇帝給的,只能拱手謝恩:「謝陛下提攜,臣感激不盡。」

  他只能希望陛下能就此放過他了,貶官還能接受,只要活著就行。

  這些年他早就撈到了上億錢的賄賂,足夠自己揮霍下輩子的了,只要能回鄉一切就行了!

  石顯佝僂著離開,背影十分孤寂落寞,這一切劉驁看在眼裡,心中滿意至極。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都是父皇的人,他們忠於父皇未必就忠於自己,最好全都換掉!

  不得不說,劉驁在政治和治國上比自己父親更加糟糕,還有點龍陽之癖,這對於皇帝而言就更加糟糕了,影響很不好。

  ………

  石顯被遷為長信宮中太僕一事很快就傳遍整個京城,朝堂響動,群臣無不拍手叫好。

  這代表陛下也看不下午宦官專政打算清洗這些人,終於啊,困擾大漢多年的疾病終於要消失了!可喜可賀,沒有宦官阻攔,自己就一定可以拯救大漢!

  這是大多數儒臣的心裡話,他們認為自己只是缺少一個適宜的政治環境,以及敢於放權的君主而已,絲毫沒有意識到,大漢的衰弱已經不可逆了。

  除非你能變出多餘的土地出來,要不然一律沒戲。

  「年弟當真是太好了!石顯這奸臣總算是得到了懲罰!大快人心……」

  太常匡衡重進房內,臉上帶著狂喜的神情說道。

  他真的太激動了,痛恨多年的石顯已經喪失了大權,最關鍵的是他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到時就可以上表彈劾了!

  當今陛下肯定不會再護著他,而是順應民意,替天行道。

  被遷為大司農的陳年同樣面帶笑容,因為自己老師的仇總算是可以報了!

  他一直都對宦官集團恨之入骨,畢竟他們間接害死了自己的老師,殺師之仇不共戴天!


  「不,還沒有,他現在是長信中太僕,依然是內廷重臣,侯淵也在典領中書事,再加上貪污的上億錢財……這傢伙過的還是很逍遙。」

  陳年冷哼一聲,對這種貪污腐敗之流深惡痛絕,大丈夫行事應該光明磊落,一心為國為民,摒棄私心,這算怎麼回事?

  上億的錢財,再加上玉石文玩田產之類,價值簡直就是難以估量,若是將他們充入府庫中,能救多少災民啊!

  「年弟的想法是……彈劾?」匡衡很快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向這種大奸臣只有死了才是最好的結果。

  陛下既然剝奪了他的權力就是不再相信,自己若這時彈劾,起作用的可能性非常大!一個閹人而已,殺了就殺了,皇帝不會在乎。

  「對,彈劾,但在那之前,必須先去詢問一下大將軍的意思。」陳思索道。

  這些年他也是學精了,只要跟著大將軍,宦官勢力就不敢迫害,他也能專心治國了,所以詢問大將軍這件事絕對不能忘!

  「大將軍?也好。」匡衡是贊成的,想要除掉這種內廷重臣,徐寧的意思非常重要。

  如今朝中勢力最大的就是兩徐,徐博遷為了右相,左相則是外戚王商,至於御史大夫則依然是徐銘。

  真正的大外戚,也就是太后王政君之兄,王鳳此時是大司馬驃騎將軍,兼領尚書事,實際上被大將軍徐寧牢牢壓了一頭。

  不過看樣子潛力很高,陛下對其很重視,徐寧的年紀也不小了,他死之後,大將軍位不出意外就是非王鳳莫屬!

  劉驁的構想是用外戚制衡外戚,現在馮野王、許嘉和王商等人的勢力都非常之大,操作得到可以起到很好的牽製作用。

  ………

  陳年等人馬不停蹄的趕往大將軍,而徐寧似乎是早有預料,連見都沒見,只是留下一句話:

  「卿可自便。」

  有了這句肯定,兩人總算放心,看來石顯已經引起眾怒!天下再也無人會為其說話了。

  同時,隨著石顯倒台,侯淵的權力也每況愈下越來越少,不久便被剝奪了領中書事的權力,牢梁五鹿充宗等人也逐漸被排擠,宦官集團徹底失勢。

  外戚各勢力帶領儒臣全面反攻,看來是打算分上一杯羹。

  當然,這也代表外戚正式取代儒臣,沒有王嗣這種大儒存在,儒家也難免走向衰敗。

  雙方爭執到白熱化,匡衡陳年等人的舉報奏疏也被遞到了皇帝劉驁手中。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