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殺害親子,帝星暗淡
如今大漢中央的禁軍兵權牢牢掌握在王鳳手中,像是朝中的重位都是五侯在擔任,這也是王家的底氣!
即使是王鳳突然暴斃也不害怕失去權力,當年權傾朝野的霍家之所以權力快速流失就是因為青黃不接。
當然,根本原因是宣帝政治手腕高超的緣故,但後代無能也是相當重要的次要因素了,最終很快交出了權力,徐氏再次做大。
王鳳當然也是擔心的,徐家這麼多年來始終掌握著最高權力,底蘊強到無法想像,就單單那些太學博士的態度便能代表一切了。
徐恭的影響力依然可怕,儒學院博士之所以不願意接受他,究其根本還是祖上的問題。
能壓住他們的只有歷代先賢,如果王嗣與其有關係的話肯定能大大改善。
這位傳奇丞相也是相當出名的清流皇帝,被後人所歌頌,就連法學院對他都沒什麼惡感,確確實實是個治世能臣,沒有他國家早就讓石顯這種閹黨玩崩了。
「嗯…既然如此,朕就提拔徐忠為右將軍,封武成侯,加南陽太守。」
劉驁見此總算能放心的封賞了,如果王鳳裹挾眾臣拒絕的話,他也完全沒有辦法。
皇帝最怕的就是這個了,沒有臣子為其說話,就算你是九五至尊也不能一意孤行,否則慢慢的就會失去對朝廷的掌控力。
這個封賞對徐忠來說也是意外之喜了,刺史加太守,前所未有。
本來刺史最大的硬傷就是品級低,權力高,現在就完美彌補了短板,更何況南陽是徐家的大本營。
劉驁是有私心的,頻繁賦予兩徐地方上的軍政大權就是為了未雨綢繆,以防萬一。
如果未來王家真的篡位,也算留下一個機會,兩徐就可以在地方擁立新的劉氏皇帝,為大漢謀一絲火種。
右將軍已經有開府的權力了,正大光明的領導軍隊,邊軍現在的數量已經很少了,匈奴全線崩潰,大漢徹底失去了對手。
軍費開支也被壓縮,軍隊集中在關中,是王鳳推動的。
「臣代犬子謝過陛下隆恩,定然勸誡他代天牧地,絕不辜負陛下期望。」徐博恭敬的說道。
他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好,甚好,有徐將軍朕可以高枕無憂了。」
劉驁放聲大笑,自從徐銘落敗辭官,他很久都沒有這麼高興了,王鳳把持朝政,連皇帝權都所剩無幾。
………
十日後,封賞傳回了陳留,很多豪強因此拜將封侯,收穫頗豐,當然得到最多的還是徐忠!
右將軍和南陽太守已經是意外之喜,雖然他早就實際控制南陽了,這下倒是更加名正言順。
「恭賀二哥高升。」身材魁梧的徐元大笑著祝賀。
他是徐博的庶長子,早年一直跟隨董憲在邊境征戰,立下了不菲的戰功,如今更是徐忠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平定王通叛軍就是他帶的兵。
「你小子也不錯,今後也是兩千石的太守了,你可不能再像之前一樣,要擔負起一名官員的責任。」
徐忠同樣很是高興,徐元被任命為南郡太守,從此以後荊州就真的「姓」徐了。
也不知道陛下怎麼想的,居然會給予臣子如此之大的治理權。
其實做太守做縣令是不能在自己家鄉做的,以此來避免地方做大,實際上就是太學那邊不給批紅。
這樣即使皇帝同意也不想,好吧,本質上還是皇帝默許的,執意要求下就算是博士也不能拒絕,不過罵上幾句是少不了了。
但太學對徐家是相當痛快,王家要認命官員都要好好卡了幾個月。
可是遇到徐氏子就是秒過,看都不看,核對都不帶核對的,這便是絕對的影響力了。
「二哥放心,今後中央有父親大哥,地方上就交給咱們兄弟了。」
徐元答應的極其爽快,對百姓負責幾乎是家訓了,這也是他們深受愛戴的根本原因。
唯一不把百姓當韭菜當耗材,而是當成人的官員群體。
「只怕陛下令有打算吶。」徐忠看向窗外,已經明白了劉驁的意思。
這是打算讓自己成為劉氏的外援了,也好,當年父親的意思也是這個,朝中爭不過王家,那就退而求其次。
經營好地方,同樣可以令他們投鼠忌器!
時間並沒有停歇,猶如奔騰的大海般慢慢推移。
劉驁的年齡越來越大,但卻始終沒有確立太子,因為他是沒有兒子的。
趙飛燕趙合德兩姐妹始終無子,同時又大肆迫害宮中的妃子,導致大家都沒有懷龍子。
也不得不說,劉驁也是昏庸到了極點,當年後宮嬪妃許美人懷了孕,身為皇帝居然之能暗著探望,贈了一些名貴藥材,用以保胎。
終於,許美人生了一個兒子,眾臣包括皇帝無不大喜過望,但趙合德卻不滿意了,來到未央宮大吵大鬧,一言不合便要皇帝賜毒酒賜白綾。
昏庸的劉驁居然真的鬼迷心竅,親人掐死了自己尚在襁褓,且唯一的兒子!
簡直就是gui男嘛,對趙合德兩姐妹的寵愛幾乎到了病態的地步。
這樣一來皇帝再也沒有子嗣,只能選擇傳給侄子劉欣,也就是康王之後,未來的漢哀帝!實際意義上的亡國之君。
「唉,國之悲哀啊,國之悲哀啊!」
徐博哀嘆著,他一直認為陛下是有救的,只是因為王鳳專權的緣故,選擇了擺爛。
只要王家消失,就依然保底是個元帝。
可現在看來是他想太多了,人怎麼能昏聵到這種程度?唯一的兒子,唯一可以繼承皇位都兒子居然親手掐死了!
目的僅僅是為了取悅趙合德那個妖妃。
徐博私下也不只一次勸諫,要廢黜趙飛燕這個皇后,不再寵信這兩姐妹,結果劉驁置若罔聞。
喪心病狂的趙飛燕甚至還想對徐博下手,還好劉驁有點理智並沒有聽,否則大漢可就真就是徹底完蛋了。
除了徐氏還有誰會矢志不渝的匡扶漢室呢?要知道,現在太學,特別是儒學院的主流態度可是讓劉氏效仿昔日堯舜禪讓給賢能之人的。
可以說權威已經被削弱到了一種很可怕的地步。
「唉,罷了,希望太子能承接起劉氏的天命吧。」徐博也失去了希望,或許是對劉氏失去了希望。
你告訴我這是英明神武的高帝劉邦後代?只能說前期連續數代明君已經耗盡了大漢的元氣,以至於湧現出一水的昏君。
………
綏和二年,象徵著大漢的火星居然失去了光彩,一時間大漢人心惶惶,眾臣無不感覺到大漢的天命的衰弱。
劉驁最為驚慌,因為這代表他這個大漢皇帝即將暴斃!如何能不驚慌呢。
皇帝是最怕死的人,像當年高帝文帝那麼灑脫的還真是少見。
大將軍府。
王鳳召集幕僚,想要趁著這個機會做一些大事,陛下如此驚慌,無疑是個相當好的運作機會。「如今妨礙本將軍的主要是這兩人,左相徐博和右相陳年,特別是這陳年,極其剛猛,經常與本將軍對著幹。」
「徐博還不能死,否則太學那邊根本壓不住,如此就要從陳年身上動手了。」
「殺掉陳年,無疑是斷去了徐博一臂!以後也再也沒有能力與本將軍作對。」
王鳳最看不慣的就是右相陳年,陳年是個治世能臣,昔日王嗣的愛徒,太學那邊對他很是喜歡。
他能爬上丞相也是太學那邊的支持,正因為如此,陳年在朝中彈劾他時就格外有恃無恐,有太學的大儒辨經,根本就奈何不得。
因此就只能從其他方面下手了,這個罵名自己絕對不能背,連王家也背不得。
「大將軍,屬下一計,可以做到殺人不見血!讓那陳年甘願赴死,罵名也不必您親自背。」
一名幕僚笑道。
「哦?快說……」
皇宮。
劉驁非常驚慌,找便整個長安,希望能破解這個詛咒,就在這個緊要關頭,一名善於星象的郎官便趕來,表示自己有了辦法。
對此,劉驁非常高興,趕忙親自去請他。
郎官賁麗輕輕鞠躬。
「不知先生,這星象何解?」他臉上難掩焦急,趕忙問道。
「火星暗淡,意外著帝王生命即將枯竭,臣斗膽一言,若是不解決,陛下活不過半年。」賁麗淡淡道。
「那敢問先生該如何解決?」聞言,劉驁更加難過了,難道自己真的要死了不成?
「不,此事可以解決,只要陛下擇一員重臣,獻祭給蒼天,火星便會重新照耀,如此陛下的生命也就可以恢復如初了。」
賁麗跪下地上恭敬道。
劉驁陷入沉默,許久才道:「如何才能算是重臣?」
「丞相,大將軍,如此才是足以補充火星的重臣。」賁麗口無遮攔。
他不再說話,這種臣子無不是國家重臣,哪裡是能輕易動的。
「可有其他辦法?如此之臣乃是國之棟樑,若是殺了,朕實在是無言面對天下蒼生。」
賁麗的語氣很堅定:「除此以外,別無他法!為救帝而犧牲,實乃是他們榮幸啊。」
「……罷了,朕想想吧。」
劉驁隨機命人將其給請了出去,他對此人沒有任何懷疑,賁麗的的確確是精通星象,對陰陽之術無不精通,他說的大概就是實話了。
「呼…難道真的只能這麼做了嗎。」
他陷入了思索,王鳳肯定是動不了,這傢伙掌握朝政,權傾朝野,若是動了殺心,肯定會引起反撲。
徐博更不行,徐氏滿門忠良,地方上已經是他的天下了,如果貿然殺了,恐怕劉氏也就玩完了,天下沒有人再會真心效力。
思來想去,唯一能殺的也只有實權不高的陳年!
雖然這陳年的名望非常高,在太學的認同感很強,但終究是沒有具體實權。
「也罷,唉,陳相你也別怪朕,朕也只是想活著啊。」
求生的驅使下,劉驁徹底鬼迷心竅,打算捨棄陳年換自己的命,至於什麼陰謀則根本沒想過。
可能他需要的就是個心裡安慰吧。
「來人,宣丞相陳年進京,朕要見他。」
陳年在得到皇帝召見後馬不停蹄的趕了過來,最近大漢越來越不太平,日食、山崩、洪水、大旱等自然災害一直都沒停過。
古人其實就是靠天吃飯的,一次乾旱就有可能導致一整年的收成都沒有了,再加上財政吃緊,餓殍遍野,即使是他也控制不住。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即使陳年是治世的能臣也做不到,只能適當調配糧草賑災,但也是杯水車薪。
之前都是靠徐氏帶領豪強募捐勉強度日的,可時間一長,南陽的徐忠,清河的徐旻也拒絕繼續捐糧捐錢了。
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就是捐了個寂寞,最終要麼被貪污,要麼被皇帝自己揮霍掉。
於是就開始自己屯糧,經過幾年的積累,已經恢復了不少。
清河和南陽是罕見的風調雨順,也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說是景侯徐貞和聖師徐恭顯靈了。
要不然哪有那麼巧的事。
陳年走近了未央宮,就看見了滿臉凝重的皇帝劉驁。
他當即鞠躬:「臣參見陛下。」
劉驁抬起頭,面若寒霜:「陳年你該當何罪。」
「臣不知,請陛下明示。」陳年有些摸不清頭腦。
國家府庫吃緊你找王鳳去啊!找自己是什麼意思。
他還能憑空變出來糧食不成。
「如果大漢有需要,你應該怎麼辦呢?」
陳年立刻跪下了地上,不知該怎說些什麼好。
「你可願為國盡忠?。」
此言徹底讓陳年震驚的無以復加。
陛下居然要殺他?自己治國哪次不是兢兢業業,難道是因為火星暗淡那件事嗎……
「自是願意。」陳年沒有遲疑,他只能這麼說。
「嗯…聽到你這句話,朕便安心了。」
劉驁臉上浮現出笑容,將他給遣送了回去。
路上,陳年思緒頗多,他已經預料到了陛下的想法,看來自己是凶多吉少了。
他前腳剛回府,朝廷的聖旨就接踵而至。
「右相陳年,治國無方,天下餓殍千里,百姓民不聊生,蒼天降下災禍,如罪大惡極,卿當自知。」
宦官宣讀完聖旨,便默默看向了陳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