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無標題章節
儒家批紅這個東西只是起到讓任命更加名正言順而已,也就是服眾,讓天下的中低層官員認可,從而減小,治理成本。
所以能將互相熟悉那個時間捨去,這才是康帝要求太學博士審批的用意。
還有一方面就是過濾掉那些品行不端正的人,如果博士填了「否」,那就代表這個人的品行不太合格,以至於不被認可。
如此皇帝就會重新派人考核,核實之後就不再用他。
所以封建社會還沒有什麼東西能阻皇權,中央集權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群人能夠改變的,如果靠著點文人就想分割皇權,那不太現實。
西方元老院能夠進行下去是因為權力畢竟分散,本來就無法全部行使,靠的是一些貴族,元老們也是貴族,羅馬帝國真正的掌控人,所以聚集在一起反而讓權力更加集中了。
一旦擁有兵權,比如說凱撒屋大維等人,就馬上形同虛設,暴力才是一切的根本。
太學勢力能夠這麼大本質還是康帝宣帝的支持,沒有皇帝許可,那就是一個教學機構而已,哪會有如此之大的架勢,王鳳這種權臣連先前的厲帝都只能堪堪壓住,更別說儒生們了。
王鳳一直都沒放在眼裡。
因此王莽費盡心思進入儒家,就是朝著首席博士,天下儒生之師這個身份來的,畢竟王家的名聲太臭了,如果想要變法不受阻,那就必須得到法生儒生其中一股力量的支持認可。
否則完全無人可用,根基也形同虛設,權臣終究只是權臣而已,能掌權一時,但卻無法掌權一世!之後肯定要被新君給清算。
昔日的徐貞徐恭,權勢何等的滔天,結果還是被一代代削弱了,宣帝時那是實實在在有亡國之危的。
而之所以能屢次東山再起靠的就是在太學兩院的絕對領導權!做官一直都很容易,做大官也同樣有優勢,皇帝可以不在乎博士們的推薦,但卻不能。
畢竟他們把握著輿論權,在歷史上添上兩筆你也沒辦法。
如果敢制止,那他們可來勁了。
王莽為了保證未來就將眼睛放到了儒學院上,如果他能成功當上首席博士,那無疑是糟糕,這代表原來劉氏根基變成了王氏的!無數的儒生可以任由他們使用。
「只有這種可能了,這傢伙所圖的還真是不小。」
徐忠點頭認可道,這幾乎是完全能看出來的事情,除了首席博士,他猜不出還有什麼東西值得下如此之大的功夫。
「那我們怎麼辦?接著彈劾他嗎?」
地方官彈劾長安官當然是可以的,但效果沒那麼好就是了。
「當然,但恐怕沒什麼用了,只能祈禱李年昭不要讓步,否則我們再怎麼阻攔都是沒用的。」
徐忠只能將希望寄托在這上面,除了李年昭外,別人根本插不進手去,而王莽想要更進一步也只能巴結他。
除非這位首席博士突然暴斃,位置空了出來,那樣的話倒確實有了機會。
可惜不太可能。
………
元壽二年,大將軍、大司馬王根於府上病逝,此事一經傳開,立即造成了軒然大波,如今朝堂間各勢力關係敏感。
王家掌舵人身死,定然會迎來徐家瘋狂都反撲,當年徐博病逝時,王根可沒有心慈手軟。
是在徐忠在南陽駐軍,徐元在隴西駐軍的物理威懾下,最終沒出什麼事。
這次風水輪流轉,徐家必然乘勝追擊。
景侯府。
徐華憑藉事先就安插好的密探,得到了第一手消息。
「明天,王家一派的臣子就會在朝中集體保舉王莽做大司馬,這是慣例了,王鳳辭官前做的就是這件事。」
按照徐恭定下的規矩,涉及三公級別都是任命必須在朝中由九卿以上官員提出並推薦,上摺子是不行的,不符合規矩。
這次倒是出了些意外,王根直接一病不起,連床都下不來,所以自然沒有當場推薦的機會,為了保險起見只能自己繼續當大司馬,等死後再又王立等人提出來。
屆時所有王氏黨羽都會齊齊符合,徐華就能趁此機會使絆子。
雖然起不了什麼作用吧,但噁心噁心他們也是不錯的,之前徐華拜相時,王鳳也極力反對。
還有徐忠等人擔任州牧,王根也幾乎每天都會彈劾,最終劉欣也借坡下驢,將州牧給廢除,繼續為刺史,不過實際上和州牧沒多大區別,畢竟經營了很多年。
「父親這大司馬職位我們要不要爭取一下,叔父是當朝的車騎將軍,擔任大司馬合理合規。」
徐華的嫡長子徐遠說道,他認為這個官職自家也是能爭取的,王根死後王家的影響力就迎來了進一步的削弱。
王莽在軍中基本上沒有什麼根基,雖然禁軍現在還是聽從號令的,但程度肯定大打折扣,倘若能在將大司馬給搶過來,那王家就真沒指望了。
大將軍這個官職嚴格來說權力並不算太大,最多就是和三公等同,只在武將領域擁有絕對權威。
但如果加上大司馬就不同了,能夠名正言順的插手朝政,這是本質上的區別。
徐忠是車騎將軍,也是重號,但缺無法將手伸到長安。鎮守一方是一方面,更多的還是沒有加大司馬,不能名正言順的干涉朝政。
雖然大漢對文官和武將之間的區分沒有那麼的明顯,可是官與官間的分工非常重。
徐華搖了搖頭:「不必,不是我們的東西不能強求,大司馬絕對會是王莽的,我們就是搶也搶不到,靜觀其變即可。」
次日,早朝如期開始,前幾日是大司馬王根的喪禮,所以整個大殿內瀰漫著十分緊張的氣氛。
「巨君節哀,生老病死乃人間規律,非人力所能更改的,有時候死亡未必就是一種災難吶。」
主位上的劉欣安慰道,雖然他心裡是感覺痛快的,但臉上還是不能表現出來。
「叔父是生是死,臣無法控制,只能儘量盡到一個晚輩的責任。」
王莽看上去非常哀痛,這些天他可以說是做足了樣子,無時無刻都披麻戴孝,並前往祠堂祭拜,正如他所說,盡到了一個晚輩的責任。
這次喪事也是大半,皇帝劉欣也親自出席,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大司馬,再不喜歡樣子也要做一下。
要不然會被天下人所恥笑的。
「陛下,王司馬已經病逝,雖然現在不是時候,可這大司馬之職畢竟是國之根本,不可空缺啊,還請陛下早日定奪。」
「請陛下早日定奪……」
王氏一系的官員趕緊出列提議,這已經有些脫離掌控,如果不是王根本人裹挾著皇帝的話,很有可能會出現意外。
萬一劉欣就是軟硬不吃,執意妖任命別人或者乾脆不任命的話他們也沒有辦法。
這也是當年徐恭的做的規矩,大司馬確立必須在朝中提出來!私下上摺子是無效的,當然,如果皇帝支持的話這也就是個流程了。
可問題是新帝對王家這個多年的權臣並沒有多少好感了,如果他這邊不同意的話,徐家就會趁機乘勝追擊。
說不定還能將大司馬給奪過來。
劉欣沉吟片刻,說道:「不知諸位心中有什麼合適的人選嗎,可以知無不言,朕會擇優採納的。」
此時他的臉上並無表情,讓人無法揣測出心中的想法。
擔任前將軍的王立出列:「陛下俗話說舉賢不避親,臣推薦郎中令王莽,此人出身將門世家,多年來陪伴兄長左右,對政務無比熟悉。」
「而且他還是當今的儒家博士,無論品行還是能力天下皆有目共睹!再加上我這侄兒本就是郎中令,位列九卿之一,那麼擔任大司馬就再合適不過了。」
「臣也舉薦王郎中……」
「臣附議。」
王系一派的官員紛紛表示認同,並且不斷補充著任命王莽的好處,聲勢越來越大。
「王將軍此言差矣,陛下,臣私以為,王郎中不足以進位大司馬。」
太中大夫徐真出言反對,他是當年徐寧的幼子,在朝中頗有名望,與王家之間同樣勢同水火。
畢竟徐氏子大多數時候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劉欣點點頭,問道:「理由呢,可不能一言就給駁回去吧。」
「臣不贊成的理由有三,其一,大司馬王根剛剛病逝,伯父伯父也是半個父親,所以需要先辭官守孝三年,再談拔擢事宜。」
「其二,王莽年紀較輕,當年的大將軍王鳳拜大司馬時已經年近四十了,錢大司馬王根更不必多說,當時已經是五十餘歲,有著足夠的經驗處理朝政。」
「相比之下,這僅僅而立之年的年紀就不太夠了。」
「還有最後一點,那就是王莽並無從軍經歷,也沒有多少出眾的政績,雖然是外戚,可畢竟現在已經不是厲帝在位時期了。」
「依臣看,丁皇后之兄,驃騎將軍丁明可加大司馬,晉大將軍,領尚書事,頂替王根的位置。」
徐真推薦的正是當今的外戚新貴,丁皇后之兄,也是暗中早就投靠徐家的,徐博死後,丁明已經不用什麼都過問徐家了,成功擺脫下屬身份,畢竟這可是驃騎將軍,儀同三公的大員!
但兩者依然是堅實的政治盟友。
劉欣點頭,剛想做出決定,王立就立即反對道:「陛下事情不能太死板,大司馬又不是只能有一個。」
「丁驃騎當然可以勝任,可臣之侄王莽同樣可以,徐大夫說需守孝三年,不錯禮法確實是這麼規定的,可是聖師徐恭也曾經說過,禮可視情況改之,國若需,則家退讓。」
「國家不正好需要這樣一個晚輩嗎?而且年齡也不是問題,當年冠軍侯霍去病拜大司馬時才多大?十二歲拜相的甘羅不同樣為秦贏得了十幾座城池嗎。」
「年紀並不能衡量品行與治國能力啊。」
王立當然不可能認可那番話的,王家可以接受丁明也拜大司馬,接受與其分權,但不允許家族就此覆滅!
這不就是把自家往絕路上逼嗎。
看來以後不可能只有一個大司馬了,徐家看樣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並非阻止王莽擔任。
而是將自己的盟友一起扶上去!以起到制衡的作用,不得不說,很高明,至少王立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嗯…王立將軍言之有理,就遷王莽為大將軍加大司馬,驃騎將軍丁明同樣加大司馬,不過除此以外,朕心中還有一個人。」
聽到這話,王莽不自覺的望了過去,之前他都保持沉默,因為一切都是意料之中,可現在顯然超乎了預料。
不過無傷大雅,無非就是皇帝想扶持一個自己人嘛,無所謂。
旁邊的徐華同樣是驚訝了一剎那,便很快恢復平靜。
劉欣見沒有人持反對意見,便說道:「朕想讓朕的近臣董賢做衛將軍,兼任大司馬。」
什麼?
王莽有些不淡定了,不是因為別的,讓自己人上去在正常不過了,而重點是這董賢是劉欣的男寵!平時帶在身邊形影不離,非常寵愛。
又是給爵位又是賞賜財務的,還將董家的很多人都封了官。
著名的斷袖之癖就是這兩個人的傑作。與龍陽之好齊名。
徐華倒是毫無波瀾,因為這董賢本就是他的人,劉欣要幹什麼徐家都是能探聽到的。
可是,這件事保密程度非常高,並非每一個都知道。
「陛下不可啊!」徐真當然無法容忍,連忙說道。
「是啊,這董賢不過一侍中,一無功績,二無能力,三無品德,如何能僭越此等高位?」
王立也表示反對。
「不可不可…」
「荒謬,太荒謬了!臣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意!」
這次朝臣之間前所未有的團結,堅決反對這個僅僅依靠皇帝的人當上大司馬!
要知道,當年徐恭陣斬東胡單于胡鐸,力挽狂瀾的功勞,這才僅僅是當上了衛將軍而已,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的重號武將!
他憑什麼呢,但凡有點良知的臣子都不會同意,於情於理都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