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林路水澤經
轉眼間,已至夏末秋初,三月轉瞬即逝。
氣候仍然燥熱,不見轉涼。
幾隻大狗趴在陰涼的樹下,吐出舌頭,無精打采地哈著大氣。
它們正在休息,午休時間總是愜意的,眯著眼就想要翻個身睡上一覺,但忽然有人在柵欄外面大喊了一聲。
大狗無奈地抬頭看了一眼,只得離開那還算涼爽的樹蔭,去和它們的搭檔巡街換班。
它們叼起了掛在木樁上的繩子,熟練地將其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而後將繩索的末端遞給了佩刀的差人。
莊行在妖怪村的茶鋪下目睹這一幕,狸花貓搭著小巧的毛巾,在矮小的火爐邊煮茶,這裡沒有長凳和方桌,只有蒲草編成的草蓆,來客都坐在草蓆上。
雖說是妖開的店鋪,但客人不止有妖,除了莊行芸苓以外,還有不少差人在這裡喝茶。
不過人並不多,只有零零散散幾個差人和自己的妖怪朋友對坐著閒聊。
尚未到歇息的時候,等到了黃昏晚間,這裡才是最熱鬧。
妖怪村裡的妖,大多都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一切漸漸變得穩定下來。
「這是貓兒丹。」
黑貓將一顆毛糰子一樣的毛球,放在了莊行面前的草蓆上。
「你把這貓兒丹餵給山上的那隻狸花貓,它就能變聰明了。」
莊行觀望了那「貓兒丹」幾眼,並未用手去觸碰。
他對煉丹之事並不通曉多少,但仍然能看出來這大抵是用貓妖的毛髮搭配一些不知名的草藥而煉成的靈丹。
他不禁思考起這丹是如何煉成的,在他的印象里,貓妖似乎不太會用火,而貓又有舔毛的習慣,等到毛在它們的肚子裡揉成一團,它們就會把這些不能消化的毛糰子吐出來。
這「貓兒丹」,不會就是這樣煉成的吧?
他懷揣著疑惑的心情,看向了芸苓。
芸苓也在端詳那貓兒丹,不知道她有沒有看出來這貓兒丹是怎麼煉出來的,
莊行終歸是沒刨根問底,畢竟這丹不是他吃。
「芸苓,你來保管這顆貓兒丹吧。」
丹藥方面,芸苓是內行,莊行放心把這丹交給她。
芸苓點點頭,取出一個檀木黑盒,用布包著,動作小心地將那貓兒丹封存在了盒中。
見道人收好了貓兒丹,貓兒身旁的老狐狸也拿出了一張紙卷。
那並非草紙,而是一卷獸皮紙,看起來已很有年頭。
「先生請將此物收下吧。」老狐狸說。
「這是?」莊行疑惑地看向老狐狸。
「這其中記載了我狐族的法門。」老狐狸說,「先生大恩無以為報,只能以此物聊表感激之情,還請先生收下。」
「這..:」莊行與芸苓對視一眼,最後還是將那獸皮紙收下,「那就多謝道友了。」
「先生明日就要走麼?」
「此事已了,我當回山上去,與師長見一面。」
「可否請教先生師從哪座仙山?」老狐狸恭敬地問道。
初見之時,狐狸就問過道人同樣的話,但那時道人並沒有回答它。
但今時不同往日,雖然是同樣的話,但話里的意味,卻截然不同了。
莊行微笑,輕聲答道:「算不得什麼仙山,不過卻也是個適合修行的好去處,那山名喚清玄山,山上的玄清觀,便是我們的修行之所。」
「老狐記下了。」老狐狸說。
「我走後,諸位若遇到的難處,請去尋蒲草商會尋白瑜解難,還望諸位多行善事,多積福報,改日我還會再次來訪。」
「謹遵先生教誨。」
翌日,道人乘上輕舟遠去。
來往的行人,忽覺在那渡口邊,蘆葦旁,不知何時多了許些貓狗駐足,望著那一葉扁舟,似是在送別。
可隨著輕舟離開,只是眨眼之間,那些貓狗卻不見了蹤影,像是從沒出現過。
數日後,玄清觀中。
清虛子躺在那竹椅上,聽著自己的徒兒將那妖怪所行之事娓娓道來。
「竟也真給你辦成了此事。」
「這便是狐族贈我的法門。
莊行將那一卷獸皮鋪開,上面並沒有文字,只有一些圖騰一樣的圖畫。
並不難懂,一看能就能明白這些圖案的意思,這就像是小孩子都能明白的小人書,只是用簡單的線條畫出了一個個動作和姿勢,記錄了吐納與呼吸之法。
「那貓兒丹呢?」
「已去問了那狸花貓的主人,讓那狸花貓服下了。」莊行說。
二丫並非野生的狸花貓,是觀中一位裁縫婆婆養的貓。
婆婆對精怪之事倒是見怪不怪,一點不拒絕自己養的貓成精,倒不如說她很樂意。
婆婆只介意一點:「如果吃下了這顆貓兒丹,那這孩子會變成另一隻貓麼?」
「自然不會,這貓兒丹,只是讓它開智而已,它還是它,不會變,吃了這丹,也不是馬上就能說話的,只是會讓它能像人一樣,學會說話。」
婆婆聽了這番話,便欣然接受,今早把那顆丹餵給了她腳邊的狸花貓。
清虛子扇了扇手中的蒲扇,感慨道:「倒是我先入為主,覺得妖當是獸,不可與之為處了。」
「師父,除了狐族法門以外,我還打聽了一些事宜。」莊行說,「妖族常年居於山野,對天地變化更為通透,何處有平靜,何處有波瀾,它們比我們更清楚。」
「以前師長們不曾踏足過的地方,我也請教它們,以陳州地圖為本,暫且編成了一本粗淺的《林路水澤經》。」
莊行又取出一本印好的線裝書,老道人一愣,而後從竹椅上坐起,離開了靠背,將那本《水澤經》翻開,仔細地翻看。
只翻了數頁,老道人就露出了訝異之情。
這書中所寫下的東西,是他從未見過的,或者說以前從未有人把這些東西寫在一本書中,也不曾有人將其寫的如此詳盡。
只是看了書目,就有陳州各地的妖怪分布,各類妖怪習性等等。
這書上的內容,都是莊行從妖怪口中親口打聽而來,乃是各妖口述,從它們自己的經歷之中編寫而來,也有各妖在面對危險時的應對之法,許多是人聞所未聞過的。
其中涵蓋內容之廣,至少莊行從未在玄清觀里見過有同樣的書。
「此書我也請我在宜都的那位蔡北兄弟將其多印些出來,在他的茶樓擺上,
好以此往陳州各地傳播。」
莊行在宜都這三月里,花費了諸多心血去修改,去訂正這本書,他儘量將其寫的明白易懂,有趣生動一些,好讓不識大字的農夫也能將其口口相傳。
「這書中的諸多地域,只是道聽途說,弟子欲再花些時日,去親自考察一番,定保證其中無遺漏之處。」
老道人看向了莊行,忽而問道:「你想藉以此書,來補你之空缺?
「一本書,卻不知能補上多少簍子,但更為了百姓安康,無災無難。」
聽了這話,老道人沉默了片刻,先是無奈地嘆了一口氣,又露出了釋懷的笑容。
嘆氣是嘆莊行大抵真是心意已決,但他有這樣一個弟子,他又怎能不開心呢?
「師父祝你心愿能了。」
「我也願師父能無憂無慮。」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