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億點怎麼了> 第357章 登基稱帝!改元開平!

第357章 登基稱帝!改元開平!

2024-10-14 17:10:06 作者: 下棋只玩心之鋼
  長安,太極宮內。

  李元吉正與岑文本、韋挺、王珪、魏徵、韋思言等人商議國事。

  「你們說,朝中不少人都上書辭官,甚至有一部分人,還沒有經過同意,直接就走了?」

  李元吉看著岑文本沉重的點點頭,頓時樂了。

  岑文本幾人擔心這個問題,他可沒有這麼擔心,天下之大,不是離開這些大家族,就沒有人可以用了的。

  「既然他們想要辭官,那就全部同意了吧,畢竟本王還是非常開明的。

  至於那些沒有經過同意,直接辭官的人,昭告天下,凡是此類人,其族內三代人以內,不許入仕!不許經商!

  他們不是要歸隱嗎?那就讓他們三代人以內,不許離開當地縣城!」

  李元吉一臉狠厲,嚇唬他?以為可以用這樣的方式逼他服軟?

  這些人就是在做夢,他李元吉當初那麼艱難之下都過來了,如今還擔心這些人?

  正好,這些人全部走了,省得他還得考慮怎麼把裡面的一些人給弄走,現在好了,他直接不用費這個心思了。

  岑文本聽聞,既有震驚,又有釋懷。

  震驚的是李元吉的大手筆,釋懷的是,這才是他熟悉的大王,不會受任何人的威脅。

  現在他們和那些世家大族,都已經是撕破臉了,許多地方都發生了叛亂,五姓七望這些族人,也是被他們殺了不少,幾乎每平定一地叛亂,凡是牽涉的世家大族,一個沒有放過,全部被砍頭。

  哪怕是在其他地方的,尤其是五姓七望的族地,無論是所謂的崔氏,還是王氏、盧氏等等,每家幾乎都拿出幾房的人來給李元吉殺了。

  這次世家組織的叛亂,根本沒有掀起絲毫風浪,全部被平息,世家大族可以說傷筋動骨。

  現在這些人不敢繼續發動叛亂了,因為除了沒有百姓附和他們,他們也被殺怕了,因為李元吉是真的殺啊。

  「大王,若是同意這些人辭官,那麼如今在冊的官吏,已經不足三成。

  臣建議,需要從嶺南各府抽調官吏,同時從學院之中選取學子,可以直接安排下去,進入到地方入仕。

  惟有如此,才能緩解各地官吏缺額的問題,而且只能做到緩解,想要完全解決官吏缺額,還不夠。」

  李元吉點點頭,岑文本說的,都是事實,這就是世家集體辭官,跟他動軟刀子帶來的後遺症,沒有官吏治理地方,天下只會亂。

  但即便如此,李元吉也沒有想過與那些世家大族和解。

  到了這一步,他一旦退步,一旦選擇和解,只會讓這些世家越發的猖狂,助長那些人的氣焰,這是李元吉極為不想看見的。

  「距離定下的登基日期,還有多久?」

  「稟大王,還有一月,所有準備都已完成。

  另外席君買、寧純都已經開始返回,半月後抵達長安。」

  岑文本心中很是疑惑,如今好像在說地方以及朝堂官吏不足的問題吧?這怎麼跳到登基這個事了?

  岑文本也沒有多問,在他看來,李元吉這樣做,必然有這樣做的道理,他只需要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可以了。

  李元吉思考片刻,隨即肅然看向岑文本。


  「有幾件事,你記好,記得下去安排好。

  各地衙役,全部讓軍中受傷的人去,待遇問題,與在嶺南之時同樣,不可更改。

  若是不足,從嶺南前來的百姓之中挑選青壯,補入各級衙役之中。

  至於你說的,從嶺南調集官吏,以及從學院之中安排學員入仕,同時開始執行。

  沖遠,此事你協助好景仁完成。」

  岑文本在一旁記錄著,孔穎達當即起身。

  「是,大王,臣必定配合岑相,儘快將此事落定。」

  李元吉點頭,再次看向岑文本。

  「還有一件事,提前做好準備,在本王登基之後,屆時本王會發一道詔書,屆時本王會舉行一次盛大的科舉,邀請天下學子,無論士族寒門,只要不是被限制之人,只要不是五姓七望,都可以參加。

  這次科舉,只為選拔出合適的人才,屆時本王會親自督考,所有成績,公平、公正、公開,能否成功,全憑個人本事!」

  五姓七望確實很厲害,掌控太多資源,但是並不代表,五姓七望就能代表天下了。

  這個天下,仍舊是有小世家,以及寒門學子的,如今他的信號很明確了,五姓七望不復當初,不會有人真的願意跟著他們去死的。

  現在五姓七望以及其他一些大家族的離場,正是他們入場的絕佳時機,少了那麼多人和他們競爭,這不是機會是什麼?

  如今他要做的,就是將天下儘快穩定下來,只要天下穩定,大才自然會有,李元吉一點也不急,因為也急不來。

  這次科舉,李元吉要當做一次標杆,因為以後在大唐入仕,這個科舉,將會是最為重要的一條路,也將會成為天下所有人的希望,無論世家、寒門、庶民,都有機會。

  岑文本等人聞言,卻是心神震動,科舉制度,前隋之時已經有了的,但楊廣的科舉並沒有完善,可以說都還沒有來得及大規模實行,如今李元吉這樣規模的舉辦科舉,所有人都很清楚,今後這個科舉,必然將會成為入仕的重要途徑。

  至於反對,一眾人都沒有想過,他們這些人,即便有出自大世家之人,但都已經脫離家族,可以說一人撐起一房。

  而其他人,家族都很小,甚至還是寒門,加上如今李元吉實行的政策,他們還有什麼好反對的。

  不僅不會反對,幾人反而都很高興,因為這次科舉過後,必然能夠挑選出不少人進入仕途,補充朝堂以及地方上官吏的不足。

  「大王,臣贊同。」

  幾人紛紛同意,沒有絲毫遲疑。

  這件事定下來,孔穎達隨即站出。

  「大王,臣有一事,臣請大王,將學院在大唐各地開設,儘快完成大唐各地劃府,設立府學、州學。

  如此一來,待數年後,大王實行的科舉制度,必然達到鼎盛,天下學子,不僅滿足朝廷以及地方所需,更是能為大王培養更多人才,還望大王允可。」

  孔穎達這番話,既有大義,也有私心。

  這點,李元吉看得很透徹,學院的推行,他是必須要做的,既然要實行科舉,就不能只有形,必須要徹底形成。

  而要徹底形成,學院制度將必不可少,大唐各地,是必須要設立的。


  孔穎達這麼積極,無非就是學院主流的依舊是以儒家學識與思想為主,學院的推行,也是將儒家再次推向鼎盛,作為孔氏後人,孔穎達一旦完成,聲名也將會來到頂點。

  但李元吉不反對這種私心,人都是有私心的,他能夠理解,只要在他的大方向基礎去做,去完成,夾雜點私心他都可以接受。

  「沖遠說得極好,學院必須要在大唐天下推行開來,此事,景仁你與沖遠一同去制定,然後把摺子給本王。

  劃府的事情,也儘快去完成,優先建立府學,州學先暫行放緩,各府學院的建立,教育部要儘快擬出一個方案出來。

  另外,景仁你要格外注意,不僅是學院,還要在各府、各州設立工廠,原本在嶺南的工廠,保留一部分外,在大唐各地都要開展。

  尤其是火器局、鐵器局、航船局等這些部門,要儘快擴充起來,以儘快滿足需求。

  同時,汽車、火車的推行,也要開始提上日程,道路與鐵路的修建,都要逐漸抓起來。

  這些事,你們都辛苦一下,儘快做出一個方案出來,先從長安開始,將這些儘快鋪設下去。」

  隨著李元吉將這些事務全部安排下去,岑文本等人的落實,各地官吏開始有序進行填充,儘管依舊還有大量人員不足,但至少土地的重新分配,地方的安置與治理,原本停下來的區域紛紛開始重新啟動。

  長安城內,所有人都在開始準備李元吉稱帝的事宜。

  一個月時間,很快過去。

  公元635年,李元吉在長安正式登基稱帝,改元開平,故公元635年,為開平元年,稱帝之日,為開平元年正月初一。

  登基之日,李元吉冊封楊清婉為大唐皇后,韋珪為貴妃,武媚、武順為妃子。

  長子李承業則是被冊封太子。

  謝叔方、蘇定方、劉仁軌、席君買、韋雲起、馮盎、岑文本、王玄策、寧純、韋挺,以及劉三、段士林、鄭陽評、柳明升等人封公。

  虞明和、薛萬徹、馮立、松贊干布、談殿、李響、林全、楊建河、宇文寶、韋挺、馮智戣、王珪、魏徵、孔穎達、韋思言、楊鋮等人封侯。

  其中火器局、鐵器局、航船局另有十八人封侯。

  大典完成,李元吉在太極宮召見群臣。

  「參見陛下。」

  「眾卿平身。」

  李元吉坐在龍椅之上,看著下方激動與興奮的眾人,緩緩開口。

  「今日朕在宮外舉行閱兵,眾卿隨朕同往。」

  一行人浩浩蕩蕩向著宮門前而去,這一行人之中,包括周邊眾多小國的人,只是這些小國全成了大唐其中一府,這些人,都是大唐的官吏,而非使臣,也更沒有朝貢一說。

  宮門外,大軍井然有序,卻又殺意凜然,按照隊列逐一從宮門之外而過,所有人看著眼前的軍威,心中更是無比的自豪。

  而在一旁,還有專人拿著新研製出來的喇叭介紹著,如今檢驗的大軍,全部都是裝備了火器的大軍,以及各自都有著不同的滅國戰績。

  當閱兵完成,皇宮之外圍觀的百姓,紛紛向著李元吉跪地行禮,高祝李元吉以及大唐永昌,同時又拿出早已雕刻完成的李元吉雕像,在大量青壯的拉動下,緩緩矗立在宮門之外。


  這些百姓,幾乎都是從嶺南遷移過來的百姓,這些百姓遷移過來後,李元吉也是給予了極為優厚的待遇,幾乎都安置在長安內外,至於原本長安的百姓,則是向外遷移。

  作為願意跟隨他的百姓,李元吉都給予了極大的仁慈。

  這些百姓,在長安城內的地位,下面的官吏是一個人都吃罪不起,但凡有官吏敢像之前那樣做事,這些人就能教他們做人,幾乎人人都在監督長安官吏做事一般。

  自從這些人進入長安,長安的治安可是好得不行,沒有任何人敢在這些人面前鬧事,因為無論是誰鬧事,被揪住了就是一頓打。

  李元吉看著這一幕,心頭無比動容,這些,還真不是他安排的,他知道應該是岑文本等人有引導,但能做到這樣,是這些百姓,真的支持他啊。

  最終,長安城內,同樣出現一座李元吉的雕像,如同在海康一般,矗立在宮外。

  稱帝之後的李元吉,將重心放在了大唐的治理上,同時大唐第一次真正的科舉,也正式展開。

  當科舉的詔書在報刊局的報導下,天下各地盡皆沸騰,各地學子,開始在朝廷定下的地方,進行初試。

  初試由教育部全程制定,御史台監督,錦衣衛傳遞試卷,試卷批閱時,依舊有錦衣衛在旁監督完成,完全確立了初試的公正。

  在初試完成後,通過者紛紛開始動身前往長安,準備真正的會考。

  在科舉開始的同時,春耕同步開始,為確保春耕,李元吉直接派出十五萬軍,在各地協助百姓春耕,同時開展軍屯,全面推廣雜交水稻、玉米等農物,北地開始逐漸種植棉花等。

  而在長安,鐵路與道路的建設,也開始提上日程,首先就是通往周邊的鐵路,開始動工。

  為了保障鐵路的建設,李元吉還特意兌換鐵路建設基要,只是基要,因為貴的,他的貢獻點不夠了。

  同時大唐與原本李元吉的封地各府,商業開始正常往來,海上的船隻,不斷運送著各地需要的物資,尤其是呂州府、宋州府,以及南州府,作為李元吉的糧食儲備地,來往的船隻是最多的。

  天下各地,都在井然有序的恢復著,然而看著這一幕的五姓七望,以及那些世家大族,尤其是擅自辭官離去的人,紛紛開始慌了。

  這些人都不甘心就這樣退出,主動開始聯繫李元吉,請求再次入場。(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