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一百四十二章 盡心盡力(1/5)

第一百四十二章 盡心盡力(1/5)

2024-09-30 16:08:42 作者: 漢風雄烈
  ps:上佳第一天。今天五更。沒辦法,就這麼幾張存稿了。

  托恩多九門提督的職銜已經換人了,還是福隆安。

  他已經從金川回來了,因為大金川土司索諾木再扛不住阿桂的兵鋒了,年初時候自縛出降了。這就標誌著耗時五年有餘,耗費白銀七千餘萬兩,官兵死傷數以萬計的大小金川之役勝利結束了。

  乾隆高興之餘豈能虧待了有功之臣?尤其是自己的女婿?剛從金川前線回來的福隆安就被賦予了工部尚書的職銜,沒過一個月又被加兵部尚書職銜,並仍兼管著工部,同時福隆安還是實權在握的九門提督。

  那可比阿桂好多了。

  後者雖然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厚待,封為一等誠謀英勇公,並進為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和軍機大臣。清軍班師回朝時候,乾隆帝更是親自到京城南良鄉行郊迎禮,進城後,「御紫光閣,行飲至禮」,可說是叫阿桂一時間風光無限。

  但阿桂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還沒把屁股坐熱呢,人就被乾隆一腳踢去了齊魯,替代舒赫德統軍討平清水教軍。

  因為阿桂才剛剛接手麼,王倫那兒傳來的消息看,後者一時間還沒感受到什麼壓力。

  但趙亮覺得,打仗方面,阿桂閉著眼睛也比舒赫德強!

  保不准接下來清水教的苦日子就來到了呢!

  不過此刻難受的卻是福隆安,身為九門提督他自然要到現場了。大半夜的被叫起,這本就讓福隆安氣悶,等看到糧食店街化為一片火海之後,他又忍不住出了一頭冷汗。

  作為京城作為重要的糧食集散地之一,糧食店街直接關係到整個京師的糧價穩定。

  這一把火燒得紅火不說,天亮後整個燕京城的糧價必也會變得分外紅火!

  旁邊先一步趕來的巡城御史將自己已經拿到的一些消息告訴給了福隆安。

  「什麼?人為縱火?」

  福隆安之前還一直以為是亢家自己不小心走了水呢。

  「火勢起的太快太旺了,不合常理。那店裡的夥計發現走水的時候,熊熊烈火已經吞噬了整個前堂大廳,這明顯不對。」

  「而且亢氏一直都很重視糧店內的防火事宜,亢家的三老爺信誓旦旦的說,前堂大廳絕對沒有留下一根蠟燭,一盞油燈。即便走水也不可能從那裡開始!除非有人故意縱火……」

  別看趙亮做事兒沒有留下半點的蛛絲馬跡,可天底下聰明人多的是,還是看出了不對的地方。

  「那可有疑犯?」

  福隆安臉上溢滿了殺氣。這春夏交接處,本就是京城糧價上揚的時候,因為青黃不接了麼。而大運河上又傳來惡訊,賊子還敢趁這個時候做下這等駭人案件,真是千刀萬剮了也不解恨。

  巡城御史猛低下了頭,他哪有什麼疑犯啊。

  大火掩去了一切作案痕跡,保不准那疑犯都已經趁著剛才人荒馬亂的檔兒跑的不見人影了呢。

  趙亮這時候也的確逃之夭夭了。他自己都沒想到事情會這麼的順利,混在人群里輕輕鬆鬆的跑掉了。

  可也正是因為此,他心裡就又不好受了。

  那些哭聲真太慘了。

  這被殃及的左鄰右舍,可沒人跟亢家這麼家大業大。你也甭管他們平日裡為商為人厚不厚道,這把大火卻是已然燒掉了他們全部的身價、畢生的心血。那哭聲豈有不悽慘的道理?

  不過趙亮這會並沒有再丟銀子了,因為對現在的他而言,趁早脫身才是正理!

  跑到了前門大街一角,趙亮閃身進了空間,把身上的這一套傢伙給卸下之後,閒著沒事的趙亮決定給自己找點事做。

  他現在不能停下閒著,因為一閒著他就會去想那把大火,繼而就想到了那悽慘的哭泣……

  還是打煤球吧!

  這東西他小時候還玩過呢。

  那時候家屬院裡花錢買蜂窩煤的固然有,但直接在煤場賣散煤,再弄點黃泥,自己攪和攪和大煤球的也很多。趙亮家裡就有過,他自己還玩過呢,所以記憶深刻!

  之前就畫出了草圖,讓鐵匠鋪的師傅們給打造了不少,空間裡存放的就有一批。

  這人力打煤機跟之前的帳本一樣,都是趙亮給和珅的禮物,只是打煤機要稍微的晚上一會兒。

  而至於這東西和蜂窩煤在眼下時代的大青果能否流傳開來,趙亮是一點也不懷疑的。因為他很明白老百姓的心理,他們從來都會以極大的熱情看待任何一種可以降低自己生活成本的事物。


  而且這些年裡京城煤炭價格也升的太多了。

  十幾年前煤廠將煤炭錘碎,做成塊狀,每一塊三文錢,重二斤十二兩,十幾年後,一塊煤炭的價格還是一樣,但卻只有一斤重了。

  有清以來,京城煤炭的價格是年年高升,可唯乾隆朝升高的最為迅速。

  煤炭這東西是千千萬萬個百姓之家的必需品,別看價格低賤,但銷量極大啊。

  而蜂窩煤呢?製作中需摻合上黃泥,這就降低了成本。且配上煤爐子,或超級節省,至少比現在的灶台要節省煤炭許多。而且燒火也非常方便。

  後世趙亮家用蜂窩煤時,經常一天只用三五塊煤球就夠了。

  早晨打開煤爐子的風門,風門不用開多大,火夠做飯用就可以,控制一下不讓煤球燃燒太快。做完飯後封閉風門,添一塊煤球,中午做飯時再打開風門,飯後繼續封,再添一塊煤球,等晚上打開風門做飯,然後再添上一煤球,還能繼續燒水,等開水洗腳水等等都夠了再關閉風門,再添上一塊煤球。第二天早晨就可以接著打開風門做飯了,如此循環。

  更別說現在的中國,有不少百姓都只是一日兩餐,大家可別把一日三餐說的那麼順理成章了。

  哪怕宋明時候一日三餐還是正理兒,可我大清那就是一日兩餐,即便是皇室也是如此。誰叫人家是從白山黑水那旮旯鑽出來的呢,大東北的冬天能凍死狗,且晝短夜長。一般7點多鐘天才亮,到了下午5點多鐘天就黑了,因此他們在上午9點左右吃一頓,到了下午四點左右再吃一頓。由於晚上黑的快,且又沒有電視打發時間,所以見黑就睡。這一天兩頓飯是他們在關外時就形成的習慣。

  另一個原因就是滿清統治者在作秀,他們特別注意向臣民們展示自己的節儉,力求做出「明君」的形象。

  康麻子就曾說過:「朕一日兩餐,當年出師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領兵在外亦然。」康熙這話是對漢臣說的。他後面又說:「爾漢人若能如此,則一日之食可足兩日,奈何其不然也?」意思就是在說,你們漢人要是能像我們父子這樣的節儉,那麼一天的飯就能吃兩天,你們怎麼做不到呢

  所以,不管出於生活習慣還是政治目的,清朝皇帝一天吃兩頓飯這個習慣是萬萬不能更改的。而既然皇帝都只吃兩頓,後宮的嬪妃們當然也不能不懂事。

  只不過人家每日裡都會多出不少點心零嘴罷了。

  但許多的老百姓可沒有這般的零嘴點心,他們是真的就每日兩餐(有錢人除外)。這樣就更能節省用煤了。

  且有了這個煤球和煤爐,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煤炭,而且晚上就算放在屋子裡,稍微開點窗,也不用擔心中炭毒而死。

  好處多多!

  相信和珅看到這一天的時候,一定會非常滿意的。這可又是一大政績不是?哪怕沒有鑄造銀元那麼立竿見影,可這也是實打實的政績善政!

  而趙亮為和珅能早日在官場上站穩腳跟,那也真是盡心盡力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