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和移民大大帶動了中國內部的物質所需。
無數大小不一的工坊工廠,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尤其是運輸條件極佳的東部沿海和長江一線。那裡工商業的發展勢頭,叫人直感到震驚。
利益的驅使下,什麼重農輕商甚至重義輕利,所有的傳統都是放屁!
東西方的交流也越發的頻繁親密起來。
無數國人對西方的血統論是嗤之以鼻,沒有王族血脈的人就不能當國王,這是哪門子的道理?畢竟從當年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那一刻起,血統論就在中國人心中被打的完全粉碎了。
但也同樣是國人,對於西方的共和制大加抨擊。
因為這個時代的國人,骨子裡同樣刻著『皇帝』兩個字。
反正是雙方交流的越緊密,一些往日裡根本無從知曉的事兒就越發的被更多人知道。
比如歐洲的神權至上時代,這就讓中國人無論如何都不能理解。
但同樣,歐洲人對中國的皇權至上,也是不能理解。
畢竟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這才是歐洲人所認知的規矩。
而在歐洲,無數的聲音也同樣在響亮著。中國的皇權至上,讓一個個歐洲國王羨煞不已的同時也被無數人批評著。
尤其是法國,人家才是這個時代的自由燈塔!
別拿此刻的漂亮國去跟高盧公雞比,一個是殖民地組成的國家,另一個則是「歷史悠久」的歐洲大國。雙方的影響力根本不在同一個層次上。
還有中國的教育體系。
對比這時候歐洲幾個主要國家的識字率,中國在這一點上著實有點落後。雖然趙亮已經在奮起直追了。
然後還有一些儒家的規矩,三綱五常麼,這是歐洲人絕對不能接受的。
還有裹腳的事兒,也被歐洲人給扯了來。
再加上信仰的事。
歐洲人對這玩意兒一直非常看重,就是原時空21世紀了,還有無數軟文在宣傳這一點呢。什麼中國人沒有了信仰所以才造成了社會各階層的道德缺失那啥。
但事實中國人有沒有信仰,這事兒根本就不需要再去說了。
從革命十年起,倫敦就出現了中國的公使,後者是很注重輿論導向的,見到那個說法後,一度還特意撰寫了一片反駁的文章,送到了倫敦的報社去。
但顯然他高估了約翰牛的道德,那文章根本就沒有被發表。
雖然他很快就釋然了。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麼。
這就像中國在報導歐洲的時候,也會選擇性的對一些東西視而不見一樣,英國人也是如此。
只不過歐洲人能對中國批評的似乎也就這麼多了。
在眼下這個時代。
論雙方的生活水平,當戰爭平息後,安詳的社會環境讓中國迅速恢復了元氣。
大亂之後有大治。
這是中國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
所以,這個時候中國百姓的生活水準,中國整體的經濟體量,那都不是歐洲人可比的。
或許他們唯一能追的上中國的就是個體的收入了。
尤其是英國。
哪怕是最普通的工人階層,他們的收入放在中國也是很可以的了。
只不過單純的比金錢收入,卻不去考慮兩邊的生活質量,那就是耍流氓了。
同樣是一塊銀元,在英國能買幾斤糧食?在中國又能買幾斤糧食?同樣是生活標準在英國需要多少錢,在中國又需要多少錢?
這只需要簡單的衡量,就能輕鬆的擠出某一方金錢收入上的水分了。
英國作為一個依賴於海貿的國家,其國內的物價可想而知。而且眾所周知,依靠著海外子民,過去的三百年中,歐洲社會從美洲非洲天竺等掠奪了太多的貴金屬了。
大量金銀的流入,自然也會帶動歐洲物價的上漲。
比如1756年—1757年間,英國有記載的食物騷亂總共有140多次。這些騷亂在英國那裡通通被稱為是「肚皮造反」。
不過皇帝還有三門窮親戚呢,任何一個國度里都會有窮人。怕是中國也有不少剛剛處在填飽肚子這一水準線上的人。
生活處於剛剛能維持生存的水平,當價格上漲時,他們就會跌入生存線以下。
你不能拿這些人來等同整個英國,可他們的存在在某種意義上,也反映了英國社會的真實。
相對而言,中國的老百姓就要比之強上那麼一些。
因為中國至少糧食是足夠便宜的。
趙亮搞出了金種子,自然也不會厚此薄彼的忽略了水稻,只不過他並沒有放出去,沒有必要。
因為他們還有南洋作為大糧倉呢。
可以說中國的社會經濟在達到一個歷史高峰的同時,糧價卻也落到了谷底。
但這又一定程度上極大限度的保持了人們的生存需求。
加之中國社會的機會也很多。也可以在種田之餘去打工做工,哪怕不進工廠,也到處都有修路修橋疏通河道一類的工地在招人。
再不行你還可以去墾荒麼。
不管是東北還是南洋,都保管你餓不死。
所以老百姓必須的生存需求得到了滿足之後,才會繼而去考慮教育和更多的消費。
低廉的糧價也使得中國一定的人力和土地被破轉入了另一個領域。
就像江浙一樣。
這個世人皆知的魚米之鄉,幾百年來可一直都在從外頭進購著糧食,而把本地的土地卻大規模的種植棉花桑麻和茶葉等經濟作物。
現在的中國也是如此,大量的土地都改為了棉田和牧草地。
物資需求和經濟推動,使得內陸的養殖業迅猛發展起來。
種糧食不掙錢了,自己也有填飽肚子的糧食了,老百姓自然就會生出了新盤算。那種子花生大豆和棉花茶葉等都有,其中棉花是絕對的大頭,因為中國的棉花所需一直更大。
衣食住行,當人手中有了閒錢,當條件變好了之後,誰也不會委屈了自己。
這就是奢侈消費。
奢侈消費在經濟學中泛指在生存消費之外附加的消費,主要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
衣食住行都包含在內。
比如衣服,比如肉食。
糧食的滿足,收入的增高,直線提升了肉食的消耗。
牛羊豬的出欄書,這幾年都在不斷的提升。
往日裡種植糧食的田地變成了苜蓿之類的牧草種植地,那也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