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注重窮人,注重百姓,也就是注重大部分人,這就和魏徵的看法有些類似。
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所以郭浩是對的,只是大多數人理解不了,尤其是隋唐以來世家勢力一直存在,後來演變成藩鎮,一直是朝廷的隱患。
而像對付世家勢力,有的帝王選擇扶持新的世家,這樣就給了一些寒門子弟機會,但這個比例還是太少了。
而科舉的制度,隨著歷史的發展,也在不斷推演,從一開始的推薦,到後來的公平選舉,雖然舞弊頻頻發生,但作弊在後世也沒有完全斷絕,總得來說已經是進步了不少。
第二天早朝,郭浩認真的準備了一番,昨天陳林提醒了他,既然郭威讓他主持恩科,那他就該做點什麼。
廣順二年,這一年真的很平靜,北漢平定後,慕容彥超也沒堅持多久,一家人都死了。
遼將高謨翰以葦為筏渡胡盧河南侵,至冀州,成德節度使何福進派兵屯於貝州拒之,遼軍倉猝北撤。
被遼軍所掠數百名冀州丁壯,見後周軍,呼喊,想與周軍共攻遼兵,後周軍竟不能響應,數百人皆為遼所殺。
對此郭威很憤怒,斥責了一番後,走提到恩科的事。
「郭浩,恩科在即,一切事務都準備妥當了沒有。」
郭浩聞言站了出來,拱手道:「回陛下,不妥。」
「嗯?」
郭威、馮道、張昭都是一愣,李谷、范質也是皺眉,沒有幾天就開考了,郭浩還有什麼沒準備好?
「有何不妥?」
「臣以為,制度不妥!」
「制度不妥?本朝制度延襲李唐,自古以來皆是如此,有何不妥。」
「回陛下,正是因為延襲古制,所以臣才覺得不妥,臣手裡有幾樣東西,陛下可以看一下。」
說著郭浩從袖子裡拿出幾個捲軸,他穿的是文臣的衣服,所以袖子可以放東西。
郭威見狀示意劉松,劉松走下來接過捲軸,遞給郭威一看,郭威有些疑惑:「這是何物?」
「回陛下,這是行卷。」
「哦,行卷啊,這有什麼不妥,士子們不是一直都這麼做的麼?」
郭浩聞言表情肅然,施禮道:「陛下,這些行卷,都是有人送來的,和它一起送來的,還有這個!」
說罷郭浩一揮手,立刻有禁軍抬上來幾個箱子,打開一看都是錢財,滿朝文武的臉色有些古怪。
郭威看到錢財,好像有些明白郭浩的意思了,把行卷放到一邊,沉吟道:「你的意思是,有人賄賂考官,以求能夠中舉?」
郭浩點頭,道:「不僅是如此,有的士子投遞行卷,這還有情可原,他們僅僅是為了得到關注。
可是據臣所知,所有得到行卷的官員,投遞行卷都需要一塊敲門磚,而這塊敲門磚就是這些,那些窮苦的士子沒有這塊敲門磚,他們無法投遞行卷,所以臣覺得這樣很不公平!」
郭威聞言點點頭,不送禮不辦事,這個很正常,他以前也經歷過,不過士子們並不是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
「行卷有時確實有失公允,不過寒門士子也可以納卷啊!」
納卷,是舉子將自己平日的習作送呈禮部,供主持進士考的禮部侍郎參考。
但是,進士考一年名額二十五,考生卻有千人左右,想出頭,自然得多做些事,納卷雖好,但不一定有效,行卷必要,這連皇帝都知道。
「陛下,天下考生何其多,禮部才有幾個官員,他們怎麼會認真觀看考生的試卷。
而且遞上了試卷後,往往還有舉薦,這無異於內定了考試的名次,對於一些考生來說,這很不公平!」
聽到「舉薦」二字,滿朝文武有一大半臉色都不自然,他們明顯是收了人家的好處,準備在恩科後舉薦一些人。
「嗯……」
「陛下,郭浩滿口胡言,您千萬不能聽他胡說,這些規矩都是盛唐流傳下來的,怎麼能因為他一番話就妄加懷疑呢!」
還沒等郭威開口,王峻就站了出來,身為樞密使,他當然不會放過這次增加勢力的機會,所以他已經選好了幾個士子,等他們中了進士後,打算把他們安插在各個部門。
「陛下,行卷、納卷,都是約定俗成的規矩,舉薦之法,也為朝廷選舉了不少人才,郭浩擔心選拔有失公允,其實沒必要擔心。」
李谷身為宰相,掌管官員任免,所以他也要扶持自己的勢力,郭浩這邊剛提意見,他們已經把話說在前面。
郭浩聽到二人的陳詞,就知道他這個意見一提出,肯定會引起很大的反應,因為他動搖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沒有幾人會同意。
郭威看出了大臣們的態度,哪怕他知道郭浩是對的,哪怕他是皇帝,他也要聽從大部分人的建議。
「郭浩,你說之事,確實有些道理,不過投碟自應、亦聽自舉,寒門子弟也不是沒有機會。
至於你說的不公平,這天下哪有公平之事,這件事如果讓你解決,那麼多考生,你還有什麼好辦法不成?」
郭威本事隨口一說,想要給郭浩一個台階下,只要他說沒有,這件事就算過去了。
哪成想郭浩一臉認真的回答道:「回陛下,臣有!」
「哎,這就是……什麼,你說什麼?」
「臣說臣有辦法!」
郭浩把聲音提高了一度,讓文武百官都聽見了,郭威看了看下面的大臣,大多數都面帶不屑。
「咳咳,此時非同小可,你可要想好了再說!」
郭威再次提醒郭浩,然而郭浩已經打定主意,堅定地說道:「臣,已經想好了!」
郭威看郭浩不像是開玩笑,沉吟了片刻,說道:「那你就說說,你有什麼辦法!」
郭威話一開口,文武百官的目光都落在郭浩身上,紛紛豎起耳朵,想要聽聽他怎麼說。
「糊名!」
兩個字,郭浩說的很大聲,聲音很堅定,所有人都聽見了。
「糊名?你是說,把考生的卷子上的名字蓋住?」
「陛下聖明,不但要糊名,而且還要找人謄抄,這樣一來,就沒有人知道作者是誰,朝廷就可以憑藉真才實學選拔人才!」
郭威聽了不自覺地點點頭,然而這時王峻不幹了。
「一派胡言,你把考生的名字蓋住,豈不是對考生的不尊重,而且考生的名氣,往往也是選拔的重要依據,如果不知道是誰,這還怎麼選!」
王峻說完,很多大臣都點頭附和,郭浩聞言不陰不陽地說道:「敢問王大人,難道官員選拔,只要名氣就夠了麼?不需要真才實學,我們還舉行考試做什麼!」
「你說什麼!」
王峻沒想到,郭浩竟然敢當著這麼多人的面頂撞他,而且話里話外都是嘲諷,王峻怎麼可能聽不出來。
「好了,郭浩說的沒錯,朝廷舉行科考,理應注重才學,有有名氣固然是好,但學識更重要。
郭浩這個辦法不錯,咱們可以試試,這是大周建國第一次科考,朕想給天下士子一個好印象。
不過王大人也沒錯,名氣其實也很重要,因為有的士子的能力,不一定體現在學識上。
所以這次恩科採用糊名制,舉薦制同樣成立,只要考生有一技之長,朕就不會吝嗇官職授予,大周正是用人之際,這次考試多選些人也無妨。」
郭威實在找不出理由拒絕郭浩,因為他這個辦法太好了,所有人都知道這麼做的好處,但是他有利於國家,卻不利於他們自己。
所以郭威選了個折中的辦法,通過這種方式遠處真正的人才,大臣們的面子也要給。
至於那也通過關係選出來的官員,以後恐怕要被重點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