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更宋> 第五百零五章 古今之事

第五百零五章 古今之事

2024-10-01 01:07:32 作者: 紅蓮素心
  馬仁瑀的南路大軍被可可西里攔住去路,這也在郭浩的預料之中。

  他之前的軍令里,就說過要小心行軍,高原地區不但有草原,還有戈壁和沙漠。

  所謂的無人區,並不是一點人沒有,可可西里地範圍很大,外圍還是有些牧民的,也就是宋軍遇到的那些。

  但是這些牧民都知道,越往裡走就越危險,血的教訓告訴他們,可可西里有一片禁地。

  馬仁瑀之前不信邪,看著遼闊的草原,水和食物都不缺,要不是他撤退的早,後果不堪設想。

  這條路無法走通,宋軍只能想別的辦法。

  根據當地人所說,他們如果向南繞過婼羌,會被崑崙山擋住去路,就算他們翻過了崑崙山,山的北面是一望無際的沙漠。

  這是一片古老的沙漠。

  後世的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成果表明,華夏面積最大的沙漠——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可能早在450萬年前就已經是一片浩瀚無邊的「死亡之海」。

  所以他們根本繞不過去,只能退回去,穿過戈壁灘,和北路軍在敦煌匯合。

  事實證明,無論是絲綢之路,還是河西走廊,歷史告訴我們,去西域只有一條路。

  可是郭浩就想試試,山脈、沙漠、無人區,一道道天然屏障出現在眼前,郭浩也不得不妥協。

  拱錘殿內,軍機處研究了各種路線,最終都走不通。

  郭浩無奈地擺擺手道:「讓兩軍匯合吧,我們不能讓將士們冒險,師子王估計早就知道這個結果,以為我們會放棄。」

  事實上西域的地形確實得天獨厚,北有天山山脈,南有崑崙山脈,祁連山收緊了口子,只剩下河西走廊一條路。

  現在北路大軍駐紮在玉門關每,本打算齊頭並進,一同進攻高昌,結果郭浩還是想的太簡單了,西域不是那麼好打的。

  ……

  高昌,王宮。

  「阿彌陀佛,貧僧要見大王。」

  「去去去,大王不想見你,你還是走吧。」

  宏遠和尚佇立在王宮前,侍衛卻不讓他進去,他已經得知師子王已經調兵,就駐紮在伊州,明顯是要和大宋開戰。

  宏遠和尚很著急,雖然他是漢人,可身為出家人,他不願意看到流血犧牲,不願意看到徒增殺孽。

  師子王在王宮裡,並不知道南路軍的事,他只知道他們過不來,可玉門關還有五萬兵馬,虎視眈眈。

  師子王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開戰,按理說天時地利人和他們都有,可他就是有些恐慌。

  宋軍大多都是漢人,應該適應不了西域的氣候,可是漢人的堅毅是他無法想像的,吐蕃不也被吞併了麼?

  事到如今,郭浩也不講什麼仁義道德了,他不是沒給對方機會,只是對方不珍惜。

  無論是吐蕃還是高昌,都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郭浩始終一個觀點,要麼不要,要麼打服。

  對於這一點,有很多人會覺得難以理解。

  郭浩這麼折騰是為了什麼?

  君不見,成吉思汗馬踏歐亞大陸,建立大蒙古國,到後來還不是分崩離析?


  後世的華夏蒙古獨立,作為華夏曾經的領土,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結果?

  君不見,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直接滅了高句麗政權,高句麗作為附屬國,還不是獨立了。

  清朝之時,准格爾不服統治,康熙皇帝是用武力打下來的,而不是靠嘴說的。

  西域、吐蕃、琉球,這些遠離中原,偏安一隅的區域,如果不嚴格控制,稍有不慎就會丟失。

  縱觀世界歷史,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流傳下來。

  歷史上歐亞大陸都曾有過分解,唯獨華夏完成了大一統,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華夏的根基。

  從那以後,歷朝歷代的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心中都有大一統的觀念。

  這並不是野心,這是一種使命,作為炎黃子孫,每個皇帝都會下意識地去完成使命。

  而郭浩這麼做,也是在履行一個皇帝的職責,如果沒有元朝收復了吐蕃,也許就沒有現在的西藏。

  郭浩搶了忽必烈的功勞,但他不會臉紅。

  很多人都不明白,他發展科技是為了什麼,根本不是用來戰爭,而是控制。

  以宋軍現在的實力,世界上沒有幾個是他們的對手,哪怕是遼國,宋軍也有一戰之力。

  可是郭浩為什麼不先打遼國,反而去啃高昌這塊骨頭,西域三十六國聽起來很大,實際上無論是人口還是資源,遠不如遼東富有。

  戈壁、沙漠,稍有不慎就會迷失方向,只有很少的地方適合居住,歷史上中原王朝其實並不在乎,他們在乎的只是名譽。

  但是郭浩不一樣,他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切,趁現在世界還處於蠻荒時代,他要把大宋打造成一個工業帝國。

  這個時候,郭浩還沒有機會去搞什麼考察,弄什麼綠化環保工程。

  也許提前了一千年,很多後世的沙漠還不是沙漠,那些消失的綠洲還存在。

  郭浩心裡想著這些,他想努力保留這一切,用人的力量,去改善自然環境,把華夏大地變得更美好。

  所以治理西域的方針郭浩早就想好了,從現在起治沙,同時也要修路。

  當年秦始皇為了方便軍隊行走,修了一條秦直道,可以直接到達邊疆,防止匈奴犯邊。

  郭浩不需要這麼做,他修路是為了發展,拿下吐蕃和西域後,大宋的疆域已經夠大了,接下來就是全力發展的時候。

  如今高昌國不願歸順,郭浩也可以理解,但是郭浩不會心軟,他這麼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華夏。

  龍興二年,臘月。

  馬仁瑀的兵馬到了敦煌,但是冬天太冷不適宜出戰,所以朝廷令他們駐守敦煌,等到來年春天再攻打。

  高昌國內一片緊張,大宋境內卻是一片歡騰。

  隨著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富足,很多民間風俗也逐漸發展,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郭浩喜歡吃餃子,不是歷史上那種混沌,而是真正的餃子,家家戶戶也都吃餃子。

  郭浩冬天喜歡吃火鍋,汴梁城內的大小酒館,也都做起了火鍋,冬日裡吃火鍋,確實是一種享受。

  至於酒,郭浩並沒有大肆推廣,主要是因為糧食不夠。


  為了節省糧食,郭浩還下旨,釀酒所有的糧食不能是新糧,一旦發現嚴加懲處。

  這些年大宋的人口一直在增加,國家又沒有什麼應對天災的辦法,黃河上游倒是出現了堤壩,但也僅僅是雛形,沒法和後世的三峽大壩比。

  即便如此,大壩的出現,確實減少了決堤的發生,工部有關部門一直在研究,直到徹底解決水患為止。

  今年過年,比以往冷清許多,李芙去世,秋南被貶,讓宮裡少了許多生氣。

  好在沈欣回來了,她要陪孔明月過年,郭浩這次沒有強迫他,不就是一頓飯的事兒。

  走在汴梁的大街上,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藥店、公廨……

  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

  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

  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

  有乘坐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

  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

  好一副太平景致,好一副和平景象……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