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楚書,太祖皇帝本紀> 第一百二十九章:人皇帶你們奔小康

第一百二十九章:人皇帶你們奔小康

2024-10-01 18:06:59 作者: 煌煌華夏
  南昌城一夜就喧騰起來,幾乎每一個角角落落都有百姓聚在一起聊著同一個話題。

  「聽說了嗎,咱們頭上這位楚王爺在涇口,帶著五千軍擊潰了朝廷的十五萬平叛大軍。」

  若是聽者知道此事,兩人便一起嘖嘖稱奇,若是聽者不知道,那麼主動說及這件事的人便眉飛色舞起來。

  「當時的場景你是沒見到不曉得,知道咱們這位楚王爺是什麼人嗎?」

  「不就是當初那個做買賣的駱員外。」

  「人家天生就是做大事的,買賣只是剛開始尋個飯轍罷了,咱們這位可是始祖軒轅黃帝的玄孫後裔。」

  「怎麼可能。」

  這消息太震爆,故而沒有幾人願意相信,但卻很快被口口相傳的傳奇所折服。

  「你不信,那你給我解釋解釋,楚王是怎麼靠五千軍一天時間就擊潰十五萬敵軍的,我告訴你真相吧,真相就是戰起那天,天上有神兵下凡助陣,朝廷的兵馬連一個時辰都沒有擋住就全軍潰散了。」

  風言傳的越來越離譜,但老百姓就願意信,便是有幾個忠於朝廷的讀書人站出來駁斥,也很快敗下陣來。

  你說這是假的,那七千多俘虜是假的嗎?奪回來的幾百車糧食、兵器是假的嗎?

  大勝是假的嗎?

  如果你無法駁斥這三點,那無論你再說什麼,都無法證明你是對的,也就自然無法駁斥駱永勝乃軒轅後裔,華夏正溯這一件事了。

  軒轅乃人皇,與天皇、地皇一邊高,神位媲美玉皇大帝、三清上人,駱永勝乃軒轅後裔,請一隊天兵天將下凡來助算什麼稀奇之事?

  青雲寺的僧人、正陽觀的道士此刻也站了出來,證明了這件事確實如此。

  他們都夢到了佛祖、玉皇,兩位仙佛界的老闆都交代了要忠心輔佐駱永勝成就王業,還說駱永勝乃神人下凡,不到十年便可鼎定九州,成就帝王,到時候其麾下的十八文臣、十八武將皆可因為輔佐之功舉霞飛升、位列仙班。

  當今才是正統,趙恆只是竊居神州的偽君。

  趁著這股子熱勁,駱永勝大手一揮,便將繳獲來的上萬石糧食通通散了出去,按人頭,每一個百姓哪怕是家中嬰孩都能領到十斤。

  如此一來,則全城齊頌正統王仁義。

  區區萬石糧而已,還不及駱永勝入主南昌,抄那些負隅頑抗不通大義商賈家來的多呢,發起來毫不心疼。

  但此舉卻與歷史上那些走到哪都如蝗蟲過境的所謂義軍形成了天壤之別的懸差。

  老百姓的眼是雪亮的啊。

  神佛一說可以騙一時,但仁政愛民卻能『騙』一輩子。

  只有切切實實的給老百姓帶來利益和實惠,老百姓才能念你的好,追隨你。

  政務閣、南昌府,連著宣傳戰線一起行動,都沒給百姓躺被窩裡反覆琢磨的機會,就用糖衣炮彈全給拿下了。

  稅賦減了、丁錢不用交了、苛捐雜稅全部廢止,這是政務閣頒行可以讓百姓看得真著的仁政。

  滿城發糧、雨季之後誰家跑風漏雨,官府出錢招工幫著修補,這是南昌府領頭幹的好事。

  楚王是華夏人文始祖軒轅的親子親孫,骨血後人,他做新的人皇乃是天道承認,所以愛民如子,修睦誠信。這是一個叫宣發局的衙門通過原洪州日報,現南昌日報刊發的。


  老百姓每年都能從南昌銀行領到一筆不菲的息錢,雖然現在不到十五個點,但也有五六個點,實打實的錢到手,是不是新人皇給的。

  有百姓害病去世,家裡人能夠到官府領取一筆撫恤錢,是不是因為之前擁有原三勝商號、現改名為大楚商會旗下南昌人壽的保險才領來的。

  所有的東西沒有一個假的,都是真金白銀、實打實交到老百姓手裡,或者讓老百姓切身可以看到、摸到的。

  那還在等什麼,投身從軍,報效大楚,效忠人皇啊!

  將來建功文武之位,可是能舉霞飛升、位列仙班的。

  南昌府衙門外的招兵處短短兩日就被擠得水泄不通,粗略一算,起碼有上萬漢子來報名,城裡那些個青皮無賴更是浪子回頭,全來了。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生逢此時得遇楚王這般明主,可謂我南昌六十萬百姓之福分!」

  魏稟坤作為大楚眼下頭號筆桿子,抬手就寫了一紙求賢告示貼滿全城,號召鼓勵全城有志之士前來投效。

  先有漕馬漢子彭誠帶著本庄族親十幾人來投,這彭誠曾在長江漕運給人壓船護衛,或行於驛館都亭替人送信押車,論武力,不在周柏之下,駱永勝大喜,授其裨將之職。

  又有魏稟坤說動原好友褚季出仕大楚,被駱永勝委任為南昌府同知,與成文一道署理南昌府務。

  多年與侯家關係莫逆的訟棍任修賢也不在躲藏,大著膽子登上大楚政權的戰車,被駱永勝放在了政務閣,司職判院差事,盡心於制定大楚律法。

  一時之間,駱永勝麾下文武皆備,加上民心景從,踴躍報軍,竟有了三分兵強馬壯的感覺。

  「今我主之實力,雖暫只有南昌一府之地,但根基已比那王鈞之流堅實百倍不止,文武英才也不比玄德公起於新野要差,又有遠超偽宋之君百倍千倍不止的大義,王業必興。」

  魏稟坤也是膨脹的很,當即就勸駱永勝發兵南下,攻取筠、袁、吉、贛等州,美其名曰使彼地百姓早歸王化,步入小康。

  小康這個詞還真不是後世才有,最早出自東周時期的《禮記》,是正兒八經古人時期就憧憬過的一種生活狀態。

  大同、小康。

  先民還是很有雄心壯志的,將大同定為最高理想,而小康僅為短期目標。

  前者的追求大家基本都理解,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究一個無私無我,誰能帶領大傢伙一起變好就讓誰來執神器。

  後者則是希望百姓不僅能夠衣食具足,還要建設思想精神文明,具備禮、信、義、仁。

  《禮記》中關於大同小康思想高度的闡述,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即使到了後世依然存在著其留下的文明烙印。

  這是華夏民族骨子裡的追求,是抹不掉的。

  魏稟坤急著給江南路其他州府的百姓帶去小康生活,可駱永勝暫時沒這個精力。

  他把新軍交給侯秉忠來操練,又給駱永捷留了一部人馬來配合成武同興國軍周轉,自己則把重心再次移出南昌。

  打退了寧海軍,可宣德軍也到了啊。

  籠罩在南昌頭上的戰爭陰雲,可還沒完全的散去。

  不擊退朝廷先手調遣的三路兵馬,什麼大同小康,離著實在是太遠。

  「王上,咱們還去涇口阻擊嗎?」

  「不去了。」駱永勝搖頭:「咱們這次,去分寧。」

  分寧?

  「那伙俘虜,可以利用一番。」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