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操練兵馬
話說當日公孫瓚在涿縣招募兵勇,擇其精壯擅騎者三千人組成王牌騎兵部隊,名號『白馬義從』。閱讀
校場之上,狂風正勁,呼嘯而過,可站在高台之上的公孫瓚卻昂首挺拔,並不為狂風所動。
在高台之下,張飛,徐晃,韓當,程普,嚴綱,這五員戰將,也同公孫瓚一般挺拔,昂首直立在眾軍面前。
而在校場之上的數錢兵士,雖同樣被狂風呼嘯吹拂,可卻也各個昂首挺立,不敢有絲毫動搖。
眾人如此挺立站姿,已是有了三日之久,起初那些初入軍營的兵士們,的確有些吃不消,畢竟在這個時代,卻也不會有人如此操練兵馬。
可公孫瓚畢竟有著一個承載著後世記憶的靈魂駐紮在體內,是以其之見聞自是要高於他人,眼前其眾所行之事,被公孫瓚宣城站立軍姿,不論狂風暴雨,皆不可為其所動。
而作為眾軍的頂頭上司,公孫瓚自然要與眾兵士同甘共苦。而其甘願與眾軍一同操練,並不享有絲毫特殊待遇的舉動,也是打動了校場之上每一個人的心。
當有兵士想要放棄之時,只要抬眼看到那在眾目睽睽之下依然不為所動的公孫瓚那挺拔的身軀之後,便也拋去了放棄的念頭。
公孫瓚此舉不但俘獲了眾兵士的心,也讓張飛五人更為欽佩。
說起來那日在徐晃戰勝韓當,正式被公孫瓚尊為將領之後,於晚間宴席之上,張飛卻是聽聞了徐晃之勇武,並與其相邀切磋一番武藝。
徐晃本以為自己日間所戰勝之韓當是這公孫瓚麾下最勇武之人,是以也不曾把這切磋放在心上,可當其真與張飛交上手之後,其頭中酒意於頃刻間煙消雲散,準確的說,他應該是被張飛的那一陣猛喝給震得清醒了。
而後,一切就很是明了了,即便徐晃重新打起精神,奮勇相攻,卻也依舊奈何張飛而不得,最終落敗席間。
敗與張飛之後,這徐晃則是不免暗自感嘆道:「某今日方才知曉什麼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此戰,晃輸得心服口服。」
「哈哈,無妨無妨,徐晃兄弟你雖然戰敗,可卻也相當了得了,俺今日打得卻正是盡興啊。」聽得徐晃稱讚自己,張飛不由得哈哈大笑回復道。
不過還不待張飛高興完,卻是聽坐在上首的公孫瓚笑道:「哈哈,難得今日賢弟如此盡興,不如我們眾人一起,再讓賢弟開心開心如何啊?」
聽得公孫瓚此言,那韓當與嚴綱兩人登時眼前一亮,卻是唯有新晉加入的程普與徐晃兩人不明其意。
不過接下來不用公孫瓚詳述,其二人便也明了公孫瓚所言何意,因為那公孫瓚與韓當嚴綱三人卻是已經抄起兵器朝著張飛攻殺了過去。
起初見公孫瓚他們三個對戰張飛一個,程普與徐晃兩人心中都是微感震撼,不過反觀對面的張飛卻是大喝連連,看上去似乎頗為享受,於是程普與徐晃二人頓時知曉其意,相識點頭,也是各揮武器加入到公孫瓚的陣營之中,一同對戰張飛。
在程普與徐晃兩人加入攻勢之後,那張飛頃刻便吃不消了起來,被這五人聯手打得節節敗退,最後更是慌不擇路,直接逃回了家去,臨行之前,其還不忘大喊道。
「俺吃壞肚子了,回家方便一下,不是逃跑,等來日俺再與大哥你們相戰!」
看這張飛被打跑卻還顧著面子的狼狽模樣,令這新加入的程普與徐晃二人也都是笑意連連,至於那幾乎整日泡在張飛莊園的這個結拜大哥公孫瓚,則更是笑罵道。
「哈哈,這個憨貨,今日也終於讓他嘗到了些苦頭,甚好,哈哈甚好啊。」
眾人笑過之後,則又各自返回座位繼續喝酒吃肉,卻唯有張飛的那處座位,卻一直無人再坐。
不過張飛卻也不是記仇之人,更何況其與公孫瓚還有著結義之交,其自然不會記恨於他,不過此戰卻也讓張飛知曉了一點,那便是各人的勇武卻是始終比不過眾人一心來的厲害。
所以在那之後,張飛卻也不再獨自處在莊園之中操練武藝,而是應公孫瓚之邀,前來校場同眾人一起操練,卻也是真正融入到了公孫瓚的部隊之中。
話說這些時日那些應徵入伍之兵勇,除卻要站立數個時辰的軍姿之外,更還加入了各種後世奇特的操練方法。
如伏地挺身,仰臥起坐,長跑操練等,甚至公孫瓚還從後世的影視劇中得到感悟,讓兵士們端起大槍來,感受著各自兵器與自身融為一體。
而作為公孫瓚日後的王牌部隊,騎射之術最為關鍵,再加上公孫瓚近些時日通過兩位大商蘇雙張世平的幫助,竟足足有白馬三千匹之多,被其分與眾軍,組建成隊,尊號『白馬義從』。
其眾軍士,在公孫瓚夜以繼日的操練以及頓頓魚肉的精心調理下,已成精銳之中的精銳,各個體格壯碩,勇武非凡,騎射過人,與昔日初入伍之時有著雲泥之別。
現在他們,儼然已經成為公孫瓚即將出征塞外,甚至是日後公孫瓚用來爭霸天下的一大王牌。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為證!」
此乃公孫瓚依據後世記憶,想出的白馬義從的軍中誓詞,如今直接照搬出來,用作自己這支強化過的白馬義從的口號。
這支王牌部隊,被公孫瓚及麾下眾將一同統率,而餘下眾兵士,雖不是白馬義從的正規軍,可公孫瓚的那套操練方式卻也完整被挪用在其眾身上,他們,將是白馬義從的預備軍,待到將來公孫瓚擴軍征伐之時,再被冠以軍號。
就在公孫瓚與眾軍士操練完畢之時,那邊關的戰事卻是再起,烏桓徵召兵馬侵犯遼東,肆虐邊境,一時間,遼東軍民困苦不堪,邊關百姓人人自危,更有小股烏桓騎兵已然衝破關口,入關侵襲百姓,邊境各大州縣陷入水深火熱之境。
公孫瓚聽聞此事之後,當即號令道:「邊關有難,我等大好男兒豈能坐視不理,眾軍士,還請雖某同去邊關,守衛疆土,保護百姓,驅逐異族,揚我國威!」
「我等願雖將軍同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