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情報講究的便是互通有無
「所以說,你剛剛為什麼要去探聽別人的家事,這可不像是你的性格啊。」
送走了呂九名以後,白嫡便重新地回到了王戊的房間中。
看著那個正側臥在床榻上的,百無聊賴的狐狸媚子。
哪怕是白嫡,也忍不住地把目光給側開了一些。
不得不承認的是,以王戊的臉和身段,再配上由他挑選的衣服和裝扮,以及各種青樓女子的痴痴媚術,所構成殺傷力的確是太大了一點。
就算是花間的老手白嫡,也有些不能倖免了。
是啊,一個江湖的女俠,一個嫵媚的妖精。
即便此二者生得都一樣美,可是她們對於男人的吸引力,顯然也是不一樣。
更何況這會兒的白嫡,是還沒有忘掉,剛剛那雙玉足的滑膩呢。
「嗯~我有去探聽別人的家事嗎?」
眼梢輕挑的王戊,前後翻看著自己的手掌,就好像是在考慮著,要不要修一下指甲的問題。
看出了對方是在裝傻的白嫡,無力地嘆了口氣。
「你都問到人家的戶頭上有幾口人,這還不叫探聽家事嗎?」
「呀~是這樣嗎?」
還在扮著媚態的王戊,用一片絲綢掩著嘴地笑了笑。
然後,緊接著,她就把自己的神色給端正了起來。
「十四年前的白玉佛案,你有聽說過嗎?」
「白玉佛案。」
耳聞了這四個字的白嫡,大概是沉吟了片刻,末了,才緩緩地點了點頭。
「發生在彭關縣的滅門劫案,我知道。」
「那你就多說兩句唄,看看你,是不是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
重新恢復了「地痞」作態的王戊,先是咧著嘴地笑了笑。
跟著,便從床頭處的柜子里翻出了一把銼刀,盤著腿地給自己挫起了手指甲。
「你倒是會占便宜。」
知道王戊是在空手套白狼,憑空地索要自己的消息,但是白嫡,卻還是在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之後,一五一十地說起了自己的情報。
「白玉佛案的源頭,是一尊從古早的遺蹟之中,挖掘出來的大佛雕塑。此塑高半丈,寬半丈,重三百六十斤,合三人之軀。通體,皆由一種恍若白玉的金屬所鑄。故為人稱,白玉大佛。
此間的金屬,曠世獨有,色若玉石,晶瑩剔透。且刀槍不入,乃堅不可摧。唯有高溫可將之熔煉塑形,堪稱是造化之聖物,鑄器之首選。
挖掘出了遺蹟的官員,將構成了大佛的金屬命名為玉精金。
並把佛像手中的一枚青玉舍利,先一步地熔煉成了一根玉笛。命人八百里加急地送入了宮中,向當時的皇上稟明了此事。
得知了奇寶的皇上龍顏大悅,當即便命令左中郎將呂固,率兵出宮,前去迎佛。
而有關於玉精金的消息呢,大概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零零散散地流傳到江湖之中的。
左中郎將呂固,是廣州府泰安郡彭關縣人士。
同時迎佛回宮的道路,亦正好會路過彭關縣。
所以當護送佛像的隊伍,途經了彭關縣的時候,呂固便順道地去探望了一下自己的父母和大哥。
然後,這樁驚天的大案便就此而發生了。
呂家上下二十四口,悉數被殺。左中郎將呂固,被當場斬首。
一千名御林軍,因為沒有將領,而被戲耍得團團亂轉。死了一百餘名,傷了二百餘名,最後還弄丟了白玉大佛。」
「呼,聽說當時的皇上,氣得直接就砸了御書房。後來還連病了三天,得虧呂固沒有妻兒,否則的話,估計也難逃牽連。」
淡淡地吹了一下被挫乾淨的指尖,王戊開口幫白嫡補全了後面的故事。
「差不多就是這樣。」
平靜地點頭肯定了王戊的說法,呼吸之間,白嫡又側目看向了被乞兒掛在床頭的翡翠笛。
「再後來,那根由青玉舍利熔成的笛子,就不知為何地落入了你的手中。」
「嘿,什麼叫做不知為何,這分明是我鎮壓武林大會所得來的獎賞好嗎?」
或許是有些不滿於白嫡的表達,王戊半撅著嘴唇地辯駁了一句。
「而且,我也不知道這根笛子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只知道,它確實很硬。」
硬到,以她的力氣都無法破壞。
「那八成就是真的了。」
白嫡肯定地說道。
畢竟玉精金最大的兩個特點,就像是色若玉石,和堅不可摧。
「咦,不對啊。」
突然之間,回過神來的王戊,又把視線給挪到了白嫡的身上。
「你怎麼會知曉這麼多的隱秘呢,甚至還能夠認出青玉笛的樣子。」
要知道,這件事情作為皇家的醜聞,傳播得可並不廣泛。
甚至就連王戊,也都是因為一個被牽扯其中的故人,才能夠有所了解的。
房間裡應當是靜默了片刻。
直到白嫡伸手給自己倒了杯水。
王戊才從他的嘴裡,聽到了一個足以震顫人心的回答。
「因為,這所謂的白玉佛案,就是由藍花巷組織籌謀的。甚至我的一個姐姐,當年還曾經參與過此事。」
「……」
「……」
「日!」
得知了真相的王戊,直接就爆了句粗口。
因為她明白,自己可能又要惹上麻煩了。
娘希匹,早知如此,我就不問得這麼深了。
「好了,稍微淑靜一點吧。」
約莫是早就猜到了王戊會做出的反應,白嫡既溫和又無奈地蓋了蓋手掌。
「現在,也該輪到你來告訴我,那個呂九名的問題了吧?」
雖然在聊了方才的話題以後,他對於呂九名的身份,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猜測。
但是猜測終歸只是猜測,想要得到證實,就必須得找出更多的依據才行。
「嘖,斤斤計較的男人可真不討喜。」
大概是小聲地嘀咕了一句,王戊跟著,便抱著自己的右腿修起了腳上的趾甲。
「總而言之,這件事情說來,其實也不複雜。無非就是呂家並沒有被滅門,而是有兩個孩子,被兩個丫鬟帶著跑了出來。因為既害怕被賊徒追殺,又害怕被朝廷責罰。所以她們就選擇了分頭逃跑,隱姓埋名,深居到了江湖之遠。
那個大一點的孩子,一直都記得自己有一個弟弟,後來也在盡力尋找。而那個小一點的呢,在逃跑的時候還處於襁褓之中。現如今,恐怕是已經什麼都不記得了。結果,你說巧不巧,我剛好就認識那個大一點的孩子。甚至還在她那裡,見過她的長命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