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渭城現在如何了......」
茅屋外的泥牆,姜元在牆邊用匕首刻畫計數,剛好是「三百」整,這是他在「書大人」要求下學會的武功秘籍的數量。
他已經在方寸觀住滿一個月了,「書大人」每天送來的武功秘籍的數量在逐漸減少。
直到昨天,送過來的只有一本《武當點穴手》。
三百本武功秘籍,出自各門各派,種類各不相同。值得細思極恐的地方在於,這些武功沒有任何的共通之處,卻又恰巧對應了每一種武功的基礎招式的延伸。
天剛蒙蒙亮,沒有雞鳴吵鬧,只是聽到隔壁的茅屋適時打開了門。
「書大人」走出門,如往常一樣站在柏樹旁邊發呆了將近一刻鐘。
那雙澄澈得近乎空靈的眼睛裡清楚的倒映著蔥鬱的樹影,又好像是空無一物。
一個月過去了,姜元逐漸摸清楚「書大人」的一些習慣,知道她對於習武和修道之外的絕大部分事情都是懷揣著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
這種漠不關心具體表現為,「書大人」身為天神道使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卻連六道教其餘幾位使者的名字也不知道。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所掌控的天神道里有幾個堂口、幾名信眾。
就連問到教主姓甚名甚,她也需要遲疑一會兒才能給出答案,「沈括,法術很厲害。」
顯然,如果不是因為沈括的法術足夠厲害,大概也不會被她記得名字。
至於「書大人」自己,她姓「書」,與方寸觀的初代觀主同姓,名「千秋」,這是取自那位觀主最著名的神通《劍懸千秋》。
但問及血緣出身,書千秋就總是搖頭,因為她不知道。
分明是神通境的宗師,卻好像不諳世事的閨中大小姐——可她住在道觀里,守著被江湖視作正道聖地的方寸觀,是當代的掌門人,也是魔教巨頭,。
所謂魔教、正道,這些是非對錯的世俗事情,書千秋從不關心。因為她從不幫魔教辦事,也不為正道行善。
姜元向她解釋,她總是聽得心不在焉,貫徹著道教最初的理念「清靜無為、順其自然」。
那一夜在渭城外的樹林裡大施神通,只是她聽到望月井裡不斷有水聲傳出,這代表時隔八百年,又有人練出了《四瀆訣》。
所以她下山了,打聽了一番消息,知道「四瀆神功將在渭城現世」,就跟著六道教的車隊前往渭城。
*
卯時過後。
陽光一點點的從東邊傾瀉而來,填滿了方寸觀的每一級台階,有身披黑袍、佩戴面具的女子小心翼翼的走上山門。
她把六隻疊在一起的、沉甸甸的木盒放在了門外,然後對著山門跪地就拜。
拜完了,她才緩慢的後退,一級級的踩著台階下山,不敢運作輕功,也不敢言語。
一直站在柏樹下發呆的書千秋這才轉過身,朝著山門的方向招了招手,那些盛放著菜餚的木盒就出現在了柏樹旁邊的石桌上。
書千秋只端了一碗稀飯,拿了兩塊饅頭。
剩下的大魚大肉全是她專門幫姜元去要求的。因為修煉內息需要補充宗氣,而補充宗氣最快接的辦法就是吃好喝好。
坐在石桌旁,姜元拿起了碗筷,「今天我還要學幾門武功?」
「今天沒有,以後,也沒有。」書千秋撕下一小塊饅頭放到腳邊,有一隻麻雀嘰嘰喳喳的在候著。
那雙空靈的眸子落向姜元的面龐,「你已經,可以學習《劍懸千秋》了。」
還在積累人體四片氣海的姜元露出了迷茫的表情,「學神通?......我?」
「《劍懸千秋》,是一門對武學理解有嚴苛要求的武功,你...必須掌握,所有武功絕學的基礎招式,才能開始,第一步的學習。」書千秋端起白粥,抿了一口,有些燙,便是又放下了碗。
她補充著,「神通,本就是武功的一種,人人都能學,只是不到境界,威力不足。」
「到什麼境界才能發揮出一門神通的全部威力?」
「通玄。」
「通玄境的武者學會了神通,就可以自稱是神通境?」
「嗯。」書千秋點頭,「再過五個月,你應該就能到通玄境了。」
姜元並不意外這個回答,「我還以為能更快一點。」
「因為,時候未到。」依舊是吞吞吐吐的說話方式。
書千秋吃完了一個饅頭,才又補充著,「觀主,在藏經閣里寫過。」
「若真是天命所歸,又對上大勢所趨,成就天下無敵...最少只需要,三天。」
她口中的「觀主」指的是方寸觀初代觀主書山海。
自那位武神離世之後,方寸觀歷代主人都開始自稱「掌門」。
沒有誰敢把自己與那位撰寫《武典》的武神相提並論。
見到姜元開始思考,書千秋就端起了盛滿白粥的碗,輕輕的吹開上邊的熱汽,然後拿起一根木勺開始吃飯。
她吃飯的速度很慢。
幾勺子下去,就看到對面的姜元突然站起身。
「我能加入六道教嗎?」
書千秋放下碗,不假思索的點頭,「可以。」
她沒有詢問為什麼姜元不在方寸觀里修煉到神通境再下山,只是順其自然。
主動幫助姜元,只是因為他能練出《四瀆訣》,所以與方寸觀有緣,僅此而已。
說罷,她從袖子裡拿出了一枚手令遞給姜元。
「你明天才可以下山。」
「今天,要先學會《劍懸千秋》。」
紅日逐漸懸掛向天空的正中央,對上了九座石碑簇擁的望月井。
書千秋領著姜元站在其中最為寬大的石碑底下,忽然是不明不白的說著,「沈括很厲害,你不要惹他。」
「我現在對上五識境,能贏嗎?」
「今天之後,若非通玄親臨,江湖上無人能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