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仙俠> 青仙問道> 181.第181章 玄天升龍丹(求訂閱)

181.第181章 玄天升龍丹(求訂閱)

2024-12-20 22:08:47 作者: 中原五百
  第181章 玄天升龍丹(求訂閱)

  雄禪說話間,忽然身子一縮,憑空消失。

  這大禪寺的聖地內,有兩座山,一是少室山,一是太室山。少室山的僧人以武道為主,打磨氣血,降魔衛道。

  其中的達摩院,更是號稱天下武學之源流。

  蓋因千年以來,大禪寺的弟子,無論僧俗,行走天下時,都會將自己遇到的武學記錄下來,交給達摩院的長老們研究。

  一代代達摩院的高僧努力之下,將天下武學匯總,不斷創造新的武技以及完善過去的絕學,才有了大禪寺如今深厚的底蘊。

  尤其是大禪寺中,每一門武道絕學,都可以說是千錘百鍊,號稱不破的武功。

  修煉其中任何一門絕學,都可以觸及武學的根本道理,窺探武道的上乘境界。

  何況達摩院中,還有歷代宗師的修煉心得以及院中長老傳授武道修行經驗,是以大禪寺的武僧們皆以在達摩院進修為至高榮耀。

  而太室山的僧人,多是大禪寺中精研佛法之人,很少過問世事。

  其中的心禪院,每一位長老,皆是佛法武功高深之輩。

  這些人,才是大禪寺最深厚的底蘊。

  但不到寺內生死存亡之際,心禪院的長老,絕不會出手或者離開心禪院,連寺內的諸多大典,譬如方丈圓寂或者傳位大典,都幾乎不來參加。

  故而寺內許多武僧,終其一生,都未見過心禪院的長老,那也是常有的事。

  而太室山的心禪院,亦是大禪寺內普通武僧的禁地。

  雄禪化為一股近乎狼煙般的精氣,裊裊地上了太室山絕巔,不遠處是曾經的女皇武曌來過的封禪台。

  那也是大禪寺歷史上的至暗時刻。

  蓋因武曌乃是魔門中,不世出的奇才,其在位時,明面上尊崇佛教,實則是利用佛法,來薰陶自身的無上魔法。

  實質上,佛魔一體兩面,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也。

  在女皇威壓天下之時,縱然是大禪寺,也得匍匐,獻出寺內經典,才能在當時的環境下,保存道統。

  而且女皇更是以一己之力,幾乎摧毀了中古以來,一度差點取代儒門正統地位的魔門六宗,在五胡亂華之後,更是有不少大族子弟,都是魔門中人。

  明儒內魔,行事酷烈。

  其實只有雄禪這種,得了大禪寺諸多傳承隱秘的人才知曉,女皇本身也是魔門培養出的絕世奇才。

  自中古到女皇出世,魔門養蠱般的殘酷篩選下,終於出了女皇這樣的人物。

  魔門不信白日飛升的仙界,卻相信域外仍有天外之天,一直以來養蠱似的培養門中人才,本質上是想知曉,世界之外,是否仍有其他世界存在。

  但實際上,光是本方世界的廣大,都至今無人探索完畢。

  女皇吸收了魔門的精華,融合佛法,強大得不可思議,一度是毫無爭議的當世第一人。

  但也迎來了天下各方勢力,前撲後繼的反對,後來更是在世家、道門等勢力的謀算下,誘使其化龍,登上皇帝寶座,在皇帝的真龍氣運影響下,壓制神魂,最終為其身死道消,埋下伏筆。

  實際上,自古以來的帝王,哪怕再雄才大略,有改天換地的志向,到了晚年,也會在生命的凋謝過程中,對長生之道產生執念。


  帝王好長生,不只是為了活更久,歸根到底是想延續自身的權力和事業,企圖永生永世,凌駕於眾生之上,成為毫無爭議的「帝」。

  此「帝」在道德經中有言,「象帝之先」。乃是與道接近的「概念」,觸及到天地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

  封禪台上,仍舊有女皇曾經留下的掌印,即使在歲月消磨下,依舊能讓神魂強大之人,感受到昔日女皇的威壓。

  不過,自某位皇帝大肆封禪之後,歷朝歷代的帝王,再無封禪之舉。

  蓋因,這位皇帝沒啥功業可以炫耀,都敢封禪,將這樣一件對於帝王而言,逼格極高的活動,直接破碎。

  從某種意義上,何嘗不是為後世的百姓減輕負擔。

  畢竟封禪耗費太大,勞民傷財。

  當然,帝王只要想折騰,總有其他勞民傷財的辦法。

  在大虞朝,地王官員在任,其職責便是牧民。

  實際上,什麼才需要牧?

  自然是牛馬了。

  說明本質上,地方的百姓,都是官員眼中的牛馬。在官員眼中尚且如此,何況地位高高在上的皇帝。

  天下萬物,山川河流,一切目之所及,皆其所有。

  尤其是自中古以後,皇權愈發勢大,無論是哪一派勢力,都不得不靠攏權力中樞,來保存自身。

  雄禪深諳此理,如果大禪寺始終不能接觸到權力中樞,消亡是遲早的事。

  然而,本朝直接堵死了這種可能,尤其是老皇帝好道,更是讓整個佛門舉步維艱。

  雄禪窺破問題的根源,自然不免要奮力一搏。

  他看了一眼女皇曾經來過的封禪台,心中更是明確這一點,帝王毫無神聖可言,一個女人都能登上帝位,足以說明,這個位置乃是強者便可居之。

  何況實力強大,心高氣傲之人,如何願意頭頂上還有人壓著自己呢?

  到了心禪院門口。

  裡面傳出蒼老的聲音,

  「方丈精氣穩固,凝練如一,怕是已經觸碰到武聖境界,可喜可賀。但不知,今日前來,有什麼事呢?」

  「天下大亂在即,還請長老賜下玄天升龍丹的方子,助我突破氣血的桎梏,踏入真正的武聖境界,如此方有資本與大虞皇室抗衡。」

  大虞朝有兩位武聖,不過傳聞都已經年過百歲,而且已經有許多年未曾露面過,不知是死是活。

  但雄禪深知,武聖不出意外,活到一百二十歲這種天壽,也是不奇怪的。

  如果大虞朝到了風雨飄搖之際,如果武聖在世,哪怕只有一位,也足以令任何一位勢力的首領夜不能寐。

  誠然,一個武聖不能正面擊潰千軍萬馬,可是一旦鐵了心要殺誰,總能找到機會。

  能抗衡武聖的存在,自然只有同級別的武聖或者鬼仙才能做到。

  雄禪開口之後,心禪院陷入良久的沉默。

  許久之後,一枚玉簡從心禪院飛出。

  雄禪接過之後,大喜,然後朝著心禪院深深一禮,旋即下了太室山。

  這玄天升龍丹,乃是抱朴子真人創造的丹方。


  那抱朴子在其時代,號稱丹仙,乃是道家外丹術的大成就者。玄天升龍丹,便是其得意之作。

  這個丹方幾經易手,最後落在了大禪寺手裡。

  不過此丹有一味極為重要的藥引十分難尋,便是「龜蛇精氣」。

  此是出自道家的術語,「龜蛇盤,性命堅」。

  當今世上,除了大禪寺有這丹方之外,太和山也有,而且煉成過。

  雄禪和太和山龍門派這一代掌門私交頗好,問出龜蛇精氣的奧秘不難。其實,大禪寺和龍門派亦是江湖中的盟友關係。

  所以才有大禪寺的俗家弟子,創立了龍門鏢局。

  而龍門鏢局的總鏢局在應天府。

  龍門派的李文定,正是南直隸上一任總督。

  而江湖中,大禪寺和龍門派,實際上都是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

  到了本朝,太宗皇帝對於龍門派的張祖師,更是尊崇有加,多次尋訪,更在太和山大興土木。

  不過張祖師的傳承又和全真龍門派有區別,號稱玄天升龍道,乃是龍門派內的隱秘傳承。

  每一代玄天升龍道的傳人只有一個,與長白山七殺魔宮的主人為世仇。

  雙方,兩百年來,恩怨糾葛。

  裡面到底有什麼事,別說雄禪,便是龍門派的掌門都不清楚。

  不過玄天升龍道的傳人,在龍門派中,宛如別家大教的聖子一般的地位,十分超然。

  龍門派的祖訓,亦是不問情由,在玄天升龍道的傳人行走天下時,全力給予便利。

  朝天觀主,當朝國師,便是這一代玄天升龍道的傳人。

  不過,朝天觀主自己也開闢了朝天觀的道統,收了許多弟子。

  但最重要的玄天升龍道傳承,始終沒有找人傳下去。

  所以朝天觀的弟子,並非玄天升龍道的承繼者。

  …

  …

  另一邊,徐青準備就緒之後,決定走陸路前往龍虎山,拜訪天師府。在這期間,東山省的民亂,越來越複雜。

  因為東山省沿海的州府,已經有東夷人的勢力爪牙出現。

  這無疑也影響了朝廷的海運。

  須知,如今首輔變法有一個重要的支撐因素,便是京城和遼東的糧食有一部分走海運,避免過多的損耗。

  海運的成本極低,還能有效避免漕運的貪腐。

  不過漕運屬於變法的深水區,首輔也沒有直接腰斬漕運的想法。

  畢竟光是百萬槽工衣食所系這一句話,都足以令皇帝都投鼠忌器了。

  當皇帝難,當王朝後期的皇帝,更是難上加難。

  自來大一統王朝,過了兩百年都是下坡路。

  哪怕光武中興,也都是實際意義上的改朝換代了。

  這也是自秦以來,廢除封建制的大一統王朝必須面對的問題。

  商周的封建制,固然對中央集權不利,卻能發展出許多諸侯國,那時候,也稱諸夏,乃是將華夏文明,傳播到四方,不斷擴張。


  大一統王朝也不是不擴張,但文明的擴張動力和封建制還是有區別。

  畢竟實是封建領主的諸侯,治理自己的地盤,當然比地方流官更用心。

  邊疆地域的地方官,譬如周大人這種嶺南布政使,且不說權力和諸侯王有本質上的區別,動力也完全不一樣。

  畢竟布政使,歸根到底還是皇帝的打工人。

  不過,大一統能取代封建制,自然也說明,大一統的優勢比封建制優勢更大。

  歷史是曲折的,也是在不斷前進的。

  徐青在前往龍虎山的路上,也在不斷思考。

  大一統的思想,不但深入人心,亦是文化的高度統一。

  文字、語言以及各類度量衡的標準一體,才能更好地發揮這片土地的人力物力,避免內耗。

  因為封建制固然有開邊的好處,但到了這個時代,周圍的邊陲地區,論富饒哪裡能和中土相比。

  當然,這也和生產力有關。

  生產力高了,許多邊陲之地的資源,也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開邊的收益自然能大過支出。

  歸根到底是利益問題。

  「難怪許多求道者,都認為超脫世俗名利,才稱得上仙人。不然再強大,也只是『人』。」

  名利二字,要超脫談何容易?

  而且徐青覺得,如果仙人是另一個維度的高層次生命,看著現在世俗這些爭名奪利的人,是不是如同他們看待螻蟻一樣呢?

  螻蟻爭奪的東西,作為人的他們自然是不在乎的。

  他一念及此,不禁有些作為「域外天魔」的慚愧,咋老是喜歡念歪經。

  其實江寧府到龍虎山也就七八百里,要是徐青一個人騎著火雲馬,或者自己趕路,一日之內便可以到。

  不過他是堂堂正正去拜訪龍虎山,所以還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去拜訪。

  而朝天觀的衛元打算晚一點時間去龍虎山完成師命。

  他到了應天府,十分活躍。

  似乎也是在接續龍門派李文定李總督的人脈。

  顯然這些老牌勢力,嗅覺都很靈敏,都在提前布局。

  徐青現在已經不打算刻意結交人脈了。

  倒不是他更在乎隊伍的純潔性。

  因為他就是人脈本身。

  別看徐青現在還只是舉人,但都是舉人,他和別的舉人,那就是八兩黃金和半斤青銅的區別?

  你什麼舉人,我什麼舉人?

  逼格能一樣?

  徐青到了一個下縣的驛站,與本地的何知縣觥籌交錯。

  下縣就是很窮的縣,有關係的舉人也能坐上正堂官的位置。

  何知縣便是有關係的。

  人家是南陽何氏的人,老祖宗就是那個東漢末年的何進何大將軍,一己之力,改變漢末局勢的奇男子!

  也是何參政的老祖宗。

  徐解元雖然逼格高,但面對小舉人,依舊待人如沐春風。

  這就是上位者的好處,稍微對下面的人,態度好一點,人家就覺得你是待人如沐春風。


  你要是個秀才,這樣的態度,那就是不識抬舉。

  得巴結當舔狗才對!

  何知縣就很舔狗。

  當然,徐解元被舔舒服之後,也拒絕了何知縣安排城中歌姬侍寢的好意。何大人還不死心,說是有一名孀居的寡婦,風華絕代,十分仰慕解元公的文采。

  瞧瞧人家這覺悟。

  平常士林中人,都叫解元郎。

  何知縣直接就是解元公。

  憑這份本事,徐青覺得何知縣,將來的潛力未必在何參政這個二甲進士之下啊。

  畢竟下限低的人,上限往往也不低!

  但這又是歌姬,又是寡婦,聽著就很不吉利。

  徐青聯想到老曹在宛城吃的虧,自然心裡一咯噔。

  這何知縣是南陽人,宛城就在南陽府,你個小何,難道是把他當人妻曹了?

  雖然老曹在宛城吃了大虧。

  但何知縣難道是暗指他是當今曹操?

  覺悟這麼高嗎?

  哎,他現在可是司馬懿前半生的人設,堪稱首輔的救火隊長。

  徐青和何知縣,也聊起了最近的黃河水患。何知縣拍馬屁厲害,實際上業務水平也不差。

  他跟徐青說了實話,這水患是人為因素比較大。

  乃是中州的豪紳做的局,一來是對抗朝廷的變法,不想讓朝廷清丈田畝;二來是趁機兼併土地。

  好吧,這事,南陽何氏也有一份。

  徐青聽得嘴角一抽。

  他心裡微微嘆息,卻清楚,這些豪紳,怕是不少都會成為他將來的盟友,最後也會成為他的敵人。

  「如果要說,東山省的民變何嘗不是跟我也有關係,如果要算罪孽,我也有一份。我這域外天魔的評價,倒是名副其實。」

  不管徐青事後,有什麼補救措施。

  但這件事,說他心裡沒慚愧內疚,那確實是假的。

  因為他也是人,也是血肉之軀。

  如果重新做選擇,他依舊會這樣做。

  這不衝突,人就是這樣,矛盾複雜虛偽,也會有真善美。

  如果剖析人的陰暗處,沒什麼人能經受住裡面的陰暗。

  譬如後世的男女朋友之間,誰能笑著走出對方的手機呢?

  那不現實。

  哪怕曹操這種喜歡屠城的人,徐青也相信,寫「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時,心裡是真的有對百姓憐憫悲苦的情緒。

  然後他最後選擇了搞軍屯,對民力壓榨極狠。

  但是考慮到漢末面臨的矛盾和情勢,強大中樞也是必要的,當時曹操不迅速統一北方,五胡亂華的事,說不定會提前上演。

  徐青心緒起伏之後,很快平靜。

  其實歷史上,關於曹操哭的記載比劉玄德多,劉玄德只有一兩次。李世民也喜歡哭。

  這些英雄豪傑,許多也是真性情的人。

  生命情感的真摯流露與他們的大局觀不衝突。

  做大事,自然得學天道,順勢而為,儘量少被個人情感左右。

  徐青平靜心神之後,隱隱約約觸摸到了一點他一直以來追求的「道法自然」境界。

  這是他法武雙修,以後能不能順利突破鬼仙和武聖的關鍵。

  僅憑陰陽協調的境界,他武道到宗師初期就基本到頭了,根本不可能衝擊武聖。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