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鞭打散父子情,請陛下稱太子> 第84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第84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2024-11-15 10:13:57 作者: 請你吃大面
  第84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李二興致很高,談興很濃,吃過飯食後,幾人就在討論東宮的飯菜。

  李承乾閉目養神,並不想說話,按照他的習慣,中午是要休息的。

  雖然靠坐著也能眯眯眼,算是小憩。

  可能跟柔軟的床能比啊?

  李二也是分不清大小王。

  東宮是誰的地盤啊?

  「太子。」

  李二突然看到,李承乾也沒睜眼,唔了一聲,表示回應。

  「東宮飯菜不錯,我準備帶兩個回去。」

  嗯?

  好大的口氣。

  你李二說帶就帶的啊。

  李承乾都沒鳥他。

  長孫無忌看出不對勁來,這陛下受到太子冷落,有點不好看啊。

  「陛下,臣吃過東宮飯菜後,怕是以後也對自家庖廚做的東西,食之無味,味同嚼蠟了。」

  長孫無忌笑著說道:「殿下,能否賞個恩典,讓臣家裡的庖廚,到東宮來學習一番。」

  他朝著李承乾一拜。

  其他人也反應過來,連忙說道:「還請殿下賞個恩典……。」

  魏徵倒是無所謂,他的衣食住行東宮全給包了。

  不用愁吃不上。

  他笑道:「殿下,這恩典你可得給啊,否則一個個天天上東宮來打秋風,怕是把東宮給吃垮就不好了。」

  吃垮東宮可能嗎?

  這不過是一句戲言。

  重點是,這被視為太子恩典了。

  李承乾這才睜開眼眸,不冷不淡的撇了李二一眼。

  你要東西,但不能搶。

  什麼一來就跟我說帶回去兩個。

  你李二對別人霸道習慣了,好言好語的不會說話是吧?

  「既然大家都這麼說了,孤也不能藏著。」

  「叫人來便是,孤會吩咐庖廚用心教的。」

  飲食推廣還是很重要的。

  豐富百姓的物質,滿足口腹之慾,達到精神上的需求,也是一樁大事。

  上行下效。

  當上層開始享受一些東西,下面就會爭相效仿。

  一些事情的推廣,遠不如上層所帶起的風氣,更加迅速。

  就一句東宮流傳出來的廚藝,李承乾也會獲得不少的名聲,得被多少人給念叨著。

  李二也識趣的不提剛才要人了。

  他想了想,也覺得派人學,比叫人走更好。

  「鄭國公,我聽說你家小子在東宮當差。」

  「還有英國公,你家的也在。」

  李二問道:「怎麼沒看到他們呢?」

  「叫他們來瞧瞧,在東宮做的如何了。」

  「這臣也不是太清楚。」魏徵說道:「臣也許久沒見了。」


  「哈哈,那快叫來見見,東宮伙食這麼好,怕是養膘肥體壯的。」

  說起來,自從進了東宮,魏叔瑜就再也沒有出宮過。

  魏徵也很是好奇。

  長孫衝下去,沒多久就把魏叔瑜給叫來了。

  隨著魏叔瑜入內,魏徵眼神越發亮堂。

  「好一個意氣風發少年郎啊。」

  李二稱讚不已,他起身走下來,站在魏叔瑜身邊,仔細打量,「我大唐二郎當如是也。」

  這樣的讚賞,份量一點都不輕。

  「刀給我看看。」

  李二提到。

  魏叔瑜下意識捏著,做出警惕的姿態,他面露猶疑。

  「?」

  李二有點疑惑,「怎麼,刀不能看嗎?」

  「回陛下,卑職斗膽,刀乃卑職之性命,殿下曾言,刀在人在,刀毀人亡。」魏叔瑜咬牙說道:「陛下要看,自是……。」

  他看了一眼太子,只見太子微微頷首,立馬領會,說著,他解下繡春刀,雙手遞給李二。

  李二微微詫異,沒想到還有這說法,不過魏叔瑜的話,倒是聽得悅耳。

  刀在人在,刀毀人亡。

  魏叔瑜主動遞刀,豈不是說性命交付在他手上。

  李二倒是沒有注意到,李承乾與魏叔瑜之間的小動作。

  倒是其他人發覺了,不過並沒有點破。

  鏘的一聲。

  繡春刀出鞘,刀身明亮,發著寒意。

  「倒是一把好刀。」

  「不過就是有點華而不實了。」

  李二點評說了一句,發現刀把與刀身之間,還有一行小字,念了出來,「錦衣衛百戶魏叔瑜,太子授?」

  「怪不得說,刀是你的命。」

  他一把抽了回去,還給魏叔瑜,回頭之時,深深的看了李承乾一眼。

  李承乾發現李二有毛病,看什麼看。

  孤授刀給手下的人,還不行了?

  「時候不早了,該去崇教殿了。」

  李承乾說道:「我就先行一步,陛下,諸公隨意。」

  給李二施施然行了禮,轉身就走。

  魏叔瑜緊隨其後。

  李二鼻孔嗤了一聲,悶頭也跟了出去。

  「魏公,家有虎子啊。」

  長孫無忌說了一句。

  「趙國公虎子,不也在殿下身邊?」魏徵笑道。

  兩人相視一笑,一同出殿。不管之前關係如何,他們如今都站在太子這條線上,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不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至少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

  至於房玄齡,他就有點小失落。

  自家那混帳玩意兒,怎麼就跟著魏王瞎混,還在家裡一通鬧騰的。

  當時殿下也沒說,去他家裡要人。

  老二不行,還有老三老四啊。


  實在不行,大郎也不是不可以的。

  李績也有點遺憾,當初太子教令下到府上,只不過他在外,家裡也沒有人能做主的。

  太子也沒有深究英國公府。

  如今想來,這一步倒是走差了。

  嫡長子不去,次子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崇教殿。

  群賢畢至,名士雲集。

  上午的答問,許多人受益匪淺,大開眼界。

  下午不知道又有什麼精彩之處。

  李承乾坐下,他反著冊子,查閱一番後,笑吟吟的說道:「孤聞,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國家最重大的事務,莫過於祭祀活動與軍事戰爭。」

  「祭祀禮儀具體是哪方面,軍事戰爭又是什麼。」

  「還請諸公,為孤解惑。」

  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涉及到國家最重要的層面。

  李承乾一眼掃去,許多人都在沉吟思考。

  這一段是張士衡講的,李承乾當時做了筆記,如今拿出來討教了。

  張士衡抬頭,道:「殿下,祭祀禮儀,上至國家君王,禱天告地,下至黎庶萬民,祭奠先人。」

  「這是一種文化傳承,延續血脈的行為。」

  「若是沒有祭祀,人們就找不到根源,失去方向。」

  「君王立宗廟,供奉先祖,是銘記先祖的偉業與功德,享後人香火,供後人瞻仰。」

  「百姓宗祠……。」

  李承乾認真傾聽,李二等人也是嚴肅對待。

  祭祀問題。

  不管是在什麼時候,都是最為重大的事宜。

  說白了,也就是身後名。

  名聲好的,入宗廟祠堂,享千萬人膜拜,萬家香火。

  聲名不好的,是沒有資格的。

  人們追求的,就是死後留下痕跡,死後享受香火。

  沒有人想看到自己死後,一了百了。

  要不怎麼說,斷了一家香火,相當於毀了人家的傳承。

  「有人立功立業,創造出大功績,大造化,為後人所利。」

  「如諸多先賢受後人敬仰禮拜,就是他們有功與天下大事。」

  張士衡道:「我們若是遺忘他們,那誰還會再做出造福天下的大事來呢?」

  「戎,是兵戈,與祭祀並列,實則是刀兵不得擅動。」

  「要動,需要謹慎小心,因為軍事牽一髮動全身,所以要謀劃周全,萬無一失,慎之又慎才行。」

  「……」

  李承乾問道:「孤受教。」

  「祀與戎,相輔相成。」

  「也明白祭祀是不忘偉人先賢的功績,令後人效仿崇敬,繼承先賢的遺志與思想。」

  「但孤有一點不解。」

  他這話一出,眾人神色再次肅穆幾分。


  太子問出這個問題,肯定不會這麼簡單,必然有後續的。

  所以。

  這就來了。

  「孤聽聞,作戰的將士,奮勇殺敵,有功可賞,戰死也能福澤後代。」

  「是這樣嗎?」

  李承乾道。

  張士衡道:「有功必賞,哪怕戰死之後,朝廷也會撫恤家人。」

  「嗯……。」李承乾點頭,道:「這確實是戰死之人,應該得的。」

  「但這是否有點過於簡單了?」

  張士衡等人一愣,道:「為何簡單?」

  「這是人之常理,朝廷撫恤優待,是以慰戰死亡靈。」

  「若無死後撫恤優待,將士豈能用命廝殺?」

  李承乾擺手,「孤不是這個意思。」

  「孤覺得,推翻無道昏君,比如暴隋殘虐,隋煬帝殘暴冷血,視天下黎庶入草芥,天下百姓揭竿而起,滅亡隋朝。」

  「生的人,立功受賞,榮華富貴,死的人,卻無人問詢。」

  「這樣是不是對有功的人們,有些欠妥了?」

  「又如大唐天軍征討無道,他們皆是為國而戰,拼死沙場,生者論功,死者後代殊榮。」

  「可將士死了就死了,雖然撫恤優待後人,但是不是相比於存活的將士,對他們有點不公啊。」

  他語速不徐不疾的說道:「因為存活功臣,他們依舊能夠優待後人。」

  「如此一來,我覺得,有點虧待戰死,為國而戰浴血沙場的將士了。」

  「死了的將士,難道就不是功臣了嗎?」

  眾人都面面相覷。

  他們想不明白,殿下說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就連李二都揚起了眉頭,也猜不透李承乾的想法。

  「那殿下,你以為該如何?」

  張士衡反問道。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