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兩宮強調,江南士族報紙
站在田地討論,不太適合。
一眾人打道回府,在兩儀殿會坐。
李承乾回宮換了一身常服,也隨後到來。
李世民也換了衣服,坐在主位上。
「考慮問題全面是好事。」
「我們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就要想到如何防止漏洞出現。」
李承乾這才淡淡的說道:「生育國策,我們頒布了一條法律。」
「貼補之策,我們也可以制度想要的。」
「諸公皆是朝中賢臣能人,大家集思廣益,查漏補缺嘛。」
李世民笑道:「太子說的不錯。」
「有什麼疑問,現在提出來,商議商議對策。」
「我覺得,輔機說的貼補之計,是利於民生百姓的。」
「今日親耕,在表率。」
「但我是大唐皇帝,天下百姓君父,不能只是表率,更要做出惠及百姓的行為。」
「玄齡,你有什麼想說的?」
他點名喊道。
之前的話,就算是為這次貼補大計確立了性質。
補貼大計是要實行的,是君父恩惠子民。
但在實行之前,有什麼問題,該說該講的,不能藏著。
房玄齡道:「鄭國公說了這事,臣正好想到一個問題。」
「是不是要限制每家每戶購買的數量?」
「不加以限制,一家購買多個,豈不是要被人利用了?」
李世民指著房玄齡,欣喜的說道:「看看。」
「這就是問題嘛。」
「有話就說,有問題就提。」
「玄齡要是不說,我們把這補貼大計頒布了,那豈不是便宜有些人了?」
說完,他道:「這個問題很好。」
「諸位有什麼對策?」
長孫無忌道:「陛下,臣以為簡單,限制數量即可。」
「每戶最多只有兩頭牛。」
房玄齡搖頭,「這樣,有些家中七八口人的,怎麼做?」
「還有那些大門大戶的,土地較多,一兩頭怎麼夠呢?」
「有些違背初衷了。」
張亮驚訝的說道:「那些有錢人家,也在補貼範圍?」
魏徵不滿的說道:「都是陛下的子民,難道還要分錢多錢少的嘛?」
張亮明智的閉嘴。
干不過這些文官。
我是亂入的。
李承乾道:「魏師這話就說的很對。」
「孤向來不對以貴賤區分孤的子民。」
「不管他錢多錢少,有地沒地,孤都一視同仁的。」
李世民:「太子說的好。」
「我的子民,我自當一視同仁,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眾人:「陛下聖明!」
李承乾道:「不管是大族,還是有錢人家,都應該享受朝廷的補貼。」
「只不過,這個貼補,要做出限制來。」
他巡視一圈,「首次,以舊抵消部分,朝堂補貼,第二次,朝廷降低補貼力度。」
「第三次,朝廷不再補貼。」
「耕牛也是一樣,第一頭全額補貼,第二頭半價補貼,第三頭,由買家原價去購買。」
這次補貼是面向廣大底層百姓的。
主要是讓廣大百姓,解放勞動力,能夠更多的耕種土地,開墾荒地出來。
買一頭牛,哪怕是有朝廷的補貼,李承乾估摸著也可能掏空他們家庭大部分的財產。
至於第二頭半價補貼,怕是會讓很多百姓望而卻步。
更別說第三頭了。
那只能是有錢人家,擁有大量土地的才會去選擇。
所以,只對補貼兩次,能夠杜絕鑽空子的弊端,也能真切的照顧到底層百姓。
「殿下英明。」
「這個限制之法,大大的降低補貼大計的風險,也讓人無機可乘。。」
長孫無忌不無激動的說道。
房玄齡附和一聲,道:「不過,還是要防止有人以第二頭牛,低買高賣。」
魏徵正色道:「那就防微杜漸,以律法進行約束。」
「不許低價買入,高價賣出。」
李世民問道:「那百姓無計可施,要變賣該如何辦?」
魏徵當即道:「這很簡單,官府以補貼後的價格贖回。」
「官府也不占百姓的便宜,百姓也別想從中獲利。」
「畢竟,朝廷最根本的願想,是鼓勵耕種,鼓勵開墾。」
李承乾沒有說話,但心裡卻很是感嘆啊。
不用他多說什麼。
這些賢臣就能把問題找出來,並給出解決的辦法。
耕牛在官府手中流轉,極大的限制有人從中牟利。
當然,有可能出現官府中飽私囊等行為。
這就需要朝廷對此監督以及巡查了。
最終還是要落到御史台的身上。
隨後,眾人就此事,進行展開的討論商議。
逐漸把補貼大計的問題,以及存在的漏洞,都給出了辦法。
李承乾走出太極宮,渾身很是放鬆啊。
這是,由長孫無忌與工部聯手去辦,想來會有些瑕疵,但大的方向,是好的。
「今日陛下舉行親耕禮。」
「馬上寫出一份文稿,在報紙發行出來。」
「是!」
第二天。
大唐帝國報再次發行。
重點講述親耕禮儀式,同時還將李世民在儀式上的講話,進行報導。
「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在親耕禮儀式上對群臣作出強調:民以食為天,朝廷要緊密關注春耕的進行,確保春耕順利完成,一旦發現春耕出現問題,要及時解決,為百姓耕種排憂解難,保證今年豐收。」
「睿智仁德的皇太子殿下,對群臣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道,州,縣等各地官府主官,親赴民間田地視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春耕乃是民生大計,不能讓事來找人,要各級官吏主動找事。」
「兩宮強調:切實維護春耕生產秩序,一切以春耕為要……。」
報紙一經發行,馬上就迎來了哄搶。
大多都是士子,讀書人等。
長安百姓則是不約而同的匯聚到一處,聽著他人的宣讀。
「陛下與太子如此重視春耕。」
「怎麼能不重視,你才吃飽飯多久。」
「國有賢君明主,我大唐之幸啊。」
長安各地都在奔走相處,口口相傳。
不出意料,這份報紙也到了朝中大臣的手中。
「這輕薄的一份報紙,就能讓長安再三震動啊。」
房玄齡感嘆道:「之前對廟堂報告,如今也傳遍天下,也在爭相傳頌,大加議論的。」
「誰說不是呢。」
房遺直也是驚嘆,這報紙簡直是刷名望的神器。
以當前獨《大唐帝國報》一份,只要是識文懂字的,就沒有人不會看。
他知道,自己阿耶在民間的聲譽,可比之前要誇張的多。
什麼賢臣,什麼堪比管仲等名號,都在流傳。
「阿耶,你如今有這般大的名望,萬一陛下……。」房遺直沒有說完,但意思很明顯,就是擔心陛下猜忌。
「這你就多慮了。」
房玄齡順著鬍鬚,輕笑道:「老夫今年六十有四,陛下今年卻不過四十有四。」
「正直春秋鼎盛,威望無雙。」
「老夫越是有賢名,越是能襯托陛下的賢明與文治武功。」
換了是其他帝王,他或許還會怕民間的聲望。
哪個臣子,還沒擔心過功高震主的?
深知李世民為人,又在年歲上差距如此之大。
房玄齡是一點都不會擔心。
不管是從能力還是名望上來,李世民都不可能對他有猜忌。
他又不是李靖。
再者。
真要論名望,東宮那位皇太子的名望,比他是只高不低。
多少士子,多少名士大家,對太子推崇的。
與皇太子相比?
他這名望高漲,都是太子給的。
「阿郎!」
「大郎!」
管家急忙跑來,氣喘吁吁的揚著手中的東西。
「怎麼了?」
「慌慌張張的,成什麼樣子?」
房玄齡皺眉道。
「怎麼了?」房遺直問道。
「大郎,是報紙。」
管家說道:「又出來兩份報紙。」
「嗯?」
兩人疑惑,一人拿了一份,房玄齡瞳孔微縮,「文以載道?」
「阿耶,你看,這是聖賢報!」
房玄齡觀察兩份報紙,「哪裡來的?」
「怎麼突然冒出來這兩份?」
「這個陸雲,謝謙是誰?」
房遺直小聲道:「不會是江南陸氏,謝氏吧?」
房玄齡恍然驚覺,「太子讓江南士族發行報紙?」
「這事情怕是要大了啊。」
……
「殿下。」
「你說這江南士族也真是有意思。」
長孫沖撇嘴,道:「什麼文以載道報,聖賢報。」
「跟我們這《大唐帝國報》的檔次就不一樣。」
「用殿下的話來說,一點格局都沒有。」
李治道:「沖哥,你這就不知道了。」
「文以載道,聖賢兩名,可是衝著山東士族去的。」
「你想想,山東那些士族,看到這兩份報紙的名字會怎麼想?」
怎麼想?
李承乾嘴角露出玩味之色。
自然會很有意思了。
他目光落在報紙上。
長安是京師,江南士族想要在長安發行報紙,肯定要經過他的過目與允許的。
但在江南,他們怎麼搞,李承乾就管不到那麼多。
內容他看過。
沒有多少過激的表述,不過就是江南名士寫的文章而已。
可別小看這種文章,在江南流傳沒什麼。
一旦在山東流傳,那可是上門打臉。
文以載道,更是刊印一些古籍的注釋。
這個可就很要命了。
要是北邊的讀書人,認可這些注釋,引用自己的觀點與見解的話。
那相當於江南士族,隔空傳播理論與主張,還收了不知道什麼來歷身份的無名弟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