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親王接受拷問,銀行新增功能
兩千萬人口大關。
百官差點譁然一片,不由小聲談論,交頭接耳。
人口向來是標誌著一個王朝的國力與興盛強度,因為這是直接與稅賦,資源,人力供應掛鉤的。
當然,也是反映國家繁榮程度,國家安定情況的重要特徵。
人口越多,越能反映國家繁榮穩定。
反之,人口越少,意味著民不聊生,戰亂四起。
這是一個正向比例的變化。
朝廷一年新增兩百多萬的人口,可以說極大的振奮人心。
雖然是有鼓勵生育的國策推動,但這也足以說明大唐天下太平,百姓才願意生孩子的。
這一份功績,是陛下的,也是文武百官的。
不是誰獨有,可以竊據霸占的。
你說大家能不高興?
李世民帶著開懷的笑容,李承乾嘴角也帶著笑意,並沒有太大的反應。
他知道這其中有很大的水分。
因為報告上,根本沒有做出詳細的新增人口劃分的區間來。
正常認知中,新增人口自然是指的的新出生的嬰兒。
但實際上,這一部分新增人口,嬰兒所占的比例,連一半都不到。
也就是不足一百萬。
至於另外多出來的人口,是從哪裡來的?
一部分是歸化人員,有外族歸化的,也有當年被擄到外族,再次回到大唐懷抱。
還有一部分是隱匿人口,也就是世家大族私藏,沒有上報登記戶籍的黑戶。
大唐施行的均田制與租庸調製。
是按照戶籍人頭來收稅的。
也就說只要戶籍上有多少人,就要按照多少人來繳納稅賦。
如果戶籍上沒有的,肯定不用收稅。
黑戶就應運而生了。
造成黑戶的現象出現,是多方面造成的。
一個是世家大族的故意隱瞞不報。手下的黑戶越多,他們耕種的田地越多,卻不用繳納相應的稅賦,只需要按照戶籍人口上交就成。
二個是逃避賦稅與勞役。
三個是土地兼併的結果。
四個是戶籍管理的漏洞。
反正,大唐明面上的戶籍人口,是一千七百多萬,現在是兩千萬。
實際人口數,卻並不止這些,是要遠超兩千萬的。
這超出來的一部分,不好估算,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絕對是上好的勞動力。
如果他們年老體衰,怎麼養活自己?世家大族也不是大善人,會收留這樣的人。
必然是能下地幹活,吃苦能幹,下重力的人。
這樣的人,對朝廷來說也是極為重要,急切所需的。
李承乾並不太清楚,到底有多少黑戶,但絕對是天文數字。
這一點不少人都心知肚明,卻沒有人去提及,就當無事發生。
他是一萬個想要把黑戶全部給揪出來。
但當下還不是時候,強行清查,只會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甚至有的黑戶,反而是不願意成為白戶。
所以,李承乾要用手段,讓世家大族自願把黑戶給交出來,重新登記上戶。
至於怎麼做?
那還不簡單。
李承乾早是胸有成竹。
他現在有點好奇,長孫無忌為了政績好看,是怎麼做到讓黑戶登記的。
沒有這些黑戶,怕是人口還突破不了兩千萬。
這時,長孫無忌坐在房玄齡稍前的位置,接受著百官的目光注視。
他肯定很驕傲與自得的。
我當上民部尚書不過一年,稅賦八千多萬,田地新增兩千萬畝,人口突破兩千萬大關。
就問還有誰?
我這樣的能力,你們看到了嘛?
我是外戚又怎麼樣?
我是有能力有才幹,能做事,能為大唐興盛做出貢獻的外戚。
你們一個個嘴巴都給老夫閉上。
這些心理活動,長孫無忌就差寫在臉上,狠狠打臉那些對他嗶嗶個不停的狗賊。
「趙國公。」
「敢問明年,民部的目標是如何制定的?」
蕭瑀陰戳戳的給長孫無忌上強度。
朝臣們也是一樂呵,帶著玩味之色,等長孫無忌回答。
今年八千萬成了,那明年是不是要比八千萬高呢?
長孫無忌跟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我特麼怎麼知道明年什麼目標?
老夫馬上都要升任尚書右僕射了。
哪裡還操心民部的事。
民部的目標,那不是下一任尚書該制定的嘛。
但他現在還坐在民部尚書的位置上,不是尚書右僕射。
他該答的還是要答。
「按照今年的增長,明年民部的目標,是不低於三成的新增。」
長孫無忌說道,想要殺蕭瑀的心都有了。
今年為了完成目標,他勞心勞力,耗費多少精神,許了多少好處出去。
今年三成,就是兩千四百萬,總稅收要達到一億多出頭了。
天知道他要面對多大的壓力。
「趙國公壯哉,有國公擔任民部尚書,我大唐何愁錢糧啊。」
李承乾都覺得蕭瑀太不是東西了。
哪有這麼擠兌人的。
分明是把長孫無忌架在火上烤啊。
不過,這樣也好。
哪怕長孫無忌去了尚書省,他在民部許下的目標,也會隨之帶去。
畢竟尚書省總領的是天下事務,不能說你去了,就不管民部的事了吧。
李承乾也樂於見到長孫無忌抗壓,他不抗壓,怎麼會知道要求人呢。
隨著長孫無忌下去後,就是其他各部尚書上來,接受拷問。
一切都很順利的進行著。
不過,在這之後,各道州的主官,也有一些人要上來述職,接受百官問詢的。
你在地方做了什麼,怎麼做的,百姓的狀況如何等等問題。
道州主官哪裡經受過這樣的拷打,從三品的上州刺史都戰戰兢兢,別說其他主官了。
在御前,在百官面前。
一個不好,說不定就栽跟頭了。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救都沒有人能救得了。
每一個上去又下來的,都是暗自抹了一把額頭冷汗。
這真不是人幹的事,心裡承受差點的,怕是都要當場失態。
「吳王殿下。」
「請!」
報告中本來是沒有銀行內容,但房玄齡遞到東宮後,太子把銀行的事情給加了進去。
他不太明白,銀行的事,份量並不足以在大朝議上問詢的。
而且,吳王的身份又頗為敏感。
怎麼看都不太合適。
但太子要加,他也只好從善如流。
李恪從李承乾身後,李泰身前起身,一身親王冕服,彰顯得體。
他在百官比較複雜的眼神中,坐在拷問席上。
親王接受詢問,這還是第一次,不過大家也清楚,這是親王正式得以入朝為官的開端啊。
否則,李恪怎麼會有資格坐在拷問席呢。
李世民對這三兒子的觀感,是比較難明的。
又是欣慰,又是感慨萬千。
他也事先知道,李恪上去後,要幹什麼。
「銀行自成立後,先是在長安成立總行,隨後在十道治所成立分行,總計兌出銀元十萬,合一千萬貫錢,用於大宗交易之中。」
「從民間交易的反饋來看,銀元極大的便利大宗交易,促近交易頻繁……。」
他洋洋灑灑的講述一通,道:「明年,銀行將推廣兩項重要功能。」
「儲蓄,借貸……。」
李恪說出這話,其實心裡是很忐忑的。
儲蓄還好,借貸就牽扯太大了。
只不過,百官並沒有太大的反應,倒是讓他出乎意料。
不應該啊。
「儲蓄,是面向大唐所有百姓,凡是家有餘財的,皆可存到銀行,銀行給予一定的利息回饋。」
「借貸,也是面向全大唐百姓,凡是家有田產土地者,皆是可以抵押貸款,收取一定的借貸利息……。」
「此兩項舉措,是銀行在陛下精神思想指導下,大唐開拓探索的宗旨引領下,一次大膽創新,勇於探索的重要嘗試。」
「目的在於,使得大唐的經濟增長,商業繁華,錢幣流通等……。」
李恪說完後,就靜靜的等著百官的反應。
當即就有官員提出問題。
「敢問吳王殿下,百姓儲蓄,有利息回饋,那麼這個利息是多少?」
李恪正色道:「利息是根據實際情況變化的,每年的利息都不固定。」
「比如說明年推出儲蓄功能,一年利息,是兩厘,三年利息是三厘半,五年利息在五厘半。」
「儲蓄的年限越短,利息越低,年限越久,利息越高。」
官員吃驚的說道:「也就是說,十萬貫存五年,利息五厘半,一年就是六千多貫,五年時間三萬多貫?」
這個數目一出,百官譁然一片,都是難以置信之色。
簡直就是在送錢啊。
十萬貫如此,那百萬貫呢?
又該是多少。
他們幾乎都要暈眩了。
「陛下,銀行此舉,無異於是浪費國財。」有官員當即反對道。
「是啊陛下,不能這麼做,若是人人都儲蓄,哪裡來這麼多錢付利息,國庫都遭不住的。」
「這事利國利民的好事,怎麼就是浪費國財了?」
「我看儲蓄就不錯,由銀行管著,家裡不放多餘的錢財,能減少盜竊之事的發生。」
「對啊……。」
百官們各執一詞,雙方激烈的爭辯。
有的人則是在計算,家裡的錢財存到銀行,一年有多少錢。
不用做事,這不就是錢生錢了嘛。
雖然說有年限,但總比放在家裡發霉的好吧?
「若是有人存了五年,中途取走怎麼辦?」
李恪答道:「低於一年,按月算,高於一年,低於三年,按一年利息算,高於三年低於五年,按三年利息算。」
「這寫方面,銀行都充滿考慮到了的,制定出詳細的規定。」
「諸公不用多慮。」
他氣度沉穩,回答也是有理有據的。
百官們低聲討論,不過中樞大臣們卻沒有吭聲。
大事開小會。
他們事前在陛下與太子面前,都達成統一的共識了的。
眼下是拿出來,讓百官知道,朝廷要推動這項舉措罷了。
不管百官如何反應,該推的還是要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