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臨安不夜侯> 第607章 大宋監察的崛起

第607章 大宋監察的崛起

2024-11-02 09:44:58 作者: 月關
  第607章 大宋監察的崛起

  樞密院機速房抓到了「假會子案」中最關鍵的一群人--開設假會子處的那群金國秘諜。

  這件事不僅讓臨安府感覺臉上無光,也讓皇城司感覺臉上無光。

  臨安府查了那麼久,結果就只羅列出了一堆直指楊沅是幕後真兇的「鐵證」。

  「假會子處」的開辦者,作為此案最關鍵的一群人,他們只有過一次抓捕的機會,結果還被這些人提前逃走了。

  而皇城司在接手此案時,正值渡子橋劫囚風波之時,滿城的禁軍巡弋,

  他們也沒能趁此機會抓出這群人來。

  最後,卻是樞密院機速房的人把他們繩之以法了。

  而且,找到楊沅下落,把楊沅從雷塔地宮救出來的也是樞密院機速房,這就讓皇城司上下很難堪了。

  可是,再難堪,這些犯人總是要去討要過來的,難不成還等著人家主動送上門?

  多大的臉!

  「韓副使,你繼續追查涉案人物及其相關線索,本提舉去樞密院走一趟吧。」

  木恩善解人意地主動提了出來。

  他都快要從皇城司退下來的人了,不如和韓副使結個善緣。

  韓薦松還要在這個職位上幹下去的,很大概率要接他的班幾這麼丟人的事兒,就不必讓韓薦松拋頭露面了。

  樞密院這邊,楊存中春風滿面地接待了木恩。

  楊存中和一直排擠、打壓機速房的秦嬉不同。

  秦嬉因為機速房不受他的控制,作為異己,必然要打壓的。

  楊存中卻無所謂機速房是否有繞過他直達天聽的權力,在他看來,機速房的榮光就是他樞密院的榮光。

  所以,他一面為劉商秋、袁成舉、郭緒之等人請功,一面親自接見木恩,很爽快地把一群金國間諜交了出去。

  皇城司被這些金人搞的好沒面子,把他們接回皇城司之後,自然是立即開始了拷問。

  負責審訊他們的是下三指揮所的吳一塵。

  由於他之前參與了該案的審訊,所以順理成章地負責了此案。

  審?且等等,先用上一遍酷刑再說。

  吳一塵一向覺得,他皇城司雖然沒有皮剝皮那麼高超的剝皮技術,但是拷問犯人的本領,可比皮剝所更專業。

  他皇城司,不弱於人。

  時隔多日,楊沅帶著小廝劉大壯,重新回到了都察院。

  都察院儀門之外,左金都御史王晨坤領頭,其後是以蕭毅然、盧承澤、

  於澤平為首的一百多名監察御史。

  他們盡皆冠戴整齊,肅立於儀門之外。

  他們像迎接一位凱旋的大將軍似的,把右金都御史楊迎進了都察院。

  都御史朱倬、左副都御史肖鴻基,右副都御史談琦三位大佬,都在朱倬的籤押房裡等著,待楊沅唱名而入,便請他上座,又對他各自慰勉了一番。

  一番客套之後,楊沅回到自己的籤押房,蕭毅然、盧承澤和於澤平三位監察御史早已單獨等在這裡。


  時至今日,他們身上已經明明白白地打上了楊沅的烙印,無需藏著掖著了。

  「金憲,您蒙冤入獄之後,總憲大怒,立即調取了所有懸而未決的卷宗,我都察院所有御史人手負責一樁案子,這是正在調查當中的所有案件。」

  蕭毅然把他整理出來的疑案在辦表放到了楊沅的公案上。

  盧承澤笑道:「劉以觀編排金憲的諸般罪名被推翻之後,監國大怒,已著令三法司共同審理此案。劉以觀如今就拘在我都察院,憲要不要提審他?」

  前幾日劉以觀還是堂上主審,楊沅是階下疑犯,現在二人的身份已經顛倒了過來。

  楊沅道:「劉以觀一案,我司現由何人負責調查?」

  於澤平道:「現由王憲負責此案。」

  楊沅聽了便擺手道:「那我們就不要干涉了,王憲心思縝密,辦案嚴謹。何況以我和劉以觀的關係,也不方便插手。」

  他喝了一口茶道:「我都察院自成立以後,倒也做成過幾樁大案,此番總憲發雷霆之怒,更是全面開花,這是好事,能叫人亂了陣腳,看不清我們的指向。不過·—

  楊沅看了眼這三位親信:「你們應該明白,所謂假會子案,所謂劉以觀的栽贓陷害,還有各官署衙門對我都察院的排斥和提防,都是為了什麼。」

  「要說我都察院權柄太重,督察百官惹人生厭,但我都察院還是要遵循綱常法紀的,我們調查的案子,也是要經由大理寺和刑部才能落實的,遠比不上皇城司直屬天子更遭人忌憚。

  可是為何有人對我們的防範和排斥,猶在皇城司之上呢?」

  蕭毅然、盧承澤和於澤平當然明白,都察院是在御史台的基礎上改組出來的。

  而拋開表面上那些可以宣之於口的理由,它的設立真正原因只有一個:

  皇帝需要一口鋒利的刀,為他斬斷推行新政的過程中,麥芽糖一般粘住手腳,拉著絲地阻滯他的那股力量。

  這是路線之爭。

  皇帝想往左走,但是覺得右邊更加美好的那些人,卻拖住了他的車輪硬要把他到右邊去。

  同時,這也是權力之爭。

  自古帝王,未嘗有像宋朝天子一般受到的約束之重。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最早是漢朝時就提出來的,但也只是表現了一種對於土大夫器重的態度。

  它真正被人捧到檯面上來,是宋真宗時。真正得以貫徹,是宋仁宗時。

  到了宋神宗時,才成為上下一體尊從的制度。

  但,士大夫眼中的天下又是誰的天下?是萬千黎庶的天下嗎?

  宋神宗時,王安石眼見弊端重重,意圖變法,遭到諸多保守派大臣反對時任宰相文彥博就對神宗皇帝說,祖宗法制都在,沒有必要改動,免得失去人心。

  神宗反駁說:變法或會讓一部分士大夫不滿,但是對百姓們並沒有不妥啊。

  文彥博就直言不諱道:陛下,您是和士大夫共天下,不是與百姓共天下神宗回答說,也不是所有的士大夫都反對變法,還是有很多士大夫認為應當變法的。

  這段對話,是堂堂皇皇的當眾君臣奏對,毫無遮掩。

  從這段對話就可以看出,神宗皇帝時,已經接受了「與士大夫共天下」


  的準則。

  從這位宰相的話里也可以看出,他們眼中的「與士大夫共天下」,就是指的他們士大夫這個群體,就是他這個代表著士大夫群體的宰相,與天下百姓無關。

  他說的動搖人心,只是指士大夫的心,與天下百姓無關。

  變革對天下百姓是否有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士大夫們滿不滿意。

  有些人一廂情願地以為士大夫同皇帝爭權,是為他們做代表,可人家土大夫根本沒把他算個「人」。

  本質上,它只是皇權與士大夫的權力博弈,更具象的表現,則是君權與相權之爭。

  但是,趙璦這位年輕的官家,顯然對於如此之重的肘有些不耐煩了。

  從律法上把對士大夫享有的特權廢除掉,恢復「皇宋刑統」,恢復太祖制度,於維護士大夫利益的群體而言,就是一個危險的開始。

  固然,現在所改變的只是對犯了罪的士大夫不再「法外施恩」

  可接下來呢?

  大宋都察院建立的目的,就是要加強皇權,削弱相權,削弱士大夫的權力。

  削除士大夫犯罪時高於法律的優容,只是第一步。

  小心翼翼的縮減宰相任期,這是第二步。

  接下來,都察院這口刀,顯然要發揮更大的作用才行。

  這一點,其實各方都很清楚。

  所以,有人要搞楊沅,那麼多朝臣真的都不知道罪證不實嗎?

  沈相公對於這樣一樁鬧的滿城風雨的大事件,真的毫無耳聞嗎?

  他們只是故意裝糊塗,寄望於有些人的反擊,讓能都察院知難而退,然後跟他們一起「和光同塵」。

  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讓皇帝知難而退,老老實實效仿仁宗以來的各代皇帝,好好跟他們共天下就行了,不要總想著標新立異。

  但,他們沒想到朱倬那麼剛,這個「士林敗類」居然敢全面開花,還以顏色。

  他們也沒想到,楊沅自蹈險地本就是有預謀的。

  所以,現在才先失一子。

  但是對楊沅而言,他認為這個時候就該目標明確地發起反擊。

  朱倬這種全面開花的反擊,固然表現了都察院不容輕侮的氣勢,但打的全無章法。

  老朱未必不知道自己這麼做看著聲勢浩大,卻不能真正打痛了對手。

  不管他是出於什麼考慮,楊沅這個從殿試時就跳出來的急先鋒,顯然還是要繼續擔當急先鋒的角色。

  蕭毅然、盧承澤、於澤平聽了楊沅的話,臉龐一下子漲紅了起來。

  他們還年輕,不在乎那些彎彎繞繞和進退的權衡,他們願意一戰。

  楊沅當初建議趙瑗任命這些「基層檢察官」的時候,儘量挑選入仕時間尚短的年輕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蕭毅然的手指點在了他剛剛遞給楊沅的名單上:「金憲,下官以為,可以從這樁案子開始。」

  楊沅的目光落在了蕭毅然所指的位置:吏部考功員外郎邱舜泉。

  一個六品官,一個位低而權重的官。

  蕭毅然道:「吏部是天官衙門,權柄最重。舉凡官員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莫不出於吏部。下官以為,從吏部著手,事半功倍!」


  楊沅眉頭輕輕一挑,現在監察部門在手,就可以對各個衙門進行監督、

  審查。

  這的確會讓他們非常頭疼,但是光是這樣顯然不夠。

  不是每個官員都有罪責,也不是每個有罪責的官員都能暴露出來。

  可是如果把組織部和人事部控制住了,那些七個不服八個不忿的官員還不服氣?

  更部負責官員的選拔和任命:負責對官員的政績和德行進行評定:負責官員的升降與調動:負責官員的勛賞和封贈:負責官員的俸祿評定:甚至就連他們告假或致仕都要負責。這是可以拿捏他們為官一切的衙門。

  楊沅仔細看了看此人的罪狀,因為只是一份表格,上邊記述的非常簡單。

  楊沅問道:「你選擇此人的原因,除了他是吏部官員,還有什麼?」

  就算扳倒了一個人,也撼動不了整個吏部,更不要說掌控了,所以他需要一個更有說服力的理由。

  蕭毅然微微一笑,道:「理由就是,他做的許多事,只憑他一個員外郎是做不成的。」

  懂了。

  楊沅略一沉吟,便抬起頭來,沉聲道:「你們三人,馬上把你們目前所負責的案子交出來,本官會轉給他人負責。從現在起—.」

  楊沅提起筆來,在邱舜泉的名字上畫了個圈兒,道:「你們三人,隨本官一起,調查此人!」

  楊沅這邊確定了行動目標的時候,直學士呂柱維和葉荃也在寫奏章。

  館閣學士用在一些有了具體職務的官員身上,那就是一種榮譽貼職,

  如果他就是一個學土,那就是皇帝的出入侍從和顧問,無法直接插手朝廷事務。

  但是這就有一個好處,他們如果想表達什麼意見,可以作為一種學術研究,不用擔心會有什麼後果,畢竟這不屬於正式的彈劾。

  所以,受湯思退示意,呂學士和葉學士便先跳出來試水了。

  現在他們能夠針對都察院和楊沅的措施不多,畢竟都察院監攝百官這是份內的職責,人家查的也只是有罪的官員,這一點你無法指摘。

  而拿捏楊沅的最大罪狀,現在雖然沒有對朝野公開理由,卻已由監國、

  首相和樞密使蓋章認證,確認無罪了。

  至此,六部以上的官員,其實已經猜出了大概。

  那麼,他們能做文章的,就只有死抓住劉以觀潑給楊沅的那盆污水做文章了。

  雖然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楊沅有罪,但是從他出使金國再返回大宋的一切舉動,確實讓新金獲得了巨大利益。

  並且,隨著大宋與新金的來往愈發的密切,楊沅在遼東和上京地區的一些事跡也開始流傳到了宋國。

  那些傳說中,他可是甚受新金高層器重的。

  那麼,有沒有可能,楊沅確實被新金收買了呢?

  這種可能性還是有的吧?

  所以,在不能確定之前,我們不能無故加罪於他,但是為了防患於未然,是不是應該把他調出太重要的衙門?

  兩位學士就是以這樣一種「學術研究」的口吻,開始寫他們的奏章。

  這可不是那種「一張郵票八分錢,要讓紀委跑半年」的低劣誣告,那種只能噁心噁心人,折騰你一下。


  他們開了這個頭,其他官員就有理由加入討論了。

  討論的人多了,皇帝心中不會生出一根刺嗎?

  楊沅再做任何事的時候,擔心引起上面的懷疑,就得畏首畏尾。

  它是有實際效果的。

  奏書分朝奏、明奏和密奏三種。

  密奏就只有皇帝看到了,明奏則是經過朝廷相應的閣部門層層登記,

  呈遞。

  奏章還沒傳到皇帝手上,過手的各部衙就已知道內容了。

  朝奏就是「有本早奏,無本退朝」時遞上的奏書。

  是在朝會上公開上書,並且當著滿朝文武闡明內容的。

  這兩位學土,就是選擇的這種方式。

  還有兩天就是七月十五,七月十五是月中,監國需要召開朝會,他們打算到時就在朝會之上,向楊沅開炮。

  七月十五,也是中元節。

  中元節時,鬼門關開,除破屋壞垣,餘事勿取。

  不過兩位學士覺得他們就是拆楊沅的房子去了,這時間,恰恰好。

  玉葉被護送回「陌上花」繡坊,母親談氏見她歸來,不禁喜極而泣。

  她只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傳統女子,這是造了什麼孽,嫁個丈夫喜歡打打殺殺,原來從軍做武將也還罷了。

  後來調職皮剝所,做了京官,表面身份又是繡坊的坊主,算是過了一段安生日子。

  結果,如今去了一趟北國,又不安分了,居然隱姓埋名留在了那邊。

  這就夠叫她操心的了,結果這女兒也不省心,這都變成老姑娘了也不考慮嫁人,整天還要出去張羅生意。

  結果,先是坐了大牢,後又被人擄走,差點兒沒把她活活嚇死。

  是咱們肥家的錢不夠花麼?你說你個姑娘家,賺那麼多的錢有什麼用。

  談氏一邊哭一邊罵,一邊罵一邊埋怨,最後又扯到了嫁人生子,好好過日子上。

  肥玉葉趕緊告饒:「娘啊,女兒知錯了,女兒·—---明天就去找李乾娘,

  請李乾娘幫忙介紹個靠譜的男人,早日嫁人,早日讓娘抱上外孫,成了吧?」

  談氏一聽,瞬間雲收雨住,驚喜道:「當真?你說的明天,就是真正的明天吧?大宋隆興元年七月十四?」

  肥玉葉哭笑不得,道:「是是是,就是明日,七月十四。」

  談氏強調道:「是大宋隆興元年七月十四。」

  「嗯嗯嗯,大宋隆興元年七月十四!」

  談氏打了個哭嗝兒,瞬間舒坦了許多:「這就好,這就好,女兒終於肯安份下來了。其實娘親這裡,也有幾戶合適的人家———」

  肥玉葉急忙道:「女兒說了要請李乾娘幫忙的,娘親這邊的,女兒可不見。」

  「真是的,你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娘還能坑你不成。」

  談氏喜孜孜地道:「請你乾娘幫忙也成,李夫人那般人物,幫你物色的人,一定不會差了。」

  肥玉葉眸波一閃,狡地道:「乾娘若覺得好,娘親就不反對是吧?」

  談氏好不容易哭的女兒肯嫁人了,哪裡還敢反對。

  再說,李夫人那等人物,她給女兒相看的男人還能差了?

  談氏便眉開眼笑地道:「那是當然,只要是李夫人介紹的,你自己相得中,娘絕不反對。」

  肥玉葉衝著母親毗了吡小白牙,心虛地道:「女兒先去清塵堂泡個澡兒,洗洗身上晦氣,一會再陪娘親用膳。」

  說完就一溜煙兒地逃走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