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又是第二?

2024-12-12 02:11:13 作者: 貓聲依舊
  任何一檔能夠風靡不同國家的頂級真人秀,都離不開一部能夠將創意進行工業化改造的製作「寶典」。

  在麥當勞、星巴克都能找到類似的寶典,以便總部的經驗能夠完整地移植至每一個分公司、每一個門店。

  而好聲音的製作寶典比磚頭還厚,行業裡面叫做「Production Bible」,是許多節目最具價值的地方,它甚至細化到拍攝的時候需要幾組機位,節目進行到哪一分鐘主持人該引出什麼樣的故事。

  當然了,寶典固然重要,但「創意」才是賣出節目最為關鍵的一步。

  不過,只是天馬行空的創意可不行,能夠被執行也是購買方非常看中的。

  而好聲音的新穎不僅體現在「轉椅子」這個細節上,從選手的PK方式、比賽的賽程安排等都有很多創新,而這些創新,正是好聲音能夠吸引觀眾的重要原因。

  在原時空,在《華夏好聲音》締造收視輝煌之前,原版《The Voice》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複製了55個不同語言的版本,2012年6月英國版播出第一季就打敗了其它三檔占據黃金時間的真人秀節目《Strictly Come Dancing》、《X Factor》和《BGT》成為英國最成功的娛樂節目,平均每期920萬觀眾以及38.5%的市場占有率,這個節目幾乎能讓每一個國家的觀眾都為之著迷。

  但是,好聲音的模式也不是完美的,各個國家的版本都有一個轉椅之後收視率下降的問題,因為矛盾衝突從「是否轉椅」和「學員選哪個導師」變成了普通選秀節目慣有的「誰能獲得冠軍」。

  此時,奧爾森三姐妹看的是沈浪優化過後的全新版本,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除了增加轉椅環節的集數,以及縮短後續比賽進程,還加入了包括師生之間的情誼和選手背景故事的介紹,以此來增加看點保證收視率。

  不過,這是盲選結束後的階段了。

  「好有趣。」伊莉莎白忍不住先開口讚嘆道,她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過電視屏幕。

  「嗯,是有點意思呢。」瑪麗-凱特也跟著附和道,她微微歪著頭,看得格外專注。

  「導師背對學員這是個天才的想法,導師完全不知道學員的樣貌、年齡這些外在的東西,就只能單純地憑藉聽到的聲音,靠著唱歌最原始的魅力來判斷自己要不要轉身,這樣的方式十分純粹。」阿什莉一邊說著,一邊還不住地點頭。

  三姐妹看得是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了節目之中。

  特別是當出現有學員唱到導師們自己的歌曲時,那場面就更有意思了,導師們臉上會瞬間浮現出各種各樣的表情,有的是驚訝,仿佛沒想到自己的歌能被學員演繹出別樣的味道;有的則是露出欣慰的笑容,為學員的精采表現感到開心;而且導師們之間還會有一些有趣的互動,互相打趣幾句,或者爭搶學員時你來我往地「鬥嘴」。

  而四位導師轉身的風格也各不相同。

  惠特妮休斯頓選人相對來說比較隨心隨性,剛開始的時候她還會稍微仔細地斟酌一番之後才會按下轉身鍵,可到了後面,就好像突然開啟了狂熱模式似的,瘋狂地為學員轉身,甚至有的學員才剛唱了一兩個音,她就瞬間按下按鈕。

  再看唐亨利,他的選人標準相對苛刻,不管學員在台上表現得多麼精彩,他往往都是要等到最後關頭,學員整首歌唱得差不多了,才會去拍燈轉身,甚至有個學員都快唱完了,直到了最後一秒,他才不緊不慢地按下那拍燈按鈕。


  而喬治斯特雷特選人就很有學術范兒了,他會比較看重學員在演唱方面的專業性,除了音色要好之外,在音準、節奏這些方面也得達到一定水準才會選擇轉身。

  最後的Q-Tip,他選人則是有偏向性的,像是靈魂樂、嘻哈樂、說唱樂這些,他就會更偏愛。

  要說這節目裡最具看點的環節,那非四轉搶人莫屬了。

  恰好在本期節目當中就出現了這麼一個厲害的學員,讓四位導師同時轉身。

  而四位導師各自都使出渾身解數,你誇學員有天賦,我夸學員風格獨特,他說演唱會請學員當嘉賓,反正就是用各種辦法來說服這個學員選擇自己,那場面別提多有意思。

  「這節目會火,我說的,才剛看了第一期,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下一期了。」瑪麗-凱特顯然已經被《美國之聲》獨特的賽制以及精彩的環節給深深吸引住了。

  「如果這個節目真的是出自沈浪之手,那他確實如傳聞中那般有才華。」阿什莉咋舌不已,這檔節目裡那些別出心裁的設計,無一不讓人感受到背後策劃者的奇思妙想和深厚功底。

  奧妹這會倒是沒說話,只是靜靜地坐在那兒,臉上掛著淺淺的微笑,也不知道她心裡在想些什麼。

  而混跡娛樂圈的她們都覺得這個節目好,那肯定是不差的。

  第二天收視率出來,壓在驚濤音樂、環球唱片和NBC高管身上的壓力瞬間消散。

  第一期開播就突破1000萬,力壓2002年推出的金牌選秀節目《美國偶像》排在榜單第二。

  這……

  又是「萬年老二」?

  沒辦法,排在第一的是體育比賽,在美國基本上沒有收視率能超過他們的。

  而四位導師和沈浪也登上了《滾石》雜誌的封面,可見他們在收視上的影響力。

  不過,僅僅這些話題還不夠,三大公司開始進行開播後的第一輪營銷炒作。

  想要取得更多的關注度和熱度,絕對離不開對網絡的利用。

  正如《江南Style》的走紅離不開YTB,許多真人秀成為頂級的電視節目也很大程度上依靠了社交網絡。

  當年的《華夏好聲音》就是利用一個個單獨的「事件炒作」聯繫起來形成合力,比如黃勇被質疑為富二代,徐海星被質疑裝純,吉克雋逸被質疑身份造假,那瑛怒斥劇透及對媒體代表發飆,張玉霞臨時遭節目組換歌落敗,吳莫愁離奇發揮晉級等等,這一個個事件促使每集播出的時候都會在微博上引發全民熱議,同時一步步將節目的收視率推向高峰,最終成就了席捲全國的好聲音風潮。

  一場關於好聲音的網絡風暴正在全美各大娛樂網站上瘋狂肆虐,並向全世界蔓延。

  來自加利福利亞的男孩湯姆說:對於音樂選秀節目,我幾乎從未涉獵,甚至紅極一時的《美國偶像》我也沒看過,怎麼說呢,音樂選秀總給我感覺一板一眼,評委點評虛偽造作,看著不爽,《美國之聲》卻給了我非常不一樣的感覺,當你在觀看時,你如果將自己代入導師的角色,你會對盲聽產生「未知的興奮感」,反之,你如果代入選手的角色,你又會對導師轉不轉產生「未知的興奮感」,因為未知的興奮,所以有了莫名的期待,這是捉住人心的制勝法寶,屢試不爽。

  來自夏威夷的女孩阿曼達說:這檔綜藝節目是一個閉上眼睛光聽歌都會覺得很好聽的節目,一件T恤,一條牛仔褲,從選手的衣著中也透出這個節目簡約的風格,是簡約,不是簡單,選手個個都精挑細選,沒有走音王,也沒有忘詞哥,更沒有自信姐,他們都是來唱歌,而且會唱歌的人,沒有冗長的自我介紹,也沒有雞肋的低淚點落選感言,唱完歌能留就留,不能則祝福之。

  來自阿拉斯加的老大爺約翰說:看了第一期,《美國之聲》就深深的把我打動了,每個歌手在舞台上,展現的都是最原始的自己,沒有精心的妝容,只是純粹的展示自己的聲音,他們中很多人都沒有鮮亮的外表,卻都有一個好嗓子,當一個歌頌者,聲音在風中飄著!

  ——————

  ——————

  這時早已回到國內的沈浪,聽到了陳要川的匯報,臉上不禁浮現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因為好聲音只是一個開始,相當於問路石,只要成功了,後續還會有《我是歌手》、《跑男》、《達人秀》等等綜藝。

  沒錯,這些統統要打造成全球性的節目。

  與此同時,國內也有一檔綜藝開播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