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漢風烈烈起南洋> 第571章 上洛,上洛

第571章 上洛,上洛

2024-11-02 09:39:22 作者: 人到中年紙老虎
  第571章 上洛,上洛

  「真是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啊!」

  德川家治有點破防了,他站在大阪長耀山感應寺尊重院的五重塔上,有些神經質的感嘆著。

  長耀山感應寺尊重院就是後世大阪的天王寺,不過因為連續遭災,此時還非常破敗。

  而讓德川家治如此破防的關鍵,恰恰就是戰鬥根本就沒打起來,中華鎮東軍壓根連廣島都不過,一門心思盤踞九州。

  德川家治也不敢去廣島,因為這幾個月中他算是看明白了,指揮十萬人作戰根本不是他能搞定的。

  這幾個月中,德川家治模模糊糊感覺到,他還知道布置在哪,勉強能指揮的,也就三四萬人。

  其餘的軍隊,他不知道部署在什麼地方,不知道具體誰負責,軍需供應是如何落實,甚至有沒有落實,他都不知道。

  也是出於這種認知,德川家治就越來越不敢前往西面,他知道,萬一戰敗,德川家的天下,恐怕就要傾覆了。

  於是,農曆八月到達大阪後,幕府軍就不向前了,德川家治只派了會津藩藩兵一千五百和真田家松代藩藩兵八百前往廣島藩,協助駐守。

  一直拖到九月,原本害怕不已,處在前線的廣島藩也不鬧了,因為中華鎮東軍打完九州附近後,並未前來進攻。

  這就是德川家治口中的酣暢淋漓戰鬥,確實酣暢淋漓,壓根都沒發生,

  酣暢淋漓只出現了軍糧的消耗中。

  德川家治感嘆過後,也就就此打住了,奇怪對峙還在繼續,雙方的戰略靛力,那都不是吹的,絕對非常可以。

  西元1784年,2月5日。中華大虞光中九年,原乾隆四十九年,正月十五,上元節。

  又是四個月過去了,鎮東軍看似沒有什麼動靜,但實際上瑞恩斯坦十分忙碌,他通過過去半年的對峙時間,囤積了六十萬石糧食。

  葉明月控制的復興公司開拓艦隊瘋狂開始擴充運力,且在過去的六個月中,已經將琉球首里氏族移了三家到嘉西府(西婆羅洲)。

  同時還有超過一萬名琉球百姓,被賣豬仔到了嘉西府、南暨島(爪哇島),為未來倭國的人口大流動,最好的演習。

  且不同於幕府那邊沒多少底氣,整個中華,包括九州地區等到倭國大名,都知道中華贏定了。

  因為雙方的差距實在是太大,幕府也表現的實在是太拉了。

  其中反應最明顯的,就是南洋的人力市場。

  原本一個溫順的泰平(暹羅)男奴價值三十五銀元,女奴十五銀元,現在已經跌到了男奴二十銀元,女奴八銀元,且還在進一步下跌。

  原本南洋華人要找一個華女結婚的話,南洋出身的混血華女,包括彩禮、婚禮等一切花費至少需要五十銀元。

  要從大陸上娶一個,一來一回,至少需要八十五銀元。

  好多南洋華人小伙子,全部家當加起來,不,就算他去借,都借不到這麼多錢娶妻。

  至於南洋本地出身,更適應南洋氣候,非土著混血,也就是非娘惹女子,嫁娶費用雖然只有三四十銀元。

  但她們基本不會到外面的婚嫁市場上流通,都是大家族內部和互相之間消化。


  少量流出來的一些,還極為挑剔,種地的和小商販想都別想,人家不會嫁給你。

  而東征倭國的消息傳來,特別是綜合目前形勢判斷後,這個結婚的花費,就直接來了個腰斬。

  如今娘惹的行情,已經來到了三十銀元。

  而回大陸上娶,只要你確實在南洋有地有莊園,能拿出證明,那麼除了路途花費以外,只需要給女方置辦一身金銀首飾,再給個十銀元,就可以把人帶走了。

  連南洋被大家族,大宗壟斷的南洋華女,也開始行情走低。

  因為和女和朝女,就是現在華女最好的平替,除了語言障礙以外,基本沒有影響。

  且語言的障礙,其實在此時的華人之間也大量存在。

  閩粵桂和浙東人,好多一個縣的語言都不同,再加上大量拉回來的安南京漢華人,不算語法,只算互相之間日常基本詞語的差距,並不比與日韓差多少。

  甚至在某些詞語中,朝鮮話與粵語發音的相似程度,竟然高於粵語和浙東溫州一帶方言相比。

  「南洋地價也漲了,南暨島一畝熟田已經漲到四塊銀元,以前根本不值錢的生田也要八錢銀。

  嘉西府能種香料的百畝莊園,已經從一百六十五銀元漲到了兩百二十銀元。」

  婚嫁和農奴的價格飛速下跌,但土地的價格,卻在飛速上升,到處的土地都漲了,因為馬上就有更多的穩定農奴可以耕地了。

  「太好了,哈哈哈,今年回家,老子也能整一輛三匹白馬,還必須是折耳馬拉的馬車了。」

  李長庚嘴都笑得咧開了,現在為了搞活市場經濟,除了五匹馬以上不准弄,其他限制都沒那麼嚴格。

  聽到李長庚沒城府的喊了出來,屋內的軍官們也是非常高興。

  作為戰爭的執行者,鎮東軍上下,特別是作為主力的京營立威軍的軍官,甚至士兵,都提前在南洋買了大量的地。

  好些軍官還弄了莊園,這次價格已經上漲百分之五十以上,他們各個都發大財了。

  「葉君,真是辛苦你了,熊本藩這次最少能動員出五萬人下南洋,未來則會有更多。」

  熊本藩藩主細川重賢也是笑得樂開了花,他也買了不少南洋的地,雖然是從鎮東軍軍官手裡轉手得來的,但也賺的不少。

  更重要的是,作為地頭蛇,熊本藩手裡控制看大量人口,還可以去劫掠四國島的農夫,把他們賣到南洋。

  如今行情這麼好,光是賣人,熊本藩預計都能得到超過五十萬銀元的收入,不但財政問題馬上可以解決,甚至還能盈餘很多。

  這也是鎮東軍在九州島得到了強力支持的最大原因,因為有好處。

  甚至這些九州島的武士已經不斷開始進言,要求向東進軍了。

  大阪平原和美濃平原得多少人啊,全部抓了買豬仔,那得賣多少錢!

  這種穩贏的發財路子,傻子才不參加。

  「板載,板載!」歡呼聲也在外面響起,看來南洋船帶來的土地上漲消息,也已經擴散到外面的中下級武士階層了。

  穎城明倫館中,大量來自各藩,主要是九州的中級武士們正在這裡大討論。

  倭國與中華的關係,跟大眾的想像中,有很大的不同。


  最明顯的表現就在於,除開目前這塊二百年的時間裡,倭國與中華,關係並不親近。

  這不但是指情感上,也是指文化上,

  可以這麼說,倭國在遣唐使潮流結束以後,就基本跟中華沒有多少關係了,他們在遣唐使學去的似是而非文化上,確實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雖然這個特色,非常垃圾,但確實是他們自己的東西。

  後世倭國那種在除開東亞人能辨認出來,外國人看著跟中華文化沒什麼區別的日本文化,實際上是此時,也就是甲申後這二百年,重新塑造的。

  做一個簡單的比喻,那就是倭國的文化在遣唐使結束後發展出來的文化,是一種披著唐代文華特徵外衣,但內里卻是非常野蠻、詭異、荒僻、落後的孤島文化。

  哪怕他們跟大明在朝鮮打了一仗,也有很多浪人出海與中國人組成洗劫大明東南的海盜,但文化交流依然少得可憐。

  倭人在這段時間,從一個接受了華夏文化,看著有點文明的國家,迅速退化的非常落後。

  而到了申申以後,大量明末知識分子不肯臣服滿清,紛紛順著福建海商們打通的道路,東渡去了日本。

  在他們去了之後,才又為日本帶去了先進的文化。

  中華文化的代表儒學,也是在這個時候,才真正傳到了日本,在此之前,儒學在日本,是沒有多少根基的。

  而此時,大陸上的儒學已經走了快一千年,理論基本發展成熟,任何一個日本武士,都能從大陸儒學中吸取營養,並加以運用。

  比如關東地區是正統的水戶藩學,把尊王攘夷解釋為幕府統治日本的根基。

  關西地區多是被視為外道的尊王(天皇)攘夷學和主張學習中華漢唐古儒的漢唐古學派。

  薩摩藩學的,是朱熹痛苦反思的近思錄。

  而今天在明倫館主講的,來自剛剛被擊敗的鍋島氏肥前藩的藩士古賀精里,他學的竟然是陽明學。

  好一派思想上的百家爭鳴,雖然是儒學這個大框架內部的百花齊放,但只要思想上有碰撞,就可以說是一件好事。

  這也是歷史上尊王攘夷這種玩意,居然可以成為日本思想主流,朱舜水可以被尊為聖人,陽明學在很大程度上指導了日本明治維新的真正原因,

  不是因為他們學得好,而是因為他們剛剛開始學,然後就碰上了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

  陽明聖人推崇知行合一,而現在日出之國,就正缺少此精神。

  因為此時的天下,早就不是以往之天下了,東西方相爭,日出之國不可能獨身於外,也沒有能力自保。

  必須在尊王攘夷之大旗下,尊數千年來就為東方世界之領袖的中土大皇帝為真聖王。

  如此上可追隨聖主為天下蒼生謀福利,下可建功立業施展平生所學。

  諸君若能認識到這一點,那就是知,知之後,就要有行,如此方能合一而行,就是立刻打起尊王攘夷的大旗,追隨聖賢的腳步,主動擁護中華大皇帝陛下的指令,向大皇帝陛下效忠。

  我建議,所有的武士都要立刻行動起來,自發組成挺身隊,以武士的精神,隨同大皇帝的天兵向東進發。

  我們要去京都,去問問德川將軍,他是在為哪一位人間真聖王攘夷?


  去問問山城國的所謂萬世一系,他明明只是一介藩王,為什麼膽敢稱皇,還矇騙我們這麼久!」

  古賀精里的話,極有煽動性,因此話音剛落,屋內就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這個從中華引入的習慣,此時在九州地區也十分流行了。

  「諸君,諸君!」久留米藩有馬氏的有馬賴榮也站了起來,情緒十分激動的喊道:

  「幕府所謂精兵十萬,但根本連走出大阪都不敢,可見公方之贏弱懦弱,天下怎麼可以交到這種人手中。

  此時,願意效忠大皇帝的武士,就該去向天兵大統領瑞恩中將請願,讓我們即刻起兵前往京都,與天皇,與公方,痛陳利害!」

  有馬賴榮是久留米藩主有馬賴僮的孫子,一直是鼓動瑞恩斯坦出兵最積極的。

  因為久留米藩實在是太窮了,這幾十年在不停發生百姓一,有馬氏就跟坐在火山口一樣,自然急得不行。

  「上洛!上洛!上洛!」看到有馬來榮都出頭了,屋內的武士們更加激動,紛紛大吼了起來。

  隨後,這幾十人走出明倫館,喊著口號去找瑞恩斯坦請願,而街上的低級武士和城下町町士聽見,也紛紛跟隨,不一會就匯成了一條洪流而此時,一直隱身於幕後的鄭錦水終於露出了笑容。

  時機成熟了,可以去把那個山城國的越者,拉下神壇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