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一生功名半成雪
大宛盆地(費爾干納盆地)與回部之間,隔著綿延萬里,高聳入雲的天山山脈。
南邊則是蔥嶺(帕米爾高原),海拔七千多米的共產主義峰就挨著不遠。
要翻越這些在全世界來說,都是非常恐怖的高山,是相當困難的。
且半山腰以上的冰雪哪怕在夏季都不會融化,想在冬季穿越,幾乎就是不可能。
這也是浩罕人看不起回部纏回的重要原因,浩罕人控制著幾個建立在天山山脈上的關鍵要塞,
每到夏季就出動兵馬到回部來打草谷。
冬季把要塞門一關,只需要一二百人駐守,回部拼盡全力也打不上去。
歷史上中原王朝征伐大宛,主要是走北邊,過納倫河去碎葉,然後向西走恆羅斯,最後從恆羅斯遷回南下,堵費爾干納盆地谷口。
當年高仙芝就是走的這條路,只不過在恆羅斯功敗垂成而已。
清朝同治大亂後,白彥虎這畜生狗急跳牆,也都是選擇北上走碎葉,而不是去翻這座天山,足以見路途之艱險。
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李興泰就找到了一條,這是他在死人堆里保下來的幾個浩罕人提供的。
這些浩罕人原本是邊境走私商,被浩罕總督穆罕默德.艾馬爾強征,為了保住命就把他們常年走私的地圖給交了出來,還願意帶路。
而李興泰得到路線之後,立刻讓白蓮宗出身的齊林和旗將保寧去走了一趟。
這兩人用二十一天的時間,以兩百人的隊伍減員十一人的代價,摸到了大宛盆地的邊緣後,就趕緊回來匯報了。
夏季能過,但幾千人不行,因為動靜大了會被到山上放牧的小部族知道。
冬季基本過不去,但是到附近放牧的部族也沒了,不會被人發現。
非要走的話,若是選精銳,路途中死傷幾百人也肯定能過去,這就是李興泰去找阿森要人的依據。
而具體這條路的分割點,就在後世南疆烏恰縣烏魯克恰提鄉附近。
從疏勒(喀什)向西,順著國道3013到達烏恰縣,然後走省道309到達康蘇鎮,最後到達烏魯恰提鄉附近。
這一路並不難走,因為有一條疏勒河的支流克孜勒蘇河提供明確的前進方向,後世的國道和省道,基本也就是沿著這條河谷修建的。
到了這裡後,一般前往大宛盆地就需要轉向北走大路,過浩罕人控制的卡曼察要塞。
但這顯然不行,那種三千多四千米還墊著雪的要塞,只需要幾百人駐守,就很難打下來,因為部隊沒法展開,你就是十萬人,能正面作戰的也就是四五十人。
所以到了這裡後,真正的難走的路才開始,隊伍繼續向西,在冷風中翻越積雪能到膝蓋的鐵葉爾里葉克嶺,橫穿基薩爾-阿賴山脈,最後找到一條無名河。
這是貫穿費爾干納盆地的錫爾河的支流,順著河流一路走,就能直接衝到浩罕城,連安集延都不用過。
李興泰在山嶺下,做了最後的動員,「所有騾馬,都要在此刻全部丟下,因為它們沒法翻越這座山。
所有人,除了兩把來復槍,兩把刺刀和相應的火藥與燧石、子彈以外,唯一能帶著的,就是一壺灌滿了蜂蜜的高度酒和一袋這樣的炒麵。」
李興泰拿出布袋子裡的炒麵晃了晃,這玩意就是志願軍吃過的同款,只是沒有高粱,全部由小麥加鹽、白砂糖和芝麻炒制。
畢竟當年志願軍出國作戰時,國家百廢待興,根本沒法做到如此精細,但李興泰就三千五百人突襲,自然可以配置高一點。
「我們有三百八十里的路程,至少要走八天,但一人最多只能帶六斤炒麵,吃完了就只能餓著,掉隊了就只能死在這冰天雪地。」
李興泰的話,殘酷又現實,但這還沒完,真要就這麼兩桿燧發槍,沒有任何重型武器進入大宛盆地還沒有口糧,萬一遇到啃不下來的城市,那就坐蠟了。
所以,就算大炮沒法帶,但炸藥必須要帶上,至少可以用它來爆破。
另外士兵要是自己背著兩把槍、八斤炒麵以及其他零零散散的東西,負擔也很大,必須要有辦法來減輕。
而李興泰的辦法,就是正常士兵只帶一把槍和口糧,其餘的讓其他人用爬犁拉著。
只是這種翻山越嶺,拉著爬犁可不是輕鬆活,幾十上百斤的重量,幾乎全部靠人力。
那麼可以想像,被選中負責拉爬犁的,雖然進了大宛盆地後可以不用承擔最艱苦的作戰任務,
但行軍途中的傷亡,很大一部分會出現在這些人的身上。
補給不足,體力繁重,無法好好休息,還要面臨冰天雪地,八天下來丟掉性命並不奇怪。
「沒什麼好說的,少校以下十抽一,抽到的就拉爬犁,哪怕你死在半路,功勞也給你算首功。
少校以上軍官中抽兩個,也去拉爬犁!
7
說完之後,李興泰親自把十個寫了『中』的紙團,放進了裝著九十個什麼也沒寫紙團的陶瓮中,準備一百人一抽。
不過在抽籤之前,李興泰環視了一遍魔下的士兵,沉聲說道:「是家中嫡子的出列,兄弟在軍中的,兄長出列!」
士兵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約有二百餘人出列,超過一半都來自他從皇太子莫洲森那裡要來的羽林近衛。
能混到皇太子身邊的,出身大貴族的可能是旁系,但是其中外藩鎮侯,親藩君子君男甚至方伯家出身的,基本都要嫡子才能做到。
李興泰對著他們行了一個叉手軍禮,「吾等同行至此處,我李興泰作證,你們有足夠的勇氣與決心參與此戰,誠為我中華的好男兒,但是今時,我命令你們全部返回,將軍馬帶回疏勒。」
「二王子可是看不起我等,到了這裡卻將我們遣返?」南洋南暨省萬隆君侯林通火的長子林逢甲,很是不滿的問道。
李興泰擺了擺手,「軍中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命令已下,世子就執行吧。
我李興泰不做絕人後嗣的事情,就像我們家,不會讓我兄長去冒風險一樣。」
說著,李興泰往後一指,「葉恩平,你也出來吧,你不用去了。」
被李興泰指到的葉恩平,十分異也帶著幾分不爽的從隊伍中出列了。
此人乃是東莞道滘人,祖上是跟隨張家玉的抗清英雄,
在莫子布準備打回廣州之前,葉恩平之父葉廷泰和伯父葉廷保,與陳子壯侄孫子陳紹成一起在廣州刺殺兩廣總督保德。
其中葉廷保和陳紹成犧牲,葉廷泰完成任務後成功突圍,被封鎮國將軍,隨後又在北伐中立功,封東莞伯。
他犧牲的伯父葉廷保則追封博羅侯,諡號壯。
「二王子,你別搞錯了,我可不是長子,上面還有一個兄長呢。」葉恩平裝出一副疑惑的樣子說道。
李興泰白了他一眼,我知道你伯父博羅壯侯的嗣封詔書下來了,你很快就要過繼,快滾吧。
葉廷保的博羅侯是追封的,按照大虞朝的律令,無子追封者,能獲得的就是一個封號和墳墓規格而已,並無爵位可以傳下來。
所以活下來的東莞伯葉廷泰兩個兒子都不願意過繼,因為葉恩平兩兄弟是雙胞胎,嚴格來說是不存在誰是長子,倆人都可以繼承爵位的,所以過繼的事情一直就拖下來了。
最後還是莫子布額外開恩,不想葉廷保絕嗣,於是恩賞葉廷保的嗣子可以繼承一個鎮國將軍爵位。
這雖然沒入勳爵,但也是伯爵之下的第一等民爵了,是以過繼的事,就提上了日程。
把這些傢伙趕出去之後,李興泰留下了特意帶著的幾百隻羊,全部殺了燉肉,帶不走的酒水也全部拿出來。
三千餘人就在這山坳中搭建的簡易帳篷中,飽餐了一頓,每個人都在儘量猛吃,因為剩下來的路,就要靠他們的脂肪抗了。
寒風凜冽,如同刀割,哪怕已經蒙面,但還是被吹的生疼,一腳下去,積雪沒過小腿,再提起來須得大力才行。
山道更是崎嶇驚險,或者可以說根本沒有,完全就是靠光禿禿山形成的緩坡在行走。
所有人眼睛上都蒙著黑布,只有最前面的人才睜著眼睛探路。
後面人則把手搭在前人肩膀上隨行,然後每過一個時辰就換人,這樣可以預防被積雪反射的光芒弄成雪盲症。
吃飯那就更簡單了,一口炒麵,然後隨後抓起一團雪,每人只有一壺一斤多的蜂蜜白酒,眾人要靠著互相監督,互相鼓勵,才能止住想要喝酒取暖身體的衝動。
隨著一聲聲號角吹響,最前面的隊伍停下腳步,第二位的隊伍向前,然後是是第三位,最前面的隊伍則會重新排到最後。
開道也是一個苦活累活,不但要把雪踏散,還儘量要掃清一些,方便後面人走,所以也要輪流來。
晚上休息則是看情況,能找到一處避風的窩子,大軍就會休息,被十抽一抽中的睡在最外面,
然後是軍官,裡面則是要承擔著主要作戰任務的士兵。
這種地方,這種氣溫休息,睡兩三個小時就要把人喊醒,動一動,免得直接在睡夢中就因為失溫死去。
當然,即便這樣,還是有大量的士兵等叫醒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路行的多了,上等皮毛製成的靴子也擋不住雪水的浸透,兩天後所有人的靴子中都充滿了冰花每走一步,就感覺靴子裡有利刃在紮腳指頭和腳背,很多人的腳趾甚至因此潰爛發黑。
行至第五天,隊伍里的嚮導先扛不住了。
士兵們能堅持,是因為這支隊伍中全是精銳,有皇太子身邊的羽林近衛,寧夏郡王三衛的精兵,白蓮宗的狂信徒,普度慈航座下金剛,相當貴族想瘋了的回良人,東洋來的狂熱武士等等這些人不但意志堅強,平日裡也是大魚大肉餵出來的,哪個不是將軍肚挺著,光靠脂肪都能比別人多挺三天。
而這些嚮導可不行,他們遠沒有軍人那麼壯,意志力也沒有那麼堅定,能堅持走過一半多一點,實際上已經超出李興泰的估計了。
看著兩個躺在地上,怎麼也起不來的嚮導,李興泰揮了揮手,讓旗人保寧上前處理。
保寧殘忍的咧了咧嘴,「蠻夷就是蠻夷,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都不懂,這還沒到一半,你就支撐不住,那反正就是個死,讓爺們送你一程吧!」
說著,保寧右手抽出已經用身體悟著防止被極寒天氣凍脆的長匕首,左手抓著浩罕人的頭髮往上一提。
噗吡!
猩紅的鮮血,猛的一下就噴灑了出來,落在大地上星星點點,極為醒目。
另一個在地上的嚮導,立刻就爬了起來,腰不酸腿不疼,渾身也有勁了。
「告訴你們,到了這裡就沒有回頭路,仔細著點,天朝大兵打下了大宛,你們個個都是有功之臣,不但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還個個都能當巴依。」
嚮導們千恩萬謝的紛紛點頭致謝,也多少有了些幹勁,李興泰則對保寧使了個眼色,讓他去押著這些嚮導,避免出現意外。
第六日,所有人的精神,都已經緊繃到了極點。
累還是其次的,主要是面對著完全看不到盡頭的高山峽谷,目之所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有種仿佛自己已經走到了天地的盡頭,永遠出不去一樣。
一些意志力薄弱的,不願意受這折磨,睡著了就不會再醒,被稀薄冰碴子凍住的臉上,還帶著詭異的笑容。
李興泰知道士兵們已經到了極限,而他雖然也到了極限,心裡也在疑問,是不是嚮導找錯了路,或者這些嚮導故意要把大軍往死路上引1。
但他仍然打起精神來給士兵們鼓勁,因為他知道,要是他這統帥意志被摧毀,這支軍隊就完蛋了。
因此,疲憊已極的他,還在走訪各處軍營,為終於能歇一下腳的士兵們講述高仙芝遠征小勃律的故事,以及激勵將士。
「高仙芝時,兵馬皆要攜帶重甲方能作戰,負擔比我們重的多,他們都沒做到,沒道理我們做不到。
我李興泰可以告訴大家,此戰成功,榮華富貴不過探囊取物。
願意留在大宛,每人三千畝地,河中菩薩蠻每人三個,要回朝廷,通通有爵位,願意去南洋,
最低都是君男。
如今我們就差最後一步,切勿失心喪膽,倒下最後一步。」
董世興,保寧,齊林,山本盛賢以及宗室莫侯德等都看著李興泰異口同聲的說道:「我等誓死追隨將軍,一定替朝廷拿下大宛盆地。」
統一了人心,大軍繼續出發,人數已經從三千二百人左右減員到了不足三千,所有人都繃緊最後的意志,繼續向前。
浩罕城,此時的大宛盆地(費爾干納盆地),實際上就是整個河中天方教神秘主義最重要的大本營之一。
因為浩罕汗國就是趁著布哈拉汗國衰弱,一票信奉神秘主義的和卓們從布哈拉汗國分裂出來的汗國。
自然,這個分裂再到被浩罕統一的過程,漫長又動盪,甚至兩年前,大宛盆地中都還有不臣服浩罕的部落酋首在割據。
現今的浩罕可汗是納爾巴圖,此人十四歲登位,已經在位三十年了,他是浩罕汗國歷史上著名的可汗。
當然,這個著名,不是因為他基本統一了大宛盆地,而是納爾巴圖是浩罕所有可汗中,唯一不是死於親人或者貴族叛亂的。
不過,他的死法也不怎麼好看,歷史上七年後,納爾巴圖在進攻塔什乾的過程中,遭希瓦汗國的大領主尤努斯.霍賈俘虜,並被斬首。
不過這個時空,納爾巴圖汗,是沒有能力繼續謀求塔什幹了,因為他不得不把軍隊集中到安集延,以防備大虞的討伐軍。
納爾巴圖此時有點後悔了,因為他知道自己不該招惹中原王朝,特別是還頂著藩臣的名頭。
但他別無選擇,因為八年前,這位好戰的可汗與布哈拉汗國發生了戰爭,結果導致浩罕兩萬大軍全軍覆沒。
要知道浩罕總人口也就七十萬左右,一戰沒了兩萬人,要不是浩罕的大小領主不願意再臣服布哈拉,浩罕國早就不存在了。
所以當回部生變,納爾巴圖為了『回血」,幾乎沒有猶豫的就選擇了出兵。
同樣,在回部喪心病狂的掠奪,也是為了回血,不然絕不至於那麼直接粗暴。
恩威並濟的道理,納爾巴圖汗還是知道的,可是浩罕太需要快速恢復實力了,他別無選擇。
「不知道阿里姆去徵召喀爾提錦人的工作做得怎麼樣了,沒有這些人,就無法堵住來自東方的軍隊。」
納爾巴圖汗嘟著,他口中的喀爾提錦人是柯爾克孜人的一部,居住在盆地東南的群山上,人數雖然不多,但一直是浩罕汗國最主要的僱傭兵來源之一。
哈哈,還真是巧了。
李興泰逮住的嚮導,正好是喀爾提錦部的人,還是部落小酋首的兒子,不然也沒機會搭上去回部逍遙的隊伍。
而他們用來偷稅漏稅的隱秘通道,正是從回部,直通喀爾提錦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