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三國:沒錢買官,只能黃天當立嘍> 第69章 「不堪大用」的劉關張

第69章 「不堪大用」的劉關張

2024-11-16 23:33:22 作者: 東方星火
  第69章 「不堪大用」的劉關張

  是的,沒錯,從許昌流竄過來的三個逃犯:在袁紹死後,姜成迅速占領司州,而呂布則帶兵東去,前往了徐州。

  陶謙不敢招惹這尊凶神,將小沛送給他,暫時安撫了住。

  而劉備那邊,則整合豫州兵力,想要除掉表面上恭敬實則暗藏狼子野心的曹操。兩人在許昌城外還幹了一架,各自領兵數萬,朝中無數勛貴搖旗吶喊,漢帝劉協甚至都親自前往城頭上觀看。

  卻沒想到,兵力、將領都占據上風的劉備,大軍卻一觸即潰。

  正面作戰當場敗了!

  只因為,曹操麾下大將曹仁擺了一個「八門金鎖陣」,劉備仗著關張二人的勇武,直接領兵帶兵殺進去,然後……出來的時候就只剩下兄弟三人了。

  兩個泥腿子出身,只是略讀過兵書的武將,加上一個家道中落,傳承不多的主帥。

  三人對「陣法」根本就沒有多深刻的概念。

  以為精兵強將可以掃平一切。

  結果大好的優勢下,打了一個大大的敗仗——這在劉備遇到徐庶之前,也算是常態了,幾乎每一次兵多了,都會慘敗。

  缺乏謀士,缺乏真正能指揮大軍的「帥才」。

  縱觀他一生,可以看到,但凡是帶了謀士出戰,以劉備的知人善用,打出來的都是勝仗。而一旦親自作戰,小股作戰可以依靠勇武取勝,兵多了必敗。

  最後之所以會死,也是沒認清自己,不帶謀士就直接去討伐東吳。

  成為蜀漢皇帝,蜀國強盛到東吳和北魏得聯合抵擋。

  讓他有了一種自己「行了」的錯覺。

  但實際上,他本人就不擅長帶兵打仗,劉關張三兄弟都是為將有餘,為帥不行!

  「子龍你覺得,這三人如何?」姜成遠遠看著戰場,跟趙雲、公孫瓚閒聊。

  聞言,趙雲想了想,說道:「關張二人勇武,皆是絕世猛將,不下於我。劉備武藝平庸,但也當時一流,文采不高,卻心智堅定。」

  說到這裡,他看了看姜成。

  又道:「若是沒有遇到大天師,我想,我最終可能會選擇投效劉備!」

  毫無疑問,他還是很認可劉備的。

  符合他對明主的預期。

  不過,公孫瓚聞言,卻搖了搖頭,說道:「我這個師弟,為臣過於自我,為君過於惜身,人品、能力各方面都沒的說,卻是難堪大用。」

  這個說法,倒讓姜成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所以,他在你麾下數年,你也沒有重用他?」

  「怎麼重用?」公孫瓚搖了搖頭,說:「他只是暫居我麾下,又不是真心投效於我,給他多少我就會失去多少!」

  他看得很透徹。

  劉備不是居於人下之輩,無論給他多少兵,給多大的官職,都留不住。

  放眼劉備一生,也的確如此。

  呂布才三姓家奴罷了。

  而劉備,他投過劉虞、盧植、公孫瓚、袁紹、曹操、劉表……前前後後,無論投靠誰,都不會真正臣服,一有機會就會自立。


  公孫瓚所言「為臣過於自我」,只是好聽話。

  言外之意,就是說「這就是個反骨仔」。

  當然,若在投靠姜成之前,他是絕對不會跟任何人說的。畢竟是師兄弟,多條朋友多條路,劉備雖然不會臣服,可一旦有難,卻可以靠得住。

  作為他主公靠不住,作為他朋友,一定靠得住。

  但姜成談論劉備,他還以為對方是要招攬三兄弟,因此不得不說。

  甚至直言:「如果大天師想要招攬那三人,末將勸您還是放棄,劉備絕不是屈居人下之輩。而關張二人,只認劉備,不會認其他人!」

  說罷,看了趙雲一眼。

  又道:「就像子龍只認您一樣。」

  那種完全的信任,生死相隨的認可,公孫瓚活了這麼多年,也就見過這兩例——這恐怕也是他會放趙雲給劉備的原因。

  留不住的,不強留,這一點公孫瓚看得很開。

  「那你覺得,倘若沒有我,劉備最終能到什麼程度?」姜成問。

  「這個……」公孫瓚思索了一下,最終說:「關張有霸王之勇,卻無霸王之謀。霸王尚且不能得天下,劉備依靠關張,難。至於他自己,有識人之能、容人之氣量,也許能成為天下霸主,卻一定登不上最後的位置!」

  這個判斷,就讓姜成驚訝了。

  他沒想到,平平無奇的公孫瓚,竟然能把劉備看得那麼透徹。

  諸葛亮預言天下三分,也不過如此吧?

  「為什麼?」趙雲詢問。

  有姜成在,他自然清楚劉備大業難成,因為天下大勢,是不可逆轉的。

  太平道現在就是大勢所趨。

  可姜成的假設,是在沒有他的情況下——在趙雲看來,以劉備的仁義,必將有能臣武將追隨,怎麼會不得天下?

  他想得也不錯。

  整個三國,一共也就八個絕世猛將,他得了五個。

  曹操手下最厲害的武將許褚,武藝比不上五虎上將里排名最低的黃忠,那還是在黃忠老了的情況下。

  三國頂級謀士,一共就鬼才郭嘉、司馬懿、周郎、臥龍、鳳雛等。

  有限幾個人。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得了兩個。

  文臣武將,誰能比得上?

  可偏偏,劉備就是沒得到天下!

  「因為太重情義!」公孫瓚嘆了口氣,說:「情義這東西,有時候能成事,有時候也能壞事。我就深受其害,所以才深知,得天下可以依靠賢明,可以依靠智謀,甚至可以依靠勇武,唯獨不能依靠仁義!」

  此話一出,趙雲立刻明白了。

  姜成也恍然。

  是啊。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不就是依靠義氣匯聚而來?

  他成在白馬義從,三千人,即可打遍北方無敵手。可也敗在白馬義從,因為每當內戰之時,這些人興致就不高。

  打姜成不出力,打董卓划水,打袁紹毫無興致。

  但打高句麗,打東瀛,瞬間戰力飆升。


  這是公孫瓚原本會失敗的原因。

  而劉備那裡,這個問題更嚴重:他以仁義立世,關羽的死,換成誰都可以隱忍,唯獨他不可以。

  因為忍了,就失了兄弟義氣,會讓很多人失望。

  失了人心,隊伍就不好帶了。

  所以明知不利,他也必須打,明知可能一敗塗地,也退不了。

  最終,失了天下。

  這是大勢,細節上,他過於重視兩個結義弟弟,甚至縱容張飛打罵士卒。也讓關羽日漸驕縱,越來越傲,因此得罪了太多的人,落難之時無人出兵救援。

  政治,是妥協和交際,是人情世故和利益的柔和。

  太過複雜,根本不是一個仁義能夠玩得轉!

  「如此說來,為臣不忠,為君不明,劉備還真『不堪大用』了!」姜成感慨著,收起了招攬那個自己前世所崇拜之人的心思。

  劉備是個好人,卻不是個好君,也不是個好臣子。

  「那劉備跟袁紹之戰,伯珪你覺得誰能贏?」姜成又問。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