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 第221章 這難民怎麼好像比昨日多呢?

第221章 這難民怎麼好像比昨日多呢?

2024-12-12 14:57:33 作者: 橡皮泥
  有了水泥,就有修路的本錢,一切難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李徹是個行動派,不習慣過度計劃,凡事先做再說,有困難就想辦法解決。

  他立刻組織施工隊,組織了勞工五萬人,投入修路大業之中。

  其中不到兩萬人為農閒的百姓,另外三萬人都是高麗、契丹的戰犯。

  百姓們是有工錢的,雖然不多,但也能在農閒之時補貼家用。

  戰犯們的待遇就沒那麼好了,只提供一日兩餐,並許諾了他們修完路後提升一級民爵。

  即便如此,戰犯們也甘之若飴,因為他們看到了高民爵的好處。

  等到工人召集差不多了,李徹便開始規劃路線。

  首先要修的第一段路,是從朝陽城到山海關這一段,全程約三百里。

  之所以選擇修這段路,就是為了方便商隊出入山海關。

  李徹親自帶著工正所眾官員,去實地考察地形地貌,並且定下了第一期工程的五十里路段。

  「殿下,您當真要修十丈寬的路?」劉業一臉吃驚地看向李徹。

  「沒錯,就修十丈寬的。」李徹回道,「而且在交通交叉口,還要再適當加寬,以免發生擁堵。」

  劉業面露糾結之色。

  原本他是負責朝陽城規劃那攤子事,如今朝陽城已經走上正軌,城池規劃也沒那麼急了,李徹便把他拉入了修路隊伍。

  本來他還挺高興的,畢竟修路架橋都是積攢功德的大業,算是給後代積福了。

  可沒想到,剛來第一天,就被李徹的規劃嚇了個半死。

  十丈寬啊!帝都的主路才十二丈寬!

  這不過是連接兩地之間的大路,修這麼寬做什麼,都快趕上天子的馳道了!

  看到劉業糾結到扭在一起的五官,李徹開口解釋道:「你要知道,此路不只是讓商隊走,還要讓軍隊走。」

  「而且關外用兵多為騎兵,日後少不了有大量騎兵在這條路上跑,怎能不修得寬一點?」

  關於道路的寬度,李徹早有打算。

  古代一丈為3.33米,十丈寬就是三十三米。

  這數字聽起來很大,其實一點也不小。

  哪怕到了現代,大部分道路也沒有這麼寬,城市的交通主幹道一般也就是雙向六車道或八車道,每條車道的寬度約為3.5米。

  但李徹的態度很堅決,因為馬路這東西不是只用三五年,而是要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

  現在為了偷個懶修窄了,日後真有戰事,騎兵在上面跑不動,後悔都來不及。

  畢竟能容納兩騎並肩而行,和十餘騎齊頭並進,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見李徹鐵了心要修長,劉業也沒有辦法,只能嘆氣道:「五萬勞工,至少要分出兩萬人製作水泥,剩餘的才能修路。」

  「若是殿下要建這麼寬,那工期也會無限放緩。」

  李徹笑道:「好飯不怕晚嘛,先這麼修著,要是人手不夠了,本王再帶兵去高麗、契丹請些幫手來。」

  聽聞此言,劉業默然無語。

  您那是請嗎?您那是擒吧?

  五十里的道路規劃完畢,王六也帶來了好消息,石膏礦找到了。

  有了熟石膏,水泥凝固的速度便能大幅提升,修路工程正式開始。

  大批勞工從朝陽城走出來,寧古軍的士卒全副武裝維持秩序,道路兩側立起了一座座棚子、帳篷,以容納工人們居住。

  來修路就別想著回家了,一去一回耽誤時間不說,水泥這東西也需要現場製作。

  百姓們幹的活比較輕,只負責用石灰粉畫線,製作水泥,清理道路上較輕的雜物。

  戰犯則負責乾重活,搬石頭、搬水泥、填坑,偷懶還要挨上幾鞭子。

  幾萬勞工鋪出了好幾里的隊伍,進行分段式作業。

  婦女兒童則組成隊伍,從城中將食物和水送到工地。

  或許是因為工作不熟練,第一天,五萬人只修了三里的路。

  第二天,四里。

  第三天提升到了五里。

  五里已經是極限了,畢竟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只靠人力很難提速。

  接下來的幾天,修路的距離基本都在五里左右。

  王錫是監天司出身,觀天象後得出近半個月無雨的結論,結果還真如他所說,這幾天不僅無雨,氣溫還很高。

  炎熱的氣溫加快了水泥的凝固,在第五天的時候,第一天修的那段路已經凝固完成了。

  李徹看著面前灰色的康莊大道,那種熟悉的工業化風格,差點讓他沒忍住流下淚來。

  終於有前世的東西在這個世界具象化了,也算是留下了自己在此世的痕跡。

  「牽馬來!」

  李徹從親衛手中接過馬韁,翻身上馬後,興奮地驅使著馬兒向水泥路上跑去。

  噠噠噠,噠噠噠——

  馬蹄鐵觸碰到水泥地,發出清脆的響動,而馬背上的李徹基本沒感覺到太大的顛簸。

  跟隨在李徹身旁的官員們驚嘆不已。

  水泥路平坦如鏡,表面光滑而堅實,與他們以往走過的泥濘小徑和崎嶇山路形成了鮮明對比。

  足下再無塵土飛揚,也無需擔憂坑窪不平的路面會絆倒他們,騎在馬背上和自己走沒什麼區別。

  「不可思議!」諸葛哲拉著馬韁,感嘆道,「此路渾然天成,踏在上面竟沒有半點顛簸,簡直不像是人力所為。」

  霍端孝附和道:「若是軍隊在這種路上行軍,豈不是能日行百里以上?」

  「何止百里。」騎兵出身的王虎感嘆道,「若是全員騎兵,二百里都不在話下。」

  聽見眾人的感嘆聲,李徹微微一笑。

  他抬起頭,看著這條水泥路如同一條銀帶,蜿蜒消失在遠方的山巒之中。

  這算什麼?如今這條路只是通往山海關,完全不夠。

  自己要把這水泥路越修越長,修到遼陽城去,修到長白山去,修到大興安嶺去!

  甚至在未來的某一天,一路南下,修到那帝都去!

  將大慶的每一個城市都用道路連接起來,將條條大路通羅馬,換成條條大路通奉國!


  。。。。。。

  「這該死的路,真是難走!」

  杜賀一臉的不爽,感覺盔甲內的衣服都濕漉漉的。

  周圍的士兵們身著沉重的盔甲,腳步沉重,臉上寫滿了疲憊與不耐。

  天空陰沉沉的,烏雲密布,空氣中的潮濕幾乎實質化。

  難民們緊緊跟隨在士兵之後,他們攜帶著簡單的行李,抱著孩子,牽著老人,隊伍拉得老長。

  和士兵們相比,隊伍中的難民沒有鎧甲束縛,倒是輕鬆不少。

  但連日的趕路,還是讓這些本就背井離鄉的百姓有些吃不消,時不時有人摔倒在泥水裡。

  杜賀看了一眼,沒怎麼在意,心中對那位奉王愈加不滿。

  他堂堂左丞相之子,京中的頂級紈絝,竟然趕上了這麼個倒霉的差事,給奉國送難民。

  更倒霉的是,恰好趕上了雨季,原本平坦的道路變得凹凸不平,水坑和泥潭隨處可見。

  馬匹和車輛在泥濘中掙扎,不時發出嘶鳴,就連抬腿都變得困難。

  副將艱難地催馬上前,來到杜賀身側,小心問道:

  「大人,道路實在難行,看這雲層估計又要下雨了,不如到前方縣城休息一夜再走吧?」

  杜賀看了他一眼,不滿道:「陛下令我們兩個月內到關外,如今已經過了一個月了,如此磨磨蹭蹭,如何能按期到達啊?」

  「大人放心,按照大慶律令,因大雨、山崩、地龍翻身等自然災害失期者,無罪。」

  杜賀翻了個白眼,他當然知道無罪,但這畢竟是陛下第一次交給他事情,怎麼都要幹得漂亮些。

  只是看著歪歪斜斜的隊伍,杜賀心中也清楚,若是強行走下去,怕是也走不了多遠。

  稍微猶豫了一下,就點頭同意了副將的要求。

  前方的縣城是個偏遠小縣,城牆破破爛爛,城門大開著。

  或許是提前得知了隊伍到來的消息,知縣穿著滿是補丁的官服,早早在城門口等候。

  「參見上官。」

  「嗯。」杜賀正眼都沒看他一眼,皺眉看向面前的縣城。

  或是受雨季影響,城內也造了洪澇災害,大量的民房被衝垮,不少百姓只能在屋外打地鋪住。

  杜賀頓時心中更加不爽了,本以為能好好歇一歇呢,沒想到來了個窮縣。

  那知縣見這上官如此年輕,不僅沒有心生怠慢,反而更加惶恐、恭敬。

  不到而立之年便身居如此高職,帶著幾萬難民遷徙......

  這位不是陛下親信,就是背景通天啊。

  知縣想到這裡,連忙說道:「在下已經令人準備好酒宴,還請上官入府衙歇息。」

  杜賀點了點頭,騎馬向大門內走去,獨留副將在此安頓難民。

  「上官,這些難民太多,本縣已無存量,實在是......」知縣面露為難之色。

  杜賀不耐煩道:「他們不用你管,你去給他們尋個住處便是,我們明日就走。」

  「好的,好的。」知縣默默鬆了口氣。


  杜賀進入府衙沐浴更衣,享受來之不易的酒肉,暫且不提。

  卻說五萬難民入了縣城,本就不大的城池顯得更加擁擠了。

  縣城原本的百姓見到這麼多人,本以為是跑到自己逃荒的,個個面露警惕之色。

  但接觸之後,才知道他們是準備北上的難民,便放下心來。

  有人好奇地問道:「俺聽說北邊本就貧瘠,今年到處都受災,朝廷這是安排你們去什麼地方?」

  「聽說是去奉國,讓我們投奔奉王。」有知情的難民回道。

  「奉王?!」那百姓亢奮道,「可是那大敗高麗,四萬破十四萬契丹狼騎的奉王?」

  難民點了點頭:「自然,大慶不就這一個奉王嗎?」

  百姓眼中閃過羨慕的神色,隨後有些不解道:「可是俺聽說,奉王的封地在關外啊,那苦寒之地能養活這麼多人嗎?」

  難民道:「誰知道呢,不過奉王剛剛打贏了仗,若是奉國真貧瘠至此,怎麼能打贏契丹人呢?」

  「倒也是。」

  百姓嘀咕了一聲,眼睛轉了轉,心中若有所思。

  到了半夜時分,當所有人都熟睡之時,一大一小兩道身影悄悄進入了難民的隊伍中。

  「爹,咱為啥要走啊?」

  「噓!小聲些!」男人捂住兒子的嘴,「留在這早晚被餓死,那奉王是個有本事的,跟著他們北上,沒準能活下來呢。」

  父子倆在難民群中躺下,心中砰砰直跳。

  大慶律法雖然沒那麼嚴苛,但也絕對禁止百姓自主遷徙。

  萬一被抓到了,自己被打兩個板子,做幾天苦役也沒什麼,可自己的兒子怎麼辦啊?

  就在這時,街角處突然傳來一陣響動。

  那父親警惕地起身看去,卻見又有一道身影攢進了難民群,直奔自己這邊而來。

  他以為是官差,頓時嚇得六神無主,剛準備站起身逃跑。

  借著月光看了一眼,忽然覺得面前之人有些眼熟:「老楊?」

  「老梁?」那人也驚訝道。

  男人看到來人是自己的鄰居,稍微安心了一下,隨後緊張地將他拽了過來:

  「你這是......也準備混進來北上?」

  「是啊。」老梁面露淒色,「我老娘前些日子餓死了,我一個人無牽無掛,倒不如去那奉國求一條生路。」

  老楊鬆了口氣:「既然如此,莫要聲張,明日一早你我偷偷混出去。」

  兩人找個角落坐下,忐忑地看著月亮,等待天明。

  忽然,街角處有是一處微弱的腳步聲。

  「老趙?」

  「老楊?老梁?」

  「你也是去奉國?」

  「是啊,這雨下個不停,今年肯定是顆粒無收,倒不如北上闖闖。」

  又過了一會。

  「老李?」

  「老趙?老楊?老梁?」

  「老孫?」

  「老李?老趙?老楊?老梁?」

  ......

  次日,天色大亮。

  酒足飯飽,美美睡了一晚的杜賀打著哈欠從府衙中走出,不顧那知縣在一旁阿諛奉承,徑直打馬向城外而去。

  副將則帶著士卒們,催促難民們繼續趕路。

  「起來了,都起來了!」

  「收拾好東西,按次序出城!」

  難民們猶如牛馬一般,被驅趕著向城外走去。

  杜賀懶得管這種閒事,坐在馬上徑直向前。

  忽然,他詫異地看向難民群,有些疑惑地環視一圈。

  不知道是錯覺還是怎麼回事,總覺得今天的難民看上去比昨天多了一些呢?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