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位非我所欲也!
楚世昭這一刀下來,整個朝堂基本進入了癱瘓的模式。
宰人宰太多了,沒有收住力,這猛地空缺出來了大量的位置,而糟糕的是,楚世昭沒辦法立刻補上這些位置的空缺。
這樣一來,下級機構沒辦法實時運轉,以至於上層機構的很多政令反而是沒辦法有效推出,進行執行,甚至於更高級別的官員,還不得不去代理下級官員的事務,以便朝堂的正常運作。
可楚世昭,也只能那麼做。
他要是朱高熾,哪裡會有這麼多頭疼的事情處理,得到百官的支持,很多事情是能很好的辦妥。
問題是楚世昭雖然初步掌握了朝堂,但是大多數人都是不願意服從楚世昭的號令,哪怕楚世昭手握軍權,可這些大族之人,始終不認為楚世昭膽敢向他們開刀,很多事情辦起來拖拖拉拉,更是有人不願意替楚世昭辦事,還要東拉西扯,故意噁心楚世昭。
加之楚世昭起初確實不太想這樣動粗,這反而讓這些世家大族得寸進尺起來。
有人想要密謀推翻楚世昭,直接是讓楚世昭下定了決心,一口氣按死這幫人。
【你的行政效率下降了80%,你的政策執行率提高了50%。】
效率降低,是因為楚世昭這一刀砍到了大動脈,把大批實權官員全都給殺了,而且暫時沒有找到人平替這些事務。
不過,這又能怪誰呢?
楚世昭是刀山火海里殺出來的,他不慣著這些把自己太當回事的大族士人。
要是能踏踏實實給楚世昭辦事,楚世昭完全不會在乎出身,但這些人不僅不辦事,還要給楚世昭拖後腿。
早殺晚殺都是殺。
晚一點殺,朝堂可以平穩過渡,不用那麼血腥,但現在楚世昭的環境太糟糕了,趁著兵強馬壯,三府軍的戰力尚存,動手是最好的選擇。
再者.楚世昭本就不欲威柄在人,他更想要親覽庶務,這樣才能有更好的治國空間。
現在楚世昭就是一切盯著數值。
有些事情做了,是掉這個數值,但是漲另外一個數值,看哪個數值對現在的楚世昭更有用,他就儘可能地去拉滿一個項目。
均衡發展,只在特別好的局面下適用。
現在的情況極其險惡,楚世昭只能拉滿一項數值,才能自救。
沒了大朝廷,楚世昭拿自己的班底弄個小朝廷,只要確保大朝廷上的公務,能被這個小朝廷消化,那這麼辦對於楚世昭而言就是賺的。
值得感嘆的是楚世昭這麼做,也很容易讓手下的一個大臣,權力瞬間暴漲,因為空出來的事務多,就會讓一個大臣獨攬諸多事務,所以楚世昭也沒少讓自己閒著。
大小事務,其他人做,最終的裁定權,獨斷的權柄儘可能地把握在自己的頭上。
【你開始大力提拔和全面起用寒人擔任要職,進一步打破了門閥士族壟斷政治的特權。】
楚世昭開始在長安附近尋找那些有才識、有學識,祖上曾經闊過的學士,令他們入朝為官。
這一輪選士,楚世昭不看道德,只看政治能力。
全面開始引入寒門,這也不是說世家大族在朝堂上沒有影響力了,楚世昭不是雙極管,這個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的。
大周王朝現在的狀態,世家大族擁有知識的傳承和主動權,完全棄用這些人,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哪怕是寒門,他們也是士族,也是曾經的豪門。
就華夏民族的血脈,能流傳到後世之人,哪個祖上沒闊過,窮不過三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窮人三代以後就沒了。
在楚世昭還沒有開啟大印刷時代,暫時沒能力將知識完全擴展出去的情況下,還是很難任用真正的平民進入朝堂的。
現在楚世昭要做的,絕對不是單方面和世家大族搞對立。
而是引導這些世家大族和新進入朝堂的寒門進行新一場的職場內卷,誰幹得好,誰在朝中位高權重,家族地位能夠提高,誰辦不好,就罷黜誰。
當然楚世昭也不能把這些世家大族逼得太死,要看在老員工的份上,給點情分,只要沒犯錯,沒有原則上的失誤,還是能容忍的。
真正弄死的那幫人,大部分都是不利於集團的長期發展,他們不謀求在職場上進步,天天勾心鬥角,以搞垮別人增強自己為主,這種毒瘤是不能留的。
如今的大周王朝想要枯木逢春,舊有的職場環境必須注入激勵模式的獎勵制度。
你得告訴手下的人,你是有上升通道的,他們才肯發了瘋陪你卷。
世家大族不肯辦事,想一勞永逸,覺得自己家大業大,憑藉著老底和資歷安穩度日了,楚世昭就引入寒門,在他們後面追著,讓他們感受到壓力,感受到只要自己不努力,就要被人拉下來的緊迫感。
務必是讓每個人都渴望進步起來。
現在楚世昭才感嘆桓盛的另一個優點,這個人是真正的渴望進步。
手底下最卷的臣卡,沒日沒夜都想著怎麼去建立豐功偉業。
卷到楚世昭都怕自己要是哪天沒辦好,當不了桓盛心目中的聖明之主,就給桓盛拖拽下皇位了。
所以,楚世昭其實也沒閒著,他同樣是高強度處理手上的政務,來為這一次肅清朝堂的大行動收尾。
【永晉三十一年十二月,楚世昭拔擢郭憂為刑部尚書、文俞為吏部尚書。】
【桓盛以尚書左僕射的位置,同時暫代戶部尚書的職務。】
【楚世昭提拔董費為工部尚書。】
楚世昭不小心殺的人太多了,之前調度人事的時候,常常要考慮怎麼明升暗降,甚至是給個高榮譽的虛職,換成自己的人上來,現在直接不用考慮,空出來的位置,找個時機就能讓自己的人上去坐著。
【郭憂和文俞之間素有不和。】
【桓盛也常常不滿意董費的做法,認為他過於迂腐,沒有人臣的變通之能。】
上一次模擬推演,郭憂就和文俞掐架了,這兩個人就是純合不來。
前者是奇謀多變,後者是王道治國。
而且楚世昭發現了,郭憂和文俞,最早都是京官,但是職務很小,都是出仕了不到一年,就辭官歸隱了。
後者是連夜回到了華亭當地方小吏,前者則是雲遊四海,以遊歷為主。
更重要的是,楚世昭感受到了《治安疏》的隱藏感染力,就是大周王朝里,很多立場比較正直,真正思慮國事的士人,他們都很推崇《治安疏》。
所以楚世昭找到這些人,並且予以重任的時候,這些人大多願意為楚世昭效力。【永晉三十二年三月,楚世昭下詔勸課農桑,減免賦稅,振濟窮人和災民,更滋養戰馬,加強軍備。】
【楚世昭對待大臣態度強硬,用了很多鎮壓的手段措施以威懾群臣,這使得中央大權逐漸為楚世昭所用。】
【永晉三十二年五月,楚世昭親自操練了一支不足千人之數的騎兵。】
【楚世昭早有經略北方之意,加之匈奴人常有侵擾邊境之意,這讓楚世昭不得不早做打算。】
【於是乎,楚世昭經常巡閱軍隊,獎勵養馬,有意訓練騎兵,滋養戰馬,以加強軍備。】
【永晉三十二年六月,楚世昭親自為涼州節度使寫了一封書信。】
【不久之後,涼州派遣了使節皇甫堅以及良馬三千匹。】
【永晉三十二年七月,皇甫堅留用朝中作為京官,冊封武威將軍。】
【同月,楚世昭迎娶了桓盛的妹妹桓奕。】
【永晉三十二年八月,盧毅和馬溯安決定起事叛亂,並且二人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們和身在草原的匈奴王庭合謀。】
【盧毅暗中準備叛亂為時已久,他認為朝中不滿楚世昭統治的大臣極多,如今楚世昭和涼州桓氏結合,日益強大,對於自己極為不利,應當趕在楚世昭掃平內外,做到集權統治之前,將其誅殺,否則後患無窮。】
【他在范陽郡城北邊築起了一座名為雄武城的城池,這座城池表面上看來是防禦侵略,實際上是儲藏兵器、糧食,以此來做堅守范陽的部署,戰馬有兩萬多匹,牛羊物資不計其數,這些都是多年經營以來的積累,加之盧氏本就為范陽名門,盧恩更是曾經的朝中大臣,多代底蘊,在地方上強橫一時。】
【恭喜你觸發了金色的災患事件——『盧馬之亂』。】
【盧毅曾經身兼大同節度使的位置,而馬溯安更是現在的范陽節度使,他們二人在身邊籠絡了不少的人才。】
【為了保證這次事成,每個月馬溯安都以朝廷的名義向百姓索取各類賦稅,百姓被弄得無以為生。】
【而今百姓大多都被馬溯安所蒙蔽,以為這厚重的賦稅都是朝廷強加在他們身上的,這導致很多農戶義憤填膺地想要加入馬溯安的軍隊,準備和大周王朝的官軍作戰。】
【永晉三十二年九月,匈奴人答應借兵給馬溯安,他們合力朝著大周王朝的北方發起了攻勢,隨後大寧府再次被匈奴人攻破,匈奴人將大寧府清掃一空後,跟著馬溯安的部隊朝著晉陽殺去。】
【李瑾坐鎮晉陽,面對匈奴人的大軍壓境,他堅壁清野,儘可能地避免和匈奴人進行野戰,在晉陽,李瑾手中的騎兵只有兩千多人。】
【永晉三十二年十月,盧毅帶領的部隊渡過黃河開到開封府陳留郡,不久之後另一側的戰線青州節度使趙政己無力抵抗,決定投降。】
【看到青州那些投降過來的官軍,盧毅心生戾氣,將盧恩病逝的過錯埋怨在了永晉帝的識人不明,誤信心腹,加之軍中也沒有那麼多的糧食給這些降軍所用,於是他就讓夾道投降的官軍互相砍殺,誰能活下來就讓誰跟著他的部隊。】
【很多人不敢向同僚下手,於是盧毅就下令處死那些一動不動的人,直到這些官軍死傷慘重後,盧毅才叫停了他們的做法,令那些願意砍殺同僚的官軍加入自己的部曲。】
【永晉三十二年十一月,趙政己作為青州節度使,享受了太久的平安,而且他本就是一介文臣,沒有什麼太大的本事,又是永晉帝的心腹,這讓他惶恐不安。】
【何況.他投降於盧毅的本意是想要投降免於戰事,避免百姓和官軍因此喪命,卻不曾想盧毅如此暴戾,以至於地方生靈塗炭,他見此情景,從城牆之上跳了下來,以表達自己的懺悔之意。】
【盧毅卻哈哈大笑,將趙政己的屍體暴曬三日。】
【永晉三十二年十二月,馬溯安和匈奴人合兵下來的大軍開始圍攻晉陽,李瑾奮力抵抗,他的次子李晟權在前往大同借兵的路上不幸被殺。】
【永晉三十三年一月,大同節度使徐皓認為自己的能力難以抵抗匈奴人和馬溯安的攻勢,決意寫信投誠,這讓麾下的部將楊柱庭大為不滿。】
【楊柱庭聯合其他大同將領同僚一起兵諫,他們殺死了徐皓,在大同繼續據守城池,和匈奴人的大軍做頑強的抵抗。】
【永晉三十三年二月,楚世昭立刻起兵,他決定親率部隊馳援晉陽。】
【然而桓盛卻勸說楚世昭留守中央,以免朝堂群臣生變。】
【更直白地來說,桓盛認為邊塞節度使的權力巨大,如今有外敵能夠消耗他們的實力,到時候平復北境,反而更加容易。】
【等到這些地方的實力被耗乾的時候,朝廷再出兵,這是坐收漁翁之利,也是最佳的反攻時機。】
【但是,楚世昭這一次卻不認可桓盛的觀點。】
【楚世昭召開朝會後,他更是和群臣不歡而散,很多人都認為桓盛的意見才是最合適眼下的政治環境,同時很多人也不願意冒著風險出兵。】
【「難道諸公非要看到匈奴人的鐵騎兵臨城下的時候,才懂得馳援邊塞嗎?」】
【這一次,楚世昭頗為震怒。】
【「大位非我所欲也。」】
【「老子一開始只想著活下去,只想著怎麼在這個該死的世道活下去。」】
【「我年少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不想繼承什麼親王,更想當一個征討天下的將軍,但現在呢?你們看看,你們走的每一步,都要我權衡利弊,權衡利弊。」】
【「是啊,晉陽被打下來了,節度使的威脅就沒了,大同被打下來了,又一個節度使死了,但是呢?」】
【「沒有節度使,還有盧毅,還有馬溯安,還有他們身後的匈奴人。」】
【「如今晉陽和大同向我求救,我若是坐視不管,談何君臣。」】
【「只有朕視他們為朕的臣,他們才能稱朕為主,這樣的道理,你們難道不懂嗎?」】
【「若是朕不視他們為朕的臣民,那麼又有什麼必要談論天下歸心之事。」】
【說到這裡,楚世昭的怒意漸濃。】
【他不再代使所謂的君權,而是拂袖呵斥道:「朕意已決,即可發兵,以抗叛軍。」】
【永晉三十三年三月,楚世昭在三辭三請下,正式就任新帝之位,不再以監國的身份治理天下事務,節制兵馬。】
【「既然朝中無大將,那就由我來當這個大將。」】
【「君王死社稷,這本就是天經地義之事。」】
【「全軍不可怠慢一步,輕裝疾行,馳援晉陽,入城就地補給,這是朕的軍令。」】
畫面上,一支不足千人的騎兵緊隨著楚世昭的步伐,朝著前線作戰最為激烈的晉陽奔襲而去。
而這一支騎兵的編制,其名為——背嵬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