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暮漢昭唐> 第14章 授兵遇賢

第14章 授兵遇賢

2024-11-17 05:18:20 作者: 周府
  隨著時間將至中午,王宏講經也接近尾聲。

  合上竹簡,王宏淡淡說道:「今日授學,可有不懂之處?」

  堂內士子們低頭無言,之前中間侍女們旳舞蹈早已吸引他們的目光,哪裡還能記住王宏今日課上講的內容。

  張虞整理筆記,剛欲起身詢問時,卻見已有士人向王宏問難。

  此士人身形瘦弱,所著的儒服已洗得褪色,與在座錦衣玉服的士人形成突出對比。然此人卻並不為這些外物所影響,昂首挺胸,言語鏗鏘有力,投足間充滿了自信。

  蓋物質匱乏,精神強大說講得便是此人!

  「仆敢問先生,臣侍君以忠,然君待臣無禮,不知如何為之?」士人道。

  王宏尋聲望去,說道:「當上諫於君!」

  「若君不納,受小人屏蔽,又當何為?」士人問道。

  王宏眉毛微挑,說道:「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故君受小人屏蔽,臣當退思補過,而後匡救除惡,以輔君王之失。」

  「多謝先生教誨!」

  王宏捋髯而笑,問道:「彥龍敏思好問,不知近日文章撰寫如何?」

  「回先生!」

  孫資拱手說道:「仆略有所得,但還需先生指點!」

  「嗯!」

  有了孫資的開頭暖場,連同張虞在內的幾名士人先後詢問《孝經》內的疑難問題,這才結束今日的講學。

  不過即便這樣,因有了之前的觀察試探,王宏早已將那些混吃等死的學生拉到黑名單之內。

  「濟安、彥龍、伯許留下!」

  「諾!」

  孫資、張虞、溫劭三人趨步至王宏跟前,剩餘士人背負書囊而出。

  「伯許,今是否有認真聽講?」王宏問道。

  溫劭早被歌舞所迷,怎會記著王宏所授之學!

  靈光一閃下,溫劭硬著頭皮,說謊道:「恕劭愚鈍,先生今日所授之學,劭一知半解。」

  王宏神情冷了下來,說道:「我今日所講之學,不過是那忠孝之道。《孝經》人人皆習,連麓山十歲孩童都知,更何況弱冠諸子乎?」

  性情驕縱的溫劭心中雖有不服,但因是面對王宏的責問,其也不敢發作,唯有羞愧垂首,說道:「願請先生責備!」

  見狀,王宏揮了揮手,無奈說道:「且先退下,日後講學務必認真聽講!」

  「諾!」

  溫劭作揖而拜,遂趨步而出。

  望著溫劭離去的背影,王宏心中暗嘆口氣。

  他膝下有二子一女,長子王晨,長女王霽,次子王凌。長子王晨在雒陽遊學,因有王允的管教,德行出眾。次子王凌,年紀雖小,但卻天賦出眾,為人機敏深得自己喜愛。

  近年來,他不為兩個兒子發愁,反而是為長女頭疼。隨著女兒出落水靈,加之性情溫柔,識經通文,故不少并州大族都有意前來求親。

  不僅有上黨郡的泫氏陳氏、屯留鮑氏、潞縣馮氏、銅鞮王氏,更有來自河東以及本郡的諸大姓。


  其中溫氏的溫劭因傾心王霽,放棄前往雒陽遊學的機會,特意拜到他的門下習經,希望能贏得王氏的認可。

  王宏念及溫氏與王氏同鄉關係,溫氏世代仕官,並未排斥溫劭,且平日上也多有關照。但溫劭在習經上的表現,讓他搖頭不已,今日一試便試出來了!

  整理了下思緒,王宏看向張虞,問道:「濟安今日研讀兵書如何?」

  張虞拱手而答道:「回先生,粗讀《司馬法》《吳起兵法》,頗有感悟!」

  王宏沉吟少許,說道:「吳氏、司馬二書為數百年前所著,自前漢以來,車兵漸廢,突騎興起。光武皇帝率幽燕突騎平河北,繼而平興天下。故兵事較前人有所不同,還需靈活變通。」

  「然論行軍、治軍、紮營之事,數百年來變化不大,濟安可揣摩研讀。」

  「諾!」

  頓了頓,王宏為了考驗是否有教導的必要性,問道:「濟安既有通讀吳子,可知吳子用兵之道?」

  張虞靜思片刻,說道:「吳子將兵以『審敵虛實而趨其危』為重,虞以為其意當為,有備以擊不備,集眾以凌寡,將銳士以破羸兵。」

  「如敵眾而我寡,敵分兵並進,當借地勢之利,趁敵不備,率寡銳之兵分擊;如敵寡而我眾,敵聚兵守營,莪可尋機斷糧,迫敵出戰,後集眾兵以破之。」

  蓋因原身有出色的軍事天賦,以及前世喜好了解歷史上的著名戰例,這讓張虞點亮了軍事天賦。

  當張虞僅憑三言兩語,便能將《吳起兵法》的精髓概括時,王宏眼神露出驚訝之色,沒想到來自邊塞的豪強少年竟有這般軍事天賦。

  王宏看了眼張虞,轉而陷入沉默,他在考慮是否進一步教導張虞,並親自為他講解《孫子兵法》。

  「濟安,你父可是任別部司馬?」

  「正是!」

  隱約察覺到王宏的想法,張虞拱手說道:「故度遼將軍張奐在時,因我父熟曉兵略,又通弓馬,引為軍中親信。」

  「然明公啊?」

  王宏點頭應和了聲,再次陷入思考。

  張虞看出了王宏的糾結,頓時挺直腰背,作揖而拜,凜然說道:「仆身份卑微,不求拜入先生門下,但願先生授我兵事,外降胡虜,內安百姓,以不負先生之望。」

  聞言,王宏捋髯而笑,說道:「我不為授學而疑,而是為如何授學而惑!」

  雙手扶起張虞,王宏說道:「明日午時,濟安可至此,容我為濟安講授《孫子》。」

  「多謝先生教導!」張虞拜道。

  「嗯!」

  張虞看了下情況,見孫資還在堂內,便識趣退下。

  待張虞走後,孫資奉上竹簡,恭敬說道:「拙賦在此,請先生指正!」

  王宏攤開竹簡,仔細暢通全文,滿意頷首說道:「彥龍文采出眾,日後必成大器。」

  「皆賴長文公教誨!」

  王宏擱下竹簡,說道:「以彥龍學識,可到雒陽太學求學矣!」

  說著,王宏從榻上起身,說道:「秋時,雒陽太學募生,彥龍當好生準備。」

  「仆必不敢忘王公之恩!」孫資拱手跪拜,行以大禮。


  「不必多禮!」

  望著孫資離開的背影,王宏頷首而笑,神情頗是滿意。

  孫資幼年父母雙亡,由兄長和嫂子撫養長大,家境說不上富裕。偶然間,王宏發掘了孫資,見其頗有天賦,便讓孫資前來大麓山遊學。

  經他教導下來,孫資才華愈發出眾,這讓王宏不禁刮目相看,故準備為其打點一番,讓他前往洛陽的太學學習。

  類似王宏這般作法的人不少,各大族為了不浪費自家的政治資源,常會提拔下方有才德的士人,以建立起門生故吏之關係,從而壯大自家,這也是漢代士族為何能興盛難衰的原因之一。

  今張虞表現突出,讓王宏有些心動,已有意將張虞培養成王氏的門生故吏。

  畢竟張虞論相貌有相貌,論武力有武力,軍事天賦出彩,若不培養為王氏門生故吏實在可惜了!

  王宏內心的想法,張虞不得而知,當下的他正為官二代溫劭而頭疼。

  院外,溫劭帶著兩名僕從堵在張虞跟前,氣勢洶洶說道:「今日你若向我磕頭告罪,市井之事可既往不咎。」

  張虞身子較高,與溫劭說話時,眼睛不由下視,淡淡說道:「市井之事,我出價,君加價,雙方買定離手,有何問題?」

  溫劭不由語塞片刻,繼而惱怒說道:「我與那少年之事,又與你何干?」

  「今日道歉,我可看在先生的面子上,暫饒你這次!」

  張虞挑了挑眉,反問道:「你可有向那婦人致歉?」

  「向那婦人致歉?」

  溫劭冷笑幾下,說道:「卑賤農婦,害我愛犬,不送有司治罪,已是我之恩典,何來道歉一說?」

  說話之時,溫劭的神情之蔑視,與剛剛面對王宏的謙卑畏懼形成讓鮮明的對比。

  張虞心裡愈發惱火,或許在某些肉食者的權貴里,庶民的命不是命,甚至不如一條自己愛犬,有時的憐憫更像是施捨。

  微吐濁氣,張虞說道:「溫君既無道歉之意,恕虞亦無道歉之念!」

  聞言,溫劭頓時惱怒,指著張虞的鼻子,威脅說道:「牧牛放馬之輩,不畏死乎?」

  張虞目光凜冽,抓住溫劭的手腕,冷冷說道:「我不願與君結怨,但若君執意而為,我願奉陪!」

  「放開!」

  巨力之下,溫劭手腕吃痛。

  見溫劭被擒,僕從準備上前幫忙。

  酈嵩、張茂山果斷抽出長劍,護在張虞的左右,嚇著僕從們停下了腳步。

  張虞虎口捏緊,湊到溫劭的耳畔,冷森說道:「你應當慶幸活在太原,而不是活在朔方!」

  說著,張虞狠狠甩開溫劭的手臂。

  「安敢欺我!」

  溫劭揉著勒紅的手腕,無能狂怒道。

  與此同時,孫資走至門口,大聲喊道:「先生來了!」

  此語一出,溫劭怒火驟平,惡狠狠瞪了下張虞,便帶著左右僕從走來。酈嵩、張茂山二人則是趕忙收劍歸鞘。

  見溫劭走遠了,孫資走到張虞身側,說道:「溫氏子囂張跋扈,背景深厚,濟安與之結仇,非明智之舉!」

  久久不見王宏的身影,張虞大概猜到孫資這是在為他解圍,遂拱手說道:「多謝彥龍解圍!」

  停頓了下,張虞說道:「我非有意招惹溫劭,僅是溫劭欺人太甚!」

  接著,張虞為孫資講述他為什麼與溫劭結下矛盾,以及溫劭欺壓市民的經過。

  了解其中緣由,孫資無奈而嘆,說道:「濟安兄仗義出手,令資深感欽佩,然此事不好解決。今後當少與溫劭接觸,看能否將此事淡化。」

  「彥龍所言有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