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暮漢昭唐> 第203章 清平河內

第203章 清平河內

2024-12-26 16:44:39 作者: 周府
  第203章 清平河內

  在七月時,張虞為了探明清楚河內郡情況,在荀諶出使之後,便讓杜畿帶上一千人馬前往河內。

  一千人馬雖說不多,但在權力真空之時,足以發揮出不小作用,甚至能改變一郡的歸屬。

  杜畿率兵到河內郡後,以河內郡丞的身份,並藉助張虞的威望,降服了太行陘口的泌水、波、職三縣。三縣臣服之後,杜畿率兵向東,為張虞招降野王縣。

  考慮到野王為三縣之屏障,杜畿便暫以野王為治所,廣派斥候而出,探查河內各縣情況,並順道招降有意投靠張虞的縣長吏。

  九月一日,張虞率兵出並陘時,杜畿遣使者相迎,以請張虞至野王(今沁陽市)屯兵。

  三日,張虞帶兵風塵僕僕至野王時,杜畿率眾出城迎接張虞。

  「畿拜見君侯!」

  杜畿一上來就行禮,神色頗為恭敬。

  張虞翻身下馬,握住杜畿的手臂,說道:「伯侯何須多禮,不知今河內情況如何?」

  「慚愧!」

  杜畿拱手說道:「董卓西遷長安,王匡東行募兵。畿本欲在君侯至河內前,

  為君侯降服河內諸縣。然因諸縣各有豪強盤踞,緣山之中多賊寇,臨河鄉邑多荒廢,僅能為君侯收降緣山四縣。」

  河內郡位於太行山與黃河椅角之間,北臨太行山,南接黃河,山河之間僅寬百餘里。

  故人至黃河岸邊,抬頭便能望見高聳的太行山。因南北間距窄之故,河內郡的縣邑分兩種,一種是緣山臨水而形成的城邑,另一種便是臨近黃河而形成的縣城。如司馬氏所居住的溫縣,便是臨近黃河。

  因城邑的位置不同,其受到戰亂波及的程度不同。溫縣作為兩軍交手的前線,百姓非逃即亡,倖存百姓不多。而緣山諸縣雖遭受到劫掠,更有因秩序混亂而滋生賊寇,但倖存百姓卻多於臨河城邑。

  張虞握著杜畿手臂而入城,笑道:「月余時間,能收降四縣不易。今欲清平河內,當賴伯侯為我出謀!」

  「願為君侯效力!」杜畿說道。

  「善!」

  在杜畿的領路下,張虞與魔下文武齊至縣堂。

  待眾人各自入座,張虞問道:「伯侯居河內多時,我今初治河內,不知君有何教我?」

  杜畿沉吟少許,說道:「因戰亂之故,各縣戶籍失真,君侯欲收賦稅,需重召郡縣吏員,方能重聚人心。」

  「而除戶籍失真之外,河內郡因飽受賊寇作亂,故諸縣無序,豪強結社自保。故以畿之見,需遣諸軍征討緣山賊寇,斬殺賊首,降服部眾,安置為民。」

  「待賊寇清平,百姓歸心,大興農事,流落中原之士民,將會奔走歸鄉,彼時河內將能再興!」杜畿說道。

  張虞眉沉吟,問道:「伯侯所言,當為大治河內之法。然河內與魏、東二郡毗鄰,黑山賊盤踞林慮,於毒、睦固、白繞等十餘萬之眾,劫掠三郡縣,今可有詳細之略。」

  河內郡南北距離狹窄,但東西呈彎月形狀。故河內郡東至鄴城鄉邑,南與酸棗接壤。

  杜畿抒須而思,拱手說道:「容畿上呈河內郡輿圖。」

  「可!」


  少許,縣吏從竹筒中取出羊皮製的輿圖,杜畿向張虞拱手,上前掛在屏風上。

  「君侯!」

  杜畿指著輿圖說道:「昔討董時,諸侯會盟於酸棗,其兵數十萬之眾,北遮河內,南掩陳留。因各部軍輻緊缺,諸侯縱兵劫掠,故自修武及其以東諸縣,大遭亂兵劫掠,入山為寇者眾。」

  「而於毒、睦固、白繞等十餘部黑山賊盤踞於林慮緣山河谷,沿沾、淇二水築寨。且因臨近清水,常沿清水而下,劫掠修武以東諸鄉亭。」

  「故以畿之見,全復河內郡疆土不易,今君侯不如舍清水以東諸縣,以修武縣治南陽城為邊城,大力整頓以西諸縣,並招攬以東諸縣流民。」

  張虞微微頜首,對杜畿所提供的方案很滿意。

  修武以東有七座縣城,其所轄疆域雖比修武以西十一座縣城大,但因臨近袁紹所擁有的魏郡,以及毗鄰黑山賊眾之緣故,更適合充當緩衝區。

  而修武以西的縣邑無不是土地肥沃,便於河水灌溉的良田。如果能在河內郡發展農業,張虞征討天下,今將無需為糧草而憂。

  思考之餘,張虞向郭圖、辛毗、張遼等文武,問道:「諸君以為伯侯方略如何?」

  「可行!」

  張遼遠指輿圖,說道:「修武南北狹窄,東臨清水,西靠沁水。於修武屯兵,則欲犯河內者,必經修武。且如能在修武周遭修築諸圍,則冀州之敵莫能犯。」

  郭圖沉吟良久,說道:「以修武為邊雖好,但修武若被擊破,敵軍便能長驅而入,河內郡將無險可守。」

  說著,郭圖手指沿河渡口,說道:「敵若從京畿而來,從南渡大河,河內亦是不利堅守。故我軍若大治河內,恐會被敵所趁,以圖之見,今不如遷河內之民以入并州。」

  辛毗點了點頭,說道:「君侯,郭君所言有理,河內郡東以修武為界,南以大河為邊,可為君侯所用。但欲大治河內,君侯需謹慎考慮。」

  「遷民入并州?」

  張虞收斂神情,思索河內郡的戰略意義。

  「伯侯有何見解?」

  杜畿向張虞拱手,說道:「君侯,河內帶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京畿。故世祖任寇恂於河內,無復南顧之憂,所以得專精河北,終成大業。今君侯欲經略天下,河內不可不興治。」

  「諸子言河內難守,然比及世祖之時何如?昔朱盛兵據洛陽,而并州未安。今君侯已有并州,雒陽百里無人煙,所臨之敵為冀州袁紹,以畿觀之,河內看似難以固守,然其地小而城固,得有上黨之援,足以據敵。」

  聽著杜畿的暢談,張虞遂是堅定信念,說道:「昔光武北平河北,朱知河內空虛,遂率三萬北侵溫縣。而寇恂率諸縣兵據之,並匯馮異大破之。舊人尚能據守,何謂今人不能復行舊事。」

  河內地狹難守,但不可不守。

  如果日後有中原敵人來征討他,河內郡大概率會是首要目標。河內如能抗住前期的進攻,那麼并州的兵馬將能源源不絕前來支援。彼時再占據了河東,那麼河東的兵糧還能通過職關陘,送抵河內。

  而他若是征討中原,那麼河內郡會成為他在關東的橋頭堡,并州之糧可運抵河內,再由河內運至軍中。

  從以上觀之,河內有必要整治一番,將其打造成軍事堡壘,而不能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


  張虞看向杜畿,說道:「伯侯既有方略,則河內之事,便依卿所言。我今雖率兵至此,但兵馬可由伯侯調遣平賊。」

  「遵命!」

  見張虞力排眾議,將河內郡事委託於自己,杜畿感激不已,拱手說道:「稟君侯,職縣今雖上表臣服,然其治下有豪人陶銘聚攏鄉民千餘戶屯於湛城,今需遣將軍率兵討之。」

  「伯寧,率本部兵馬前往征討陶銘!」張虞吩附說道。

  「遵命!」

  滿寵披甲按劍而起,拱手領命。

  「稟君侯,州縣雍城有宗賊陳生擁宗族、鄉人而不歸附,其部眾有三千餘戶,需勞君侯遣將。」杜畿說道。

  「仲康,率本部兵馬征討陳生,務必斬其首級,收復州縣。」

  「領命!」虎背熊腰的許褚奮聲應道。

  杜畿說道:「州縣以東為懷縣,為河內治所。王匡雖往泰山募兵,但卻留族人王澤於懷縣,帳下兵馬有三千餘眾。」

  「步騎三千餘眾?」

  張虞沉吟少許,問道:「公明可敢領命破敵否?」

  徐晃從按席而起,正色說道:「敵軍雖眾,但並非不能勝。晃願領兵征討,

  陷懷縣於君侯。」

  「善!」

  見徐晃鬥志高昂,張虞說道:「文遠調三百騎與公明,以助公明陷城破敵。」

  「諾!」

  河內郡敵人雖多,但更多是不成氣候之敵。這般小數目的敵人,張虞不打算親自出手,而是交於魔下的將校征討,以培養其獨立帶兵打仗的能力。

  若總是張虞自己帶兵征討,累倒是其次,更重要是培養不出能獨當一面的將領。等以後疆域愈發遼闊,張虞豈不是處處要救火。

  待張虞將討賊事宜安排妥當,杜想起一件事,說道:「君侯,可記得朱偽否?」

  「為何不記得?」

  張虞沉吟了下,說道:「昔董卓入京,留朱偽守陽,之後朱棄官而走,

  我便不知其音訊。」

  「稟君侯,朱偽棄官南逃荊州,袁術拜其為穎川太守,令其率四千兵馬屯兵於雒陽。朱偽念京畿殘破無法養兵,遂屯兵於中牟。」

  杜畿拱手說道:「據畿所聞,朱偽傳信於各個州郡,召請部隊討伐董卓。今若知君侯親至河內,必會邀君侯共同出兵。」

  張虞心中暗嘆了口氣,昔平黃幣之時,他還在朱偽帳下效力。而今不到十年,東漢王朝轟然崩塌,唯有不變的是朱偽這般漢家老臣,為漢室盡心盡力。其他人倒好塘塞,朱邀他出兵,他可要想好話術回應。

  張虞沉吟片刻,說道:「朱將軍若前來河內,速命人通報!」

  「諾!」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