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81章 羅馬海軍覆滅

第181章 羅馬海軍覆滅

2024-11-21 17:57:25 作者: 明巧
  弗拉維提在面對華朝海軍那幾乎不可戰勝的戰術時,並未選擇坐以待斃。他思考一番後得出結論,羅馬的戰船雖然排水量較小,但在靈活性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能夠在一些淺水區域自由穿梭。

  於是,一個狡猾的計劃在他的腦海中悄然成形——他打算利用這一優勢,將華朝海軍的艦船勾引到水淺且暗礁密布的地方去。

  在他的設想中,一旦華朝海軍的戰艦觸礁或擱淺,那麼它們就將成為羅馬海軍砧板上的魚肉,任由宰割。到時候,羅馬海軍再趁機發動猛烈的攻擊,或許就能一舉扭轉戰局,消滅這股威脅羅馬帝國的華朝海軍。

  然而,弗拉維提卻並不知道,他所面對的華朝海軍,並非孤軍奮戰,更非毫無準備。華朝皇帝張循擁有推演預測戰況走向的系統外掛,在張循的指引下,華朝海軍的戰艦幾乎不可能發生意外。

  另外,在直布羅陀海峽的時候,華朝海軍還迎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上船。那是一些被華朝這些年收買的、熟悉地中海海況的羅馬奸細。這些人,如今已經成了華朝海軍的嚮導,他們不僅為華軍提供了寶貴的海圖信息,還指引著華朝海軍的戰艦避開了一個又一個潛在的陷阱。

  因此,當弗拉維提滿懷期待地實施他的計劃,試圖引誘華軍戰艦觸礁、擱淺時,他註定會迎來一個殘酷的失敗。華朝海軍的戰艦在張循的英明指導和羅馬奸細的精確指引下,如同幽靈般穿梭在地中海的波濤之中,讓羅馬海軍的每一次努力都化為泡影。弗拉維提的計謀,最終只能成為一場徒勞的鬧劇。

  如此這般,華朝海軍在地中海的廣闊海域內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追擊戰,對羅馬海軍戰艦進行了無情的獵殺。羅馬海軍,在這支強大而狡黠的敵人面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只能被動地承受著華朝海軍的猛烈炮火。他們的戰艦一艘接一艘地被擊沉,士兵們一個個地倒下,整個地中海仿佛都被戰爭的陰霾所籠罩。

  這場追擊戰持續了整整兩個月,期間,華朝海軍不僅展現了其強大的戰鬥力,更顯示出了其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決心。而羅馬海軍,則在這場漫長的戰鬥中,逐漸走向了崩潰的邊緣。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更加致命的打擊降臨了。從遙遠的紅海趕來的華朝南海艦隊,如同天降神兵一般,加入了這場追殺的行列。他們的到來,讓羅馬海軍原本就岌岌可危的防線徹底崩潰。

  弗拉維提的旗艦,這艘曾經代表著羅馬海軍榮耀與希望的五層槳戰船,也在華朝海軍的炮火中轟然沉沒。弗拉維提本人也重傷落海,未能被及時營救,最終淹沒在了那片他曾經誓死捍衛的海域中。

  這場戰役的結果,對於羅馬海軍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上千艘戰艦,被華朝海軍擊毀了七八百艘,剩下的也大多被俘虜。海軍士兵十多萬人,傷亡慘重,三四萬人永遠地留在了那片海域,還有部分人選擇了棄船上岸逃跑,將戰艦拱手留給了華軍。更有一萬多人,在深感羅馬帝國覆滅已無可挽回的情況下,選擇了向華軍投降,希望能夠在華朝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對於華朝來說,這場勝利不僅意味著地中海霸權的穩固,更帶來了一份意外的收穫。那些投降的羅馬海軍士兵,正好可以被用來操作羅馬的海船,為趙雲率領的華朝陸軍渡海作戰提供寶貴的運力。他們的加入,會大大提高華朝陸軍的渡海效率,為華朝在未來的戰爭中取得更多的勝利奠定堅實的基礎。

  隨著羅馬海軍在地中海的最後一抹餘暉被華朝海軍的炮火所吞噬,那片曾經波濤洶湧的海域,如今已成為了華朝海軍獨步天下的舞台。羅馬海軍力量的徹底覆滅,不僅標誌著華朝徹底占領了地中海海域,更讓許多羅馬人意識到,華朝陸軍渡海踏入歐洲大陸,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必然。


  這一消息如同驚雷般震撼著羅馬帝國的每一個角落,人們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與不安。他們深知,黑海海峽,這條連接亞歐大陸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將意味著羅馬帝國的門戶大開,敵人將如潮水般湧入,羅馬的滅亡也將指日可待。

  面對這生死存亡的關頭,羅馬帝國展現出了其頑強的生命力與不屈的鬥志。元老院緊急下令,從希臘、羅馬本土以及歐洲內陸各地,火速抽調精兵強將共計30萬大軍,補充到了黑海海峽的防線之上。

  在普利烏斯·卡托的統一指揮下,這30萬大軍將嚴陣以待,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敵人,誓死捍衛羅馬帝國的榮耀與尊嚴。

  如此這般,普利烏斯·卡托麾下已匯聚了整整80萬大軍。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士兵並非臨時從奴隸、平民中強行徵召的僕從軍,而是經過戰火洗禮、身經百戰的正規軍。他們來自羅馬帝國的各個角落,曾在其他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如今匯聚一堂,共同守護著羅馬帝國的最後一道防線。

  這支軍隊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戰鬥力強悍,是羅馬帝國的中流砥柱。他們的存在,讓普利烏斯·卡托有了足夠的底氣來面對即將到來的華朝大軍,也讓羅馬人民在絕望中看到了一絲希望。

  然而,這80萬大軍,幾乎已經是羅馬帝國的極限了。為了守衛黑海海峽,羅馬帝國幾乎將國內最精銳的軍隊都抽調到了這裡。從北方的邊疆到南方的海港,從東部的平原到西部的山地,羅馬帝國的每一寸土地都仿佛被掏空了一般,只剩下少量的地方城防軍在維持著日常的治安與防禦。

  就連羅馬城,這座曾經輝煌一時的帝國首都,如今也只剩下不到5萬的禁衛軍在守護著。一旦首都發生變故,僅僅數萬禁衛軍,能不能鎮壓得住,令人不得不懷疑。

  羅馬帝國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在進行一場豪賭。他們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普利烏斯·卡托和他的80萬大軍身上,希望他們能夠創造奇蹟,守住黑海海峽,保住羅馬帝國的命脈。

  在這樣的危急關頭,歐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仿佛嗅到了羅馬帝國衰弱的氣息,他們如同餓狼般開始南侵,迅速攻占了羅馬帝國的北方領土,包括後世的比利時、瑞士以及法國北部等廣袤區域。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無疑給羅馬帝國雪上加霜,讓原本就緊張局勢的歐洲大陸更加動盪不安。

  然而,此時的羅馬帝國卻已無暇他顧。在他們眼中,最大的威脅並非這些趁火打劫的日耳曼人,而是遠道而來、勢不可擋的華朝大軍。華朝海軍在地中海的霸權地位,以及他們那令人聞風喪膽的陸軍戰鬥力,都讓羅馬帝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如果不能將華朝大軍擋在黑海海峽之外,那麼羅馬帝國的滅亡,恐怕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在這種生死存亡的關頭,羅馬帝國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他們幾乎將國內所有的精銳陸軍都抽調到了黑海海峽,以期望能夠在這裡擋住華朝大軍的腳步。因此,面對日耳曼人的南侵,他們也只能選擇暫時隱忍。

  實際上,對華朝皇帝張循來說,在羅馬帝國如此傾盡全力守衛黑海海峽的同時,也並非沒有其他機會。

  有大臣曾向張循進言,建議他利用華朝海軍的強大優勢,運送一支陸軍精銳,直接從亞平寧半島登陸,直搗羅馬城的心臟地帶。這樣的策略,無疑能夠避開羅馬帝國在黑海海峽的重兵防守,直接對羅馬帝國造成致命的打擊。

  羅馬帝國的大部分精銳軍隊此刻正死死釘在黑海海峽,守護著那最後的防線,這使得羅馬城看似成了一座孤城,防禦力量空虛,仿佛只需輕輕一推,便能將其一舉攻下。


  攻占羅馬城,這個象徵著羅馬帝國心臟的地方,無疑將是對整個帝國的沉重打擊,甚至可能直接導致羅馬帝國的覆滅。

  這樣的建議,對於一心想要征服羅馬帝國的張循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誘惑力。他的心中不禁湧起了一股強烈的衝動,想要立即付諸實踐,將羅馬城收入囊中。

  然而,張循並非魯莽之輩,他深知戰爭的複雜與多變。在做出決定之前,他利用自己那神奇的系統外掛進行了一番推演,以預測可能的戰爭走向。這一推演,卻讓他原本火熱的內心逐漸冷卻下來。

  原來,張循發現,雖然華朝海軍的力量確實強大無比,但羅馬人也並非毫無準備。他們早已料到華朝可能會採取這樣的策略,因此早已做好了應對的準備。一旦華朝海軍靠近羅馬城,還未等華軍登陸,羅馬人便會迅速撤離,逃往歐洲大陸深處。而普利烏斯所率領的黑海海峽防線軍隊,也會迅速撤回,利用阿爾卑斯山的複雜地形,與華軍展開游擊戰。

  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張循所願意看到的。他深知,一旦陷入游擊戰的泥潭,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後患頗多。

  雖然從長遠來看,華朝憑藉其強大的實力和深厚的底蘊,最終必將取得勝利,但如若輕率地選擇從亞平寧半島直接登陸攻打羅馬城,無疑會大大增加戰爭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這樣的策略,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兵源去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更可能讓華朝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游擊戰之中,得不償失。

  相反,若華朝能夠保持冷靜與耐心,選擇一條更為穩妥且直接的道路——即從黑海海峽堂堂正正地渡海攻擊,那麼就能將羅馬帝國的80萬大軍牢牢牽制在前線。

  一旦華朝能夠在這場決戰中正面擊潰羅馬帝國的軍隊,那麼羅馬帝國內部必然會陷入前所未有的分歧與混亂。失去了80萬軍隊這一堅強後盾,羅馬的貴族、官員和民眾將會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擔憂,他們之間的裂痕也會逐漸顯現。

  根據張循的推演,在這樣的混亂之中,會有人站出來,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選擇控制羅馬城,並向華朝投降。

  這樣的結果,對於華朝來說,無疑是最為有利的。它不僅能夠避免在阿爾卑斯山脈中與羅馬人展開艱苦卓絕的游擊戰,還能以更為和平、穩定的方式接收整個羅馬帝國。

  這樣,華朝不僅能夠獲得羅馬帝國的廣闊領土和豐富資源,還能藉助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基礎,更好地在歐洲大陸上站穩腳跟,實現其更為宏大的戰略目標。因此,選擇從黑海海峽渡海攻擊,無疑是華朝在這場戰爭中最為明智且有效的策略。

  唯有將這橫亘於前的80萬羅馬大軍徹底擊潰、盡數俘虜,方能從根本上瓦解羅馬人內心深處的所有信念與希冀,使得他們那座象徵著無上榮耀與權力的首都羅馬城,在失去了堅強後盾的支撐後,不攻自破,黯然失色。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