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艦隊中,絕大多數軍艦已駐紮於東太平洋及美洲大陸的西海岸沿線,它們如同一座座堅不可摧的堡壘,不僅對新納入版圖的領土形成強有力的震懾,還嚴密防範著任何可能萌發的叛亂火花,確保新占領地盤的穩定與安寧。
不過,在成功征服南美大陸西海岸及其南部疆域之後,太平洋艦隊中仍有幾艘精銳軍艦尚未部署下去。這些軍艦就繼續肩負著保護皇帝張循那艘宏偉壯觀的巨型遊輪的使命,沿著南美大陸東海岸線和西大西洋緩緩北上。
與此同時,這些軍艦之上還搭載著少量的海軍陸戰隊,以及由鄧艾統率的數千名北方軍區陸軍勇士。這支混合部隊雖然規模不大,人數相較於龐大的華朝軍隊規模而言顯得頗為精簡,但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經過嚴格篩選與艱苦訓練,戰鬥力極為強悍的精英。
張循通過系統推演,得出了一個令他放心的結論:這支精幹隊伍,已足夠勝任征服並穩固南美大陸中東部那片廣袤土地的重任。
於是,張循沒有選擇等待張郃麾下的北方軍區主力大軍集結,而是決定即刻啟程,親自率領這支精簡卻強大的部隊,沿著既定的戰略路線,浩浩蕩蕩地向北挺進。
太平卅七年(230年)七月底,張循率領著太平洋艦隊中剩餘的軍艦和鄧艾率領的數千陸軍精英,歷經風浪,終於抵達了查魯亞人的海港城市——埃倫港。
查魯亞人,這個盤踞於後世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周邊及烏拉圭地區的大型部落聯盟,自古以來便以漁獵為生。埃倫港原本只是他們出海捕魚、簡單生活的寧靜漁村,隨著華朝海洋貿易的蓬勃興起,逐漸成為了連接雙方貿易的海港城市。
華朝的海洋貿易商人們帶著琳琅滿目的工業品與無盡的財富湧入此地,使得埃倫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蛻變成了一座繁華喧囂的商貿重鎮。
然而,財富的積累往往伴隨著紛爭與貪婪。埃倫港的繁榮景象,如同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了附近幾個部落貪婪的目光。他們紛紛摩拳擦掌,企圖通過武力占領這個富饒的沿海城鎮,將其據為己有。
一時間,原本平靜的埃倫港,因歸屬問題而掀起了陣陣波瀾,部落間的互相攻伐、明爭暗鬥愈演愈烈,使得這座城市長期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之下。
在歷經數年殘酷爭鬥,各自部落元氣大傷、損失難以計數之後,查魯亞人終於在華朝商人的建議下,決定暫時擱置恩怨,攜手共築和平。他們摒棄了往日的仇恨與隔閡,共同組建起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並將繁華的埃倫港定為聯盟的王庭,相當於是他們的首都,以此作為新起點,共享華朝海洋貿易帶來的豐厚紅利。
埃倫港,這座因海而興、因商而榮的城市,憑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日益繁榮的城市建設,逐漸成為了各部落首領心中的樂園。他們紛紛選擇常駐於此,沉醉於這座城市所提供的便捷與富裕生活,享受著來自華朝的精美工業品與先進文化,仿佛置身於一個夢幻般的黃金時代。
然而,世事無常,福禍相依。正當查魯亞各部落首領沉浸在埃倫港所帶來的繁榮與安逸之中,以為這座海濱城市將是他們永恆的樂園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卻悄然降臨。
他們未曾料到,原本以為利於貿易的海邊優勢,如今卻成了華朝海軍艦炮轟炸的絕佳目標。那些常駐於此的部落首領,也面臨著被華朝海軍一網成擒的危機。
由於王庭埃倫港是多個部落攜手共建的首都,當華朝那威嚴龐大的軍艦突然出現在海平線上,並傳來皇帝張循的旨意,要求他們俯首稱臣、歸附華朝之時,幾大部落的首領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分歧與爭執。
他們中有的被華朝的強盛所震懾,傾向於順應時勢、投降以求自保;而有的則固執地堅守著部落的榮耀與特權,不願輕易放棄那來之不易的地位與權力。
有這種分歧的原因,自然是因為他們還沒見識過華軍步槍火炮的威力。
最終,在權欲與盲目的自信驅使下,這些首領們做出了一個決定——與華軍抗爭到底,妄圖繼續沉浸在他們那部落首領的虛幻榮耀之中。
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料到,華朝海軍所裝備的艦炮,其威力之巨大,絕非他們所能想像。在他們眼中,那不過是遙遠海平線上的一點點火光,卻足以顛覆整個埃倫港的命運。
隨著華朝海軍艦炮的轟鳴,埃倫港瞬間陷入了火海與硝煙的包圍之中。那曾經繁華的城市,如今卻如同地獄般恐怖。炮火連天,震耳欲聾,仿佛是天降的神罰,要將這片土地徹底毀滅。無數查魯亞人在炮彈的肆虐下慘叫著倒下,他們的身軀在爆炸的火焰中被撕裂,血肉橫飛,整個城市變成了一片人間煉獄。
在這場殘酷的炮火洗禮中,甚至有兩名部落首領也未能倖免於難,他們那曾經高高在上的身軀,如今卻被炮彈直接炸得粉碎,成為了這場悲劇的註腳。這一幕,讓所有的查魯亞人都深刻體會到了華朝海軍的強大與不可抗拒,也讓他們對華軍武器的恐怖產生了深深的畏懼。
而且,在這場驚心動魄的炮火轟炸中,聯盟盟主亦不幸身受重傷。他躺在殘垣斷壁之間,目睹著曾經繁華的埃倫港如今淪為一片廢墟,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悔恨與絕望。終於,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他痛哭流涕,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帶領著殘餘的部落首領們向華軍投降,祈求能夠挽回一絲生機,也讓這無盡的炮火得以停歇。
華軍見狀,終於停止了那震耳欲聾的炮擊,整個埃倫港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只剩下硝煙與火光在訴說著剛才的慘烈。
隨後,聯盟盟主在眾目睽睽之下,帶領著殘存的士兵與民眾,顫顫巍巍地跪倒在地,以最謙卑的姿態迎接華國軍隊的勝利入城。他們不僅拱手讓出了埃倫港的城防與吏治大權,更是在華軍的監督下,被迫向各個部落下達了投降歸附的命令,以傳檄而定的方式,宣告了查魯亞人部落整個聯盟的徹底臣服。
當然,對於少部分冥頑不靈、妄圖負隅頑抗的部落,華軍展現出了毫不留情的鐵血手段,直接將其視為叛軍進行剿滅,以儆效尤。在華軍雷霆萬鈞的攻勢之下,查魯亞人的各個部落紛紛繳械投降,最終成為了華朝版圖中的一部分,其民眾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華朝的子民。
然而,對於埃倫港中那幾名曾經固執己見、拒不投降的盟主和部落首領來說,他們的命運卻並未因此得到寬恕。在華軍的公審之下,他們被一一處死,以生命的代價為當初沒有及時獻城投降的錯誤決策買單。
在成功收服了查魯亞人各部落之後,華軍猶如一把鋒利的利劍,深深插入了南美大陸的心臟地帶。鄧艾率領著他手下的精銳士兵,以埃倫港為起點,踏上了征服南美內陸的漫漫征途。
他們一路向內陸挺進,勢如破竹,先後將瓜拉尼聯盟、拉斯梅塞德斯部落、阿拉米托人、塔夫部落、拉坎德拉里亞部落、艾馬拉人、摩克索人以及希德拉里卡部落等一眾原始部落收入囊中。每征服一處,華軍便留下一部分兵力維持當地治安,同時著手進行吏治改革,力求將華朝的文明與秩序播撒到這片廣袤的土地上。
當然,鄧艾的征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南美大陸中部的山川叢林複雜多變,原始部落眾多且分散,加之語言不通、文化迥異,使得征服工作異常艱巨。鄧艾與他的士兵們在這片未知的土地上披荊斬棘,歷經千辛萬苦,耗時良久,才逐漸將一個個部落納入華朝的版圖之中。
與此同時,皇帝張循並未選擇留在埃倫港靜待鄧艾的凱旋。在確保了查魯亞人地區的穩固之後,張循繼續北上,去探索那片更加遼闊的天地。
此時,張郃已率領其麾下的主力部隊逐一攻克了北美大陸中西部的所有領土。在張郃的精心部署下,新占領的土地迅速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城防設施堅固如鐵,吏治體系也逐步建立並完善,為後續華朝官員的接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完成這一壯舉後,張郃率領著這支歷經戰火洗禮、士氣高昂的大部隊,搭乘著太平洋艦隊的運兵船,穿越波濤洶湧的大海,前來與張循匯合,共同迎接新的挑戰。
張循見到張郃的到來,心中倍感振奮。他們的目光都緊緊盯著美洲大陸的東部地區,那裡還有無數的部落與土地等待著他們的征服。在張循的率領下,這支由張郃精銳部隊加入的強大聯軍,沿著南美大陸那風景如畫的東海岸以及波濤洶湧的西大西洋,一路北上,勢如破竹。
他們的目標,是攻打圖皮人的各個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