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元日議北伐
元興四年,南北雙方之間總體上維持了和平大梁這邊忙著恢復元氣,北面的北趙換了皇帝之後,也在勵精圖治,修煉內功。
過去幾年幾乎是無歲不戰,消耗都很大,都需要時間休養生息。
劉絳在接受了北軍十營三十六軍府的軍務之後,除了最初比較忙碌一點,上手之後也就成了每天只需要上半天班,偶爾陪著皇帝在華林園看看演武,練練騎射。
劉絳射術不精,沒少被經常陪同的李煦嘲笑,但一手投槍力貫雙甲卻技驚四座。
實在閒的沒事,又不好天天翹班,這年頭娛樂活動也少,劉絳除了看歌舞之外也沒什麼,於是他組織北軍搞起了鞠聯賽,把現代足球的規則推廣到了軍中,一個軍府一支代表隊,十一個人。
在華林園搞了個場地,立即風靡全北軍。偶爾還親自下場踢個半場。
最後整個中軍都推廣了。為此還引發了一次北軍之間,長水營和中堅營的鬥毆。
兩個將領對這事自然是氣的臉都綠了,畢竟眾目之下,劉絳卻覺得這事不算大事,稍加懲戒就行了,畢竟一千多年後球迷打架都不算新聞。
何況都是軍中漢子,再正常不過了。
李如願聽到這件事也是置之一笑,他也是喜歡看踢球。
這股風潮也很快吹到民間,許多達官貴胄都組織了球隊。
劉絳覺得這事有利可圖啊,於是建議李如願直接把聯賽規模擴大化,搞個杯賽。
設個彩頭,然後賣票..
李如願也沒覺得這事有什麼問題,就讓他和李煦一起折騰去了。
李煦一開始還覺得淨扯淡,耽誤功夫,十萬錢的彩頭誰出?劉絳當即就表示,這錢我出,收益四成歸我,一半歸陛下,你拿一成。
但隨著建鄴球隊光是報名費就交了幾十方錢之後,李煦立馬就明百這其中是有多大的利潤了。
建鄴地面一聽說十萬彩頭,一下冒出了上百支球隊,兩千錢的報名費根本就擋不住他們的熱情。
後續賣票,又是一大筆錢。
整個活動持續了三個月,比賽踢了上百場,最後的決賽席位就吵到幾千錢一個座位,李如願親臨賽場觀戰。最後由魏郡王李如怠的球隊拿到了冠軍。
劉絳賺了上百萬,李煦也撈了幾十萬,李如願都沒想過突然私庫多出上百方錢來。
當然,這是明面上的,私下裡陳億又坐莊球彩,收入同樣是百餘萬...
李如願在跟皇后用晚飯的時候還頗為感嘆,「想不到大紅還有這種聚斂之術。早知道就該讓他去當少府卿了。這要是一年多搞幾次,北伐還會缺錢嗎?」
皇后盧綽卻道:「這次是新奇,百姓趨之若鶩,若是一年數次,就是竭澤而漁了。且這件事,只是聚斂之術,卻非正道,治國理政卻不可依賴聚斂,否則百姓們的日子可就過不下去了。」
李如願聞言,也不由得承認皇后說的是對的。
劉絳卻不管這些,一場杯賽興致的賽事讓他賺的盆滿缽滿。還有球看。
他讓王仲威其實也組織了一個球隊,但表現差強人意,劉絳打算有空好好抓抓球隊訓練,明年讓你們知道知道什麼叫全攻全守,什麼叫聖誕樹,什麼叫傳控!什麼叫大巴車!
咱也當回主教練了,不對是俱樂部老闆,遙控指揮!
這個年代還有人比我更懂足球戰術?我可太懂了.:
這一年,劉絳在建鄴的小日子過的是有聲有色,到點下班,上班看球,下了班就吃吃喝喝,家裡又養了個舞樂班子。
除了每天早上起床還要堅持打熬身體,要耍槍棒之外,劉絳基本上看不出還有什麼名將之風了。
當然,北軍的軍務他也沒落下,但更像是個文官領軍的,除了陪同李如願之外,很少涉足軍營。
不過到了冬至,劉絳來活了,李如願特意下詔,由他率軍負責郊外祭天的戒備安保。
大概也是看他太閒了。
當然,干正事的時候,也不含糊,參與郊外祭天的軍隊整齊有序,旗號嚴整,防衛的也是密不透風。李如願看見之後也是暗自點點頭,還行,本事還沒丟。
不過看這小子這麼瀟灑他是真難受啊,真想給他找點事,天天比我還瀟灑..,
入了冬,李如願早早就下詔北面各州要做好堅壁清野的準備,但出乎意料的是北趙方面卻早早的開始了破冰,特別是洛陽沿線,防守態勢極為明顯,這讓梁國方面感覺到有些「受寵若驚」。
因為過去幾年都是他們在破冰,防止北虜騎兵南下,現在破冰的輪到北面了?
到反天罡了。畢竟以往都是鮮卑騎兵借著冬天不用船隻渡河,可以更方便用兵。
但這種形勢上的攻守易勢卻沒讓梁軍放鬆警惕,李峻特意帶著騎兵沿著黃河走了一趟,卻是沒發現什麼異動,這才回了洛陽。
在建鄴過了個年,大概是劉絳這些年過的最舒服,最消停的一個年,還親自動手包了餃子,
北面的戰場距離他好幾千里,有事也用不到他支援,
過年的時候,送年禮的也多了起來,他在軍中也算有不少部下,這還有不少親眷。
元興五年的第一天,帶著家小入宮參拜。照例參加宮中的賜宴,不過在開宴之前,李如願帶著一眾舊部和晚輩,聊起了天下局勢。
參會的有司徒毛襄、大將軍李如怠、太傅段千士、丞相荀雍、尚書令鄭昭文、中書令夏侯曾等重臣,還有太子為首的一眾晚輩。
李如願興致很高的提出了,經過一年的休養生息,是不是可以重新組織北伐了?
毛襄和段千士當即就贊同說,陛下只要您下令,我們都願意當個小兵衝鋒。
李如怠一如既往的不摻和,丞相荀雍則提出陛下您應該安居建郵,北伐的事情不如交給太子和隴西王這些晚輩。
荀雍是太子的岳父,自然要替太子說話。他當然希望太子能夠主導北伐,畢竟北伐要是成功了,這政治資本那是相當的豐厚的。
但如果皇帝親征,太子就一定要留守建郵了。肯定沒機會參與。
尚書令鄭昭文和中書令夏侯曾,作為皇帝最信任的文官,也相當於宰相了,
兩人都是從專業的角度分析北伐的利弊和可行性。
從錢糧算起,表示目前雖然府庫有存糧,但仗一旦打起來,全面北伐的話動輒數十萬人大軍,消耗巨大,不知道什麼時候打完,這就是個無底洞,所以不建議親征。
畢竟親征就跟梭哈一樣,必須打出規模來。
他的建議是可以徐徐圖之,先定下小目標,比如先拿下關中,收復長安。
可以動用三路兵馬,一路從漢中入關中,一路從雍州,也就是南陽走武關道入關中,一路從洛陽出兵。
鄭昭文和夏侯曾的建議,是比較穩妥的方法,畢竟大規模幾十萬的軍隊如果一旦失手,那就有可能會影響國運。
所以不如穩紮穩打,今年入關,明年斷隴,後年取河東,大後年再打河北..,
一點一點的蠶食,最終完成天下歸一,光復九州。
從理智上來說,李如願是認同這個觀點的,但作為皇帝,特別是武人出身的皇帝,這種溫吞吞的戰略很不合他現在的口味,完全並沒有指揮數十萬大軍直搗黃龍來的過癮。
於是他想聽聽年輕人看法,他直接問道司空李煦。
這個侄子,一向被他當做張良陳平。下一輩裡面,能征善戰的人不缺,但能夠出謀劃策的卻不多。
李煦的意見是,兵分四路,直接梭哈。陛下率軍親征河北,其他三路偏師攻打關中。
主力放在河北,是因為河北可以用的上水運,可以大大節省人力物力。
其他三路,虢國公張公健率雍州軍出武關道,魏國公袁鳳舉率益州軍出漢中,隴西王李峻率軍走函道。
這意見可太對李如願的胃口了,於是問了問太子李岳。
李岳這邊表示這種事我來干就行了,不必勞煩陛下親征。至於怎麼打,陛下您說了算。
對此,李如願讚許他的孝心,然後就沒然後了。嘴上雖然沒說,心裡卻想念叻著:你想率軍出征,你還是多想想吧。
給你征個巴蜀贊贊軍功和人望就差不多得了,怎麼還人心不足呢..:
再說給你幾十萬大軍你能指揮的了嗎?你沒這個能力知道吧。
問了一圈,還有資格在這種場合說話的也就寥寥無幾了,劉絳是其中之一,
但他感覺這種國策制定他還是不要亂發表意見的好。
但李如願卻沒放過他,「征北大將軍可有話要說?」
「臣以為,諸公說的都很好,臣愚鈍,不敢妄言國事,但陛下若要北伐,臣願為先鋒。」
李如願其實也就料到這個結果,勇氣可嘉,說的都是廢話。最後看向了散騎常侍、駙馬都尉蕭。
「朕素來知道伯賞胸懷韜略,腹有良謀,今日有何策可以教朕?」
「臣不敢當,,,北伐之事,鄭公、夏侯公、李司空都有良策獻上,以臣之愚見,關中不如改為伴攻,而隴西王率洛陽之軍伴裝渡河北上之狀,以吸引北趙之軍力,陛下率大軍在中原渡河北上..:」
「好,好個聲東擊西,不對,你這是聲西擊東啊...大紅,聽見沒有,看看伯賞的軍略,你這兵書都讀到哪去了?」
李如願當場就表揚了親女婿,還順便批了一通義子。
劉絳這一聽批評,當即就表示道:「是,陛下,臣明白,日後一定會多讀書...」
這一天,拜個年還得挨頓訓,不過劉絳表示咱臉皮厚,這都不叫事,就是能不能趕緊開席啊,大過年的還在這聊工作,太卷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