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舉漢> 第520章 厚禮

第520章 厚禮

2024-08-16 18:34:28 作者: 反聽
  第520章 厚禮

  信使將南昌捷書與裝著孫賁首級的木匣,一同上呈劉景。

  劉景聽著堂下信使的匯報,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毫不誇張的說,他都做好了在柴桑頂住周瑜一個冬天的準備,使諸葛亮能夠專心對付孫賁。哪曾想,周瑜這邊才到,諸葛亮那邊就乾淨利落的解決了孫賁。

  劉景沒有急著查看孫賁首級,而是先看起諸葛亮親筆寫的捷書,看完之後,才恍然大悟。

  他心裡還奇怪,孫賁就是再不濟,也不至於連一天都守不住,原來孫賁敗歸南昌當天便傷重而亡,潘璋又擅殺大吏徐平,導致徐平族親屬吏群起而反,與諸葛亮裡應外合,攻陷南昌。

  劉景失笑搖頭,沒想到潘璋這位歷史上的「江東十二虎臣」,也會做出如此不智的行為。

  龐統、王粲,蔣琬、李嚴、裴潛、習禎、盛匡、徐宗等安南將軍府屬吏,聞訊後陸續趕來。

  王粲從劉景手中接過捷報,大略掃了一眼,喜道:「孫賁一死,豫章諸縣傳檄可定也。」

  龐統點點頭,對劉景道:「豫章、廬陵二郡,歷來豫章強而廬陵弱,孫輔勇略亦不及孫賁,今豫章既克,將軍可命軍師南下,與王(彊)將軍會師於廬陵。孫輔知孫賁覆滅,外無援手,內困孤城,必生亡走之心,縱然負隅頑抗,亦難逃敗亡,如此則旬月之內二郡皆可定矣。」

  盛匡則有不同意見,開口說道:「廬陵,偏僻小郡,兵微將寡;孫輔,以宗親見用,非智勇之將,王(彊)將軍素善用兵,交卒又勁,破之不難,何勞軍師?」盛匡頓了頓,又道:「依匡之見,不如調軍師北上,與將軍會合,圍殲吳軍於彭澤城下,繼而順江東下,席捲丹陽,進逼吳、會,屆時義旗所指,江東士民必望風響應,簞食壺漿以迎將軍。」

  劉景聽完二人的建議,不由陷入沉思,龐統走的是原定計劃路線,即先吞併豫章、廬陵二郡,再徐圖丹陽、吳郡、會稽。

  而盛匡見諸葛亮這麼快攻滅孫賁,已不滿足於原定計劃的豫章、廬陵二郡,想要一鼓作氣圍殲周瑜之軍,殺入江東腹地。

  與龐統相比,盛匡話中所描繪的前景更加誘人,劉景聽得大為心動,不過在經過慎重考慮後,他最終沒有採納盛匡的建議。

  需知風險和收益永遠是成正比的,如今豫章西北有太史慈盤踞艾、西山谷,潘璋亦逃出南昌,不知去向,諸縣也未盡服,這時冒然將諸葛亮大軍調來柴桑,豈不是給敵人以可乘之機?

  更何況,孫輔雖非名將,卻也不是怯懦之人,其勒兵數千,據守廬陵,王彊麾下兵馬不過萬人,獨自攻打廬陵,力有不逮。一旦相持不下,等孫權反應過來,遣丹陽、會稽之兵由陸路馳援豫章、廬陵,那就徹底被動了。

  見劉景拒絕了盛匡的建議,龐統長鬆一口氣,或許是急於向孫權報殺父之仇,盛匡提出的建議十分激進,他還真怕劉景被盛匡說得頭腦發熱,兵行險著。

  以當前的形勢,繼續執行原定計劃才是最佳方案。

  要知道,吞併豫章、廬陵二郡,就等於吞掉江東五分之二的地盤,四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一的兵力,對孫權造成的打擊可想而知。此消彼長下,劉景將在日後的攻守中占據絕對的優勢,完全沒必要行險。好在劉景頭腦清醒,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劉景和龐統等幕臣稍作商量後,即命主簿蔣琬起草文書,恭賀諸葛亮取得南昌大捷,並讓他儘快平定豫章中、東部地區,領兵南下,與王彊併力攻取廬陵。


  同日,海昏捷報亦至,劉景最看重的並非海昏這座城池,而是城中的太史慈及其部曲家眷,有了這些人質在手,不管是太史慈,還是其部曲,皆無能為也。

  劉景急書文聘,命他馬上將太史慈一家老小,送來柴桑。

  劉景這裡捷報頻傳,周瑜對此卻渾然不知,江東軍在沙洲休整一日夜,於次日向彭澤進發。

  周瑜對豫章當前形勢可謂知之甚少,出于謹慎,他並未直趨彭澤城下,而是選擇臨江築營,並第一時間派遣探騎南下南昌。

  事實證明,周瑜的謹慎十分有必要,第二天便有探騎回報,稱贛水東西兩岸,歷陵、鄱陽、鄖陽,乃至海昏,皆為楚賊占據,更有傳言,南昌也已經失陷。

  周瑜不禁大驚失色,在軍帳內來回踱步,柴桑、彭澤失守,就夠令他頭疼了,但和探騎帶回的情報相比,卻是不值一提。

  南昌淪陷這等未經證實的傳言暫且放到一邊,僅就已經掌握的情報,便足以令他心驚肉跳。

  歷陵、鄱陽、鄖陽等縣城小兵少,守不住倒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海昏可是太史慈的大本營,海昏也失守了,意味著太史慈敗了,還是大敗,以致力量衰弱到連老巢海昏都守不住了。

  如果南昌淪陷的傳聞也是真的,那麼此時豫章或已易主。面對如此形勢,莫說力挽狂瀾,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一個未知數。

  當然,這只是最壞的打算,希望事情沒有他想的那麼糟糕。

  就在這時,帳外侍衛入內稟報導:「都督,有楚使乘船前來,言奉劉景之命,求見都督。」

  周瑜聞言一怔,眉頭緊鎖,一邊猜測著對方的來意,一邊應允了楚使的求見。

  不久,一名衣冠赫奕,風度瀟灑的青年士子,捧著一個木匣,步履從容地走進帳中。

  周瑜一見對方手中木匣,哪還不知其來意,頓時離坐而起。

  「在下安南將軍府吏習禎,見過周中郎。」習禎讓身邊的護衛將木盒轉交給周瑜,而後朝周瑜揖道:「將軍久聞足下之名,今知足下到來,特命在下攜『厚禮』前來拜見。」

  周瑜緩緩打開木匣,也就是習禎口中所謂的「厚禮」,裡面果然放著一個硝制過的頭顱,周瑜一眼就認出了這張面孔,不是別人,正是豫章太守孫賁。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