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唐,我妻武則天> 第12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

第12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

2024-11-22 14:58:43 作者: 左百戶
  監察御史盧博濤,范陽盧氏中人,與長孫沖關係莫逆,經常彈劾擁武派官員,是世家派系的一柄利刃。

  御史台是擁武派官員的陣地,平日擁武派就費盡心思,想找盧博濤把柄收拾他,卻一直抓不到。

  如今盧博濤竟敢缺席朔望朝,崔義玄自然不會放過他,當即請旨拿他。

  李治卻暗暗奇怪。

  根據武媚娘的匯報,昨夜長孫無忌把門下官員都召集過去,顯然對今天的朝會志在必得。

  怎會突然留下破綻?

  無論如何,眼下也只有先把盧博濤召入朝堂,問個清楚了。

  他當即准奏,十二名金吾衛在一名郎將帶領下,離開了朝堂,前往盧府拿人。

  群臣當然不可能等著一個盧博濤,朝會繼續進行。

  一名穿著團花紫袍的高瘦官員出列,舉著笏板,朗聲道:「臣韓璦有事啟奏!」

  李治看了他一眼,腦中湧現出關於此人的記憶。

  韓璦的官職是侍中,門下省一把手,屬於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一黨,和另一名宰相來濟一起,堅決反對廢王立武。

  按理來說,這樣一個人應該和褚遂良一樣,被貶出朝堂。

  然而武皇后上位後,唐高宗不僅沒有處罰二人,反而對他們多加讚賞。

  武皇后甚至上表,請求李治嘉獎二人,顯得很是大度。

  主要原因是世家大族在朝堂根基深厚,若強行把他們逐出朝堂,很可能讓他們聯合一起,狗急跳牆。

  另外,因為前朝制度,官員大多出自世族之門,就算用鐵腕手段清洗世族,也沒有足夠人才替代。

  皇帝要想治理天下,就必須依靠官員,沒了官員,皇帝一個人如何治理?

  所以要想對付世族,科舉是重中之重,只有從天下寒門之中廣錄官員,才能打破世族對官員集團的壟斷。

  這種事急不得,只有慢慢增加科舉取士的數量,逐漸削弱世族實力。

  故而唐高宗和武媚娘只能徐圖緩進,好言安撫二人,同時也是安撫關隴集團,以防他們鋌而走險。

  李治腦中飛速運轉著,朝韓璦微笑道:「韓卿有何事要奏?」

  韓璦朗聲道:「臣聞潭州都督褚遂良在潭州登陶公山,游石頭寺,目睹寺宇宏偉,在石碑之上,寫下『大唐興寺』四個大字,由此可見褚公心懷國家。臣懇請陛下下旨,召褚公回京,官復原職!」

  李治心中一動。

  對於褚遂良這種名人,他是有過深入研究的,對他已經有了一個固定印象。

  總體來說,褚遂良的優點是公忠體國、嚴謹端正,缺點是氣量狹小、睚眥必報,屬於優缺點都很明顯的人。

  然而他又繼承了唐高宗的記憶,腦中又多了一份唐高宗對褚遂良的印象。

  這份印象十分強烈,因為唐高宗非常厭惡褚遂良。

  這不僅是因為褚遂良反對廢王立武,還因他為人刻板,不懂變通。

  唐高宗剛登基時,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兩人都是顧命大臣,朝政詔書,基本由兩人一合計,就拍板決定了。

  唐高宗只需像只小雞一樣,點腦袋就行。


  長孫無忌畢竟是唐高宗舅舅,兩人多了一層親情關係,而且長孫無忌情商高,會說話,不會特別讓唐高宗難堪。

  褚遂良就不同了,他說話直來直往,從不考慮唐高宗面子。

  而且他總喜歡將太宗皇帝掛在嘴邊,經常說若是太宗皇帝在時,會怎樣怎樣云云……

  唐高宗外柔內剛,外軟內狠,被褚遂良總當小孩一樣訓斥,心中早已憋足了怒火。

  他對褚遂良十分痛恨,卻顧忌著長孫無忌等關隴貴族的勢力,才沒有發作,暗中隱忍著,直到廢王立武時才爆發。

  這兩份印象在李治腦海中形成鮮明的對比。

  他現在並非唐高宗,對褚遂良並無太深的厭惡情緒。

  不過多了這些記憶,就像看了一場電影,對褚遂良觀感多多少少還是降了一些。

  無論觀感如何,他現在都不會召回褚遂良,否則世家貴族再次坐大,自己這個皇帝又將不能自主。

  他正琢磨著怎麼拒絕韓璦的上奏時,有人搶先開口了。

  「微臣倒是聽說,褚遂良被貶到潭州後,作了幾首詩,頗有對朝廷怨憤之意,如此不知悔改,怎能召回?」

  說話之人面帶微笑,是中書侍郎李義府。

  李義府這個人很有意思,廢王立武前,他其實根本不敢得罪長孫無忌、褚遂良集團。

  當時滿朝文武,也只有許敬宗、李勣等老臣,勉強敢出面支持唐高宗廢王立武。

  不過李義府這個人也很圓滑。

  他雖不明確支持,卻跟許敬宗的女婿王德儉走的很近。

  結果就因此事,長孫無忌便施展鐵腕手段,想將他貶出長安。

  李義府自然惱怒了,在王德儉的勸說下,連夜找上唐高宗,表明自己支持廢王立武。

  當時李義府雖還只是個五品中書舍人,但這個職位很重要,負責起草制誥,中書省一切政令運轉,他都一清二楚。

  有這麼一個人在中書省,官員們就很糊弄皇帝了。

  所以李義府來投,唐高宗非常歡喜。

  他扣下貶李義府出長安的誥書,保住了他的官職。

  後來廢王立武的誥書,便是李義府親手寫下,可謂功勞極大。

  而且從唐高宗記憶來看,李義府出身寒門,憑著勤學苦讀,得到李大亮賞識,把他舉薦給李世民。

  若非腦海中存在著後世記憶,李治一定會把李義府當成一個大大的忠臣。

  韓璦聽完後,怒聲道:「一派胡言,褚公新作,不過觸景生情,偏偏爾等小人借題發揮,強扣罪名,不怕世人恥笑嗎?」

  李義府轉頭看向于志寧,微笑道:「於相,您是帝師,也是詩詞大家,褚公詩詞之中是否有怨意,您以為如何?」

  這招叫禍水東引,于志寧咳了兩聲,沒有吭聲。

  他原本是關隴集團的三號人物,當初形成關隴集團的八柱國之中,就有於家。

  嚴格來說,只論出身,于志寧比長孫無忌還要根正苗紅,更別提褚遂良這個山東貴族了。

  不過于志寧才幹不行,沒有被太宗任命為輔政大臣。


  所以在世家派系中,他只能排到第三位,被褚遂良這個山東貴族壓過一頭。

  褚遂良不會做人,連皇帝面子都不給,更不會給于志寧留面子,經常把他當狗一樣訓斥。

  于志寧心中早懷怨憤,等到廢王立武時,他見褚遂良奮勇出擊,自己便選擇置身事外。

  他本以為褚遂良被貶後,長孫無忌會更加依賴他,拉攏他,讓他做二把手。

  誰知,長孫無忌對他臨陣投敵的行為深惡痛絕,根本不容他解釋,直接將他踢出了世族派系。

  後來許敬宗去拉攏他時,他又嚴詞拒絕,結果現在兩面不是人,在朝中的處境極為尷尬。

  韓璦斜了于志寧一眼,冷冷道:「於公老了,頭腦不靈便了,哪能分辨出來?再說,僅憑一首詩詞就扣人罪名,天下哪有此理?」

  李義府朗聲道:「在下何時說過,因詩給褚遂良定罪了?褚遂良的罪名是狂悖乖張,直言犯上,大不敬之罪。那些詩說明,他遭貶後不思悔改,心懷怨懟,故而不宜召回,請陛下聖裁!」

  李義府這幾句話邏輯清晰,條理分明,韓璦的話頭被截住,一時說不出話來。

  許敬宗忽然出列,沙啞著聲音道:「李侍郎所言極是,老臣以為,不僅不應召回褚遂良,且應下旨責罰!」

  此言一出,頓時惹怒了世家派系,好幾名官員同時出列,痛斥許敬宗公報私仇。

  許敬宗年紀雖老,卻能通古博今,口才極佳。

  他先將褚遂良過往劣行一一說出,再旁徵博引,將歷朝中原本忠心體國、後墮落腐化的官員,拿出來和他比較。

  世家派系官員也嘗試著引用各朝人物典故,加以反駁。

  然而,許敬宗曾監修國史,又協助魏徵修過隋書,在史籍這一塊,世家派系官員加起來,也辯不過他一人。

  李治望著侃侃而談的許敬宗,發現他現在的名聲竟然也不錯,心中升起一種奇妙的感覺。

  因為宋朝歐陽修等人編著的新唐書中,列有一個唐朝奸臣榜。

  許敬宗被評為大唐第一奸臣。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