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質問,鄭芝龍一臉懇求:
「劫掠朝廷商船,我從始至終從未給手下授意,全都是他們自作主張!」
「我鄭家世世代代效忠朝廷,我豢養私兵,捐養船隊,也不過是為了維持海上的生意,我鄭芝龍不過是一個商賈……」
鄭芝龍正說著,就被後面的錦衣衛一把摁在了地上。
「要想狡辯等到了京師,跟東廠西廠還有錦衣衛刑部去狡辯,來人吶,給他打上鐐銬嚴加看管!」
隨後,就有兵卒拿著鐐銬上來打在了鄭芝龍手腳上。
隨後龍威號統領看著港口處已經開始有完好的船準備出港東渡,當即下令:
「讓其他艦船過來,把整個港口死死圍住,一條船都不能放過,只要把這些人留在岸上,三大營的弟兄們會有辦法把他們一網打盡的!」
一時間,龍威號上高高升起三盞透亮的燈籠,而游弋在港口外圍的艦船在看到燈籠的信號之後,全都齊齊出現在港口的那頭。
把所有船隻的出路全部鎖死,幾艘跑得快的敵船剛一出港口,以為萬事大吉的時候,黑暗的海上忽然萬炮齊鳴。
幾艘沖在最前面的船隻全部被打沉。
而後面還想跟著一起出港的船在看到這一幕後,只能重新退回港口,進而逃到岸上。
經過一夜的港口封鎖之後,第二日清晨天蒙蒙亮的時候,龍威號和後面的幾艘戰船逐漸靠岸。
而後從船上就走下了數不清的明軍,開始搜捕鄭芝龍殘黨。
這些上岸的明軍,除了一部分的海軍,還有數千人則是朱由檢親派的新軍營。
一上陸地就接連攻克幾個鄭芝龍殘黨設立的關卡,不到半天時間,便把鄭芝龍身邊的所有頭人全都抓了起來。
而且一同搜出來,還有鄭芝龍和手下一同積攢下來的金銀財寶。
下午的時候,等史可法率領三千營趕到的時候,泉州港的戰事已經完全結束。
史可法在親眼看到已經掌控港口局面的新軍營時,整個人都震驚到了極點,他萬萬沒有想到,海上的明軍竟然會比自己要快上一步。
隨即,史可法在兵卒的引領下,見到了新軍營的總將石亨。
「末將拜見史總督,我軍於昨夜炮轟港口,炸毀炸沉敵船無數,將司機逃跑的敵人全部鎖在港口。」
「而後在今日拂曉,將戰船靠岸登陸,消滅了數萬抵抗的鄭家殘黨,現在整個港口都在我軍控制之下,賊首鄭芝龍已被擒獲!」
聽到鄭芝龍被擒獲,史可法一臉欣喜。
「我之前早就聽聞新軍營乃是朝廷之利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想不到竟然會在這裡出奇兵!」
石亨拱手一拜:
「史大人過譽,眼下這泉州港雖已平定,但還是有不少賊人逃逸,還需大人派兵追繳!」
「至於海上,所有鄭家殘餘勢力,為今只剩下跨海逃竄東番的鄭家殘餘萬餘人!」
「陛下有旨意,倘若鄭家有人東逃東番,便要我等不得遲疑,速速渡海,拿下東番,掃清賊寇,使其歸於我大明疆土,而後另設一省!」
「不過這東番疆域遼闊,實非千餘官兵所能蕩平,還請大人借兵一萬,搭乘戰船,東渡滅賊!」
聽到這話,史可法想都沒想就直接答應了,畢竟這新軍營是明軍當中唯一一支直接由聖上統領的軍隊。
故而這新軍營的要求,和聖旨沒什麼區別。
「將軍客氣了,這三千營也好,四鎮兵馬也罷,全都是陛下的兵馬,朝廷的兵馬,是我大明的兵馬,將軍借兵何須問我?」
說罷,史可法直接調撥了一萬人到了石亨手中。
隨後石亨便又帶著史可法見了鄭芝龍一面。
史可法見到鄭芝龍,一臉冷漠,一言不發,而鄭芝龍卻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再次乞求饒恕了起來。
「是史大人嗎?您可得救救我,劫掠朝廷的商船是非我之本意,都是手下誆騙我,與我無關啊!」
「還請大人留我一命,只要能活命,大人叫我做什麼我都答應。」
史可法聞言冷笑一聲。
「史可法,當初我與你寫招降信的時候,你怎麼不同我說這話?反倒是殺了我派來的使者。」
「現如今刀劍加身,你卻反悔起來了,你這是後悔嗎?你這是怕死!」
說完,史可法看向一旁:
「這賊首如何處置,陛下可有旨意?」
聞言,石亨便拉著史可法到一旁:
「眼下此獠之子,尚且占據東番,末將以為,當以鄭芝龍威要挾,方才方便拿下東番島,到時候,再請示陛下不遲!」
史可法一聽,也覺得十分有道理,活著的鄭芝龍是朝廷很好的籌碼。
接下來,石亨便命人把所有在港口搜到的財物轉交給了史可法。
「史大人,今夜我率軍東渡,這港口的善後之事就暫且交給大人了!」
史可法看著新軍營搜出來的一箱箱觸目驚心的財寶,一臉陰沉。
「我率軍南下之際,只見福建百姓瘦骨嶙峋,鄉間百姓食不果腹,而這鄭家,卻賺得金山銀山,如此這般依舊不滿足,還要劫掠朝廷商船,真是罪該萬死!」
石亨聞言,略微一愣,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吩咐手下趁著這會,往船上多補給一些淡水還有糧食。
東渡之後,一旦攻上東番島,所有的補給都要靠船上的物資。
史可法在一番輕點過後,直接寫了一份奏摺,先是匯報了一下建寧化興泉州的戰況,其次便請示了一下鄭芝龍一黨的處置之法。
寫好之後,直接交給了西廠的人。
而今的大明朝,八百里加急也好,還是千里快騎,再快也快不過西廠的情報傳遞速度。
遇山則藉助信鴿,遇水則有快船,大道則行快馬,情報網絡四通八達,明中暗裡驛站無數。
當夜,史可法便目送著石亨還有各個將領上船,而一同被帶上船的還有鄭芝龍。
因為時下福建和東番相隔的海面風浪又高又急,普通艦船在海上起起伏伏搖擺不定,而龍威號鐵甲艦因為船身沉重,在海上卻是相對平穩。
一日之後,艦船便過了海峽,抵達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