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鼙鼓揭天破宋來> 第310章 310.河北有軍來投靠

第310章 310.河北有軍來投靠

2024-12-11 11:11:30 作者: 穢多非人
  第310章 310.河北有軍來投靠

  張母是咸淳十年的五月十九日夜自殺殉國的,先帝趙死的更早一些,到今年五月份,最標準的三年孝期便算是度過。國孝和家孝兩重,已然盡到了。

  之後張巡便可以和李庭芝、陸秀夫談一談結親的事情。雖然是完全出於政治利益的結合,可到底也算是一樁大事,尤其還牽扯到張巡對淮南一鎮的掌握,那更大了。

  瞎,也不知道常州的祠堂重修的如何了。

  官家趙撥了十萬貫到常州,張巡又留了十萬貫在常州,這會兒應當已經建的七七八八了吧。

  趙還御筆手書了一個堂號來,喚做「永錫堂」。意思無非就是「永錫恩慶」,代表著他們老趙家賜予我們張家永生永世的榮華富貴。

  笑話了,你老趙家的富貴,還是我們死戰保下來的。結果最後卻成了老趙家賜張氏恩慶,真是幽默啊。

  不過這種事,算了,張母她吃這一套,要是她活著的時候知道官家給宗祠賜額,還是御筆手書,怕是能立刻全品大裝,朝著杭州臨安的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禮。

  姚嵩吃完晚飯,兩人坐下又簡單的用玫瑰露漱了漱口,聊了幾句恢復揚州人口,招亡留散的事,今日便教結束。

  說起這個,張巡倒是稀奇。既然北方發生了大事,戰禍連綿,為什麼沒有北方的老百姓大規模南逃呢?

  打仗從來不單單是軍人的事,是整個國家各階層的總動員。宋蒙交兵四十年,民力疲憊至極,

  怎麼可能不逃?

  倒不是說貪圖這點人口,主要是從中原能夠輾轉千里,一路風餐露宿還圖圖個的抵達淮南的百姓,必然是武德充佩、身強體壯的那種。

  這不是天生的好兵嘛。

  大自然幫著張巡把所有體弱的都淘汰了,剩下的那些別的不說,至少有個好腳板吧。這年頭當兵腳底板好,那可是大優點。

  之前李庭芝在淮南,不就收留了汴宋之間南逃的二萬戶百姓,整編為武銳軍嘛。只不過這支精兵在數次援囊戰役之中,已經全部報銷了。

  如果武銳軍還在,那帶宋至少能多半付家當。

  然後張巡左腳跨出門,就聽到門口的伴當大叫出事了。張巡還以為是做夢呢,所以下意識的把左腳抽回來,換成右腳先跨出門,這會兒伴當叫出事的呼聲就更大了。

  天都黑了,揚州四門緊鎖,能出什麼大事?

  拍拍自己的腦袋,張巡定了定神,看來今兒是沒法洗大澡了。緊了緊自己的腰帶,跨步往外走,外頭的伴當已經引著兩個遞鋪兵走了進來。

  何處來?

  海州。

  海州?那就是後世的連雲港。不過後世連雲港的主城區,這會兒要麼是海中小島,要麼還在水裡面。另外這地方在淮河以北,但卻是宋朝的轄境。李擅之亂時,李擅殺了海州的蒙古成兵,將城獻給了南宋。

  當時還一道獻了漣水軍、贛榆等城,後來忽必烈派兵鎮壓李壇,宋軍雖然也出動了一些軍隊支援,到底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其他所獻的城池都被元軍奪了回去,獨留海州,算是重歸了帶宋,

  成了宋土。

  歷史上這塊地方還是去往朝鮮半島,尤其是半島南部的重要貿易海港呢。不過北宋三易回河,


  南宋杜充扒開黃河大壩導致黃河進一步南泛,這地方就做不得什麼大海港了。

  因為黃河奪淮入海,而淮河的河道根本容納不了這麼多的水,淮河下游泛濫成災,沿著出海口上百里都是「出海口」,沿海大範圍的淤積。

  現在海州窮咯,矣?之前抽籤,是誰發去海州就食來著?

  未及細想,遞鋪兵已經單膝跪在了張巡面前,碰上急報。張巡打開一瞧,長吸了一口冷氣,幾乎感覺到一種不可思議。

  說曹操,曹操到。

  先前還說北方怎麼連一點逃亡來的百姓都沒有,結果一來就來了一個大的。根據海州報告,有一股三千餘家,萬餘人的逃民,自稱是所謂河北路兵馬大總管郭積萬的下,和他們的首領走散了,南奔而來。

  河北路兵馬大總管?郭積方?這都是什麼啊?聽都沒有聽說過。

  稍一籌謀,張巡便派人去往海州。先不急著接納收容這支人馬,命他們在城外下營,給與一定的糧食接濟,三天一給這種模式,把人先吊著。然後選兩個能說會道的,送來揚州,交給張巡質問。

  略等了二三日,所謂的「河北兵馬」領袖就被帶到了張巡的面前。張巡同姚嵩仔細一問,頗為驚訝,他們這批人居然是在河北滄州起義的鹽工人馬。

  按照兩個小頭領的說法,他們去年年中和首領郭積萬起兵,一路席捲河北滄州等沿海州縣鹽場,到處打擊漢族豪強和蒙古軍頭。到了去年冬天,他們的大首領郭積萬已經雲集了十來萬大軍,

  猛攻大清河一線的無棣縣城。

  彼時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蒙漢軍戶,在征宋戰爭中損失泰半,地方上空虛的很。他們得以接二連三的攻破州縣,聲勢極大,甚至壓過了其他各路的起義軍。

  其他各路?張巡和姚對視一樣,但沒有打斷描述但是出頭的橡子先爛啊,郭積萬不僅起義規模巨大,還打破了城池。若果他像阿失歲兒那般,

  只是到處襲擊驛站、遞鋪、莊園等,那地方只會設法隱瞞。可打破了州縣,甚至一度往山東益都城威脅,那元朝廷就不可能坐視不管了。

  冬季北方河流封凍,土地也便於馳騁,河南的拜降率領萬餘騎,山東的帖木兒不花也率領萬餘元軍,兩面夾擊人馬愈發膨脹,還魚龍混雜的河北鹽工起義軍。

  雙方在益都和濰州之間一條叫做東丹河的河流附近,爆發了決戰。郭積萬占據了一處高社,將起義軍分成六股,驅老弱雜兵輪番猛衝帖木兒不花的布陣,試圖擊垮較弱的山東元軍,逃出生天。

  只是起義軍和元朝官軍到底不是一個水平的,激戰了兩個時辰,起義軍死了二三萬人,還是沒沖開帖木兒不花的軍陣,反倒是拜降的騎兵已經衝動起來,殺到郭積萬的大之下。

  大潰。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