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312.海州地利能獨存(萊茵尼斯冠)
嘿,還別說,自古走起義軍,或者說流動作戰路線的「流寇」,只要能夠大浪淘沙一二年,那跟隊練起來的人馬,就像點樣子了。
前唐的黃巢,真真是從北打到南,甚至狂暴轟入過廣州這種中原戰亂幾乎不會涉及到的地方。
經年之後,有了一批成勢的大軍。
眼前海州城外,分成兩座小營的河北起義軍,營地已經設置的有模有樣,絕非什麼草寇之流。
到底隨營日夜征戰了八個月,蠢人和笨人都被淘汰了個乾淨,活下來的俱是已經逐漸熟悉軍旅生涯的人。
以至於瞧見張巡分為六垛,前出三十里,往復開道湧來的選鋒馬兵之後,已經有人敲擊木析,
號召丁壯登壁警戒,以防萬一了。
要不說這年頭老百姓武德充佩呢,宋蒙四十年的拉鋸,練出了兩代人的警覺。
擺開距離,派人通知海州地方,以及這些起義軍的頭領,張巡這才停住兵馬。兵威是需要顯明的,但不必要的誤會也需要避免。
教他們知道咱張二的本事就行,沒必要真發生什麼衝突。
之後的過程就融洽多了,畢竟有三千多「夷丁突騎」在陣前,別說這些起義軍的潰散敗軍了。
換到明末去,李自成和黃台吉見了俺,那也得和俺和風細雨的好好說話。
順帶還附贈一波什麼升官進爵,封妻蔭子,賞賜萬金之類的承諾。畢竟三千多「夷丁突騎」,
已經有成為股東的底氣了。配套上步兵,隨便拉個一二萬人輕輕鬆鬆的。
納頭便拜的幾名所謂頭領,自報了家門,甚至有兩個連正經名字都沒有,只帶著個姓。果然是在歷史上連個水花都沒掀起來過的那種,張巡心下瞭然,故作寬大。隨軍帶來了糧食牛羊,贈予了這些頭領,以安其心。
隨後便宣布了要把他們遷移去揚州郊外屯田的決定,而且不是聚在一處屯田,是分散在周圍幾個縣屯。一萬餘口中的三千多精壯,會騎馬射箭的,直接拔入生券軍,其他的則充屯田熟券軍,用家口屯田的糧食來供應生券軍吃飯。
每年朝廷在小皇帝趙同天萬壽節,還有正旦年節一類的賞賜,也都等同宋軍的常例。耕牛、
種子、農具,張巡會發放給他們。營房和屯寨,軍隊經理人們則會給材料,由他們自己搭建。
還別說,到底是河北出身,能騎善射的竟然有數百人。張巡現場考校,阿迭烏也和石抹庫剌在旁邊點看,合格的直接充進侍衛親軍馬軍。
不僅立刻發給衣裳鞋襪,還加給五十貫的安家費。
生券軍嘛,勇敢效用士,招你來就要你為我張二上陣去殺人的。安家費五十貫,完全不叫事,
以後每年的賞賜都不止五十貫。
將後續的事項,交給老張家的軍吏和尾隨而來的軍隊經理人們處理,張巡準備巡視一下海州這塊南宋僅有的淮北「突出部」。
左右一問,到海州來就食的是張世傑的部將方興。張世傑本人不是在高郵嘛,但是諸將各據數千上萬人,一州一縣其實不太養活得了上萬人的。
清代的綠營兵,一個總兵三五千人,鎮守在兩三個府的區域內。從標營往下倒,一直到只有五人十人的汛,到處分布。主流的說法是清朝統治者防備漢族綠營軍隊,所以平時把綠營拆的稀碎,
一個汛口分十人,仿佛後世的社區警務室一般。
想要把一營五千人都集結起來造反,都得十天半個月。
其實也不單單是這個原因,以古代貧弱的運輸水平,只有那些通衢大邑,水陸要衝,能夠養活數以萬計的軍隊。一般州縣,其所能供養的人口和當地出產的糧食動態平衡。插進來幾千不事生產的綠營,養活吃飯是真難。
只能分得稀碎,周圍幾千人的村社,一人省一口,養活清軍綠營那一個汛的十個兵。
沒辦法的事,張巡就問方興,這海州為啥能夠守住呢?方興抽籤來海州已經小半年,對地方防務有些心得。
很簡單,海州的地形非常好,東面是大海就不需要說了。北面是石湫鎮,鎮北石湫河,匯通沂、沭、桑墟之水,土地卑濕,沼澤密布,水道極多,堪稱淵漊。明代在此甚至專門設置了高橋巡檢司,據有地利。
西面和南面則要感謝王安石的叔祖父王貫之,他圍繞海州西南面修築了石門堰長堤,本意是引水蓄水灌溉漣水軍的田地,但事實上形成了海州外圍的護城河和長垣。
打進攻戰宋軍不太行,北面是沼澤,西南是大河和長垣,東面是大海,這種地形宋軍要是守不住,那就開玩笑了。
原來如此——.
南宋將領魏勝就曾在此抵抗金軍數萬人的進攻,彼時守軍只有千餘眾,憑藉地形同金軍往復周旋,最終使金軍大敗。類似於那種寫進小說里,都要被人罵全靠巧合打勝仗的情形。
真就是那句話,小說需要邏輯,生活不需要。
「既然叫海州,海港碼頭可有?」張巡登上城頭往海上望,確實能看到未來成為連雲港市區的郁洲大沙島。
「有是有,淤積的厲害。」方興沒想到張巡問得是這麼一個東西。
「我記得往昔,朝廷流配人犯去沙門島,是走登萊。海州能通到登萊麼?」張巡純是好奇。
沙門島是後世廟島群島中的一個,北宋時不是發生過飯不夠吃就開啟「大逃殺」遊戲的故事嘛。島上是可以屯種的,但條件還是艱苦困難。
但現在就不好說了,現在氣候轉濕潤,或許沙門島上能種糧食能存人。如果能夠開發出來,或許可以作為躍進到北方的一個海上支點。
「驃下雖是淮兵,卻不曾走過海路。」方興倒也不裝,直說自己不知道。
瞧他那個意思,如果張巡想知道,他就立刻派人去找,高低給張巡找個知道的人來問話。
「倒也不必,我就是這麼一問罷了。」張巡沒覺得自己能北伐,也就是到了海州才想起來問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