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鼙鼓揭天破宋來> 第374章 374.大簽京兆五千戶

第374章 374.大簽京兆五千戶

2024-12-11 15:00:23 作者: 穢多非人
  第374章 374.大簽京兆五千戶

  張巡於青居城等待張珏的這個當口,汪惟正不僅順利跑路回了蒼溪大獲城,開始組織防禦。還急忙給正在成都的叔叔汪良臣,以及陝西四川行省右丞李德輝報信。

  至於在六盤山(固原)和京兆路(西安)之間來回巡弋的忽必烈之子秦王(原安西王)孛兒只斤:忙哥刺,因為路途遙遠,尚未通知到。

  東川元軍幾乎全軍覆滅的消息太令人震驚了,雖然也就損失了一萬多人,且新附宋軍占大多數,這要是放在其他戰區,甚至都未必第一時間匯報給忽必烈。但這是在四川,兩川元軍主力的一半都丟了,全川大震啦。

  必須立刻報信給忙哥刺和忽必烈,教他們知曉。

  除了積極上報之外,穩定局勢,擊敗來犯的宋軍才是當務之急。川西除了元軍自有的一萬餘人外,還有前年投降了的一萬多新附宋軍。算起來約有三萬人,可抽動這三萬人去支援大獲城,川西怎麼辦?

  聽聞那張巡可是帶了五六萬大軍進川,只用了一天(汪惟正謊報)時間,就擊潰了東川元軍,

  完全有實力分兵啊。

  一旦分兵,配套本地川兵,立刻就能來打嘉定和成都。

  所以只能請汪良臣先派個二千人馳援大獲城,西川元軍不動,動陝西、隴西一帶的元軍。請忙哥刺趕緊簽發軍士南下,馳援大獲城。

  忙哥刺作為元朝在陝西、四川這一側的方面大王,治下有十五萬軍戶。何止是兵強馬壯啊,簡直是壯不可言。以至於後來他兒子,還參與了元朝中樞的奪位吶。

  雖然話說是遠水不解近渴,可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西川都自身難保了,想要穩定大局,只能靠陝西。

  李德輝原本就任安西王相,忙哥刺摩下的政務都是他在處理,這些數據全在李德輝的腦子裡。

  重點是李德輝這人乃是幹才,非常有辦事能力。

  伴隨著匯報給忙哥刺的文書,還有他希望,或者說是要求籤發京兆路五千軍戶南下大獲城的內容。

  五千軍戶的正丁作為軍士,充實到東川,軍戶們的家屬,則手提肩挑,人拉馬拽,運送糧食和食鹽進入四川,增強大獲城的守備。

  好啊,好就好在李德輝的行動力強。

  既然有他的文書,忙哥刺一邊上奏忽必烈,一邊就按照李德輝的部署,直接簽發京兆路五千軍戶南下。

  肯定不走子午谷,先順渭水往上遊走,然後轉入駱道。誰叫駱道最便捷呢,宋敏求在《長安志》曾記載其間所經驛館多處,行旅極多極眾。

  不過駱道還非常險峻,南宋時與金兵軍事對峙,駱道便發揮了重要作用,完顏亮分道攻宋之際,吳部別軍姚仲就曾出駱道反擊。另外陸游《憶南鄭歸游》詩有「千艘漕粟魚關北,一點烽傳駱谷東」之句。

  歷史上元朝滅宋之後,軍事需求大減,駱道才逐漸荒廢,改走更加平安順暢的陳倉道和褒斜道。

  軍令一下,無可更易。

  本來就是從各地遷移來京兆路的探馬赤軍戶們,只能收拾起家當來,扶老攜幼,帶兒牽女,人丁數萬,並糧食十四萬斛,絹帛二萬,白銀五萬兩星夜兼程向漢中趕去。

  不得不說李德輝,或者整個兩川元軍都在賭,賭張巡會穩固青居城、運山城防線,等待盛夏酷暑過後,再行北上。


  有這兩三個月的時間,這些探馬赤軍戶們就能抵達漢中,甚至是抵達廣元。到時候家屬就地安置,分給田土,正軍們直接拉上大獲城的戰場,或是守城,或是進戰。

  總比現在大獲城就三千人守衛,還人心惶惶要強。

  加上汪良臣支援的二千人,以及京兆路籤發來的五千人,大獲城的人馬增加到一萬,便不再懼怕張巡五六萬眾攻城啦,

  另外西川這邊也不能幹瞪眼,至少做出向重慶進攻的樣子,騷擾宋軍。如果能把張巡拉回重慶來,那真叫意外之喜。如果不能,至少也把川兵留在重慶,不叫川兵也去青居城,參與進攻大獲城的軍事行動。

  說干就干!

  兩邊都算很有執行力。

  張巡一面認可了張鈺的計劃,命令他從四川各山城內,這個城抽二百,那個城抽三百,集合五千川兵,再精選五千名丁壯背負糧食,穿越米倉道,進攻洋州。

  一面也動員起各隊人馬,和諸將通氣,去大獲城試試。能打咱們就打,不能打咱們就走。有手裡這傢伙,四川再大,也沒人能夠留得住咱們這幾萬兵。

  諸將在武勝城砍瓜切菜一般的擊破了東川元軍,士氣極為旺盛,都稱願意一試。那張巡也不多話了,拔營啟程,北上運山。

  匯合了在運山城成守的姜才,將城池交給張鈺的部將,同時命令王應節屯一千兵在運山城,剩下四千兵往赴巡弋大獲城到運山城之間的糧道,維繫安全。

  前後九日,終於抵達大獲城下。

  萬萬沒想到張巡居然真的在六月份出兵作戰,汪惟正心下大駭,好容易恢復的平靜立刻就動搖了起來。

  幸虧他知道青居失守可以把鍋推給張大悅,大獲失守,那可就沒人能背鍋的道理。並沒有直接棄大獲城而走,反而開始鼓起勇氣,動員兵士,一定要奮死守城,陛下一定會發兵來救云云。

  確實有援兵的,他叔叔汪良臣派來的二千人,晝夜兼程往大獲城趕,可到底走的是陸路,沒有走水路的張巡移動快。

  二千元軍瞧見已經在大獲城周圍列營的五六萬宋軍,一開始還想著依靠己方熟悉地形的優勢,

  連夜殺進大獲城呢。

  很可惜,大獲城三面環水,只有西側銅鼓山一面與陸路相連。其他三面不僅環水,還全是三百五十米高的懸崖絕壁。唯有北門稍微平緩,連接碼頭,能夠正常出入。

  宋軍在閬水上游和北岸設置營壘,以劉師勇的水軍堵死大獲城的水城碼頭之後,元·援軍居然無法入城,只能去城十五里下營,開始和大獲城燈火相聞。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