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王相公的小九九
回到了福寧殿中,趙禎靠在榻上,罕見的有些出神。
劉娥想要徹底還政,這是他所沒有想到的。
因為其實眼下的狀態,對於他和劉娥雙方來說,都是舒適且安全的。
朝政大事,趙禎基本上已經全盤控制,這一點,從這次突襲宥,綏二州便能清晰看出。
劉娥這邊,不再管事,但保留了一個權兼處分軍國事的名頭,算是給自己留一道小小的底牌。
畢竟,他們這對『母子」,其實是摻了水分了,劉娥總要留些手段傍身。
除此之外,就像劉娥自己說的那樣,這個名頭一日沒有交出去,在關鍵時候,她就還擁有名正言順的插手朝政的權力,萬一趙禎要是出了什麼差錯,她還可以最後收拾一次爛攤子。
趙禎對此很清楚,但是他也並不在意。
雖然說,這麼一來,實際上會讓他在某些事情,比如說中書的人選上稍有肘,可對於趙禎來說,這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如今,劉娥主動宣布不再干預政務,可以說,的的確確是出乎了趙禎的意料王欽若的離開,或許是一個契機,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也能體現出這位大娘娘對他的徹底信任。
心中一時有些感慨,趙禎輕輕搖了搖頭,將這些複雜的心緒壓下,開始思索起剛剛和劉娥談起的兩府調整——--更準確的說,是王欽若的這個提議。
應該說,這次的事情從頭到尾,都透著幾分古怪。
要知道,以趙禎對於王欽若的了解,這可不算是他一貫以來的風格。
兩府安排這樣的大事,他不先來問趙禎,反而是走後宮的路子,直接去找了劉娥。
倒不是說這麼做不行,但是,從行事方式上來看,這未免帶有幾分向趙禎施壓的味道。
畢竟,劉娥開了口,趙禎再怎麼說,也要給些面子的。
王欽若不可能意識不到這一點,所以,他這麼做,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也說明,他對辦成此事的重視程度。
可問題就在於,蔡齊和王德用,跟王欽若都沒有太深的交情,甚至於,蔡齊當初還曾經對王欽若任相一事頗有不滿。
王欽若舉薦他們倆·--趙禎擰著眉頭思索著,右手輕輕在桌案上敲了兩下將整件事情又盤算了一遍,慢慢的似乎咂摸出一點味道來。
要知道,且不談王欽若,單說劉娥,就是個在政治上十分成熟之人。
所以,王欽若此舉的政治意義,她會看不出來嗎?
肯定是能看得出來的。
順水推舟的借著此事徹底退出朝局,算是劉娥在借力打力,但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她完全沒有必要加最後的那幾句話。
雖然劉娥說是不干涉趙禎的決定,但很顯然,從她的角度來看,還是希望趙禎能夠讓蔡齊和王德用進入兩府的。
從劉娥的口氣來看,她讓趙禎答應的理由有兩點,所謂有私心,但不全是私心。
言下之意,主要指的是蔡齊。
很顯然,劉娥覺得,中書兩府當中,還是需要有這麼一個刺頭的。
蔡齊就很合適,他秉性剛直,是個標準的台諫官,但同時,經過多年磨鍊,
又不會真的像之前一樣偏執。
不出意外的話,劉娥是希望,他在趙禎的身邊,能夠成為一個魏徵式的人物,在必要的時刻,把趙禎往回拉一拉。
至於王德用,屬於武將出身,他進入樞密院,符合趙禎文武平衡,進一步強化樞密院軍事屬性的原則,算是又給趙禎賣個好。
所以,從大的方向上來講,這兩人進入兩府,對於國家是有益的,雖然不太符合趙禎的想法,但是,也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這是一切的前提。
再之後,就是王欽若自己的小九九了。
劉娥最後說,看在他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這句話其實非常值得推敲。
說白了,就是劉娥認為,答應王欽若的提議,對他來說,是有好處的,而且,這好處還不小,所以,才需要趙禎這個皇帝念舊情『施恩』」。
那麼,這個好處到底是什麼呢?
趙禎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輕哼一聲,忽然抬頭,對著旁邊的張從訓問道。
「你覺得,如果一個人位極人臣,權勢,地位,財富乃至是身後哀榮都不缺了之後,離開朝廷之前,他最想要什麼?」
張從訓聞言,微微一愣,旋即便皺眉思索起來。
片刻之後,他小心翼翼的試探著開口,問道。
「回官家,臣覺得,大約是青史留名吧————」
「不錯·—」
趙禎點了點頭,眼神中有些感慨。
「名聲啊,世人都逃不過名利的鎖,到了他這般地位,所求的,也只是名聲了。」
話說到這,一切都清楚了。
對於王欽若來說,他這一輩子什麼都有了,但是唯獨,缺了一個好名聲。
早年的時候,為了榮華富貴,他阿奉承,幫著趙恆東封西祀,落下了不少罵名,以致於,後來劉娥想要提拔他重回中書,都受到了極大的阻力。
如今,他眼瞧著自己的仕途生涯走到頭了,臨走之前,就想來把大的,徹底扭轉自己的名聲。
應該說,這幾年下來,王相公的名聲已經好了不少,但是,畢竟早年那些被人垢病的事兒太多,所以如今,朝中對他有非議的人,還是不少。
所以這次,他索性幹了把大的。
想想看,蔡齊是什麼樣的人,不僅趙禎知道,朝中的大臣也知道,正常來說,起碼這幾年乃至十幾年內,他是沒有什麼機會進入中書的。
但是,王欽若這麼一舉薦他,而且是到了劉娥的面前舉薦,這要是傳了出去,會是什麼名聲?
其一,王相公一心為公,不計前嫌,哪怕對自己曾經的政敵,也能夠秉公舉薦,可以一掃他此前奸的形象。
其二,為了保舉蔡齊這樣的不被官家所喜的諫臣入中書,王相公不惜親自去找太后,向官家施壓,可以證明,他絕不是那種不敢得罪皇帝,趨炎附勢的人。
呢,至少現在不是了!
這招一出,可想而知,他在朝中的風評,會瞬間高上一大截。
劉娥想必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才決定順水推舟,宣布徹底歸政,算是最後給這個老臣一個大大的賞賜。
如此一來,王欽若的身上,就又再加上一層勸說太后歸政的光環。
這般種種,絕對會讓王相公的名聲,來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
然後,王欽若就在這個當口,帶著指揮大勝的履歷,勸說太后歸政的功勞,
一心為國的光環,在權勢最鼎盛時功成身退,後世史書之上,如何不是一樁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