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算計
在這份讓曹瑋想要打人的名單當中,排在最前頭的有兩人。
其一是王曾,作為大軍的主師,位列第一檔。
其二是王欽若,作為在朝廷坐鎮,統籌兩府『制定戰略』的首相,同樣列第一檔。
這兩位,被破天荒的授爵為郡公,准予降襲一代,為開國公。
這就已經夠荒謬了。
如果說,王曾授爵,還勉強讓曹瑋能夠接受的話,那麼王欽若又是什麼鬼?
是,曹瑋承認,作為宰相,這個戰事能夠獲勝,和王相公不胡亂折騰,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但因此授一個郡公,這是在開玩笑嗎?
然而,這才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緊接著第二檔,同樣是兩人,參知政事晏殊,出使党項談判,坐鎮延州為大軍提供後勤,參知政事呂夷簡,出使遼國談判,安撫契丹有功,封開國郡公,不襲。
看到這的時候,曹瑋已經連罵都懶得罵了。
然後是第三檔,總算是見到了一個武將的影子,步軍副都指揮使康繼英,主持指揮攻克綏州,封開國侯。
這一下子掉了好幾個層級就不提了,最重要的是,和康繼英並列的,還有一個范仲淹,以出使談判之功,同樣封開國侯。
再接著往下,才是狄青,劉平這些在戰事當中衝鋒陷陣,斬將奪旗的將領,
但也只是給了個最低等級的開國男。
為了這件事情,曹瑋和中書已經吵了不止一次了,但是奈何,這次中書的態度十分團結,怎麼說也不肯更改。
於是,這便鬧到了御前——
「陛下,尚書右僕射王曾,奉旨在殿外求見。』
正在此時,有內侍上前來稟報,讓殿中的爭論總算是暫時安靜了下來。
「召。
趙禎掃了一眼在場眾人,見他們神色各異,也並沒有多言,只是簡單的揮了揮手。
不多時,王曾便一身風塵僕僕走了進來。
再次見到這闊別多年的大殿,王曾的心緒不由有些激動,快步上前,抬頭看著殿上的青年天子,深吸一口氣,道。
「臣尚書右僕射,知永興軍王曾,拜見陛下!」
「免禮吧,王僕射一路辛苦了。」
趙禎的臉色溫和,虛手輕抬,示意王曾起身。
「今日你剛剛回京,本不該這麼急著召你前來,只是,今日兩府議事,提到關於邊境一戰敘功,中書幾位宰執都覺得,此戰你是主帥,最為了解狀況,故而讓你前來參與商議。」
這些情況,來的路上,張從訓都已經對王曾說了,但是,趙禎還是又親自說了一遍,這是對重臣該有的尊重。
王曾聞言,微微躬身,目光在殿中的一眾宰執身上掃了一圈,隨後,拱手道「陛下,臣剛剛趕回京師,對朝中事務並不了解,何況,兩府議事,臣並非宰執,參與商議,恐怕有所不當。」
很顯然,王曾並不想在情況未明之時,貿然去趟這趟渾水。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他如今身上並沒有宰執的身份,推辭的理由自然也是有的。
趙禎沒有說話。
叫王曾過來,本就不是他的主意,自然,該如何應對王曾的推辭,也不是他的事兒。
於是,見此狀況,李迪便上前道。
「王僕射過謙了,今日乃是為了敘功,自然少不了你這個主師的意見,何況,尚書右僕射,雖非宰執大臣,但是依朝廷慣例,可稱使相,參與朝務理所應當,還望王僕射切莫推辭。」
所以說,想要找理由,總是能找得到的。
之前王曾在邊境的時候,沒人提他尚書右僕射,實際上作為使相的身份,如今需要他參與討論的時候,立刻就提起來了。
聞言,王曾還想繼續推辭,但是,趙禎卻開口道。
「王僕射既然來了,說說便是。」
於是,王曾沉吟片刻,倒是也沒有繼續強推,而是拱了拱手,接過了內侍遞過來的那份名單。
這一看之下,王曾立刻就明白,這殿中為何是這般劍拔弩張的氛圍了。
不過,他並沒有急著開口,而是抬起頭,認真的打量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同時,心裡開始分析起眼前的局面。
近些年來,王曾雖然不在京師,但是,他對京中的關注,卻並不少,再加上,如今殿中的人,有一大半都是熟人,所以,他倒是很快就得出了結論。
這是有人在故意算計他!
今日回京,是早就定好的行程,中書兩府都是知道的,正因如此,才能這麼巧合的在今日提出此事,進而將他直接召入宮中。
毫無疑問,面前的這份名單,是一份對於參戰將領極不公平的名單,這一點,光看旁邊面沉似水的曹瑋便可明白。
但是,也正因為這份名單太過不公平,所以,反而有些古怪。
要知道,這樣的名單,放在如今的朝廷當中,幾乎是不可能通過的。
王曾這些年來,多少也通過各種渠道,和官家有所接觸,能夠感知到,朝廷近些年來風向的轉變。
簡而言之,就是官家的權威愈重,同時,也越發看重禁軍和武臣的地位提升。
中書和官家幾乎日日接觸,對這一點,一定比他了解的更深。
所以,他們不可能不清楚,這樣的一份名單,光是官家這一關,就肯定過不了。
那麼,既然過不了,為何要拿出來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為了自己!
王曾心中念頭轉動,對眼前的局面越發變得明鏡一般。
這份名單中,大大壓低了武將的功勞,但同時,也大大抬升了文臣的功勞,
不出意外的話,這就是中書能夠集體通過的原因所在。
別的不說,單是中書自己,就有王欽若,晏殊,呂夷簡三人因功受爵,他們是絕對的獲利者。
的當然,也包括王曾。
所以,如今擺在他面前的選擇,其實就很簡單了。
贊成這份名單,算是和中書站在一起,和文臣站在一起,而如果反對的話,
那麼,至少是得罪了中書裡頭的一半人。
王曾回京,本就是為了主持中書,接替王欽若的。
結果現在,剛一回京,什麼事都還沒幹呢,先擋了前一任宰相的授爵恩賞,
這名聲傳出去,可不怎麼好聽。
更不要提,要否認這份名單,就相當於是在抬高武將的地位,被外朝的官員們知道了,也難免引起諸多議論。
那麼,和光同塵,默不言?
開什麼玩笑,沒看見官家在上頭瞧著呢嗎?
看殿中的狀況,官家應該尚未對這份名單表態,否則,中書早就偃旗息鼓了。
那麼,為什麼沒有表態呢?
自然是因為,如非必要,作為皇帝,不願與中書意見相悖。
所以,這事就得大臣來做。
這個人,自然就是王曾。
他當然可以和光同塵,但是別忘了,他只是回京,還沒有將宰相之位拿到手中。
此時退縮了,官家或許能理解他有難處,但是,也必然會重新審視對他的安排。
說白了,這是一個不管怎麼選,都註定要得罪人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