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大秦,全力打造星船,大概能造出來六艘。
墨家機關城的庫存,全部拿出來打造星船,也不過是六艘的規模。
一艘星船搭載一支軍團,大秦能走出盤古大陸的甲士,也就僅有三萬大軍?
按照蘇塵的理論,一個少將指揮三個軍團。
目前的大秦僅僅支持兩個少將的遠征,首要的目標還必須是礦產資源豐富的星域。
「這對大規模擴張的影響……極大!」
但是是負面的影響。
蘇塵很清楚,遠征星空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規模。
沒有足夠的規模,無法形成有效的統治,也就沒有辦法擴張。
從異域到戰場,從戰場到邊疆,從邊疆到腹地。
這是蘇塵預計的擴張流程。
但是你去的人不夠,戰場永遠就是戰場,沒辦法變成邊疆。
這就導致,大秦外出的第一目標,必然是礦產星球,源源不斷的生產礦石。
生產線搬遷過去也好,礦石運回盤古大陸也罷,有礦才能有繼續的擴張。
相里坤輕嘆一聲,「沒錯,必須要獲取大量的礦石,否則南天門計劃……」
胎死腹中。
蘇塵很清楚,沒有足夠的人,難以進行統治。
以支點撬動星系。
例如安西四鎮控制整個西域,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
控制一個星球,需要一個強力的基地,扶持當地的傀儡即可。
「既然如此,那就需要一支精銳小隊,提前去南方的星域,探明具體的礦藏。」
蘇塵手中有星圖,已經呈交始皇帝。
地圖是有,但是具體的星球的情況,哪一些星球上有豐富的礦藏。
這些豐富的礦藏,適不適用星船的建造?
大秦的出征,必須第一時間拿下礦產資源星球,否則拖下去……
根本就沒辦法拖下去。
相里坤把相應的素材,寫成奏摺呈交給朝廷。
探索小隊是必須的,就像是玄奘西遊。
了解星域中的地圖,星球的分布,勢力的區別……這些都是制定戰略的必要信息。
始皇帝很快給予批覆。
抽調一支精銳的小隊,以一位資深的將領為首,前往盤古大陸之南探索星域。
這一位資深的將領,始皇帝也進行抽調。
李信與蒙恬一南一北兩位將軍,分別率領兩支精銳小隊,同時抽調各地的高級校官。
乘坐星船前往南方星域。
第一個效果是讓將領熟悉星域,提前適應未來的作戰環境。
第二個作用是讓校官熟悉星船的具體操作和指揮,為接下來的擴張做準備。
軍官的儲備,是疆域擴張的必要條件。
始皇帝作為一位大戰略家,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一鼓作氣把校尉、軍侯全送出盤古大陸。
為的就是即將到來的擴張與戰爭。
戰爭只是手段,目的是擴張,是占領其他星球,擴大統治的疆域。
那為什麼要邁出盤古大陸,遠征星空萬族?
本質是擴大蛋糕,維持大秦這一架無情的軍功爵制機器,不斷地讓大秦甲士兌現他們的爵位利益。
歷史上,王朝周期律的問題,本質就是土地兼併。
百姓的利益受損極大,開始進行起義,動搖王朝的統治。
但是現在,盤古大陸的疆域是不夠用,可盤古大陸之外的星空領土無限。
始皇帝正在著手定製星空版本的政治體制。
並且推行公學教育,培養更多的士人,為統御星空打下基礎。
時間。
一切的一切都是時間的問題。
始皇帝很清楚自己的時間不多,進入星空的話必須要完成那一件事,以亡者姿態降臨星空。
好在他擁有第一位墨者遺留下的帝階機甲——祖龍。
擁有帝階身軀寄託的始皇帝,征伐星空才能具有最強的競爭力。
做好一切的準備工作,討伐宇宙星空!
大秦的南天門計劃還在不斷地推進。
當所有東西都完美的閉環,那麼下一階段就是進行實施。
掠奪星空的高階金屬,同時進行高階武器的研發,順帶革新墨家機關道。
蘇塵本人也多次出席大秦的稷下學宮,傳授他的兵道經驗,革新大秦將領的兵道觀念。
大秦上上下下都在進行革故鼎新。
與此同時的炎漢,也就是原來的鬼晉,也發生重大的變化。
鬼晉。
自從袁術稱帝以來,他所占據的豫州、荊州,士族開始離心離德。
大家都不覺得他有資格稱帝。
你一不是炎漢正統,二沒有掃除其他諸侯,匆匆稱帝無緣無故招人妒忌。
益州劉璋、荊州劉表、徐州劉備、幽州劉虞,四位州牧級的炎漢宗師,無一例外口誅筆伐,聲討袁術袁公路的叛逆行為。
不僅如此,各大士族,也紛紛撤銷對袁術的支持。
本來因為袁術是汝南袁家的嫡子,各大士族看在袁家故舊的身份,還不好意思旗幟鮮明的站在袁紹那邊。
現在袁術一稱帝,天下楷模袁本初的名聲更加響亮。
不過……
兗州曹操、冀州和青州袁紹、幽州公孫瓚、徐州劉備、揚州孫策。
眼瞅著要亂作一團。
孫策得到袁術的支持,在揚州擴充自己的勢力,還有周瑜等淮泗派的支持。
袁紹和公孫瓚打得狗腦子都要出來,眼瞅著就要決戰。
兗州、徐州這一片也不安分。
劉備和曹操的摩擦越來越大,中間還夾雜一股勢力很強的呂布。
反倒是帝都和涼州,西涼的李榷郭汜等人,在互相的征伐,誰也不服誰。
冀州袁紹和幽州公孫瓚的矛盾,越發的深厚。
首先,公孫瓚位於幽州之地,如果要擴張必然要南下。
冀州首當其衝。
但是炎漢各路諸侯,都看好白馬公孫瓚,認為袁紹會輸。
公孫瓚久經沙場,大破黃巾輕而易舉,麾下還有精銳白馬義從,來去如風。
反觀袁紹麾下都是一些步兵。
關鍵是雙方交戰的地方,還是平原一覽無餘的地形,諸侯普遍認為公孫瓚將會南下擊敗袁紹,鯨吞冀州之地。
炎漢,界橋。
公孫瓚忽然腦袋一抽,全部精銳兵力白馬義從壓上去,似乎想一鼓作氣,沖碎袁紹的大軍。
「大戟士!」
麴(ju)義怒吼一聲,率領三千身披重甲的大戟士,撲向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公孫瓚舉起手中白櫻槍,目中的火焰熊熊燃燒。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
「蒼天可鑑,白馬為證!」
白馬的烈鬃和長尾,升起青色的火焰,那是白馬義從的信念與義氣,在這一刻的具象化。
白馬義從視死如歸,撞向麴義的大戟士,誓要衝碎大戟士的防禦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