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弘等袁術舊臣聞言大驚。
「這…這怎麼可以?
太子竟然要讓他國學子參加科舉?
萬一這其中混入奸細該怎麼辦?」
袁耀笑道:
「奸細肯定是有的,即便我大乾不開科舉,敵國混進我大乾的探子還少嗎?
父皇英明神武,有包容天下之胸懷。
普天之下的人才入我大乾,定能為父皇所用。」
「太子說得好!」
袁術對於自己的寶貝兒子,完全是不遺餘力的支持。
他捧著玉璽對眾臣道:
「朕得傳國玉璽,受命於天,又豈會懼怕逆賊的陰謀詭計?
這些來到我大乾參加科舉的學子,或許會有逆賊的奸細。
而真心歸順我大乾之人,將會更多。」
「耀兒,科舉的事,你就放心大膽的去做!
有朕給你當後盾!」
「兒多謝父皇!」
自袁術稱帝之後,袁耀竟然覺得自家老爹是個不錯的皇帝。
當然了,袁術的好,僅僅是對於袁耀而言。
袁術當皇帝十分大膽,什麼事都敢於嘗試。
在諸侯之中,袁術是第一個敢於稱帝的人。
他做事基本不計後果,就是莽。
如果什麼事情都讓袁術來決定,那他的大膽就是袁氏江山的催命符。
袁術一定會窮兵黷武,看誰不順眼就伐誰,最終走向窮途末路。
可現在有袁耀為他出謀劃策,袁術基本不需要動腦,只需大膽支持袁耀就可以了。
過往的經歷證明,他袁術的兒子十分出色,不論是治政還是統兵的能力,都堪稱天下絕頂。
有這麼優秀的兒子在,袁術還有什麼可糾結的?
只要是袁耀想做的事情,支持就完了。
至於楊弘、李業、袁胤這幫老臣,雖然能力也不錯,可終究不如自己的寶貝兒子。
袁耀不在的時候,袁術有什麼事情無法決定都會問計於楊弘。
袁耀在,袁術就把楊弘拋到一邊,一切都聽自己寶貝兒子的。
在皇帝袁術和太子袁耀的支持下,大乾的科舉之策立刻推行開來。
由於是第一次開科舉,袁耀決定科舉的縣試、郡試、省試分批次開展。
大乾各郡縣的學子們奔走相告,都對科舉之事極為興奮。
「你們知道嗎?
陛下和太子殿下決定開科取士,我等學子的機會終於來了!」
「在太子殿下興辦書院的時候,我就知道此事不簡單。
今日看來,果然如此!」
「那是自然,太子殿下做的每一件事,都別有深意。」
「我原本想著學有所成之後便舉孝廉,為太子殿下效力。
現在殿下開科舉,就更方便了!」
「即便我大乾吏治清明,想要靠舉孝廉出頭依舊不易。
舉孝廉,還要看家世名望,吾等如何能爭過那些豪門子弟?」
「現在好了,陛下開科舉,通過考試的手段選拔出官吏。
這對吾等來說,乃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對,考試憑的就是真本事了!
以真才實學定輸贏,即便是輸了,吾等也無話可說!」
「科舉的縣試之期定於何日?」
「縣試定於明年春季,郡試為夏季、省試則定在秋季。」
「據說只有第一次開科取士,才會將考試之期分開,讓學子們有連續參加三場科考的機會。」
「以後的科舉,便全都定在秋季,即便再有才華之人,一年也只能參加一場科考。」
「想要參加省試,至少也要等三年的時間。」
「原來如此,多謝仁兄解惑。」
「我們可得好生準備,爭取今年就參加省試,入朝為官!
哈哈哈哈…」
大乾各大書院的學子們一個個興奮異常、躊躇滿志。
那些世家豪族之人,則是愁容滿面。
袁耀來這麼一手,意味著世家大族對官位的壟斷徹底結束了。
在江南世家豪門鼎盛時期,僅這麼一個科舉之策,就能讓袁術的統治分崩離析。
那時候揚州世家豪族要土地有土地,要私兵有私兵。
袁術想讓治下之地安穩,就得看世家豪門的臉色。
想要出征其他諸侯,也需要世家豪族的支持。
只要士族反對,袁術這科舉根本辦不起來。
如果袁術一意孤行,士族豪門甚至可以支持其他諸侯入主淮南,將袁術給滅掉。
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情況,跟袁術剛起家時大不相同了。
如今大乾坐擁揚州、荊州、交州三州之地,其中荊州和揚州的士族,都被袁耀收拾得服服帖帖。
交州本地的士族被孫策殺了一批,剩下一批人,也被袁耀以強硬手段整合。
手裡什麼權力都沒有,大乾士族根本沒有忤逆袁術、袁耀父子的本錢。
即便袁耀開科舉,對士卒手中的官位動手,他們也只能忍受。
只剩下淮南士族,由於袁術的縱容,依舊保持著不俗的實力。
他們也是對袁耀的科舉之法,反對最為激烈的一批人。
淮南、壽春。
楊弘的弟弟楊彥召集壽春各大豪族之人,來府中商議大事。
楊彥身材精瘦,眼睛很小,模樣與他的兄長楊弘極為相似。
楊弘不在的時候,楊家便由楊彥主持大局。
楊彥環視左右豪門之人,開口道:
「諸位,吾兄從金陵傳來消息,說陛下和太子要行科舉之法,開科取士。」
張家家主張福問道:
「敢問楊兄,何為科舉?」
楊彥沉聲道:
「這科舉,就是太子殿下想出來的選官新法。
以後我大乾選官,就不舉孝廉了。
而是要用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吏。」
「吾等豪門子弟,不可直接成為大乾官員,要先進行考試才行。
那些讀過書的賤民,也會與吾等弟子一同參加科考。
如果我士族子弟科考成績不如賤民,那麼陛下就會選賤民為官。」
一眾豪門之人聞言,頓時大驚失色。
「這怎麼可以呢?
那些賤民何等身份,怎能入朝為官?」
「賤民不修德行,豈可與吾等同列?」
「陛下是在吾等支持之下,方能建國稱帝。
如今剛剛稱帝,卻要開科舉,削弱吾士族之權。
陛下這麼做,豈不是過河拆橋?
當真讓吾等寒心啊!」
「楊兄,陛下如此行事,難道司徒大人沒有勸諫陛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