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文豪1983> 第120章 余旋風來了(四)

第120章 余旋風來了(四)

2025-01-08 10:59:19 作者: 小時光戀曲
  第120章 余旋風來了(四)

  一個叫宮崎駿的中年漫畫家告訴餘切:「我之前來過一次滬市美術製片廠,我感到很失望,因為我是奔著最『初心』的作畫來的,我熱愛《大鬧天官》這種動畫。」

  「但滬美廠的領導卻告訴我,他們正在為了賺錢而泯滅藝術,因為太失望,我再也不想來中國。」

  餘切說:「你現在有什麼想法?」

  宮崎駿道:「我發現不同時代,有創造力的人總是在那個時代的黃金行業當中,真正現在要『大鬧天官』的人,反而是中國的作家們。」

  作家村上春樹和餘切交流了聯繫方式。他說他自己心底里有個「中國情結」,在一些作品中,他不自覺寫了一些中國的文化意象,他閱讀魯迅的文章成長。

  「中國不是我想要去寫,而刻意的想像,中國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記號。」

  餘切問他:「那你為什麼不學中文呢?」

  村上春樹道:「因為中文太難了。」

  「如果你以後寫的小說翻譯到中國去,僅僅因為翻譯者的語言風格,讓你的小說完全偏離原意,你自己願意嗎?」

  「就算是你這麼說,我也不會學中文的。」

  這個村上春樹,怪不得年年被諾貝爾文學獎遛著玩兒,就他這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態度,就很難成事兒啊。

  亞洲那些小眾語言的諾貝爾獎當時是怎麼得來的呢?

  肯定有作品受到欣賞的原因,也有翻譯者極其出色的貢獻。

  畫漫畫的手塚治虫,讓餘切給巴老帶去一束花,他說「這既是因為感激作家們的努力,也是因為我原先看過中國的美術長片《鐵扇公主》,這部動畫片深刻的影響到了我。」

  眾所周知,手塚治虫是日本動漫界的「歷史震撼者」,沒有他,就沒有日本動漫,也就是說沒有《鐵扇公主》,就沒有日本的二次元和秋葉原。

  也就沒有原神和鳴潮!

  另外,手塚治虫和宮崎駿兩人關係已經決裂,所以他們是分開坐的。

  演員高倉健找上餘切本人,問他「將來是否有機會作品影視化?我願意無償出演,表達我對中國人民的歉意。」

  餘切說:「我們中國拍電影是有規矩的,雖然給的片酬不多,但還是會給。」

  「那就把錢捐給中日友好組織!」

  身處其中,餘切的感情比較複雜。可以說演播廳裡面的許多人受到感染,是真的相信將來會走向團結的。

  兩邊的翻譯,都惺惺相惜,產生了友誼。

  觀眾們遠遠沒有問夠,他們還渴望和中國的作家再多接觸,還想要知道更多消息。

  這其中有許多社會名流,但他們此刻表現得像是餘切多年沒見的老朋友。

  這可能是七八十年代才具備的現象,就像是來中國訪問的指揮家小澤征爾一樣,這個日本人從滬市北上,受到了領導層的熱烈歡迎,放在以後簡直難以想像。

  我們是朋友!

  訪談節目進入尾聲,國谷裕子提及了一開始她想要問餘切的問題:

  「余桑,你為什麼在這種論戰中不緊張?」

  因為我的十萬萬同胞在支持我?因為我的三千萬海外同胞看著我?


  餘切說了實話:「我在學校經常開會搞演講,這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大場面。」

  「如果你登上了NHK的晚間新聞呢?」

  「也不是什麼大場面。」餘切皺了皺眉頭,沒覺得有什麼不一樣。

  和人辯經這條路子,餘切從來沒有輸過,再不濟他還有開槍這個底牌。

  節目非常成功。

  電視直播的效應,是傳統紙媒的傳播度遠遠不能及的。

  中國作家團在東京颳起了「旋風」。

  《讀賣新聞》形容「中國作家」:「正在嘗試更為自信的接觸,他們敢於表達自己,敢於持不同觀點,敢於說不!」

  其中,尤其再次提到了青年作家「餘切」,記者松永形容道:「『餘切』在中國,是一種數學符號的意思,代表三角形兩條直邊中,鄰邊和對邊的比率……但我確實會想到很小的時候,當我遭受到同年級生的欺侮的時候,我會把三角尺取出來,用它上面的銳角對著外面……」

  「……我說,你敢來試試?我會戳瞎你的眼睛!」

  「這大概就是他勒令所有人道歉那樣吧,要麼事情就按照他那麼來,要麼就別錄製下去。」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朝日新聞》是日本發行量第二的報紙,這家報社更加具有「左」的性質。該報社在六十年代,熱情洋溢報導了日本學生團體,又對其中的領袖重信房子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度採訪。

  在今年,這家報社成為全日本第一個放出「日本在二戰中確切進行了圖圖」資料的報社,多年以後,倒過來被亞洲其他過來拿來狀告日本政府。

  《朝日新聞》從側面描述新聞:「住在神戶的華裔作家陳舜臣一直以『為人和善溫厚,認真自製,從不妄自尊大』出名……他幾乎從來不對人發脾氣,但為了這一次文學會談,他匆匆趕到東京,然後得知巴老並不能參加會談……一度非常失望。」

  「然而,參加完會談之後,他立刻說『從創作《鴉片戰爭》等中國歷史傳記開始,我一直認為今天的人和漢唐時期的人差別過大』……」

  「但是我錯了,這一顆心臟只是在等待契機重新復甦。」

  《每日新聞》是偏向「右」的媒體,他們肯定不報導中國作家們受到的歡迎,而是轉而提到日本作家們,去到美國之後的畢恭畢敬:

  「日本人可以說不!我們不需要三島由紀夫那種戰爭狂人,也不需要軟弱女子,而是有策略的表達自己,日本人啊!難道已經不能再有驕傲了嗎?」

  這場訪談,付餘切62萬日元,當場扣除稅金12萬,餘切實際收到50萬,按當時匯率約合人民幣4萬元。

  竟然比他寫了一年半小說,攢下的錢還要多。

  做一個發達國家的文學家,竟然恐怖如斯啊!

  針對中國作家的採訪邀請,如同雪花紛紛而來,但主要是針對餘切和巴老進行的。他們倆都會多國外語,其中巴老會俄語、日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餘切只會日、英、西三語。

  得知巴老身體抱恙之後,邀請則漸漸只針對餘切一人。


關閉
Δ